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化學習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的運用,能夠讓學生以參與項目的形式,以一個個任務為載體實現整本書的高效閱讀。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作為項目的中心,是項目的執行者和實施者,而教師作為引領者和輔助者,需要為學生提供恰當的幫助,而非直接為學生揭曉答案。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通過這種模式的引領與構建,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參與度,能夠推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并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概念解讀
(一)項目化學習
項目化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是一種以“行為導向”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主要圍繞一個具體的項目展開學習活動,這個項目通常是基于真實情境下的復雜問題或挑戰。在項目化學習中,學生要經歷項目的規劃、執行、監控和收尾等完整過程。在這個模式中,學生既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知識完成任務,還要通過解決各種現實問題培養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溝通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多種關鍵能力。與傳統教學方式不同,項目化學習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性,他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探索知識并將其運用到項目實踐中,能夠提高學生參與整本書閱讀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有效閱讀。
(二)整本書閱讀
整本書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強調對完整書籍的深度閱讀,而不是碎片化地閱讀單篇文章或片段。學生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能接觸到更豐富的語言表達形式、更復雜的情節架構以及多元的人物形象塑造,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詞匯量,增強語感,提高理解能力。整本書閱讀也是新課標中教育理念的重要踐行,新課標中明確提出了“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閱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味”。整本書閱讀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能讓學生沉浸于書籍所構建的完整世界中,感受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和思想內涵,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底蘊。同時,整本書閱讀也符合閱讀的本質規律,能讓學生體驗完整的閱讀過程,從整體上把握書籍的主旨、結構和藝術特色,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項目化學習與整本書閱讀的關系概述
第一,項目化學習對整本書閱讀的推動作用。項目化學習為整本書閱讀提供了一種創新的實施方式。在項目化學習框架下,整本書閱讀不再是孤立的個體閱讀行為,而是有了明確的目標和任務,例如,通過設計“制作《西游記》人物關系圖譜”這一項目,促使學生深入閱讀《西游記》。學生在整個閱讀中因為有了任務的激勵,自然也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因為項目通常基于真實情境或具有趣味性的挑戰。項目化學習中的小組合作、探究過程有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整本書,挖掘書中深層次的內涵,提高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深度和廣度。
第二,整本書閱讀為項目化學習提供了素材與載體。整本書閱讀是項目化學習的優質素材來源,豐富的文學作品為項目化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每一本經典書籍都蘊含著眾多可挖掘的元素,如《魯濱遜漂流記》,可以圍繞魯濱遜的生存技能開展項目化學習。整本書閱讀中的情節、人物、主題等都可以成為項目化學習的切入點,學生基于對整本書的理解開展項目,如創作與書中情節相關的劇本、對書中人物進行分析評價等,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多種能力,使項目化學習有了具體的內容依托。
二、項目化學習下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意義
(一)促進學生形成整體學習觀念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大多接觸的是單篇課文的閱讀,在長期發展下,該模式容易使學生的知識呈現碎片化狀態。項目化學習下的整本書閱讀則不同,能促使學生將目光從單篇文章擴展到整本書。例如,在閱讀《小王子》時,學生不是只關注某個章節的情節或語句,而是要從整本書的角度去理解小王子的旅行經歷、他與各個星球人物交往以及背后所蘊含的哲理等。通過這樣的閱讀過程,學生能夠將書中各個部分的內容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打破篇章閱讀帶來的局限性,逐漸形成整體學習觀念。當學生參與到整本書閱讀相關的項目中,則需要從整本書的宏觀視角出發,梳理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分析人物關系的變化等。這個過程需要學生綜合考慮書中眾多的元素,深入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情節的轉折等。由此使學生在學習其他知識時也能從整體出發,全面地看待問題,提升他們的綜合理解能力,進一步強化整體學習觀念。
(二)提高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在項目化學習的框架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項目化學習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通過整本書閱讀,學生不僅僅是被動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參與對文本的分析、討論和批判性思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情節、人物和主題,還培養了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整本書閱讀要求學生對文本進行全面的理解和反思,既涵蓋了故事的表層內容,也涉及作者的寫作背景、寫作意圖以及文本與現實生活的關聯。如此深入的閱讀體驗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他們的閱讀興趣和理解能力。通過整本書的閱讀,學生可以以角色扮演、創意寫作、藝術表達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來表現對閱讀的理解與感悟,既能有效鞏固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還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與表現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如何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如何在團隊中分享和吸收多樣化的觀點,并將這些技能應用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因此,整本書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工具,是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重要途徑,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三)有效培養學生良好讀書習慣
