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文化延續發展的堅定信心。青年對于國家發展意義重大,是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重點對象。“青馬工程”是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主要陣地,也是培育青年提升文化自信的主要路徑。本文通過剖析當下航空工業青年文化自信成長與培育中面臨的首要矛盾,提出航空工業 “青馬工程”培育的必要性,同時,以 “青馬工程”培育方式為研究樣本,探索航空科研院所 “青馬工程”的創新培育路徑。研究基于 “認知—認同—自信”生成邏輯的唯物辯證原理,采用調查研究和歸納分析的方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探索 “1+2+3”的 “青馬工程”培育方式,為實現培養 “五有一知”新時代航空新青年的根本任務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航空青年;文化自信;“青馬工程”;培育路徑
一、研究目的及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青年已經成為航空報國、航空強國的生力軍,以航空工業強度研究所為例,目前全所青年占比已達49%。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發現,青年發展總體呈現良好態勢,但也有部分青年存在意志力薄弱、政治信仰不堅定等問題。簡言之,即青年文化自信意識薄弱。為解決這一問題,2007年5月15日,團中央在北京啟動了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旨在通過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培養一批聽黨話、跟黨走的接班人。聚焦國家武器裝備研制第一線的青年人才,“青馬工程”成為培育青年文化自信的堡壘陣地,在青年文化自信培育中發揮了獨特作用,尤其對于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推動黨的事業薪火傳承,確保航空強國建設后繼有人具有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二、航空工業“青馬工程”文化自信培育現狀
(一)青年文化自信面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 “六個必須堅持”中的一項重要闡述。堅持問題導向,實際上也是一個及時發現問題、科學篩選問題、準確分析問題、全力解決問題的過程,[1]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重要論述。我們應通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尋找當下青年文化自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詳見圖1)。
1.青年文化認知 “薄弱化”導致青年文化自信 “有缺失”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加之青年員工年齡的增長和工作壓力的增加,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接受逐漸變得淡漠。在此背景下,很多青年成為文化的傳播者和弘揚者,建立文化自信更是一紙空談。
2.青年文化認同 “質疑化”導致青年文化自信 “空心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政治一體化的深入發展,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文化往來日益密切。日漫、美劇、韓流等多元文化不斷流入中國,掀起一波波追捧熱潮。在其強勢地位和文化滲透的感召下,部分青年開始不自覺地對其推崇,并對傳統文化傳承產生質疑。
3.青年思想體系 “碎片化”導致行業文化自信 “不凸顯”
在信息化浪潮的影響下,文化思潮紛至沓來,碎片化教育使得年輕一代無法系統化、體系化、專業化認知傳統文化。大量青年只能專注于自己的專業領域,不能系統化、針對性、延續性和靈活性地面對工作中的相關矛盾,導致行業文化自信不凸顯。
(二)航空工業“青馬工程”的培育方式
“青馬工程”作為當下青年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工程,通過系統、全面的思維訓練,從實際出發,重視培育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以持久性為目標,運用認知理論,從文化認知、認同、自信三個階段的培育,樹立青年的文化自信,持續推動廣大青年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 (詳見圖1)。[2]
1.以理論引導認知
要實現航空青年對傳統文化及航空文化的充分認可,必須逐步加強理論學習,樹立青年的文化認知,這是培養文化自信的基礎。
“青馬工程”強調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號召青年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以馬克思主義的視角去審視紛繁復雜的文化,勾勒出文化吸收的底線,用馬克思主義引導青年形成文化認知。
在親身參與 “青馬工程”的培育過程中,我們發現,讓青年掌握理論知識極為必要。在培養過程中,部分青年表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優化了課程的質量和水平,建立了體系化的學習思維和知識框架,對于理論素養的培育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輸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因此,“青馬工程”的培育,應全方位、系統化展開,注重在傳統文化、革命文化方面的引導,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實踐文化有效結合。
2.以踐學獲得認同
文化認同是促進青年文化自信的基石。引導青年在 “青馬工程”中學習感受,并對文化給予認同。為了讓他們發自肺腑地接受,必須通過具體的實踐引入,加深其學習效果。
具體到 “青馬工程”的培育課堂,我們通過走進紅色革命根據地、小組互動學習、小組交流研討、情景劇、紅色音樂學習、紅色家書等多種形式,讓青年用腳步丈量文化的曠野,在實踐中感知、提升文化認同。促進青年通過理論學習養成學習習慣,形成自信基礎,培育持久性的文化自信。
3.以思辨感悟自信
文化的內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結合反饋是青年文化自信的根本。
“青馬工程”要想使青年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具備深厚的文化自信,就必須引導青年將文化自信內化于心,以個人價值觀指導實踐,形成文化自覺。對青年群體來說,僅靠理論學習并不能實現思維的系統性和能力的提升,還需要經過具體問題的實踐和探索,主動形成認同。同時,通過短期的課堂培訓養成終身學習的問題和思維管理模式。
聚焦當下,“青馬工程”的課程培育從理論、實踐、互動、獨立思辨到后期應用,其培育模式已經從單一的課堂延伸至個人成長的系統培育。值得一提的是,課程中設置的團隊互動、體育協作以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等實踐內容,能夠幫助青年通過實踐實現文化的內化,形成文化自信。
