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通過量化分析和質性研究方法,對2014—2023年江蘇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的總體分布、年度分布、項目類型分布、學科、機構、城市分布等進行統計分析,深入剖析江蘇省的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生產力分布情況,為江蘇省乃至全國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術生態提供翔實的實證支撐,并為促進學科的均衡發展和建設提供有力的決策依據。
關鍵詞: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江蘇省;科研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C12文獻標志碼:A文獻標志碼
0引言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既取決于自然科學發展水平,也取決于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1]。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2]。人文社會科學作為探究人類社會和文化現象的學科集合,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助力于深化對社會變遷的理解,還為實踐提供了指導,推動著文明的持續進步。
江蘇省以其卓越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指數(DLI)領先全國,成為我國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省份。江蘇省不僅經濟繁榮,教育資源同樣豐富,擁有168所高等教育機構,包括78所本科院校和90所專科院校,數量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排名第1。此外,江蘇省擁有16所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48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名單,分別位居全國第2和第3。得益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項目的大力支持,江蘇省政府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投入和政策支持不斷加強[3],推動了學術生產力的穩步增長,拓寬了研究視野,并催生了一系列學術成果。
本文通過綜合運用量化分析和質性研究方法,旨在為江蘇省乃至全國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術生態提供翔實的實證支撐,并為促進學科的均衡發展和建設提供有力的決策依據。主要完成兩方面研究成果:一是統計江蘇省近10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社科)立項數據等,分析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生產力在各地區、各行業、各學科的分布情況;二是研究江蘇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領先領域和增長潛力。
1數據的獲取與研究方法
在本文中,樣本數據的獲取主要依托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網站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數據庫[4]。在數據梳理過程中,進行了以下工作:一是自動采集核心參數。為進一步提升數據有效性和價值性,本文通過Python編程語言設計了一個自動化數據采集程序(以下簡稱“社科分析爬蟲程序”)[5],主要采集立項數據的八大核心參數,包括項目批準號、項目類別(涵蓋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一般項目、青年項目、西部項目、后期資助項目、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等所有類別)、學科分類、項目名稱、立項年度、工作單位、所在省區市以及所屬系統。由于該數據庫涵蓋的項目數據量龐大,每頁僅展示有限數量的數據(每頁20條)且信息條目繁雜,需通過跨欄檢索的方式進行數據提取,人工搜集數據難度大且復雜性高。為了解決此問題,本文設計并使用社科分析爬蟲程序對數據進行采集,無須人工操作環節,智能遍歷數據庫頁面,自動跨欄收集相關信息,大幅提高了數據搜集的效率和準確性。二是人工補充缺失數據。系統數據庫中的部分年份和類別數據存在缺失現象,比如缺少2023年后期資助項目數據、2021年重大項目立項數據等。本文通過人工檢索、核對,補充了所有缺失的數據,以確保數據的完整性。三是統一格式規范。由于不同年份上傳的數據在格式和標準上存在差異,本文對獲取的數據進行了二次整理與清洗,包括對缺失的省區市、所屬系統屬性數據的補充,以及對同一學科分類中不同書寫方式的統一等。完成以上工作后,本文利用Excel對近10年江蘇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數據進行分析。
2數據統計與分析
本文將從以下3個方面分析近10年江蘇省學術生產力分布:一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總體分布情況;二是全國及江蘇省國社科基金年度分布和項目類型分布情況;三是江蘇省國社科基金項目學科、項目機構、城市分布等情況。
2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總體分布
2014—2023年間,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立項數據共有64226項,平均每年6000項,立項前10省份數據如表1所示,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其中,北京市立項9302項、占比1448%,全國第1,顯示出首都在社科基金項目研究領域的顯著優勢;江蘇省立項4880項,占比760%,全國第2,與江蘇GDP規模在全國位次相當。由于這些地區經濟發達,重視教育和科研投入,因此,獲批立項的社科基金項目也多,呈正相關態勢。
22江蘇省與全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年度分布和項目類型分布情況
221年度分布情況