項目化學習圍繞一個特定的項目展開,對于整本書閱讀而言,猶如為學生開啟了一扇通往閱讀世界的大門,為學生提供了有規劃的閱讀路途,不再是漫無目的淺嘗輒止。在項目化任務的指引下,學生會從初步了解故事人物,到深入剖析情節背后的寓意等。這種有步驟的引導使學生逐漸適應整本書閱讀的節奏,克服閱讀長篇文字的畏難情緒,就像牽著孩子的手,慢慢地帶他們走進閱讀的花園,讓閱讀成為一種規律性的活動,初步養成閱讀習慣。
隨著項目化學習的推進,整本書閱讀習慣在學生心中不斷得到鞏固。項目化學習通常會包含小組合作、成果展示等環節。在整本書閱讀項目里,小組內的交流討論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競爭意識,讓學生感受到閱讀帶來的成就感。當他們的閱讀成果得到認可和贊揚時,會進一步強化閱讀行為。長此以往,學生不再依賴教師的督促,而是逐漸形成自主閱讀的意識,將閱讀整本書當作一種生活中的常態,真正實現閱讀習慣的養成。
三、項目化學習下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路徑
(一)把握學習節奏,制定項目化閱讀計劃
整本書閱讀的時間較長,為了保證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中進行高效的閱讀,教師需要深入分析學情與文本,確定節奏基礎。通過了解學生的閱讀水平、興趣愛好以及已有的知識儲備來選定書籍。同時,要對整本書進行文本分析,明確書籍的難易程度、主題思想、情節結構等。如果是情節復雜、思想深邃的書籍,就需要將閱讀節奏放慢,多設置一些思考和討論的環節。基于學情和文本分析后,要精心規劃項目化閱讀的各個環節并合理分配時間。一個完整的項目化閱讀計劃可以包括閱讀導入、閱讀進程、閱讀交流、閱讀拓展等環節。如果沒有對其進行良好的節奏把控,針對其中自制力較差的學生,很可能無法推進項目的開展。因此教師需要細致的環節規劃和時間分配,使整個項目化閱讀有節奏地進行,提高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中推薦的書籍《十萬個為什么》整本書閱讀開展中。開展項目化閱讀時,把握學習節奏制定閱讀計劃首先要考慮學情和文本特點。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量和閱讀能力,但對于科學知識的理解還處于初步階段。《十萬個為什么》內容豐富,涵蓋了眾多科學領域的知識,以問答的形式呈現。根據這些情況,可以確定一個大致的節奏框架。在閱讀初期,由于學生對這本書的整體架構不太熟悉,節奏要稍慢一些,因此可以用三天的時間讓學生先瀏覽目錄,了解這本書包含哪些方面的知識,如天文、地理、生物等。同時,教師可以挑選一些有趣的問題,如“為什么星星會眨眼睛”,進行簡單的講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隨后,詳細規劃項目化閱讀計劃的各個環節與時間分配。在閱讀推進環節,安排兩周的時間進行深入閱讀。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每組負責一個知識板塊的閱讀,如一組負責動植物板塊,一組負責天文板塊等。每天安排固定的閱讀量,要求學生邊讀邊記錄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和答案。同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閱讀任務單,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在閱讀推進一周后進入閱讀交流環節。在此環節,教師可安排三天的時間進行組內和組間的交流。組內交流各自的閱讀收獲,每組推選代表進行組間交流。學生可以分享自己讀到的最有趣的科學知識,也可以提出自己還未理解的問題,大家共同探討。在完成主要閱讀后則開始閱讀拓展環節,安排兩周的時間。讓學生根據自己在書中讀到的知識,進行一些小創作,或者開展一個小型的“科學知識小達人”競賽,以問答的形式鞏固書中的知識。如此,讓學生既能全面深入地閱讀《十萬個為什么》,又能把握好學習節奏,提高閱讀效果。
(二)結合閱讀內容,設計項目化學習任務
教師應根據整本書的主題和核心內容,設計一系列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的項目任務,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整本書閱讀的效率,同時推進項目化學習的有序開展。在項目化學習中,考慮到小學階段學生基礎相對薄弱,積累較少,在設計任務時,一方面需要保持層次性和遞進性,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步深化對文本的理解,促使學生能夠系統地梳理和理解文本內容;另一方面,需要將文本知識與現實生活、學生興趣緊密結合,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然地吸收和應用知識,促進學生創造力、知識遷移能力等的發展。
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中的推薦書目《西游記》整本書閱讀為例。《西游記》中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基于其中的人物分析,教師結合學生的興趣與基礎,設計“為《西游記》中的主要人物制作人物卡片”的任務。在此任務的引領之下,分設遞進的小任務:1.深入閱讀文本,從眾多情節中提煉出關于唐僧師徒四人以及其他重要人物的外貌、性格、本領等方面的特征。2.篩選關鍵信息,用簡潔準確的語言對其特征進行描述。3.制作成品,互相展示并交流。在第一個任務中,學生需要細致閱讀,深入總結,如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七十二變、勇敢無畏且叛逆的性格等,都需要通過對“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等情節的細致閱讀來總結。在制作卡片的過程中,通過篩選關鍵信息,用簡潔準確的語言進行描述,并且可以配上自己繪制的人物畫像,以加深學生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充分鍛煉學生信息整合能力和藝術創造力。學生可以分組進行人物卡片的展示與交流,分享自己對人物的獨特見解,在交流中進一步完善對人物形象的認知。
(三)總結閱讀成果,組織項目化成果展示
學生在完成整本書的閱讀后,需要對其閱讀體驗和理解進行總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讀書筆記或討論等方式,梳理書中的關鍵情節、人物發展和主題思想,幫助學生深化對文本的理解,發展學生的分析和反思能力。學生在總結過程中,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為學生提供一個平臺,讓他們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和閱讀表現。以小組演示、海報展示、情景劇表演或數字化作品展示等多種形式,對學生的成果進行全方位展示,充分讓學生表達他們對整本書閱讀的理解和創造力,也鍛煉其口語表達和協作能力。展示活動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也是一個分享和交流的機會,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師和同學的反饋也是展示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興趣,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
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中的推薦書目《童年》的整本書閱讀為例,在閱讀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項目化成果展示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并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在展示中,先引領學生進行小組匯報,每個小組通過演講、視頻和現場表演等形式,展示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的發現和思考。例如,探討“阿廖沙的成長”小組的學生通過一段精心編排的短劇,生動地再現了阿廖沙在不同階段的成長經歷。在匯報后,引導學生進行互動談論,分享閱讀心得和項目化學習的體會。基于此,學生既能鞏固所學知識,還能在其中學會用語言和行動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整個展示活動不僅是對學生閱讀成果的檢驗,也是對他們綜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整本書閱讀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環節與部分,能夠促進學生整體學習觀念、綜合素質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需要著眼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和新課標的教育踐行,將項目化學習引入整本書閱讀,促使學生能夠在其中高效學習,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