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新課程方案明確提出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通過培育勞動情懷,能夠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讓學生具備基本的勞動、創造與動手能力。繪本作為教育教學和知識傳授的工具,廣受小學生喜愛。然而,當前繪本教學模式在培育農村小學生勞動情懷方面存在許多不足。為幫助小學生培育勞動情懷,掌握勞動知識與技能,教師需不斷探索與創新繪本教學新模式,實現高效教學。
一、繪本教學相關概述
繪本是一種以圖畫為主、文章為輔的閱讀材料,被稱為“畫出來的書”。繪本文字較少、形象生動,強調圖與文的內在關系,深受學生喜愛。繪本發源于日本,在經過翻譯人員與出版人員改良后變成了具有時代特征以及本土特色的閱讀材料,后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融入到教育領域,成為教師教學的工具。
繪本教學模式指教師以生動形象、圖文并茂的繪本內容為媒介,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其在視覺刺激下加深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并積累相關經驗,完成教學目標這一過程。在一般情況下,繪本教學包括故事講讀、閱讀分享、延伸活動等,還需與多媒體課件、游戲活動和戲劇表演之間建立聯系,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確保學生獲得最佳的教學體驗。
二、小學生培育勞動情懷的重要意義
(一)形成良好的勞動素養
農村學校需全面落實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提升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在勞動教學中幫助學生提高知、情、意、行等多方面素養。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除要傳授學生基本的勞動知識與技能,還應加強思想和情感方面的引導,幫助他們培育良好的勞動情懷,即自己熱愛勞動的同時,也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將“勞動最光榮”的積極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繪本教學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以及實踐動手的過程中掌握勞動技能,形成良好的勞動情懷。
(二)促進全面發展
農村小學通過培育學生勞動情懷,有助于其實現全面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深化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及認知規律選擇與勞動相關的繪本,組織開展多樣化勞動教育活動,使學生能夠參與其中,增強學習體驗。這樣在繪本內容的感染下,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個人品質及素養,尊重基層的勞動人民,在勞動過程中還能學會與他人配合,樹立良好的集體意識,對未來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因此,農村學校需要認識到培育勞動情懷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將勞動知識內化心中,意識到勞動能夠創造出價值,實現以勞育美,促進身心健康成長。
三、目前農村學校利用繪本教學培育小學生勞動情懷方面存在的問題
繪本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及學習興趣的有效教學手段,通過繪本進行勞動教育,學生能夠在圖文并茂的內容中更好地理解勞動意義、掌握勞動技能,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下形成勞動情懷與勞動意識。然而,農村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相對比較薄弱,繪本內容編排比較復雜,沒有遵循學生的興趣愛好與認知規律,導致他們對學習失去信心。此外,許多農村地區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落后,教學手段單一,在日常教學中對繪本的依賴性比較大,忽視了對學生實踐勞動能力的鍛煉,導致整個學習過于淺顯,學生的學習體驗不佳。
四、農村學校繪本教學與培育勞動情懷的聯系
(一)新穎性一致
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農村學校在開展教育過程中應當注重創新,保證勞動教育跟上時代腳步,避免流于形式。在以往的勞動教育過程中,為使學生可以真正體會耕作的辛勤與快樂,許多農村教師利用得天獨厚的地區優勢直接帶領學生下鄉參加種植活動,而沒有考慮他們的身體情況,導致學生承受較大的壓力,這與寓教于樂的理念相背離。在當下的勞動教育中,農村學校開始注重平衡傳統與新時代的教育目標,通過建設種植園讓學生不出校園就能獲得勞動體驗,并且控制戶外種植的次數,使其在學生的承受范圍內。
繪本作為教育事業不斷發展衍生出的全新教育形式,主要通過閱讀調動學生對勞動的興趣,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勞動情懷。以閱讀繪本《金斧頭》為例,故事中勤勞、勇敢、誠實的孩子得到了獎勵,懶惰、膽怯、自私和說謊的孩子卻一無所有。教師可適時教育學生“勤勞是受人賞識的美德,貪婪是讓人墮落的念頭,只有憑借辛勤的勞作才能有所收獲,投機取巧則會一事無成”,引導他們成為勤勞的人。這種教育形式彰顯出繪本教學的優勢,能夠實現培育學生勞動情懷的最終目標。
(二)形式上互補
在培育學生勞動情懷的過程中,農村學校應當引導學生參加一些勞動實踐活動。比如,在足球、籃球等球類運動中,教師僅為學生講述運動的規則與技巧,只能激發他們對運動的興趣,并不能使其真正領悟動作要領。勞動教育也是如此,純理論化的知識講授并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目前,農村學校將重心都放在勞動教育教學的內容上,為實現教學目標忽視學生的學習體驗與感受,導致他們缺少實踐鍛煉的機會。繪本將勞動的形式匯編成一個個生動形象、妙趣橫生的故事,能夠激發學生對勞動實踐的樂趣。比如,通過閱讀《足球,跑啦!》《籃球小飛人》《不可思議的乒乓球》等主題繪本,學生不僅能感受球類運動的精髓,掌握運球技巧,還會產生想要立即投身于實踐活動的迫切感。由此可知,將繪本融入勞動實踐教育既能實現理論教學,也能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教學效果。
五、利用繪本培育小學生勞動情懷的全新策略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勞動教育在小學農村教育中的地位顯著提升。通過培育勞動情懷,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個人品質、實踐能力與社會責任感。下文著重分析利用繪本教學新模式培育小學生勞動情懷的實踐策略。
