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繪本作為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教學輔助工具,以其獨特的圖文并茂、寓教于樂的形式,深受兒童喜愛。對于學前言語障礙兒童——即那些在語言表達、理解和運用上存在困難,未能達到同齡兒童正常水平的學前兒童,繪本不僅契合其認知發展規律,更是激發語言潛能、優化和改善語言能力的有效工具。因此,繪本閱讀在學前言語障礙兒童的語言提升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通過整合教育資源,滲透言語提升訓練,可以全面挖掘兒童的言語潛能,提高其言語能力,同時增強語言提升的趣味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精心挑選繪本內容,創新主題活動,激發言語潛能
繪本作為兒童文學與藝術的融合典范,為學前兒童的語言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考慮到每位幼兒獨特的興趣、認知模式及語言發展步伐,教師在挑選繪本時需細致考量,確保所選繪本的內容、插圖、語言表達及故事情節與學前兒童的認知規律及語言提升目標相協調。針對學前言語障礙兒童,選擇圖片較多、源自生活的繪本更為適宜,有助于其學習和積累日常用語。例如,圍繞“奇妙的自然”這一主題課程,繪本《小種子旅行記》憑借其生動的插圖、富有韻律的語言和深入淺出的故事情節,成為激發兒童語言潛能的絕佳選擇。為充分利用此繪本,教師可以設立自然角,展示各類種子、植物的圖片和實物,甚至指導兒童親手種植小植物,觀察其生長過程,從而將繪本內容與實際操作相結合,調動言語障礙兒童的感官感受,建構待刺激的語言潛能。
在閱讀教學活動中,繪本閱讀應占據主導地位。教師應結合個性化提升訓練計劃,針對每個兒童的言語障礙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通過引導兒童觀察圖畫、理解故事情節,不僅讓他們學習基礎詞匯,還幫助他們掌握句式結構和語言表達方式。為豐富學習體驗并進一步促進幼兒的語言能力,舉辦主題開放日活動,對繪本內容進行拓展和深化。在這類活動中,兒童可以通過朗誦表演、繪畫作品展示、小品劇表演等多種形式來展現在繪本閱讀和語言學習方面取得的進步。這種多元化的表達方式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能夠全面推動他們的語言發展。
二、著力探尋繪本元素,構建高效課堂,提升言語能力
繪本課堂作為學前言語障礙兒童集體言語能力提升的重要環境,其構建與實施需嚴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并深入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核心理念,即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全面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及認知規律,確保各領域內容的有機融合與相互滲透。為此,繪本課堂的設計與實施需精心策劃,才能確保言語訓練的全面覆蓋與高效開展。鑒于此,建議幼兒園每周固定安排兩節早期閱讀課程,以繪本為教學載體,全面滲透言語提升的理念與方法。此課程設置旨在確保兒童擁有充足的時間接觸并理解繪本內容,同時為他們提供持續的語言實踐機會。
在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應采取逐步引導的教學策略,積極鼓勵兒童參與并主動表達。以《小熊找朋友》為例,教師可以從繪本的封面開始,引導幼兒觀察小熊表情與動作,猜測故事內容,以此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接著,引導幼兒按順序翻閱繪本,細致觀察畫面中的細節,如小熊的表情變化、動作以及背景環境等。通過提問“小熊為何顯得悶悶不樂?它接下來會采取何種行動呢?”等方式,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并預測故事情節。這樣的引導方式不僅有效激發了兒童的好奇心與想象力,還促使他們積極思考并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為了深化兒童對繪本內容的理解與記憶,教師可以借助繪本中的畫面細節,鼓勵幼兒將所學詞語、句式與圖畫相對應,并通過反復朗讀與模仿來加以鞏固。例如,在《小貓釣魚》的繪本閱讀中,教師可以讓幼兒模仿小貓釣魚的動作與表情,同時說出與圖畫相對應的句式,如“小貓靜靜地坐在河邊,耐心等待著魚兒上鉤”。在此過程中,兒童可以興奮地模仿小貓的動作,并用稚嫩的聲音重復句式,展現出對語言學習的熱情與興趣。
