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式學習實踐背景
2022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堅持核心素養導向,注重以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構建目標明確、主體多元、方式多樣和功能全面的物理課程評價體系。教育主體多元、方式多樣和功能全面的物理課程評價體系,要求教師綜合運用多個學科的知識和技能來進行教學。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對全面知識架構和高級綜合技能的需求,現在開始轉向采用更具創新性的跨學科視角下的項目式學習方法。通過項目式學習,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深入理解物理觀念;培養協作能力與溝通技能,通過合作完成項目任務,促進團隊合作和有效溝通;培養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以此提高學生的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培養實踐能力,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情境中,既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又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本文旨在通過剖析一個初中物理項目的實施案例,來探討項目式學習如何在跨學科視角下展現出其實際價值和影響力。
二、項目式學習項目開發流程
1.確定項目目標與主題。目標:通過制作簡易照相機,幫助學生理解光學原理、物理光學等物理概念。主題:探索光學與影像制作的關系。
2.確立團隊成員與分工。團隊成員:學生、物理老師。分工:學生負責簡易照相機的制作和裝配,物理老師負責解釋光學原理。
3.制定項目計劃。設定時間表:確定項目開始時間、完成時間等重要時間節點。任務分配:明確學生、老師的任務分工,確保每個人參與其中。
4.調研和需求分析。調研物理知識:學生和老師一起了解光學原理,為制作簡易照相機做足準備。需求分析:明確簡易照相機構造,清楚制作時需要的材料、零件等。
5.設計階段。設計照相機外觀:指導學生設計照相機外觀。確定光學原理:物理老師幫助學生理解照相機的光學原理。
6.開發與實施。制作照相機:學生根據設計制作照相機,裝配透鏡、快門等部件。演示原理:物理老師指導學生演示照相機的工作原理。
7.評估與反饋。學生反饋:學生評估自己學習的收獲和體會。教師評估:老師評估項目的效果,總結經驗和反思不足之處。
三、項目式學習案例設計
1.項目提出。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本文選擇了自制簡易照相機作為教學案例的項目。選擇這項活動是因為相機構建過程涉及了物理、數學、工藝等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提供了一個理想的跨學科教育場景。學生們在動手實踐中不僅能夠深刻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還能展現自己在工藝上的造詣,學生們在掌握物理知識的同時,也能觸及并融入其他學科,從而增強他們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
2.項目分析。通過跨學科視角下的初中物理項目式學習實踐——以制作簡易照相機為例,學生將在項目中結合光學、數學和工程知識,探索照相機的制作和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在項目的設計和制作過程中,學生將學習如何選擇材料、設計構思、動手操作,從而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思維。此項目將不僅提升學生對物理學科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還將促進跨學科學習的整合和應用,培養學生的物理觀念。
3.項目實施。制作簡易照相機的第二步:分組合作。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詳細介紹簡易照相機的制作過程。先向學生介紹所需的材料和工具:“首先是裁剪紙板,我們需要用到三張尺寸為15*20的長方形紙板,兩張尺寸為15*15的正方形紙板,兩張外圈直徑為15*15的圓形紙板,以及一張尺寸為30*15的長方形紙板。”“然后,我們要在正方形紙板上裁剪出直徑分別為5厘米和10厘米的圓孔,還有在兩張圓形紙板內裁剪出里圈直徑為14*14的圓。”“接下來是組裝紙板。我們要把30*15的長方形紙板卷成圓筒狀,然后將準備好的凸透鏡安裝圓筒內。在這個過程中,你們有什么問題或者在組裝過程中的困難都可以跟我討論。”“好,接下來我們要在凸透鏡的鏡頭處覆蓋一層薄薄的保鮮膜,這樣能夠保護鏡頭不受損壞。”
4.項目展示與項目的評價。制作完成之后,學生們對照相機進行了認真的檢查和功能測驗,驗收與測驗過程是整體實操活動中的關鍵環節,在檢驗流程中,學生們須細致檢查照相機全部關鍵構件,如:透鏡、快門和取景器等,以確保組件無缺少和完好無損。檢驗階段,學生面臨一連串困難與挑戰,如對焦失準、圖像模糊、快門失靈等問題。面對這些難題,學生需找出問題所在,并采用合適對策進行解決和優化。學生們需重新配置部分機件或更替材料,以此排除故障、提高相機性能。他們得以向師生展現自主創作的相機,同時分享制作中的所見所學和心得體會。同伴間的相互溝通和點評能讓學生們受到啟迪并得到啟發,借此提升他們的作業品質。在最后的審核與試驗階段,學生們有機會全方位審視自我制作與技巧的水平。這個環節不僅檢驗了學生們的作品,更全面地評估了他們的綜合素質,對學生未來的成長軌跡提供了關鍵的參考與支撐。
四、項目式學習實踐的啟示
1.通過跨學科實踐,促進深度學習。項目式學習實踐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跨學科的平臺,通過動手打造一個簡易照相機的項目,促進了學生對光學知識的深度學習。通過研究照相機的運作機理、構造及各個組件的功能與作用,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到了光線折射、成像原理和機械構造的實際運作,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光學原理在實踐中的應用。通過對比不同參數的影響,觀察結果圖像的變化,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光學原理與成像效果的關聯,促進了他們對光學知識的深度理解。
2.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的提升。在整個項目執行階段,學生們必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照相機的設計、制作與優化。在協同工作的過程中,他們學會了傾聽同伴的意見,學會如何分配任務,在討論中化解分歧,共同面對挑戰。這種合作不僅僅是簡單的任務分配,更是一個真實的團隊合作體驗,他們學會了相互支持、團結協作,共同進步,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尊重他人觀點,學會了妥協和溝通,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3.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的提升。在制作相機的過程中,并非一帆風順,學生們在項目執行中不斷面臨挑戰和難題,例如:在相機構建階段,他們不斷嘗試創新思維和方法,探索多種設計方案,努力實現更佳效果。一些學生甚至嘗試用不同材料制作透鏡,調整光圈結構,或嘗試改變快門機制的基本原則。遇到焦點模糊、照明不均等問題時,通過一系列的試驗和實踐,他們學會了如何調整設置、優化結構,并最終制作出了照相機。通過參與自制簡易照相機項目實踐,這種動手操作式學習方式超越了單純的知識傳授,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顯著提高了實際操作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