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1世紀的信息化時代,人們身邊充斥著各種信息,其中既有具有價值的知識,也有可能誤導人們的錯誤觀念。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于學生而言,不僅要掌握閱讀和表達的基本技能,還要具備篩選、判斷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理念中強調,應當以日常生活為出發點,將語文實踐作為核心路徑,以主題學習作為導向,并利用學習任務來整合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應綜合考慮學習內容、環境、技巧與資源等多方面因素,精心構建一系列語文學習任務。
一、研讀教材,熟悉編排內容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以“思維的火花”為主題,編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賽馬》《跳水》三篇課文,習作和語文園地。在確保學生掌握課文核心內容的同時,教師應進一步指導他們深入解析文中角色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深入的學習有助于培育學生對文章的整體理解能力,以及根據實際狀況進行思考和解決難題的敏感性。
培育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掌控能力以及依據具體情形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觀念,可通過引導學生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文中人物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來實現。以具體課文為例,在《自相矛盾》中,圍觀者在聽取賣者言論后,察覺到其前后說法的矛盾之處,進而提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假設,使得賣者無法回應;在《田忌賽馬》中,孫臏經過細致觀察后,發現眾人的馬匹腳力大致相同,且皆可劃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基于此,他推演出具有較高獲勝概率的布陣方式,并向田忌獻言獻策。在《跳水》中,船長看到孩子位于高高的橫木之上,隨時可能墜落到甲板。于是,他迅速依據海面風平浪靜、水手們都在甲板上等有利條件進行考量,判斷出孩子只有跳到海里才有機會獲救,于是果斷舉槍逼孩子跳水。三篇課文都編排了有關了解人物思維過程的課后習題。
本單元的習作要求是“根據情境編故事,把事情發展變化的過程寫具體”,在之前的習作學習中,如三年級“續寫故事”“奇妙的想象”,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寫故事的經驗。例如,在有了“發揮想象寫故事”“按自己的想法新編故事”等經驗后,他們清楚地知曉需依據所給定的情境,進行合理的想象,從而構建出故事的起因、經過與結果。本次習作進一步要求學生根據情境編故事,把事情發展變化的過程寫具體,引導學生根據探險的情境,圍繞探險的目的,把遇到的困境和求生的方法寫具體,豐富想象的內容,體會想象的樂趣。
本單元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中進一步強調了解人物思維過程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性,梳理了課文中的人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懂得:當面臨問題之際,需先對具體情況加以分析,而后選取適宜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二、依據內容,明晰學習目標
多數教師在使用統編教材時,往往“語文要素”至上,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以訓練為主,只在結課時升華主題,導致“語文要素”和“人文主題”是“兩張皮”。
從解讀可以看出,在課程內容上,本單元屬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根據單元整體解讀,結合課程標準中“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對第三學段的目標要求,本單元重點學習目標如下:
基礎性學習任務群:認識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夫”,會寫23個字,會寫20個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自相矛盾》;厘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內容。
發展性學習任務群:抓住人物的語言,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借助表格、圖示或思維導圖的方法,梳理文章主要內容和人物的具體做法,依此推測人物思維過程;聯系客觀條件及事物之間的聯系,了解人物思維過程;啟發學生觀察與思考,遇事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分析處理。
拓展性學習任務群:能展開豐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寫具體,編寫一個完整的探險故事;尋找校園中的智慧,小組合作學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條理清楚地呈現。
三、依據目標,設置任務框架
真實情景打通生活與語文課程的壁壘,解決為什么學的問題,賦予學習活動以意義。創設學習情景是為了讓學生覺得學習語文是生活,讓學生愛上語文五下第六單元學習任務及內容如表1所示。
四、圍繞任務,分析教學活動
(一)圍繞單元要素統整教學計劃
第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引導學生通過課文內容具體理解人物的思考路徑,幫助他們初步體會人物思維邏輯的嚴密性。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還能培養他們細致分析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例如,《自相矛盾》可以從賣者夸耀自己商品的語句中,發現他的話有矛盾之處,從而推想出圍觀者質問賣者時的思維過程。在教學中,教師需留意學生在討論時是否全面整理了相關信息,以及他們的推斷是否合乎邏輯。通過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情況和故事的結局,幫助他們找到合理解釋人物思維過程的依據,避免片面理解和急于求成的現象。這樣可以促進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培養他們細致分析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第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幫助他們在面對不同情境時選擇最合適的方法。這不僅能提升他們的思維水平,還能增強他們應對現實挑戰的信心和能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用課文中學到的思考問題的方法,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也可以發動家長創設一些需要學生獨立面對問題的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真實的體驗,以增強其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為了幫助學生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在閱讀時思考以下問題。