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感官教學法,結合紙質繪本、電子繪本課件以及繪本動畫視頻等多種教學資源,為幼兒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例如,在展示電子繪本課件時,教師可以讓幼兒觀察畫面中的細節,并引導他們用簡單的語言描述看到的內容。在觀看繪本動畫視頻時,教師可以讓幼兒模仿動畫中的角色進行對話表演等。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兒童理解文本內容,還能提升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與身體表達能力。
同時,教師還可以借鑒課程游戲化的活動理念,對繪本內容進行拓展與延伸。通過說一說、演一演、動一動、畫一畫等多種形式來豐富課堂內容,為兒童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并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例如,在《小熊找朋友》的繪本閱讀中,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角色扮演游戲,讓他們分別扮演小熊與其他小動物進行對話表演,還可以引導幼兒動手制作與繪本內容相關的手工作品,如制作小熊的頭像、繪制小熊找朋友的場景等。
三、巧妙運用繪本價值,豐富五大領域,深化言語提升
除了挖掘繪本自身的語言價值,還應側重聚焦繪本價值的發散性,將繪本內容巧妙融入健康、社會、科學、藝術、語言五大領域活動中。這不僅能使學前言語障礙兒童的言語提升訓練更加常態化、全面化,還能為其創造一個多元化、富有趣味性的學習環境,幼兒的學習活動會愈發專注和有效,繪本多元價值的顯現更指向了兒童的全面發展。以“動物樂園”主題為例,圍繞繪本《動物怎么走》,我們可以在各領域活動中滲透不同動物的行走方式,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形式和內容,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化兒童的言語提升訓練。
在健康領域活動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繪本《動物怎么走》引導兒童進行動物行走方式的模仿游戲。繪本中生動的動物形象吸引了兒童的注意,他們仔細觀察每一種動物的行走姿態,并嘗試模仿其動作。在模仿的過程中,兒童不僅鍛煉了身體的協調性,還通過言語表達加深了對動物行走方式的理解。他們興奮地描述著:“看,我像一只小兔子一樣,輕輕地跳來跳去!”“我是一只大象,我的腳步很重,咚咚咚地走!”這樣的言語表達不僅豐富了兒童的詞匯量,還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其更加生動、形象。
在社會領域活動中,教師通過角色扮演游戲,讓兒童分組扮演繪本中的不同動物,并進行簡單的對話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學會了如何與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用稚嫩的聲音表達著自己的意愿和情感:“你好,我是一只小鴨子,我們可以一起玩嗎?我好開心能和你們一起做游戲!”這樣的活動不僅提升了兒童的社交技能,還讓他們在言語實踐中鍛煉了語言組織能力,學會了更自然地與他人溝通。
在科學領域活動中,教師則利用繪本《動物怎么走》引導兒童探索動物的行走方式與它們生活環境的關系。繪本中豐富的動物種類和多樣的行走方式激發了兒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們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并嘗試用言語解釋動物行走方式與其生活環境之間的聯系。他們舉手發言,分享著自己的觀察結果:“我覺得這只動物走得很快,可能是因為它生活在草原上,需要快速奔跑來躲避危險。”這樣的言語表達不僅展示了兒童對動物行走方式的理解,還體現了他們觀察力和思考能力的提升,學會了將所見所聞用語言進行邏輯性的表達。
在藝術領域活動中,教師借助繪本《動物怎么走》激發兒童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他們鼓勵兒童根據繪本中的動物形象進行繪畫創作或制作簡單的動物手工藝品。在創作過程中,兒童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畫筆或手工材料描繪著心中的動物形象。同時,他們還用言語描述著自己的作品和創作過程:“我畫的是一只小鳥,它正在天上飛呢!它的翅膀好大,可以飛得很高很高!”“我做的是一只小貓,它正在走路呢!你看,它的尾巴還搖來搖去的呢!”這樣的言語表達不僅展示了兒童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還體現了他們在描述作品時語言能力的提升,學會了用更豐富的詞匯和句式來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
