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體現了黨對教育、科技、人才相互作用規律,以及它們與高質量發展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科學的把握。面對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該如何立德育人,如何按照新時代教育標準做一名四有好老師,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分別從堅定“道”德、潛修“心”德、拓升“技”德、善施“仁”德四個角度淺談培鑄師德師魂。
一、堅定“道”德,提高政治站位,做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師
提高政治信念,首先要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的學習,掌好新時代教育方向,引導學生加強品格鍛煉、知識學習、思維創新及奉獻精神;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探索符合時代的教學方式方法,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可以通過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主題班會、實踐參觀等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理想信念。
加強理想信念,唯有不斷提升自己,尤其是要加強黨的理論教育學習,做到堅定、堅信,筑牢理想信念,才能真正理解黨的宗旨和黨的奮斗目標,才能真正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銘刻在心中,才能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抵御腐朽思想侵蝕,不斷增強自律能力與意識,才能真正將黨的教育方針政策與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創新工作方法,不斷研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為學生、學校提供更多更優服務。
二、潛修“心”德,塑造高尚品質,做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師
王陽明有言:“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其核心強調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也即擁有正確的世界觀,才能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當學生擁有了正確的世界觀,才會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而給整個社會塑造積極向善的世界觀。因此,教師必須潛修“心”德,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一位道德情操高尚之人。老師其實就是學生心中的一面鏡子,作為學生的引路人,不但要正其身,更要正其行,更要做到因教施策,做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師,愛崗敬業之“心”要時刻修之,熱愛教育事業。“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就是要時刻關注教育事業的發展,關注學生的成長,對教學工作兢兢業業,精益求精,在平凡的崗位上“俯首甘為孺子牛”。要修無私奉獻之“心”,要在教育事業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無怨無悔,全身心地付出與投入自身的智力與心血,以科學的教學方法與方式,滿足教學要求和學生對知識的需求,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有所長、學以致用。要修高尚品行之“心”,老師自身的思想狀況、精神境界、品行表現無時無刻影響著學生成長,這就要求好老師要擁有淵博的才識、高尚的情操、美麗的心靈,不斷提升自身知識與道德素養,在教學的道路上知行合一,用自身行為舉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引領學生健康自信成長。
三、提升“技”德,提高教學技能,做有扎實學識的好老師
興趣能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每一節英語課結合綜藝節目片段或者電視劇情節,獨創“故事貫穿課堂”教學方法,用有趣的故事吸引學生積極學習;運用“游戲教學法”,利用闖關游戲,將英語單詞、語法、句型做成一個個闖關游戲,讓學生分組闖關,闖關成功給予表揚獎勵,運用“集章升級”鼓勵學生積極學習(積滿5種不同章,可獲“prize”章一枚或1個“英語集星章”;積滿10個“prize”章,作業減半;積滿15個“prize”章,作業免做)。通過寓教于樂,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使得學生學習不再枯燥,我所帶的班級在學校考試中成績突出,得到了學校領導認可。
教師自身必須在教學知識上能夠深入淺出為學生授課,在教學中真正做到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不持續提升自身教學技能,不能提高教學水平的教師就是缺失“技”德。做有扎實學識的好老師,要不斷充實科學的施教知識,具體來講就是深入鉆研教育學、心理學、專業知識等方面內容,將教學工作與當前最新的教育理論成果相融合,能夠深思教學內容,透徹把握難點重點,在課堂上深入淺出,輕松完成教學任務。要利用現代科學的教育方法與方式,將傳授書本知識轉化為學生自我學習與探索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意識以及探知意識。要具備創新的精神,將教學工作與生活藝術結合、與學生興趣結合、與社會發展結合,不斷探索科學的教學模式方法,不斷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提升師技、提煉師藝,真正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四、善施“仁”德,關愛學生成長,做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
教育是仁業,強調德育為先,主張樹人先立德,做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需善施“仁”德,關愛學生成長,要了解他們的愛好、才能與特點,了解他們內心的情感及精神世界;要用心去理解、尊重、寬容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與創造精神,理解他們的行為與存在問題,寬容他們的缺點與錯誤。做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要有責任心,責任心是與愛心分不開的,對學生負責就要公平公正、不偏心、不偏袒,一視同仁,全心全意教育好每一位學生,既要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也要引領他們走向正確的方向,既要關心他們的成績學業,又要關心他們的情感、價值觀、生活、習慣、品德、健康等方面的成長,更要對他們未來發展負責,加強對他們實踐能力的提升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提升各方面素能,才會在未來社會競爭與生活中立于不敗之地。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