【摘" 要】新課程標準把唱游作為小學階段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唱游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節(jié)奏感和基本的藝術表達能力,對于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趣味唱游;深度學習;體驗式教學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面世,進一步強化了課程的育人導向,著力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包括審美感知、藝術表現(xiàn)、創(chuàng)意實踐和文化理解等方面。這意味著音樂課堂上固定的教材、按部就班的教法及常見的“我教你唱”“一課一歌”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教師應根據新課標要求,積極轉變課堂教學模式,由教師“拼命教”的課堂轉變?yōu)閷W生“主動學”的課堂,由“假熱鬧”的課堂轉變?yōu)椤罢媸斋@”的課堂。
一、追本溯源,逐唱游課堂之美
(一)走進唱游之美
新課標在課程性質上將人文性、情感性、審美性、創(chuàng)造性和實踐性融為一體,強化了課程的育人導向,優(yōu)化了課程的結構內容,針對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在一至二年級唱游·音樂課程中設置了“趣味唱游”“聆聽音樂”“情境表演”“發(fā)現(xiàn)身邊的音樂”四項學習任務。其中,趣味唱游是指以歌唱為主要內容,結合演奏、聲勢、律動、即興表演、舞蹈表演,一種以有趣的游戲方式進行的音樂行為,而構建深度學習視域下的趣味唱游音樂課堂教學,必須以剖析深度學習音樂課堂教學的內容為前提。
(二)走向素養(yǎng)之美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布魯姆提出了有效的教學始于教學目標的澄清。新課標特別提出了關于學生趣味唱游的學業(yè)要求,即能用正確的姿勢、自然的聲音有感情地齊唱,并能在演唱中加入適當的動作進行表演;能根據音樂的需要進行動作模仿以及開展音樂游戲、舞蹈等活動,以自身的節(jié)奏表達音樂的本質;能用線條表示所聽到的音樂等。因此,本文結合二年級學生現(xiàn)有的音樂經驗,結合動作感知音的高低、旋律的進行方式和特點,鼓勵學生大膽地演唱歌曲,并通過洋娃娃和小熊舞會中圓圈舞的展示,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舞蹈,增強藝術表現(xiàn)和自信心。筆者在教學設計中以體驗式學習為原則,把音樂的藝術性、技藝性、審美性轉化為科學的情境化、趣味性,通過視覺化、動作化的方式解決音樂學習的內容。運用柯達伊教學法和達爾克羅茲體態(tài)律動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運動覺、聯(lián)覺,啟發(fā)學生自我體驗、自我探索音樂的各要素,將其內化成一種能力,逐步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通過聲勢、律動、表演等豐富有趣的唱游活動,學生可以充分體驗歌曲的節(jié)奏特點與風格,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演唱的積極性和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節(jié)拍、節(jié)奏和旋律行進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表現(xiàn)歌曲。
二、躬身實踐,強唱游課堂之策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情境創(chuàng)設是教師在課堂上經常采用的一種方式,旨在營造一種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盡情地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情境的營造并非一定要使用新的教學材料,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材料,也可以是其他的教學方法,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學唱環(huán)節(jié)為例:
1.歡迎大家來到洋娃娃和小熊的舞會現(xiàn)場
教師完整范唱歌曲,學生安靜聆聽。
教師提問:“仔細聽,他們跳舞用的什么歌曲?”
學生回答:“圓圈舞。”
2.舞蹈體驗,掌握歌曲
教師邀請學生一起體驗圓圈舞。
教師:“來!我們也一起試試看!輕輕地起立,我們女生就是輕盈的洋娃娃,男生是靈活的小熊!舉起你的右手,我們先一起往右邊跳!”
教師清唱歌曲,大家一起跳圓圈舞。
3.體驗歌曲中的特色節(jié)奏
教師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嗎?小熊在哪個節(jié)奏上跳得特別靈活?”教師范唱第一句并做出提示動作。
4.感受小熊的靈活動作
教師:“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小熊的靈活吧!速度很快節(jié)奏很緊密哦!豎起小耳朵,仔細找一找這個靈活的節(jié)奏,找到了舉起小手示意我!”
教師慢速地清唱歌曲,請小朋友們一起找一找特色節(jié)奏,聽到了舉手示意。
5.和小熊一起跳一跳
教師:“哇!小熊的秘密都被你發(fā)現(xiàn)了!來,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它的靈活!”
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舞會情境,讓學生自然感受到歌曲活潑輕快的特點,又通過帶領學生想象小熊靈活扭動的可愛動作與歌曲的節(jié)奏特點結合起來,清晰又不失趣味地解決了歌曲的難點。這種創(chuàng)設情境的唱游教學方式,既能使學生與教學內容及環(huán)境有較強的共振感,迅速地融入唱游學習,又能使學生迅速地把握住課程內容,激勵學生積極參加。
(二)多覺聯(lián)動,豐富課堂體驗
根據心理學家布魯納的兒童認知發(fā)展理論,認知表征的發(fā)展分為三個階段,即動作表征階段、形象表征階段和符號表征階段,且個體認知表征的方式隨年齡而發(fā)展。學生應該從做中學、從觀察中學、從思考中學。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識特征和自身的學習水平安排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在充滿趣味性的藝術體驗中,對自己的音樂活動感興趣,親身參與實踐活動,盡可能地讓學生感受到作品的獨特美感,找到喚醒學生感覺機能的手段,讓音樂學習變得有趣。只有在對自己的學習行為有了濃厚的興趣之后,才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
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導入環(huán)節(jié)為例:
師生一起跳著芭蕾舞進教室并表揚學生:“小朋友們跳得太棒了,老師也忍不住想要加入你們!我還帶來了一段簡單的舞蹈,請小朋友們用手指,輕輕地為我伴奏哦!”