(一)以繪本演繹代替真實勞動,幫助學生積累勞動經驗
在培育學生勞動情懷的過程中,農村學??梢越M織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將勞動教育與繪本教學緊密聯系,確保教學呈現趣味性與時代性的特點。戲劇表演作為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準備相關材料,引導學生圍繞繪本內容進行情境演繹,感受勞動的意義,獲得不同的學習體驗。
比如,繪本《第一次上街買東西》主要講述5歲女孩美依幫助家人買東西的經歷,雖然經歷過挫折,但最終實現了購物愿望。對此,教師可以組織“購物節”活動,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扮演美依、魚販、奶茶店店員、肉鋪老板與超市收銀員等角色,進行情境演繹。其間,鼓勵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將生活經驗融入角色扮演,如增設砍價、商品供應不足、顧客插隊等環節,使整個過程具有自主性與隨機性,任學生自由發揮。教師也可引導學生靈活運用自己在繪本閱讀中積累的經驗,對勞動做出戲劇化、情境化與游戲化的處理,保證學生能夠轉變各種身份,進行家務勞動、教室清潔以及食品采購等實踐性的活動。通過情境演繹,勞動教育更富有趣味性,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其學習、實踐、生活等多方面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
(二)開展親子繪本閱讀活動,實現家校合作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也是培育學生勞動情懷的重要場所。教師需緊密聯系家長,使其深刻意識到自身的品質及勞動行為會對學生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此,教師可以組織親子繪本閱讀活動,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勞動教育觀念,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勞動環境,實現家校協同育人。
比如,教師可以五一勞動節為契機開展“勞動一家親”主題繪本親子活動,進一步培育和踐行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形成良好的勞動情懷。在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家長帶領學生一起閱讀繪本《朱家故事》,從故事情節中感受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協作、共同承擔家務勞動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需進一步深化繪本閱讀的內涵,使學生深刻意識到和睦溫馨的家庭氛圍需要家庭成員共同維護,進而在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地幫助家長做家務,并且尊重家長的勞動成果。隨后,教師還可以組織親子開展手工制作活動,讓學生與家長靈活地運用現場素材共同制作手工作品,這不僅能促進親子交流與互動,還能幫助學生深入觀察事物特征,加深對繪本故事的認識。通過開展親子繪本閱讀活動,既能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勞動教育氛圍,使學生深刻理解勞動的價值和意義,也能促進親子間的情感互動,增進家庭和睦,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三)尊重學生發展規律,開展針對性勞動教育
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為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情懷,教師需根據學生年級、繪本主題做好課程規劃,開展針對性勞動教育。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需幫助他們通過閱讀繪本內容,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對于高年級學生,需鼓勵他們親自參與勞動實踐,提升實踐能力。
比如,繪本《妮妮的蒜苗》描述了小女孩妮妮親自動手種植、觀察植物生長的過程。通過閱讀活動,學生既能感受到生命的神奇,獲得直觀而深刻的情感體驗,也能對個人成長充滿希望和期待。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讓低年級學生在家中開辟一個“植物角”,細心照料植物,并且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了解植物的生長規律,感受勞動的喜悅。在高年級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提前與社區領導溝通,在閱讀活動結束后帶領學生走出教室,為他們提供親自體驗勞動的機會。
又如,在植樹節到來之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種樹活動,使其感受勞動的美好與快樂,體會勞動的真正意義。課堂上,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實行分工合作,分別完成翻土整地、下種、澆水等步驟。其間,要求學生完整觀察植物播種、發芽、抽葉直至開花、結果這一過程,不僅能夠磨煉學生的意志,增強他們的責任心,還能使其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和獨特價值。大部分學生對自己親手種的植物有著獨特的情感,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勞動過程以及心得體會繪制一個種植的繪本。通過真實的種植過程,學生能夠踴躍表達想法和觀點,逐漸形成良好的勞動情懷。
六、結語
綜上所述,繪本作為有效的教學手段,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對勞動學習的興趣與熱情,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勞動實踐,積累生活中的勞動經驗與技能。為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還需結合繪本內容提供良好的實踐機會,幫助學生真實感受與體驗勞動,鍛煉實踐動手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勞動觀念。此外,教師還可以進行教學的延伸與拓展活動,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參加一些社會勞動,引導學生將個人體會與勞動過程融合,繪制真實的繪本,在勞動實踐中培育勞動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