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工科教育理念的興起,傳統的“電路”課程教學模式和評價機制逐漸顯露出不足之處。首先,本文分析了傳統電路課程目標評價機制存在的問題。其次,介紹了在新工科背景下,“電路”課程目標評價機制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課程目標達成度的評價策略。通過教學過程分析和研究證實了本文提出的改革措施的有效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最后,本文總結了“電路”課程目標評價機制的發展意義,旨在為新工科背景下“電路”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電路;課程目標;評價機制;目標達成度
中圖分類號:G712
Abstract:With"the"rise"of"the"new"engineering"education"concept,the"traditional"teaching"mode"and"evaluation"mechanism"of"\"circuit\""course"have"gradually"revealed"their"shortcomings.First"of"all,this"paper"analyzes"the"problems"existing"in"the"traditional"\"circuit\""curriculum"objective"evaluation"mechanism.Secondly,the"paper"introduces"the"necessity"of"reforming"the"evaluation"mechanism"of"circuit"course"objectives"under"the"background"of"new"engineering,andnbsp;puts"forward"the"evaluation"strategy"based"on"the"degree"of"achievement"of"course"objectives.Through"the"analysis"and"research"of"the"teaching"process,the"effectiveness"of"the"reform"measures"proposed"in"this"paper"is"confirmed,"and"the"learning"ability"and
innovation"consciousness"of"students"are"improved."Finally,this"paper"summarizes"the"development"significance"of"the"circuit"course"objective"evaluation"mechanism,aiming"at"providing"reference"for"the"teaching"reform"of"\"circuit\""course"under"the"background"of"new"engineering.
Keywords:circuit;Curriculum"objectives;Evaluation"mechanism;Goal"achievement"degree
一、概述
在新工科建設教育背景下,高等學校加快人才培養的轉型發展,通過對課程進行改革研究,將培養創新型、實踐應用型人才作為己任[1]。因此,各大高校各專業每隔幾年修訂一次培養方案,使其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培養方案的修訂可使得高校通過調整專業方向、加強實踐能力培養,以適應社會對各類人才不斷變化的需求,使其能更好地服務社會發展[2]。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培養方案規劃了學生的學習路徑和發展目標,課程標準則規定了教學內容和要求,而學生考核過程則評估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綜合能力。三者緊密配合,通過培養方案指導學生學習內容和方向,課程標準規范教學過程和質量,學生考核過程則檢驗和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共同構建起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推動學生在學術、實踐和綜合能力方面的持續進步和成長。而課程目標達成度與上述三者密切相關,通過評估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指導課程優化和完善,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為調整培養方案提供數據支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態,為未來學習提供方向[3]。
本項目中以電氣自動化專業的“電路”基礎課為研究對象,以課程的培養目標基礎優化課程標準結構,調整教師針對具體培養目標分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比重,改善學生考核結果,從而提高課程目標達成度。
二、問題描述
該校的“電路”課程安排在第2學期,“高等數學”和“大學物理”等是前導課程。后續銜接的是“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課程。課程過程考核主要是平時作業和課堂練習,期末考核以期末考試為主。其課程的培養目標和考核方式如表1所示。
電路課程的總分由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構成。2020年學生的考核結果如圖1所示,圖1中顯示55名學生的過程考核成績在80~100分之間,表現良好。但整體而言,期末考核成績偏低,表示考核效果并不理想。
綜合分析2020年“電路”課程所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大多數學生在高等數學和大學物理方面的基礎較差,導致對電路基礎知識的學習速度較慢,知識吸收程度不高。
(2)課程標準中制定的成績結構存在不合理之處,導致學生對電路知識理解不夠深入,在知識應用方面有欠缺。
(3)教師采用了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對上課失去了興趣。這種單向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工科課程的學習中感到煩躁,師生之間的互動極少,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動力,導致遇到問題時不及時解決或咨詢教師,課程反饋出現了斷鏈,進而影響了課程質量[4]。
三、課程評價機制改革措施
“電路”課程教學過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電路知識,提高學習積極性,還能夠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優化課程結構和評價體系,增強師生互動,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