教師做手勢邀請學生,一邊輕唱旋律,一邊讓學生一起走一走恒拍并在樂句結尾處加入拍手動作拍出音的高低變化。
教師表揚學生并邀請大家加入:“哇!我看你們都學會了!來!一起來!”
通過讓學生為教師的舞蹈用手指舞伴奏逐步過渡到恒拍律動,再從恒拍律動中感受樂句的音高特點,讓學生聽出音高、感受音高、表現(xiàn)音高。有趣的唱游活動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也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熟悉了歌曲旋律,掌握了旋律音高。
(三)繽紛游戲,唱響理趣之聲
對學生而言,他們很愛玩,在玩的過程中,不僅能放松自己的身體和心理,還能激起學生的情感,產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想,得到較好的發(fā)展。因此,在進行小學音樂的體驗式教學時,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游戲場景,通過有趣的游戲讓學生獲得一些音樂體驗。在創(chuàng)造游戲情境的過程中,教師要保證這個游戲有意義,并且游戲內容和教學內容比較接近,能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此外,要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主動投入游戲情境,從而達到真正的體驗目的。
三、匠心獨運,現(xiàn)唱游課堂之思
(一)聯(lián)系舊知,遷移應用之趣
教師在教學中要激活已有認知,重視前概念與知識之間的相互轉換。深度學習要求對已經學到的和新的知識做精細化處理,然后對它們進行深入了解,從而避免它們孤立地、分散地存在于大腦中。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這些知識串聯(lián)起來,注意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將單個音樂知識進行有機整合,從而加深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
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中探索旋律行進方式為例。
教師:“像這樣的旋律進行方式還藏在哪里呢?一起來找一找!”
教師帶領學生回顧一年級學習的歌曲中出現(xiàn)同樣旋律行進方式的作品,并和學生一起用柯爾文手勢唱一唱《閃爍的小星》,再次感受旋律的下行。
教師帶領學生用身體音階唱一唱《時間像小馬車》,再次感受旋律的上行。(教師在演唱中隨機引導提示旋律的行進方式)
通過對已學知識的遷移應用和新知識的聯(lián)系鞏固,使學生對旋律的進行方式有了非常深入的理解和應用,在思考與實踐中獲得經驗的提升和技能的活化。
(二)個性創(chuàng)編,舞出思維之姿
奧爾夫相信“讓孩子自己動手,讓他們覺得他們正在與音樂合作。”個性創(chuàng)編是指讓兒童更多地關注自己與音樂的配合。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己編排一些歌曲、舞蹈,并按照音樂進行排練。
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中小組創(chuàng)編舞蹈環(huán)節(jié)為例,學生在充分掌握歌曲后分組進行舞蹈的編創(chuàng),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融入表演活動,最后用自己創(chuàng)編的舞蹈完整展示歌曲。
在這個實踐過程中,學生通過個性創(chuàng)編,更深入地參與音樂體驗和感知,加強對音樂學習的自信,提升音樂創(chuàng)新能力。
四、深度學習,展唱游課堂之效
音樂深度學習能給予學生豐富而有序的學習體驗,以音樂中節(jié)奏、旋律、結構等音樂語言為切入點,強調單元目標的指向性,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主體,提升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動靜結合,感知音樂要素,在探究中開啟深度學習
筆者根據柯達伊和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的理念,設計了圓圈舞等多個音樂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從被動聆聽轉變?yōu)槿硇膮⑴c體驗,并從感性經驗中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在歌曲學唱環(huán)節(jié),筆者將柯達伊手勢和身體音階相結合,通過接唱游戲,激發(fā)學生富有情感的演唱技巧,培養(yǎng)學生唱歌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二)旋律記憶,培養(yǎng)聽覺,在辨析中展開深度學習
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聽覺體驗、接唱游戲以實現(xiàn)歌唱與聆聽的完美融合,讓學生用心感受旋律,建立起自身聽覺系統(tǒng)。
(三)舞蹈律動,釋放學生情感,在合作中走向深度學習
情感體驗是實現(xiàn)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目標的重要通道,因此,筆者將簡單的圓圈舞融入音樂體驗中,使學生在舞蹈律動中感受歌曲情感;在實踐體驗中感知音樂素養(yǎng);在情感交互中理解深度學習。
針對低年級學生持久注意力難以集中的特點,如何在學習和欣賞樂曲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何利用不同的活動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傾聽、感受、體驗音樂仍然是需要不斷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五、結束語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學生通過音樂學習的深度參與,才能提高審美品質,促進審美感悟,從而落實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今后的教學中,筆者將不斷地學習和提升自己,為學生提供聆聽美、感受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平臺,真正讓深度學習在課堂上生根發(fā)芽。
【參考文獻】
[1]劉月霞.指向“深度學習”的教學改進:讓學習真實發(fā)生[J].中小學管理,2021(5):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