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階段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教學目標定位不明確的問題,導致教學過程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導致學生難以形成完整的體育技能體系和學習經驗。針對此問題,本文以《籃球體前變向換手運球》課程為例,提出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采用整合式教學模式,將體育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結合,通過闡述小學體育整合式教學的基本教育目標,提出三點具體的教學策略,旨在提高學生的運球技能和實戰能力,確保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針對性。
籃球運動因其規則簡單、易于上手且具有觀賞性和競技性,在小學生中有著廣泛的受眾基礎,是許多小學生喜愛的體育活動之一。同時,籃球運動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運球、投籃等基本技能,還需要理解戰術配合、比賽規則等知識,而整合式教學能夠有效地將這兩者結合起來,所謂整合式教學是指將教學目標、內容、過程和評價等多個教學要素有機融合,形成一種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教學體系,其特點體現在知識技能的整合性、教學過程的連貫性和學生發展的全面性。然而,傳統的小學籃球教學只著重訓練籃球技術,忽視了技術與體育素養之間的聯系,這種教學方法雖然能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運球技能,但在實際比賽中,學生缺乏靈活的應變能力。本文通過整合式教學,重新定義籃球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的教學方法,突出其在提升學生運動技能、戰術理解和團隊協作能力方面的作用,以期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和高效的學習體驗。
一、小學體育中整合式教學的基本教育目標
小學體育中整合式教學的基本教育目標是一個多維度的目標體系,通過綜合性和系統性的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該教學模式強調在體育教學中鍛煉學生身體,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同時讓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方法,還需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和思想品德,通過團隊合作、公平競爭等活動,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責任感等。此外,該教學模式鼓勵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探索更加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體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整合式教學還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通過系統的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使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并養成堅持鍛煉的習慣,通過講解運動生理學、運動營養學等知識,使學生更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整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一)整合體育教學目標,明確從原地到變向換手運球學習目標
整合體育教學目標能確保教學活動的方向性和目的性,使得教學過程更加系統化和結構化。教師需要明確原地到變向換手運球的學習目標,讓學生了解學習的階段性成果和最終目標,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通過設定具體的學習目標,教師能夠更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活動,也能讓學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努力方向。
教師可將籃球教學目標整合為提升身體素質、掌握籃球技能、養成團隊協作與競爭意識等幾個大的維度。由于小學生正處于身體快速發育和運動技能逐步形成的階段,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對趣味性和成就感的需求較高。基于此,教師在整合教學目標時,需將籃球技能的學習目標分層設置,從簡單到復雜,從基礎的原地運球到體前變向換手運球逐步推進,把熟悉球性作為基礎目標,讓學生通過原地運球練習感受球的彈性、重量和運動規律,為后續的變向運球奠定基礎,使不同層次的技能目標相互銜接,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教師需要依據體育課程標準對籃球教學內容的要求,確定學生在《籃球體前變向換手運球》課程中應達到的具體技能標準和身體素質標準,結合學校的體育教學資源和整體體育課程安排,合理確定教學目標的重點與難點。如果學校籃球場地有限,教師需要思考如何在有限空間內設定運球技巧訓練目標,將場地利用與運球技能目標整合起來。在教授學生原地運球時,教師可以以掌握基礎技能和球性熟悉為基礎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學習后能掌握正確的原地運球姿勢,包括雙腳的站位、屈膝程度、手臂的彎曲與伸展以及手腕手指對球的控制力度等。同時,通過反復的原地運球練習,讓學生在原地運球時能做到球不離手、手對球有良好的控制,并且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穩定的運球狀態。
從原地運球教學向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教學過渡時,教師要注重這兩個階段學習目標的銜接性。教師要先讓學生明白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時身體重心如何隨著運球手的變化而轉移,非運球手如何起到有效的護球作用,以及換手瞬間的動作細節,如撥球的力度、方向和高度等。在該練習階段,教師可要求學生在較慢的速度下能夠流暢地完成體前變向換手運球動作;隨著學生技能的逐漸熟練,教師可進一步提升學習目標,提高變向運球的速度,讓學生在有防守干擾的情況下完成動作,逐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籃球場景中運用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技巧的能力。通過明確且層層遞進地設定學習目標,讓學生在《籃球體前變向換手運球》課程中更有方向地學習和提升運球基礎技能,教師也能更精準地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整合式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二)整合籃球課程學年教學計劃,實施聯立式運球教學方式
在開展整合式教學時,教師可整合籃球課程學年教學計劃,確保教學內容的前后連貫性和遞進性,避免教學內容的碎片化。同時,將不同運球技術串聯起來,形成一套完整的訓練體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技術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