首先,通過引入互動式教學和實踐操作環節,改革過程考核方式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對“電路”課程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其次,加強實踐操作環節,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意識。再次,調整課程評估結構,更合理地分配課堂表現、作業、實驗報告和考試等各部分的比重,全面評價學習成效,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最后,改革教學模式,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這有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提高教學效果。
通過改革教學過程,實現課程目標的全面達成,進而推動“電路”課程教學的不斷優化和提升。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現提出以下具體的改革措施。
(1)引入實踐操作環節。設置實驗課,讓學生親自動手搭建電路、測量參數,并分析實驗結果,從而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對電路原理的理解程度。
(2)調整課程評估結構。重新制定成績評定結構,合理分配考核比重,確保課程目標的全面達成。
(3)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導向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討論和解決問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加師生互動環節,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及時得到解答,促進課堂氛圍的活躍和師生之間的溝通互動。
(4)提供個性化輔導。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提供個性化的輔導和指導。可以設立助教答疑時間,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與教師和助教進行溝通交流,及時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成績表現。
通過以上改革措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電路分析”課程的興趣,提高他們對電路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使課程質量得到提升,學生成績得到提高。其中課程成績評定結構從以下四方面執行。
(1)明確考核標準和目標。重新制訂考核方案的首要任務是確定課程學習目標和考核標準,以確保考核方案與課程目標和學生期望相符合。考慮到不同評分體系的優劣,可以采用等級制、百分制等不同形式的考核方式,具體評估分數的范圍和細節需要細化和詳細規定,以確保成績評定的公正性和客觀性。
(2)提高實踐環節的比重。通過增加實驗報告和課堂作業的數量和難度來實現,以確保學生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
(3)增加期中考試、交互和討論環節的分值。增加此環節幫助學生在交流中逐步建立自己的觀點、找出問題,期中考核強化學生過程的學習力度,對于整個課程學習過程的掌握和成果產生積極作用[5]。
(4)給予全年成績考核。驗收學生全年的學習成績,使得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知識和技能,最終掌握“電路分析”課程。
改進后的課程評價機制如表2所示,平時過程考核(占50%)包括考勤、平時作業、課堂表現和單元測試四個部分。期末考核(占50%)包括期末考試和專項課題研究兩個部分。從各環節評價比重可以看出,期末考試的比重降低,過程考核增加,強化過程學習,避免“一考定結果”現象,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改善了“電路”課程的教學質量。
四、課程評價機制改革效果
本項目2021年開始改革,目前已有3年的教學過程數據。項目根據現有數據計算了每年課程目標達成度,并與2020年數據進行對比,其效果如圖2~圖4所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養目標的達成度逐年上升,從60%不斷上升到約85%。這表明我們對評價體制進行改革效果顯著。
2020年與近3年期末考試成績的對比情況如圖5所示,改革前期末成績整體在60分以下,改革后期末考試成績基本穩定在80分左右,成績得到有效提升。
結語
對于“電路”課程,增加考核環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因此,“電路”課程改革評價機制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它為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金濤,鄭繼紅,王寧,等.面向新工科建設的“測控電路”課程教學改革分析[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4(01):8286.
[2]張鳳英,閆曉艷,李為民.新工科背景下融合CDIO模式和翻轉課堂的《數字電路》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1(18):6972.
[3]張變蓮,范璟,張曉麗,等.新工科背景下電路類課程模塊化線上線下教學改革探究[J].科技與創新,2023(05):145147.
[4]孫長偉,劉旭,王艷春,等.新工科背景下模擬電子技術實驗課程教學創新實踐[J].現代信息科技,2023,7(21):191194+198.
[5]王蕊.新時代高校教師評價改革的問題表征、影響因素及優化策略[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4,23(01):6367.
基金項目:寧夏師范學院校級本科教改項目“基于應用型本科電路分析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NJYKCSZ"2303)
作者簡介:霍婷婷(1985—"),女,漢族,寧夏固原人,碩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電氣自動化控制;張慶(1990—"),男,漢族,河南商丘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深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