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虞永平教授曾指出,幼兒園課程應該游戲化,不是把幼兒園所有活動都改為游戲活動,而是在自由游戲保證的情況下,讓游戲精神落實到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去,讓幼兒園課程更加適合幼兒,更生動、豐富、有趣。從而讓他們獲得更多新的經驗。玩沙游戲是一種自主性的游戲,幼兒在自由、自主、愉悅、創造的環境下探索沙子的特性,其中蘊藏著很多游戲的契機,同時也對幼兒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教育作用。
與其他游戲相比較,我常常發現幼兒對沙池中的沙子最感興趣。幼兒以沙為基本材料,以收集到的低結構材料和玩沙工具為主要操作材料,進行建構和創造。通過玩沙游戲的環境創設、材料的投放、教師的觀察與指導,我追隨了課程游戲化的腳步,對幼兒的游戲進行了探索與研究。
一、創設:環境的提升
(一)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
《3—6歲兒童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在游戲中,必須為幼兒營造一個溫暖輕松的心理環境,讓幼兒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幼兒只有在自由、安全的環境才能充分發展個性,激起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是確保幼兒快樂玩耍的基礎。活動開始前,我會讓幼兒自主選擇工具,我只需說:“期待你們今天有新的發現,注意安全。”聽了我的話,幼兒便會選擇需要的工具,興高采烈地向沙池奔去。的確,在課程游戲化精神的指導下,玩沙游戲不再需要教師過多組織,它強調充分尊重幼兒自主性與創造力的發展規律。
(二)創設良好的戶外玩沙環境
我們幼兒園的玩沙活動場地設置在室外的一塊大草坪上。冬天陽光充足,夏天綠樹成蔭、空氣清新,春天綠意盎然,秋天落葉飄零。沙池旁邊還有拼接好的水管,便于幼兒自主取水。沙水結合,具有動感的視聽刺激,讓幼兒在愉悅的氛圍中自主游戲、盡情玩耍……
二、實踐:經驗的提升
起初游戲時,我們會和幼兒討論:“沙可以怎么玩?”“你想怎么玩……”根據幼兒零星的玩沙經驗和沙子的特性,我們提供了一些玩沙的工具。幼兒的興致很高,他們在沙里挖小溝、找寶藏;用小推車裝好沙子后運到另外一個地方。雖然很投入,但慢慢地這些機械的動作和單調的工具不能滿足他們對游戲的欲望。有的幼兒玩了一會兒,便沒勁了;有的在沙池里做起游戲來,用篩子裝滿沙,用手指在上面畫了一朵花,很快一個蛋糕就做好了。幼兒把蛋糕遞給我,對我說:“今天是你的生日,這是我給你做的蛋糕。”旁邊的幼兒會說:“蛋糕上有蠟燭就好了。”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生日派對,幼兒很自然地將角色游戲融入沙土游戲中。我受到啟發:豐富的材料可以推動游戲進程,充實游戲內容。隨著幼兒玩沙經驗的日益積累,我們展開討論:“在沙池里還可以玩什么游戲?需要哪些材料?”幼兒的回答令人驚喜。有的說建個農場,有的說造菜園,有的說搭沙雕,有的要造個城堡和大炮來防壞蛋,有的想幫小動物搭個家……為了讓幼兒思維進一步發散,我順勢給幼兒講了繪本《沙子城堡》。一個夏日的午后,父女二人帶著沙灘椅,拎著鏟子、水桶來到海邊度假。沙灘上人來人往,熱鬧極了。小女孩很喜歡沙灘,她試著用沙子建出一座城堡。這時,他們的旁邊來了一對父子。令人忍俊不禁的事情發生了……繪本的引入不僅能夠讓沙子城堡更具體化,還能夠讓師幼一起創編有趣的故事。
之后,我們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和地處鄉村的有利條件,共同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和農作物,如塑料瓶、木塊、竹筒、樹枝樹葉等。我們還利用這些收集的材料與幼兒共同制成各類工具,如用塑料瓶制成沙漏和天平、用竹筒做鏟子。有了這些輔助材料,幼兒興致更加高漲,誘發了大膽想象的能力。
(一)案例1:V字結構帶來的困惑
一個由教師發布的任務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在距離水源很遠的地方生長著一棵樹,幼兒能用簡單的方法讓小樹“喝”水嗎?五位救援隊的幼兒展開了游戲。
