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區域自主游戲是幼兒自由、自主選擇游戲材料、自主決定游戲規則的一種游戲方式。在自主游戲中,幼兒有更多的自主選擇和發揮自主性的機會,有利于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創造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幼兒園的調查發現,在公共區域自主游戲中存在著教師支持策略不足和幼兒對教師過于依賴的現象,這影響了公共區域自主游戲水平的發展。本文探討了相關因素,旨在有針對性地提出提升幼兒公共區域自主游戲水平的支持策略。
一、提升幼兒公共區自主游戲水平的意義
(一)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自主游戲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通過這種游戲方式,孩子們可以盡情地釋放天性,享受自由探索世界的樂趣。在這一過程中,幼兒不僅能夠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去構建出各式各樣的角色和場景,還能在與小伙伴們的互動中學會合作、分享和溝通。這些活動對于培養孩子們積極的情感和社交技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自主游戲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發展。在游戲的世界里,孩子們學會了尊重他人的意見,學會了傾聽和理解,從而逐漸養成了良好的社會交往習慣。此外,通過與同伴的共同努力和挑戰,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就感和滿足感,這為幼兒今后的人際關系交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樹立幼兒自主游戲意識
在充滿活力和智慧的教育旅程中,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孩子們成長道路上的引導者和支持者。教師用一系列豐富多彩、充滿創意的教學活動點燃了孩子們對學習的熱情,也用耐心和愛心引領著孩子們探索廣闊的知識海洋。在充滿可能性的知識海洋里,教師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教師要認識到幼兒自主游戲對其發展的重要性,改變以往以教學為主、以游戲為輔的教育模式,為幼兒提供自主、自由的空間,讓幼兒能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活動內容,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體驗成功的快樂,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積極主動、認真做事、不怕困難的性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滿足幼兒興趣需要
在幼兒園的生活中,公共區域是孩子們自由玩耍、探索世界的重要場所。幼兒在這里可以盡情地展示自己的創意和想象,與同伴一起構建積木城堡,或是參與角色扮演的游戲,這些都是幼兒自我表達和社交互動的方式。如果沒有恰當的引導和支持來激發孩子們內在的興趣點,這種自發的自主游戲很可能會演變成一種單調重復的活動。因此,教育者必須仔細觀察每一個幼兒的表現,了解幼兒的真實需求,并提供適宜的環境和材料,讓游戲成為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的寶貴機會。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公共區域活動真正發揮作用,為孩子們帶來歡樂和成長的滋養。因此,為了使幼兒在公共區域內的自主游戲更好地開展,教師必須從多個方面考慮,充分尊重和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以此支持幼兒在公共區域內的自主游戲活動。
(四)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
在輕松愉悅的自主游戲過程中,幼兒們通過積極與同伴進行交流,共同面對挑戰、協作解決問題,這不僅增強了幼兒之間的合作意識,還有效提升了同伴之間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這種互動模式使幼兒在游戲的樂趣中學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從而促進了幼兒社會技能和情感智慧的發展。例如,在玩“搭積木”的游戲時,幼兒需要和同伴商量好用什么形狀的積木去搭建一座高樓,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合作精神培養。此外,孩子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共同創作一個作品,這不僅體現出幼兒之間互相交流、分享的能力,而且也讓幼兒有機會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同時,通過討論和分享,幼兒能夠更好地了解別人的意見,從而進一步發展自身的溝通能力。