通過對江蘇省近10年的立項數量進行統計分析(見表2),總結如下特點:一是增速更快。江蘇省國家社科基金立項數據整體呈波動上升的趨勢,從2014年的433項,增長至2023年的546項,年均增長率26%,高于同期全國平均增長率09%。二是占比更高。盡管有些年份立項數量有所下降(如2016年、2018年),但整體趨勢是上升的,尤其是在2019年后,江蘇省的立項數量增長較快。以上說明,江蘇省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投入和產出都在穩步增加,顯示出江蘇省對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視和投入在不斷增強。
222項目類型分布情況
針對項目類型的分析,由于江蘇省沒有西部項目,因此,西部項目不做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從項目占比看,一般項目立項數量均最高,全國占比為486%,江蘇為494%,說明基礎研究在國家及江蘇省社會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第2~6名依次是青年項目、后期資助項目、重點項目、重大項目、中華學術外譯項目。從項目增長看,江蘇省的重大項目和后期資助項目增長明顯,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212%和1780%,說明更加重視高質量研究項目和保障項目的后續研究。
23江蘇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分布情況
231學科類別分布情況
通過對近10年立項學科類別屬性進行統計,分析出江蘇省立項的項目全面覆蓋了人文社會科學的26個學科,各學科發展態勢各有不同。從學科分布看,管理學、社會學、中國文學、法學和應用經濟等學科的項目數一直位居前列,是江蘇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主要支持領域;馬列·科社、哲學、語言學、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等學科也保持了一定的研究熱度;一些相對小眾的學科,如體育學、黨史·黨建、藝術學等,也獲得了基金的支持。從增長趨勢來看,部分學科呈現出明顯增長態勢。一方面,管理學、應用經濟、馬列·科社、哲學等基礎傳統學科的項目數保持穩定增長,表明這些學科在江蘇省的社會科學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教育學、統計學、國際問題研究等新興學科,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從熱點研究變化來看,各階段性發展特點突出。例如,2014—2016年期間,社會學、語言學等學科的項目數較多;近年來,管理學成為研究的熱點領域。
232項目機構分布
從立項機構分布數看,2014—2023年期間,江蘇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的機構共104個,其中高校66個,立項數量4651項,占總數的953%;社科院和黨校立項數均為77項,均占總數的16%;軍隊立項數44項,占總數的09%;其他占總數063%。從頭部研究機構看,立項數超過30的機構有30個,其中28個為高校,1個為社科院,1個為黨校,說明江蘇省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高校。
雖然高校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占據主導地位,但不同高校之間的立項數差異顯著。一方面,名校立項數多,如南京大學等名校的立項數明顯高于其他高校,顯示出它們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的優勢和領先地位。這與它們多學科交叉、研究實力雄厚的背景有關。另一方面,理工類大學在社會科學領域也有所建樹,如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顯示出這些學校在跨學科研究方面的努力。
為全面把握江蘇省各機構在多元化學科領域的學術影響力與專長,本文深入探究了江蘇省國家社科基金在不同學科領域的立項情況。其中,存在294項未明確標注學科分類的數據,本研究將其視為非特定學科分類進行處理。經過數據分析,發現在涵蓋的26個學科中,南京大學在多達12個學科中的立項數量均位列榜首,特別是在社會學、哲學、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中國文學等學科領域,南京大學展現出顯著的學術優勢與實力。南京師范大學在語言學、理論經濟、中國歷史、馬列·科社4個學科中占據重要地位,其立項數量在相應學科中位居前列,充分顯示了該校在這些學科領域的深厚底蘊與科研實力。南京財經大學在應用經濟、管理學、理論經濟3個學科中的基金立項數量最為突出,凸顯了該校在經濟管理類學科領域的強大競爭力和研究深度。
綜上所述,江蘇省內不同機構具有各自獨特的學科優勢與學術實力,對江蘇省乃至全國的學術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下一步,這些機構應繼續鞏固和拓展其學科優勢,同時積極探索新的研究領域,以推動江蘇省乃至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持續繁榮與進步。
233項目城市分布
從地區分布看蘇南、蘇中、蘇北地區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數量的整體情況,蘇南地區每年獲得國社科項目數量占總數的80%,具有絕對的競爭優勢,其中南京市立項數量最多,有2961項,占總數的60%。一方面是由于南京市高校和科研機構數量較多,科研實力較強;其次作為發達地區,對人文社會科學科研的經費支持比較充足,側面助推更多的學者投身科研工作。蘇北地區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數量略多于蘇中地區,由于蘇北地區的徐州市有江蘇師范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深厚的學術底蘊彌補了地域上的不足。而泰州市和宿遷市的立項數最少,僅3項,這些地方需要提高重視,繼續努力,根據當地地域特點,緊密聯系社會需求,打造別具一格的研究內容。
3討論與建議
31堅持服務為民宗旨
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是一項深邃而多維度的探索,它在揭示人類社會演變的規律和闡釋精神文化現象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確保研究工作的質量和影響力,需遵循以下原則:一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研究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關注民眾所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從基層視角出發,將社會科學研究與地方特色、文化傳統和學科優勢相結合,使研究成果更貼近民眾,更易于被接受和應用,從而更好地服務于人民和社會。二是要堅持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發展。研究應與國家戰略方向和江蘇省的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重點關注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一方面,要突出前瞻性,深化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政策研究。另一方面,要突出針對性,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創新思維,從而為江蘇省各機構提供堅實的科學決策支持。通過這樣的研究導向,才能孕育出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理論成果,為江蘇省實現“強富美高”的發展理念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智力支持,推動社會科學理論的持續創新與發展。