三、“青馬工程”的實踐創新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導下,結合對文化自信的理論梳理,本文根據調查研究方法,總結了當下 “青馬工程”培育方式的模式和問題,通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探索出 “1+2+3”的 “青馬工程”培育路徑 (詳見圖3)。[3]
(一)堅持根本原則,緊跟時代發展
明確一個目標即堅持黨的領導,“青馬工程”作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項目,強調 “黨管青年”“黨管人才”的原則,將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貫穿于項目實施的全過程。
(二)堅持系統觀念,做好頂層規劃
一個體系架構、一個培養機制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堅持唯物辯證法,就要從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系去把握事物,去認識問題、處理問題。”[4]站在方法論角度來看,堅持和運用系統觀念就是要堅持發展的而不是靜止的、堅持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堅持系統的而不是零散的、堅持普遍聯系的而不是單一孤立的認識和處理問題。[5]“青馬工程”的培育是青年培育過程中的重要一課,不能脫離青年培育的整體計劃而獨立存在,因此,應堅持系統觀念,做好頂層規劃,扎實推進,將 “青馬工程”融入青年培育方案的整體規劃。
1.完善培養體系
形成全面覆蓋,逐步推進全行業 “青馬工程”全覆蓋優化標準化培養體系,不斷為黨培養和輸送青年政治骨干。以集團 “青馬工程”示范班為代表,分級培養,形成一份標準指南和文化引領。同時,拓展領域,有條件的地區探索開設多領域、多專業合作的優秀青年骨干培育相應班次。
2.創新培養機制
制定嚴格的培養機制,通過嚴格的選拔程序,確保學員擁護黨的領導,具有強烈的理論認同和實踐認同,學習工作實績中的突出特點,規定培養內容,全流程跟蹤管理,形成嚴格的紀律培養機制和積分評優機制,確保培養過程的質量和效果。通過不斷的反饋和調整,提升培養工作的實效性。
(三)堅持守正創新,完善運行機制
三個舉措即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 “六個必須堅持”,其中的第三條是 “堅持守正創新”。[6]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無論守正還是創新,其本質都是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守正創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論。
具體到 “青馬工程”培育路徑這一具體問題,“守正”即堅持培育和發現一大批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創新”則是在培育基礎上,更好地探索、完善專業的培養機制,為持續推動黨的事業薪火相傳提供不竭動力。
1.形成 “青年為本”學習體驗
“青馬工程”的培育主體對象是青年,因此,在整個培育過程中,我們要抓住青年這個根本,除了以培育、引導為主,還要更多地依托青年開展互動式教學,調動青年主動學習、自我成長、分享交流、自信表達的積極性,讓青年真正融入培育過程,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課下訪談中 (詳見表1),多名青年表示,愿意通過自主學習、主動分享、線上互助教學的方式來深入了解和學習,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和展示自我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實現對于知識的掌握和深入了解。
2.創新 “交互聯動”培育方式
目前,隨著高質量發展的全面推進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面對數字經濟時代,行業發展必須打開交互聯動的新局面,對于 “青馬學員”的課程培養,可以聯動行業內外。部分青年表示,培訓模式可以跨領域、跨行業,分為管理班、技術班等班次,多維度實現交互聯動,共同推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一方面,增加青年培養的多元方式,使培養模式由單一變為聯合;另一方面,激發青年文化的內驅力,通過聯合培養,碰撞思想火花,更好地拓寬新時代青年文化培育路徑,幫助青年成長成才。
3.構建 “青馬文化”平臺建設
文化自信的培育是一個整體的工程,“青馬工程”是一個陣地,更是一個平臺,應利用好課內外資源,充分營造文化熏陶的氛圍,給予文化自信生成的養分。為實現 “青馬工程”高質量的常態化提升,要逐步構建以 “青馬文化”為平臺的建設主體,讓 “青馬工程”不僅僅是一面旗幟,更是一種文化。通過與受訪青年學員交流,部分青年表示,希望 “青馬課程”的理論成果編印成冊或形成學習庫目,為大家的交流學習提供理論借鑒;還有青年表示,“青馬文化”已逐步形成,課程中展示的情景劇目、文化海報充分展示了青年文化的潮流性和時代性,建議留檔、展示及推廣。
四、結束語
通過調查研究法,證明 “青馬工程”培育有效提升了新時代航空青年的文化自信。本文針對當下航空青年文化自信成長與培育中面臨的主要矛盾,提出 “青馬工程”培育的必要性,以 “四個自信”中的文化自信為理論指導,以航空工業 “青馬工程”培育方式為研究樣本,探索航空科研院所 “青馬工程”的創新培育路徑,從做好頂層規劃,保證高質量發展;完善運行機制,實現守正創新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建議。進一步引導廣大青年發揚文化自信,以 “五有一知”新時代航空青年品格特質為指引,發揮 “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帶動作用,傳播黨的理論,傳播新時代航空強國戰略,傳承航空報國精神,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參考文獻:
[1] 馮顏利.把堅持問題導向貫穿發展始終[J].理論導報,2022 (11):56-58.
[2] 王桂林,唐呂俊馳.青年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徑探究:基于 “青馬工程”分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 36(04):122-128.
[3] 管然浩.青馬工程對青年政治引領的重要意義與實踐路徑[J].新生代,2021(05):15-20.
[4] 孫炳炎.論習近平總書記協調發展的科學意涵[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40(04):108-113.
[5] 姜東.以系統觀念指導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J].唯實, 2023(02):48-51.
[6] 本報評論部.堅持守正創新[N].人民日報,2024-08-2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