(五)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在幼兒教育中,幼兒園教師的一言一行和教學方式對孩子們的成長至關重要。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且是引導孩子探索世界、激發創造力的關鍵角色。因此,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與個人素質,對于優化幼兒自主游戲環境,促進其全面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師要通過培訓、學習等方式,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提升科學保教水平;另一方面要多與其他幼兒教師交流分享,及時了解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努力使自己成為新時代合格的幼兒教師。
總之,幼兒園公共區在幼兒的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合理設置有利于促進幼兒發展的環境,為幼兒提供一個自由自主、健康快樂的游戲空間,對幼兒未來的成長有重要意義。
二、提升幼兒公共區域自主游戲水平的支持策略研究
(一)營造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公共區游戲是幼兒自由、自主的游戲,在幼兒園里孩子們都喜歡到公共區去玩。由于很多家長和教師不了解公共區游戲對幼兒成長的作用,經常會干擾、掌控孩子的游戲。如果教師能夠正確地引導,使孩子得到更多自由、自主的游戲時間,那么這將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幼兒園應當組織教師共同閱讀公共區相關理論書籍、公共區視頻知識、聆聽專家講座等,幫助教師掌握公共區游戲專業技能,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教師應該支持幼兒大膽地在公共區中創造,做幼兒游戲的觀察者與玩伴,而不是做游戲的主導者,要有“放心、放手”的理念。
環境是游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積極地創設適宜的游戲環境,營造良好的游戲氛圍。這樣才能讓幼兒享受游戲帶來的快樂,使幼兒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例如,“小班的娃娃家”充分利用幼兒喜愛的帳篷、小床、布偶等創設溫馨的家,滿足幼兒的情感游戲需要;教師可以在表演區中投放表演化妝臺、化妝品或者角色扮演的道具等,讓孩子自由選擇材料進行角色裝扮,創設表演情境,另外還可以給每個孩子準備一張小椅子,讓小觀眾坐在椅子上觀看表演,進行自主游戲。
環境應能引發幼兒創新,教師要用心創設可操作、可探究的游戲環境,支持幼兒深度學習。例如,幼兒園水池旁設有一口井,幼兒需要利用水管自主搭建引水渠道,引水入池,教師也可通過抽水泵來抽水,支持幼兒探究;在藝術表現區的石頭區、畫廊,幼兒自由自主地為石頭繪上漂亮的衣服,在長廊畫板上繪出漂亮的裝飾畫,以游戲來裝飾幼兒園大環境。
同時,教師還要注意不要過多地干擾孩子的游戲,以免影響孩子的游戲興致。總之,教師一定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這樣才能讓孩子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
(二)創設豐富適宜的游戲材料
幼兒的自主游戲是在與材料互動的過程中開展的,因此游戲材料對幼兒的游戲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教師作為一名游戲觀察者,要了解自己班級孩子喜歡玩什么,會怎么玩,了解幼兒需要什么樣的游戲材料來支持他們的游戲,從而為幼兒創設適宜的環境和提供豐富的材料。為小班幼兒選擇貼近生活的形象玩具,如生活中的鍋、碗、勺子、布娃娃等;為中大班幼兒提供低結構材料,如紙杯、瓶子、罐子等,支持幼兒的發散思維的發展;在水區游戲中,根據幼兒的游戲需要提供釣魚竿、水管、水桶等,支持幼兒開展釣魚、賣魚、引水灌溉游戲。
教師還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入的探究能力。班里有個小朋友特別喜歡搭積木,她會把各種形狀、不同顏色的積木組合起來進行搭建,并且還可以根據搭出的物體調整其中的部分零件。有的小朋友則喜歡把積木堆成一座塔,并從中感受到成就感;還有的小朋友喜歡用積木搭建橋梁,讓橋梁跨過小河……面對孩子們不同的玩法,教師要做到不干涉,給孩子自主選擇的空間。教師也會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廢舊材料,投放到公共區域中,讓孩子們隨意取放,增加游戲的趣味性,激發孩子們的游戲興趣。
通過觀察和分析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如“玩泥土”的游戲中孩子不再滿足于挖泥、和泥、捏小泥人,出現了建古厝的新游戲,教師可以及時與幼兒交流建古厝的游戲想法與材料需要,及時更新材料,利用家園共育收集古厝相關照片,了解古厝的造型特點,提供紅磚塊,引導孩子們嘗試新的玩法;當“戶外建構區”游戲中幼兒缺少搭建馬路兩邊樹木的材料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討論什么材料可以來替代真實的樹木,如礦泉水瓶、塑料椅子等,與幼兒共同討論,增加材料,繼續游戲。
(三)引導幼兒與材料互動
在幼兒的游戲活動過程中,教師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教師需要密切關注幼兒的行為和反應,通過及時的反饋信息來引導幼兒探索世界、學習新技能。這種反饋不僅包括對游戲結果的評價,還涉及對孩子能力發展的評估。
