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一次訪談中,曾任eBay首席執行官、時任ServiceNow公司負責人的約翰·多納霍(John Donahoe)告訴我,公司數字化轉型最重要的階段,是在你開始提出更好問題的時候。管理者不能認為新技術只是一種手段,只是為了找到更有效的辦法來解決老問題,而是應當將其當作重新審視問題本身的機會,甚至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多納霍認為,他們應該重拾基本原則,并且問上一句:“我們是否正確地找到并提出了核心問題?和解決X問題相比,我們是不是更應該解決Y問題?”
Salesforce公司的馬克·貝尼奧夫(Marc Benioff)也持類似觀點。該公司舊金山新總部的頂層被命名為“歐哈納”(Ohana)之地。這個詞是夏威夷語里的“家人”,是在致敬這座群島的文化,因為它帶有貝尼奧夫格外珍視的協作與游戲精神。這個空間和公司其他歐哈納空間的最大用途之一,是接待公司“大爆發”(Ignite)創新咨詢服務的客戶,在這里,他們會從戰略層面思考企業軟件應該幫助其實現什么。這是一個激發人們提出重大問題的空間,而這些問題可能會改變其公司的競爭方式。
拜其所在行業所賜,多納霍和貝尼奧夫對數以千計公司的運營數字化工作嘗試了如指掌。正如其所觀察到的那樣,許多管理團隊在進行這方面探索時,首先提出的問題是如何通過自動化,使服務臺和人力資源信息中心等后臺功能更高效、更便宜。這也是最容易實現的目標;單憑短期內生產力的提高,就可以實現商業立項。不過,兩位高管都認為,在這類系統就位后,事情會變得更有意思。新的信息開始流動,更令人振奮的問題會浮現出來。在管理者開始觀察到用戶活動的模式時,他們往往會發現潛藏其中的亮點。他們會受到啟發,開始發問。例如,我們已經有根據建立預測模型了嗎?如果我們擔心人才流失風險,通過員工人事查詢發現的模式,是否有助于制定更好的員工參與策略?
這就是許多數字化領域取得突破的方式。圍繞如何更好地解決當下問題的正確提問,可以帶來容易預見的技術應用收益。這種早期應用的經驗,會激勵人們提出更雄心勃勃的問題——我喜歡將其稱為“催化性問題”,因為它們可以打破心理障礙,把能量引向新的、更高效的路徑。催化性最強的問題,會挑戰關于問題如何提出的基本假設,為更具創造性的解決方案開辟空間。
試想一下,在物聯網基礎設施建好之后,企業經理人最先提出的問題會有哪些。一開始,大多數人只會考慮他們的現有產品,研究如何讓其變得“更智能”——以冰箱這個非常乏味但常被引用的例子來說,它會知道什么時候去訂牛奶。其中當然也有一些創新是非常好的改進,比如在噴氣發動機上安裝傳感器,使人們能夠遠程監測其磨損情況,而無須線下例行公事般做可能并無必要的“以防萬一式”保養維護。用不了多久,人們就會開始提出更具催化性的問題:利用遠程網絡傳感器,還可以讓什么事情更容易理解?如果現在可以低成本地監控任何事情,還有哪些如今既未掌握也未用到的實時信息,是值得去收集的呢?
在人工智能應用方面,問題也在迅速發生變化。正如湯姆·達文波特(Tom Davenport)和朱莉婭·柯比(Julia Kirby)在《人機共生》(Only Humans Need Apply)一書中所說,管理者對于提高生產效率的技術喜歡提出同樣的老問題:我們如何利用機器智能實現工作自動化,從而徹底取代昂貴的人工?如今,管理者逐漸開始領悟到一個新問題:我們如何利用它增強人的優勢——在一個充斥著人工智能的世界里,能讓公司擁有競爭優勢的依舊是這種稀缺且因人而異的優勢。在梅奧醫學中心(Mayo Clinic),懷亞特·德克爾(Wyatt Decker)博士負責探索人工智能在各種場景及實踐領域中如何應用,其工作圍繞著這個問題:在以研究為導向的醫學環境中,哪些任務是人們感到無聊并且從重復執行中學不到什么東西的?如果人們擁有更強大的信息使用、模式識別和計算能力,他們會想要完成什么任務?