在語言領域活動中,教師引導兒童仔細觀察繪本中的圖畫,理解故事情節,并學習其中的新詞匯和句式結構。繪本中生動的圖畫和有趣的故事情節吸引了兒童的注意,他們認真地聽著教師的講解,并積極嘗試用新學到的詞匯和句式來編造簡單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能夠用更加準確、豐富的詞匯和句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言語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例如,一個兒童在編造故事時說道:“有一天,我看到一只小狗在走路。它走得很快,尾巴還搖來搖去的。我也想學它一樣走路,可是我做不到。但是我很開心地看著它走路。”這樣的言語表達不僅展示了兒童對新詞匯和句式的掌握情況,還體現了他們在具體語境中運用語言的能力的提升,學會了將所學語言知識與實際生活情境相結合。
四、深入緊扣繪本內容,聚焦個需訓練,增強訓練效能
繪本具有精心設計的情境和情節,繪有生動的人物形象,其圖文并茂的特點為兒童提供了生動具體的語言學習環境,有助于豐富其表達經驗,進而提升其言語能力。為了充分發揮繪本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教師應緊扣繪本內容,結合學前言語障礙兒童的個別發展規律和特點,進行個別提升訓練,提煉繪本中的相關詞匯、句式,并結合繪本開展聽覺、發聲、構音等方面的訓練,增強訓練的整體效能。
在聽覺訓練方面,繪本《動物的聲音》展示了不同動物的聲音特點,為言語障礙兒童提供了一個豐富多樣的聽覺刺激環境。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先引導兒童觀察繪本中的圖畫,讓他們嘗試模仿不同動物的聲音。例如,當看到小貓的圖片時,兒童會模仿“喵喵”的聲音。當看到小狗的圖片時,他們則會模仿“汪汪”的聲音。這種結合繪本的聽覺訓練方式不僅使訓練過程變得生動有趣,還極大地提升了兒童的聽覺辨識能力和模仿能力。同時,教師還通過“你覺得這種動物的聲音像什么?”“你能用這種聲音說一句話嗎?”等巧妙的問題,進一步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他們在模仿聲音的同時進行語言表達,鍛煉語言組織能力。
在發聲訓練方面,繪本《我會說話》展示了人類發聲的基本方式和技巧,為兒童提供了一個直觀且易于理解的學習模板。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先讓兒童觀察繪本中的口型圖畫,并引導他們嘗試模仿不同的發聲方式。例如,當看到“啊”的口型圖畫時,兒童會模仿發出“啊”的聲音。當看到“哦”的口型圖畫時,他們則會模仿發出“哦”的聲音。同時,教師還結合繪本中的句式,讓兒童在模仿發聲的同時進行簡單的語言表達,如“我會發‘啊’的聲音,你聽到了嗎?”這種結合繪本的發聲訓練方式不僅使兒童能夠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和運用新語言,還極大地提升了他們的發聲技巧和語言表達能力。
在構音訓練方面,教師結合書中的具體情境,設計了一系列富有創意和趣味性的活動。例如,在繪本《小兔子找朋友》中,當小兔子舔著味美的胡蘿卜時,教師可以引導兒童模仿舌頭的運動,通過舌外伸、舌伸縮等動作來鍛煉舌肌的力量和靈活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棒棒糖等道具,引導兒童將舌頭盡量外伸,并上下左右擺動,增加訓練的趣味性和實效性。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小兔子的嘴型變化,進行唇運動功能的訓練。例如,在小兔子與小烏龜對話的情境中,教師可以讓兒童模仿小兔子的嘴型,進行口唇閉合、嘟嘴發“u”音、攏嘴發“i”音等訓練。這些訓練可以有效地增加嘴唇的收縮力和靈活性,幫助兒童更好地掌握唇部的構音技巧。教師還可以利用繪本中的情境進行下頜、軟腭和喉部的構音訓練。例如,在小兔子吃東西的情境中,教師可以引導兒童進行下頜關節的上抬、下拉運動訓練,促進下頜的主動運動。同時,在小兔子打哈欠的情境中,教師可以引導兒童訓練發“a”音,使軟腭上升并接觸后咽壁。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小兔子唱歌的情境,引導兒童進行喉部的訓練和胸腔共鳴的體驗。
在構音訓練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重兒童的肺活量訓練。肺活量是發聲的重要基礎,只有擁有足夠的肺活量,兒童才能發出洪亮、清晰的聲音。因此,教師可以結合繪本中的鉆爬跑跳等情境,提高兒童的活動量,并引導他們體會累的感覺與用嘴巴深呼吸的感覺。同時,輔助兒童進行仰臥起坐、游泳等運動,增強他們的呼吸肌力和氣息控制能力。
五、結語
概而言之,繪本教育以其獨特的魅力在學前言語障礙兒童語言提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精心挑選繪本、創新主題活動、構建高效課堂、豐富五大領域、優化個需訓練等多維度策略的實施,能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兒童的語言發展需求。教師要以幼兒為中心,以繪本為橋梁,讓繪本教育切實走入幼兒生活,為學前言語障礙兒童的語言提升提供一條全新的、有效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