“我們用這個水管吧。”垚垚站在材料架面前,向隊員們建議。涵涵從一側跑來,摸了摸整箱水管,只見小腦袋轉向旁邊,視線似乎被別的什么抓住了。涵涵舉起了塑料圓紙板,說道:“用這個,我們以前玩過的。”幼兒紛紛點了點頭,都同意這個好主意。幼兒有的拿底座,有的拿半圓長板,紛紛參與建構。不一會兒,一個搭救道路的雛形完成了。幼兒歡呼跳躍著,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楠楠拿起量杯,迫不及待地展開嘗試。他沿著道路的口,緩緩地開始倒水,水流沿著管道緩緩地流了下去,可突然停了下來。“看,水不流了。”垚垚一聲驚呼引起了幼兒的關注,大家紛紛圍了過來。“水為什么流到這里就不流了呢?”涵涵疑惑地詢問。只見,幼兒面前的水道形成了一個V字形,水流從高處流下來之后,由于重力原因無法逆流而上,便從斷口處流了下去。這時,一側的宸宸拿著量杯,在V字形的一端再次嘗試,果不其然,水仍從斷口處流下。“肯定是這里不對。”宸宸篤定地說。垚垚一馬當先,立刻展開了調整活動。他挪開了管道,把原先高高撐著的前端與矮矮的后端進行了一次交換,原來的V字形水道變成了一個斜著的直條,只見水流從高高的地方順流而下,慢慢地往下面流動……
在本次的游戲中,幼兒針對逆流和順流這一科學現象展開了一次探索。在成人的視野中,逆順流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對于初次嘗試的幼兒來說卻是一個難題。在活動中,幼兒展現了良好的協作能力。他們在建構過程中相互配合,在實驗出現問題后相互溝通,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在問題出現后,宸宸還能通過短距離試錯來驗證問題的存在,進行適宜調整。
在活動設計之初,教師提供了一個場景來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在游戲開始后,根據幼兒的游戲情況,教師并沒有直接參與,而是給予幼兒更多的時間、空間、材料,以此來支撐幼兒的探索。《指南》指出,幼兒科學領域學習的核心在于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培養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本次活動中,我始終以此為標準,靜待花開。在第一次的調整過后,幼兒又遇到了難題。針對這個問題,我和幼兒展開了一定的交流,為游戲的后期開展服務。
(二)案例2:上下疊的關系
隨著第一個問題的解決,水花開心地奔騰在藍色長水管之中。幼兒期盼的神情溢于言表,小臉湊到一邊,雙眼緊緊盯著:“看,水都流下去了。”在一個接口處,垚垚發現了端倪,當水流流至兩塊長板的連接口處時,水便從連接的縫隙處流了下去,幼兒抓耳撓腮急壞了,不信邪的楠楠又去舀了一瓢水,希望這一次能向下流,卻是“天公不作美”,剛剛的場景重現。垚垚從一旁走上前去,像填補縫隙的膠帶一樣,用雙手嚴實地堵住了連接口的縫隙。他興奮地對著同伴喊道:“好了,好了,快倒水吧!”楠楠聽到這聲呼喚,重復剛剛的行為,水花再次奔騰而下。可當秋日里冷冽的清水再次澆灌到垚垚手上時,幼兒臉上期盼的神情紛紛變得落寞了。這一下可真難住了他們。
站在一旁的涵涵似乎看出了端倪,她指著直板說:“你們快看,這個地方永遠是會漏水的,我們的手是堵不住的。”宸宸似乎理解了涵涵的意思,立刻伸手把原先處于低位的直板連接處抬了起來,和另一頭的位置交換,又開始了嘗試。這一次,水流歡快地從直板中串流而過。涵涵得意地說道:“你看,這樣就可以了。”
三、觀察:成長的提升
皮亞杰認為,幼兒學習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經由他人告知,而是經由與物質世界、與其他幼兒互動來建構經驗。游戲正是他們采用的學習方式,所以面對幼兒在游戲中遇到的困難,我們不要急著干預,要學會尊重幼兒游戲的節奏,適當等待。
涵涵和澤澤正忙著將沙子堆高,沙子總是會滑落,他們嘗試用手壘高、用腳踩實等方法都沒有獲得成功。這次,我并沒有像之前一樣快速介入指導,而是用引導的方法告訴幼兒處理的辦法,讓他們繼續游戲。我不動聲色地繼續觀察:兩個幼兒又試了幾次,還是沒成功。涵涵決定放棄了,她去取來了小木塊、小樹枝,對甜甜說:“我們來種樹吧。”說完兩個幼兒又忙乎起來……當幼兒放棄時,教師要有正確的態度,尊重幼兒的選擇。他們生成了新的游戲,自主游戲的本意就是讓幼兒體驗自由的過程,而不是盲目追求結果。
四、結語
課程游戲化是一個系統工程,組織形式上要不斷鼓勵創新,注重多樣化。我們要努力讓幼兒在游戲中呈現想法,在游戲中展現經驗,在游戲中實現自己的愿望……玩沙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戶外活動之一。在玩沙的過程中,幼兒收獲的不僅是快樂,更是語言發展能力、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