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地產行業提出“空間即服務”(SpaaS, Space as a Ser- vice),聯合辦公行業提出“辦公即服務”(OaaS, Office as a Service),交通運輸行業提出“出行即服務”(MaaS, Mobility as a Service),人工智能行業提出“人工智能即服務”(AIaaS, AI as a Service)……
為什么各行各業都在以服務(Service)作為其顛覆者的面貌出現?為此,橋中提出:EaaS(Emotion as a Service),情緒即服務。
如何設計情緒價值(Emotion)?
如何讓客戶為你的服務(Service)買單?
如何把情緒即服務(EaaS)設計成你的獨特優勢?
它會成為下一個行業賽道嗎?
你是否同意,從未有過一個時代,能讓我們如此在意自己的情緒?
借情緒價值之名,精神內耗的職場人出走,北上接受“爾濱”大哥的寵溺,將情緒穩定的卡皮巴拉(水豚)奉為精神偶像;抵抗中年危機的中年人愛上亮眼的多巴胺色,陷入存在主義危機的年輕人愛上逛寺廟、盤佛珠……
情緒價值,正在成為共情當代消費者的快捷鍵。
“多巴胺色”最早由時尚心理學家道恩·卡倫提出,她明確指出多巴胺色具有情緒調節功能:明亮的顏色能促使人體釋放“快樂因子”多巴胺,讓人產生積極情緒。
多巴胺色的本質,是情緒價值。
在當下焦慮、內耗、倦怠等情緒彌漫的社會,多巴胺色如同一粒解藥,精準拿捏了當代人的精神需求。它治愈了我們內心淤積的消極情緒,輸送了我們亟需的積極情緒。
多巴胺色的應用早已不限于把快樂穿在身上的“多巴胺穿搭”。你去奶茶店、去餐廳、去咖啡店,都可以和多巴胺色不期而遇。它們都指向了同一件事:釋放顧客治愈、積極和快樂的情緒。
但這并不意味著你只能靠視覺來調動快樂因子多巴胺。你要做的,不是盲目跟風玩配色,而是主動走進本文下半段的語境:設計情緒價值。
情緒價值,正在成為一個越發明顯的趨勢。人們的消費重點,正在從購買商品轉向購買體驗,從獲得服務轉向獲得情緒價值。
橋中獨家推出“設計情緒價值的十大方法”,幫助你理解這個比商品本身還重要的情緒價值究竟是什么,如何讓你的用戶搶著為情緒價值買單。
1.設計“地位感” 你知道迪士尼最神秘的33俱樂部嗎?有人曾透露,上海33會員的準入門檻是“企業80萬、個人50萬、年費20萬”。堪稱天價的入會費的背后是設計用戶的“地位感”,提供不可復制的隱秘奢華體驗服務。
比如,這里是迪士尼唯一24小時能喝酒的地方,會員可享受前排圍觀煙花、全年免費進入園區、免費代客泊車等專屬權益。
你,如何設計這種“我很重要的地位感”?
2.設計“松弛感” 蔡瀾點心將“松弛感”作為最核心的情感線,讓用戶不只是在美食中得以放松身心,并不斷挖掘更多的服務體驗。如今在北上廣深14城,蔡瀾點心已擁有70多家門店,版圖不斷擴容。
你,如何設計這種“融入服務體驗的松弛感”?
3.設計“歸屬感” 打造“蘇州之家”的南園賓館,為粉絲創立了“住客Yeah委會”,進行線上或線下互動,共同探索新的生活方式,從而讓用戶對南園產生“歸屬感”。
通過諸如此類的新式增值服務,企業能與用戶建立更具黏性的關系基礎。
你,如何設計這種“讓用戶產生黏性的歸屬感”?
4.設計“期待感” 為什么有人寧愿抓娃娃,也不愿意直接買?因為人在無限接近目標、對未來充滿期待的時刻最快樂,娃娃機的設計延長了用戶無限接近目標的爽感,將用戶對獲得娃娃的期待感拉滿,強烈的收獲預知吸引用戶不斷投幣抓娃娃。
你,如何設計這種“無限接近目標的期待感”?
5.設計“代入感” 松下最近發布了一款外表像毛線團的AI機器人NICOBO,主打一個“什么也不會”,不會做家務也不會走路,你還需每月付服務費。但這個不為人類服務的陪伴機器人,能在互動中習得語言習慣,它能看懂你的表情和情緒,讓用戶產生代入感。
當你發現AI機器人和自己一樣不完美,會不自覺地代入自己的情感,發現“哦,原來我更有用”。這是拉近與用戶的距離,激發用戶購買的重要因素。
你,如何設計這種“與用戶拉近距離的代入感”?
6.設計“渴望感” 為什么張學友的演唱會2024年依然是開票秒空?
因為他一直在積累粉絲的渴望。你總能刷到他的演唱會視頻和他的表情包,江湖上也一直流傳著在他演唱會上抓逃犯的梗……這些累積的因素讓張學友一直活躍在大眾視野。
演唱會的本質,就是渴望的兌現。當渴望累積到一定程度,就能帶來井噴式增長。
你,如何設計這種“不斷累積的渴望感”?
7.設計“治愈感” 為寵物處理身后事的寵物殯葬師,是一個非常有溫度的職業,這種服務能為寵物的一生以及寵物主人對寵物的愛畫上圓滿的句號,治愈用戶失去愛寵的悲痛,幫助他們從無助難過的情緒中走出來。
你,如何設計這種“撫慰人心的治愈感”?
8.設計“成就感” 滑雪被稱為戒不掉的“白色鴉片”,為什么這項刺激的極限運動讓人如此上癮?
因為滑雪的水平進階是一個長期過程,從不斷摔倒的初學者到成長為逆風飛翔的高手,每一次的進步都有跡可循,每一次都能打開新世界的大門,這種設計能為用戶不斷帶來超越自我的成就感。
你,如何設計這種“不斷進階的成就感”?
9.設計“幸福感” 有研究找了兩組志愿者,一組先按摩80秒,中間停頓后再按摩80秒;另一組是不間斷地按摩160秒。結果發現,前者的幸福感顯著高于后者。
因為人對很多體驗的適應度特別高,很多事一開始可能會讓人快樂,但習慣了快樂就消失了。所以比起一次性花大錢,一連串小錢制造的幸福感更強。
你,如何設計這種“一連串微小的幸福感”?
10.設計“撩撥感” 上海一家茶飲店推出“9.9元獲得同款微笑”,讓路過的人引發共鳴:“喝的不是茶,而是會心一笑。”
如果說市場競爭的上半場是高頻觸達,那么下半場就應該是高頻互動、精準聯結。在高頻互動中,企業一定要有溫度的對話,要有撩撥力,這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
以上就是“設計情緒價值的十大方法”。我們認為,這個時代,情緒比商品本身重要,表達比視覺重要。
過去,企業的關注點聚焦于產品的功能價值。如今,已經轉變為能產生情緒價值的增值服務。
人會為了尋求幸福感而買單,甚至溢價購買,而人對情緒價值的需求沒有上限,所以會不斷復購。
對于企業,情緒價值指向的,是溢價和復購。
現在,回到你的行業。祝你,看懂本質,抓住機會,快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