接下來還有網絡安全領域。這個領域與公司的數字化轉型努力密切相關,在我為Questions Are the Answer一書做研究時,遇到最典型的實例就來自這個領域。我采訪了利奧爾·迪夫(Lior Div),他在2012年與以色列軍方精英網絡安全部門8200部隊的另外兩名退伍軍人合作創立了Cybereason公司。公司生產可以實時監測并防范復雜網絡攻擊的軟件,總部就在馬薩諸塞州劍橋市我的辦公室附近。
正如迪夫非常了解的那樣,網絡犯罪是一個充滿“未知的未知”的地下社會,數量龐大的影子黑客不遺余力地設計各種新方法,破解那些據稱固若金湯的系統。令人揪心的是,數據都在朝著糟糕的方向發展。企業安全公司Proofpoint按季度追蹤網絡威脅情況,據其統計,2016年秋季至2017年秋季間,網絡釣魚(即發送意在用惡意軟件感染收件人設備的欺詐信息)的數量增加了2,200%。其中近三分之二的信息設置了安裝勒索軟件,會導致計算機上的所有文件都無法訪問,除非所有者支付指定金額的贖金。另外有四分之一則是設計用于竊取網上銀行證書的木馬。根據網絡安全風險投資公司(CyberSecurity Ventures)的分析預測,到2021年,全球每年因網絡犯罪造成的損失將升至6萬億美元。有報告稱,這將使網絡犯罪的利潤超過全球所有主要非法藥品貿易的總額,因此,我們都將面對“未來二十年人類可能遭遇的最大挑戰之一”。
在迪夫意識到其所在行業的大多數人都在關注一個錯誤問題之后,Cybereason的突破得以實現。他說:所有人絞盡腦汁想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壞人拒之門外。但別忘了這個問題隱含的假設是:壞人都還在門外。“可是問題在于,”迪夫和我說,“他們已經進來了。在大多數組織中,在我們推行某種解決方案時,我們會發現,敵人已經出現在我們四周。”一旦你意識到這個現實,新的關鍵問題就出現了:如果你的敵人已經進了門并且藏好了,你又要怎樣解決安全問題?這種重新表述開啟了一個不同解決方案的新世界。你用不著立刻趕走壞家伙們,而是可以轉而監控其一舉一動,摸清不同參與者的特點,再串連拼接出他們的意圖。這種戰略方法讓你不再把網絡犯罪只是視為一個IT技術問題,也超越了高筑城墻和修修補補這類過于被動的策略。“我們正在處理的問題,”迪夫說,“從根本上說并不是什么信息技術問題,而是人的問題。藏在背后的是一個有特定目的的對手。”
再來看SeriviceNow公司的情況,多納霍告訴我,這家公司的創辦就始于他人未曾問過的問題。公司生產的軟件可以簡化并提高大型企業員工的內部服務水平,這也被視為數字化轉型的“中樞神經系統”。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公司最初的一項業務:IT服務。在一個大型組織中,任何一天都會有上百人遇到維修問題,或是發現與其工作中使用的軟硬件系統相關的新需求,其中許多員工需要聯系IT部門尋求幫助。SeriviceNow公司的軟件對大部分服務經驗進行了自動化,允許人們上報問題并高效地安排人手處理狀況——遇到問題的員工也可以通過自助服務協議解決問題。
促生這家公司的問題是什么?在解決外部服務問題時,很多公司都提出過一個重要問題:“什么是好的客戶體驗?”SeriviceNow公司的創始人弗雷德·盧迪(Fred Luddy)想到的則是,在一個你爭我搶頂尖人才的經濟中,何不用同樣的思維解決人們在工作中遇到的煩心事?人們在生產者這個角色上,為什么就不能像在身為消費者的生活中那樣,快速又方便地訪問信息?所謂的工作場所消費者化如今已成為一種公認趨勢。但直到有人把核心問題改變成“什么是好的員工體驗”時,這件事才有可能真正實現。
讀到這里,你心里可能在問一個問題:如果我并不知道如何提出催化性問題,那么,就算認識到它們的力量又有何用?這個疑問開啟了我近幾年的研究,通過請教多納霍、貝尼奧夫和迪夫這樣的人士,以及巴塔哥尼亞公司(Patagonia)的羅斯·馬卡里奧(Rose Marcario)、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的埃德·卡特穆爾(Ed Catmull)等創新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還有獨一無二的奧普拉·溫弗瑞(Oprah Winfrey),我找到的答案可以歸結為這句話:不費吹灰之力就提出催化性的問題是不可能的,但你可以創造各種條件,確保人們能夠提出這種問題。
數字化轉型工具可以幫助你和團隊創造這些條件。如果你允許他們這樣做,他們就會向你展示令人驚嘆的數據和種種可能性,從而讓你進入一種提問模式,而這些數據和可能性會讓你不那么自以為是,不那么輕松自在,也不那么迫切想要表達什么,而是更樂于接納一切。
翻譯:徐廣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