人物面臨的是什么情況?——他當時是怎么想的?——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不是最好的?還有沒有其他辦法?——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我們應該怎么做?——人物的這些行為對我們有什么啟發?——這些方法好在哪里?以此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圍繞課后習題設計教學活動
教師需要把“任務群”重點閱讀提示與教材的有機結合。設計讀、議、辯、寫等學習活動,引導學生辨別總分、因果等關系,有證據、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自相矛盾》《田忌賽馬》《跳水》三篇課文的課后題,清晰地展現出了教學層次性,為學生思維發展提供了有效路徑。
《自相矛盾》一課,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并思考“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以及生活中是否有類似事情。通過講述故事,學生鍛煉了語言表達和概括能力。而對于“其人弗能應也”原因的探究,則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邏輯矛盾。在生活中,也常常能看到自相矛盾的現象,比如一些廣告宣傳夸大其詞,卻經不起推敲。這讓學生明白,說話做事要符合邏輯,避免自相矛盾。
在《田忌賽馬》一課中,學生通過默讀課文,繪制齊威王和田忌第二次賽馬的對陣圖,探究為何能從失敗轉變為勝利。這一活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故事的理解,還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制定策略的能力,讓學生體會到了智慧和規劃在競爭中的關鍵作用。對陣圖的繪制使抽象的思維過程變得可視化,學生能更直觀地理解田忌賽馬中蘊含的智慧。這種策略性的思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生活中,學生也可以借鑒這種方法,通過調整策略來應對各種挑戰。
在教學《跳水》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默讀課文,想象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并填寫內容,然后思考在危急時刻船長的辦法好在哪里。這一過程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船長在危急時刻的果斷決策,體現了他的冷靜和智慧。學生通過分析船長辦法的優點,能學習在面對危機時如何迅速做出正確的判斷。
從這三篇課文的課后題可以看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從“抓住關鍵語句走進思維——借助對陣圖,讓思維看得見——探尋思維過程,品味辦法之妙”,呈現出明顯的教學層次性。這種層次性的教學有助于逐步引導學生提升思維能力,從初步的邏輯思考到可視化思維,再到深入探尋思維過程,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三)交流平臺總結方法
“交流平臺”旨在引導學生探討“了解人物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容理解”的語文要素,并進行總結。它強調了理解人物思維過程對于深入解讀課文的重要性,隨后通過具體例子來說明這一方法的應用,生動展現了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決策邏輯,幫助學生更深刻地體會角色的心理活動和行動動機。
通過這些實例,“交流平臺”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分析人物思維過程的方法,還培養了他們細致入微的閱讀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增強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在此基礎上,總結出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分析當時的情況,推理出不同的方法,再判斷最好的方法,最好選擇合適的辦法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嘗試將課堂所學運用于自己的實際生活。
(四)圍繞習作要求,搭建習作支架
統編教材強調讀寫并重,以讀促寫的理念為教學提供了明確方向。在探險主題教學中,可充分利用教材特點。例如,通過“探險伙伴選擇”“探險裝備選擇”的選擇,引導學生思考目的、理由。
探險教學能激發學生對未知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這與閱讀中感受作者的創造力相呼應。將閱讀方法遷移到寫作,學生能在探險寫作中更生動地描繪伙伴、裝備和冒險場景。
(五)精心設計作業,分層分類實施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業的合理布置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礎性作業和延伸性作業的精心設計,可以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促進思維的逐步發展。
基礎性作業方面,首先是背誦《自相矛盾》,背誦經典文言文有助于學生積累語言素材,提升語感,同時在反復誦讀中體會古人的邏輯思維。其次是講好課文中的故事,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敘事能力,要求學生對故事內容進行梳理和理解,從而培養邏輯思維和創造力。最后是完成習作《神奇的探險之旅》,讓學生獨立發揮想象力,構建自己的探險世界,這一過程能夠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寫作能力。
延伸性作業的設計更注重合作與拓展。講好課外智慧人物故事,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從不同的人物事跡中汲取智慧,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價值觀。編演課本劇則是一種綜合性的活動,學生需要在合作中理解劇本、分配角色、進行表演,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表演能力,還能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思維。
思維的培養確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主題活動逐步引導。這樣的主題活動為學生創造了真實的情境,讓他們在實踐中感知思辨的魅力。通過基礎性作業和延伸性作業有機結合,學生能夠在不同的任務中鍛煉各種思維能力,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開一扇思維之窗。
注:本文系連云港市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五期重點課題“成長型思維視域下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單元統整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3LYGJK15-ZD84)的階段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