32加強學科體系建設
江蘇省在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著重加強學科體系的建設。一要體系化推進,既突出當前重點,也兼顧長遠發展。這不僅涉及對傳統基礎學科的深化與完善,也包括對應用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以及那些較少受到關注但同樣重要的冷門學科的積極培育與發展。通過這樣的多維度支持,江蘇省能夠構建起一個全面、均衡且具有前瞻性的學科體系,為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研究提供堅實的基礎。二要多元化參與,在堅持國家基金主導的基礎上,要引導各研究機構積極參與。促進學術研究與社會需求的緊密結合,引導高校等社會機構主動投入資源,開展各類研究。三要綜合化研究,既要在單一學科更深入研究,也要橫向協同,開展綜合性研究。要增強學科間的互動與融合,進一步激發學術創新活力,推動江蘇省乃至全國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發展。
33強化人才培養和引進
江蘇省在強化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人才培養與引進方面,應采取積極措施,致力于培育和吸引高水平的人才。要進一步開闊視野,這不僅包括對本土青年學者的深入培養,以促進其學術成長和創新能力的提升,也包括對具有國際視野的研究人員的引進,以豐富學術團隊的多元性和國際競爭力[6]。要進一步形成合力,各研究機構要豐富團隊構成,通過構建一個開放、包容且具有創新精神的學術團隊,促進不同學術思想的交流與碰撞,激發新的研究活力,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的深入發展和知識創新,以應對時代面臨的挑戰,推動社會向前發展,并促進文化的繁榮與豐富。
34優化項目管理和資金使用
江蘇省在優化社科基金的管理和使用上,應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提升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和效率。一是建立嚴格的立項機制,確保資金流向那些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社會影響力的研究項目。二是建立透明的審計機制,通過透明的資金分配流程和定期的財務審計,保障資金使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三是建立扶持性的孵化機制,鼓勵跨學科和創新性研究,為具有前瞻性和原創性的項目提供更多支持,以激發學術界的創新活力。通過這些措施,江蘇省社科基金將更有效地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為推動社會進步和文化創新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和智力支持。
35加強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
為了推動江蘇省社會科學領域的興盛,強化學術誠信和學術風氣的培養至關重要。一是完善科研誠信體系,這不僅涉及制度的構建,還包括對學術道德的強化和學風的塑造。通過明晰責任主體,完善內部監督約束機制,營造一個健康、公正的學術研究環境。二是加強科研誠信教育,提升學術誠信意識,確保每位科研人員都能恪守學術規范,堅守科研活動的誠信底線。三是豐富傳播渠道,利用創新的傳播策略和多樣化的教育途徑,通過媒體全方位強化對科研誠信的推廣與教育。積極樹立科研誠信的典范,通過他們的榜樣力量來引導和激勵,對違反科研誠信的案例進行公開警示,展開教育和預防,共同營造一個全社會共同維護科研誠信的環境。這些措施將為江蘇省社會科學的發展提供堅實的道德支撐和制度保障。
參考文獻
[1]余倩. 我國西部地區人文社會科學科研競爭力研究: 基于“十三五” 期間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分析[J]. 中國社會科學評價, 2021(3): 146-156.
[2]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習近平講故事:文明發展離不開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EB/OL]. (2018-08-23)[2024-11-20]. 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823/c64094-30245264.html.
[3]彭輝, 姚頡靖. 從國家社科基金立項項目看江蘇省社會科學的競爭力: 基于1993—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立項的統計分析[J]. 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 2012(1): 85-91.
[4]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社科基金科研創新服務管理平臺[EB/OL]. (2019-07-12) [2024-11-20]. http://fz.people.com.cn/skygb/sk/index.php/Index/seach.
[5]熊國梁, 麥強盛. 基于Python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爬蟲的設計和實現: 以貧困為主題的立項信息為例[J]. 信息與電腦(理論版), 2021(9): 181-184.
[6]江蘇人大網.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促進條例[EB/OL]. (2022-07-29) [2024-11-20]. https://www.jsrd.gov.cn/qwfb/sjfg/202207/t20220729_538440.shtml.
(編輯何琳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