對于年齡較小的幼兒,教師的指導尤為關鍵。通過細致觀察周圍環境和材料,教師可以幫助幼兒發現并識別游戲材料的特點和特征。這樣的引導可以極大地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幼兒更加主動地與材料互動,從而促進其認知和社交技能的提升。例如,當幼兒識別到不同形狀或顏色的積木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嘗試拼湊成不同的圖案,或者將這些游戲材料用于構建簡單的結構,如房子或橋梁。通過這種方式,幼兒不僅能夠在玩樂中學習,而且能夠在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
教師還應當根據幼兒的實際水平,靈活地調整教學策略,以確保每個幼兒都能在適合自己的節奏中獲得最大的學習樂趣和成長空間。例如,在“建構室”游戲中,教師發現大塊的積木可以支持幼兒大膽建構,建構出來的船造型、鐘樓造型、公園造型高大且形象,但是大班孩子使用大塊積木的興趣減弱,建構的作品沒有創新。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及時與幼兒談話,通過談話了解到大班幼兒已不滿足于造型的搭建,大塊積木無法滿足幼兒對真實建筑內部結構的探索和搭建,所以幼兒的搭建水平無法得到提升。于是,教師采購了一批小條形積木,大班的幼兒非常喜歡,利用不同的積木建構出來的“鉆石型高樓”“幼兒園教學樓”“博物館”等作品層出不窮,每一層里還有房間,有對稱、有支柱、有成疊、有鑲嵌……幼兒充分與小條形積木進行互動,他們的社會性交往能力獲得快速提升。
(四)給予幼兒積極有效的指導
1.正確引導幼兒的游戲行為
教師應積極了解幼兒在自主游戲中遇到的問題,及時提供幫助和支持。例如,當幼兒對材料的使用感到困惑時,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正確的方法;當幼兒在游戲中遇到挫折時,教師應給予鼓勵和支持,幫助幼兒克服困難,并引導幼兒進行反思和總結。
2.開展豐富多樣的指導活動
為了更好地提升幼兒的自主游戲水平,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計不同類型的指導活動。例如:主題指導、區域指導、經驗指導等。通過這些活動,幼兒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提升自身的游戲水平。
3.給予幼兒自由選擇的權利
教師應該尊重幼兒的個性和需求,給予幼兒自主選擇游戲材料、游戲伙伴和游戲規則的機會。這樣可以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幼兒能夠更加自信地參與游戲。在公共區游戲中,教師不只為幼兒設置了特定性能的游戲區域,如戶外建構區、閱讀吧、藝術表現區,還為幼兒設置了自由自主的材料空間,支持幼兒自主游戲,自主創造。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當天想要玩的游戲內容,到材料空間中尋找相關的游戲材料,在材料空間中創造。例如,某個小朋友發現他想去表演區表演太空飛行員,可是表演區并沒有太空飛行員的服飾、太空艙等材料進行表演,他改變原本的游戲,進入材料空間尋找了白色衣服自己動手制作太空服,利用大紙箱制作太空艙,還主動邀請他的同伴加入游戲……在生活吧活動中,教師根據美食制作過程將空間劃分為:清洗區、操作區、烹飪區,幼兒們根據自己喜歡的內容選擇區域進行,體驗不同的烹飪過程,了解美食制作的過程與方法。
(五)組織幼兒分享經驗和交流
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是在與他人交往中逐漸形成的,所以在公共游戲區域設置交流平臺可以提升幼兒的人際交往水平。
1.為幼兒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
為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教師要不斷尋找新的游戲方式,使游戲更加多樣化、豐富化。例如,在“沙上樂園”游戲中,剛開始幼兒最喜歡的是挖沙、藏寶藏,教師將主題改成“我們的運動會”,幼兒需要發揮想象,充分、多變地使用沙子進行創造,有的幼兒會借助水桶來印沙包,架跨欄;有的幼兒將沙子壘好,做成小山,挖山洞做拱門;有的幼兒使用積木將沙地鋪平,繪制足球場,利用積木搭建足球網……并向同伴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
此外,教師還可以增加一些其他類型的游戲,如:運動類游戲、探究類游戲等。教師還可以增加軌道游戲,提供管道、平板、木塊等支持幼兒探索。如在“小車動起來”游戲中,在水區開展“動力船”“水質凈水器”等探究活動;在大操場開展“足球大冒險”“墊子花樣多”等運動類游戲,滿足幼兒全面發展需要,促進幼兒自主游戲水平的發展。
2.組織幼兒相互分享和討論經驗
在公共游戲區,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分享、交流活動,邀請幼兒分享自己的游戲經歷和經驗,讓其他幼兒從中獲得啟發。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參與游戲,從而促進幼兒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三、結語
幼兒在公共區域進行自主游戲時,不僅能夠體驗到游戲的快樂,還能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這有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社會性發展。在自主游戲中,教師要給予幼兒充分的游戲時間和空間,激發幼兒的自主探索和創新能力。幼兒園公共區域是幼兒自主游戲活動的主要場所,教師應充分挖掘公共區域中各種資源,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材料和寬松的游戲環境,激發幼兒參與公共區域自主游戲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