教師需要從學年教學計劃的宏觀角度出發,將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教學內容與其他技能、體能訓練進行整合。在學期初制定教學計劃時,教師可將體前變向換手運球與傳球、投籃、防守腳步等技能教學按照由易到難、由基礎到應用的順序進行合理編排。例如,在第一個月重點帶領學生進行原地運球和傳球基礎練習,同時向學生滲透籃球規則和基本戰術意識的講解;第二個月開始引入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的基礎動作學習,與傳球結合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兩人配合練習,同時加強學生的腿部力量和敏捷性體能訓練,設置跳繩、折返跑等練習項目,為變向運球所需的快速啟動和變向能力提供體能支持。這樣能確保每節課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與內容推進,使整個學年的籃球教學計劃都能有計劃地實施。
基于教學計劃實施聯立式運球教學,能夠將教學計劃中的運球教學內容生動地呈現于課堂。教師可為學生設計“籃球技能大闖關”的主題教學活動,將體前變向換手運球與其他技能整合在一系列具有挑戰性的關卡任務中。例如,教師在第一關設置原地運球接力,第二關為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繞過標志桶,第三關是運球后傳球給隊友進行投籃,通過這樣的串聯式關卡的設計,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會不同技能之間的銜接與配合,提高其綜合運用能力。設定關卡內容后,教師可將學生分組,每組人數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合理確定,一般每組4-6人為宜。在進行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練習時,教師可要求每組學生站成一排,前后間隔1—2米,由第一個學生開始運球,完成規定次數的體前變向換手運球后,迅速將球傳遞給下一個學生,下一個學生接力進行練習。這樣的聯立式教學方式能夠讓每個學生都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多次練習機會,還能讓學生在等待過程中觀察其他同學的動作,互相學習并糾正自己傳球中的錯誤。同時,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籃球文化知識,向學生介紹著名籃球運動員的經典變向突破案例,帶領其共同分析其技術特點和戰術運用,使學生在學習運球技能的同時,拓寬籃球文化視野,實現知識與技能的多維整合。
聯立式運球教學還注重學生在學習以及練習過程中的督查與輔導,在學生分組練習時,教師要穿梭于各小組之間,觀察每個學生的運球動作。對于掌握較快、動作規范的學生,可以給予更高難度的挑戰,如增加運球速度要求或設置簡單的防守障礙;對于動作不規范或掌握較慢的學生,教師需要及時進行一對一的指導糾正,幫助學生改進動作,確保每個學生在聯立式教學方式下都能有所收獲,逐步提升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的技能水平,從而推動整個籃球課程教學目標能夠有效達成,讓學生在小學階段的籃球學習中獲得系統且全面的提升。
(三)以競賽為載體,強化體前變向換手運球實戰應用效果
將競賽作為教學載體,能夠有效且快速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競爭意識,同時為其提供真實的運動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檢驗和提升技能。通過參加實際籃球競賽,促使學生更好地將所學技術內化為自己的運動能力,從而在籃球運動中獲得更好的表現。
在設計競賽方案時,教師需整合教學目標,將提高學生體前變向換手運球實戰應用能力作為教學內容的核心,同時將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戰術執行力以及體育精神等綜合素養作為進階教學目標,構建全面的競賽導向體制。教師要打破年級界限,聯合不同年級學生開展“團隊技巧挑戰賽”,要求各參賽隊伍要在規定時間內,將體前變向換手運球巧妙融入進攻戰術體系,完成一系列配合展示。在評分機制上,教師要綜合考量完成的質量、效率以及團隊協作的默契程度等多方面因素,觀察學生是否在團隊協作中相互學習;同時,教師可將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技術與團隊戰術執行進行整合,讓學生明白單一技術在整體戰術布局中的重要性。在備戰與參賽時,學生能從個人技術展示的局限中跳出,形成從個人技術到團隊戰術的整合性思維體系,推動小學體育籃球教學在技能、團隊意識與綜合素養培養等多方面的協同發展,達成整合式教學在競賽環節的深度滲透與全面應用。
賽前需整合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競賽準備支持。教師可在賽前視聽資源與分析討論環節,組織學生觀看經典籃球比賽視頻,帶領學生深度剖析體前變向換手運球在多元戰術情境中的精妙運用,引導學生結合本隊隊員在身體素質、技術特長及性格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展開戰術討論,制定出個性化且適配團隊整體實力的競賽策略,實現理論知識與團隊實際情況的有機整合。此外,教師還需整合實戰模擬資源,開展模擬比賽訓練,并在其中巧妙設置豐富多樣的防守場景和復雜多變的戰術變化,促使學生在近似真實競賽的環境里反復嘗試、持續優化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的運用技巧,將個人技術與團隊戰術緊密融合,提升學生應對復雜比賽局面的能力。為促使學生在高壓環境下依然能夠保持冷靜、果斷施展技術的強大心理素質,達成技術、戰術、心理等教學資源在競賽場景中的深度整合,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競賽心理的精準輔導,全方位助力學生在競賽中展現出卓越的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綜合競技水平,實現技術、戰術、心理等多方面教學資源與競賽資源的有效整合。
賽后教師需要帶領學生進行總結與拓展,進一步整合競賽經驗,組織學生對競賽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引導學生從個人技術發揮、團隊協作效果、戰術執行情況等多個維度進行總結。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總結反饋,針對性地設計后續教學內容和練習方案,如對于在競賽中暴露出的體前變向換手運球后銜接投籃不穩定的問題,安排專項的運球突破后投籃強化練習;對于團隊戰術配合不默契的情況,組織更多的團隊戰術演練活動。同時,鼓勵學生將競賽中培養的團隊精神、競爭意識等綜合素養遷移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實現體育教學與學生全面發展的深度融合與綜合整合。
三、結語
本文針對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并實施整合式教學模式,以《籃球體前變向換手運球》課程為實踐案例,通過具體的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與過程,提升學生的籃球技能和實戰應用能力,實現小學籃球教學從單一技能訓練向綜合素質培養的轉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未來,相關教育者應繼續探索整合式教學在更多體育項目中的適用性,針對不同體育項目,設計具體的整合式教學方案,并進行實證研究,驗證其應用效果,不斷豐富和細化整合式教學的具體操作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