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們浦東嘉瀧匯小區遇到了一件從來沒遇到過也沒有聽說過的新鮮事,造成我們無法正常收到訂閱的報刊雜志和各種信函郵件。
春節前,業委會制定了小區非機動車管理規約,規定外來非機動車不能進入小區。除外賣、快遞和走親訪友的非機動車不能進小區外,把郵政的非機動車也納入不能進小區的外來車輛。物業公司按照業委會的要求,阻擋郵遞員推車進入小區,并要求郵遞員將車停在小區門外,然后步行進入小區遞送報刊和信函等郵件。郵遞員哪怕請物業保安幫忙,代為看管一下自己步行進入小區投遞時停放在小區門口的郵政非機動車,可保安卻不愿意。這樣就造成了郵政與物業的僵持,讓我們連續幾天收不到報紙雜志,也延誤了我們及時收到信函。在此不禁要問:在業委會和物業運作中,如何體現基層治理、黨建引領的理念和要求?國家法律大于業主規約還是業主規約大于國家法律?業委會的權力邊界在哪?
讓郵遞員步行進小區投遞,且不說背負沉重郵包降低了投遞效率,如郵件在小區外無人看管的車上丟失或郵件泄密,誰能承擔這個責任?把應由郵政人員投遞的報刊郵件放在快遞接收點的架子上后再由物業保安派送,又由誰來負責進出人員復雜的快遞接收點內報刊郵件等的安全?如何確保我們用戶的用郵信息不泄漏、不擴散?小區不讓郵遞員推車進入,可能是社會治理中不少新問題之一,但這樣的問題,無論如何不應該發生,如果聽之任之,任其蔓延,不加以正確引導,不但會給人民群眾帶來不便,也可能會給社會建設帶來很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