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近日,杭州市建蘭中學新一期智慧父母研修班開營,不大的教室內(nèi)坐滿了近百名家長。來聽課的學員,來自各行各業(yè),每周三下班后匆匆趕來,只為學習如何“做父母”。(1月7日《潮新聞》)
家長們不辭辛勞也要參加父母“速成班”,究其根源,是他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了種種挑戰(zhàn),尤其是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常常感到無能為力,于是希冀能在父母班里找到“解藥”。但子女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久久為功的系統(tǒng)性工程,僅靠父母“速成班”的短期培訓,恐難發(fā)揮效用,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面對“速成班”的火爆,家長還需理性對待。
誠然,從繼續(xù)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角度考量,家長確實需要不斷以學增智,以適應與不斷成長的孩子的相處。父母“速成班”的課程設置,分別圍繞厭學逃課、人際交往、家庭沖突等6個實際問題,這著實也直擊了眾多家長痛點。而“給孩子治病,不如先治自己”“讓情緒正向循環(huán)起來”“學會贊美和適當示弱”等教育理念和情景演練,也可以讓家長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益。
不過,改變家教思維不可能一蹴而就,融洽親子關系和家庭環(huán)境,也并非單靠父母一方的認知轉(zhuǎn)變即可立竿見影,這需要在有孩子參與的家教實踐中逐步領悟和漸趨成型。從現(xiàn)實效果看,“速成班”并不能從根本上有效解決養(yǎng)娃難題。盡管一些家長希望通過參加“速成班”來改善家庭教育環(huán)境,但實際情況卻并不盡如人意。比如,一些智慧父母研修班雖然通過情景演練和互動問答等方式,幫助家長理解親子交流中的問題,卻無法對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問題起到“吹糠見米”的效用。另外也有調(diào)查顯示,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認為 “零基礎速成班”的課程質(zhì)量差,無法做到承諾的“包教包會”。
家庭教育是一個包括社會因素、環(huán)境條件在內(nèi)的復雜過程,僅僅通過幾節(jié)課程或速成班,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家庭教育中的各種問題。家長需要不斷學習、實踐、反思和因勢利導,才有望逐步改善與孩子的關系。父母“速成班”課程只是為家長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和互動的平臺,讓家長能夠從中獲得實用的育兒技巧和心理支持。但要真正解決家庭教育問題,還需要因人而異、因事制宜。
此外,父母“速成班”還有一些潛在問題。“花錢買知識”雖不無道理,但也要謹防有人抓住家長急于求成、速戰(zhàn)速決的功利心態(tài),利用甚至制造家長焦慮,借機推出質(zhì)量良莠不齊、價格不菲的課程并從中牟利,進而損害消費者利益。總而言之,對于火爆的父母“速成班”,家長們需要仔細鑒別,改善家庭教育生態(tài)更多的還是要靠平時的溝通交流和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