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是指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方法和評價體系進行改革,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語文不僅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而且在這門課程中,兩者高度融合。它不僅是學習中國語言文字的綜合實踐課程,而且肩負著培育學生思維能力、文學素養、審美觀念和文化自信的重任。而語文的核心素養,則是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涵蓋語言架構和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及創造、文化理解跟傳承這四個關鍵方面的一種綜合素養。只有點燃學生對語文素養的渴望,培養主動學習、主動汲取的熱情,才能將課改落到實處,才可以稱之為高質量的語文教育。
一、語文學習內驅力不足的表現
(一)缺乏自律。不會自己制訂目標和計劃,即使有計劃也不完成。寫作業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家長或者老師催一催才寫一寫,閑暇時偏好娛樂,課堂上不夠主動和活躍,僅在老師點名或直接提問時,才給予回答。據家長反映,她經常感覺到孩子不能意識到好好學習對她未來有什么影響,覺得怕沒考好,家長會生氣才學一學。學習很佛系,覺得大概差不多就行。好比一輛汽車,沒有發動機,沒有汽油,只能由教師和家長推著往前走,拖著前行,而這種生拉硬拽,最終也會導致語文教育產生無力感。
(二)缺乏自信。總是認為自己讀不懂,記不住,寫不了,不敢大膽表達,不愿意展示自己。自我封閉,不深度思考也不主動分享和交流。這樣的心理狀態導致不喜歡語文,畏懼語文。長此以往,遇到疑難只會百度,因為擺爛產生敵對情緒,惡心循環,越學越偏,越學越沮喪,以致自暴自棄。
(三)缺乏自持。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都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和毅力。內驅力不足的學生總是想得多,做得少,沒有深入學習的欲望,不愿意迎難而上,容易妥協,容易半途而廢。尤其那些容易搞小動作,容易發呆,容易講小話的同學,通常都是三心二意,不愿意思考和探索,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
(四)缺乏自勉。學習容易遭遇瓶頸。在語文學習中缺少自我激勵,無法保持足夠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以致考試成績不穩定,時好時壞,波動較大。不主動反思和總結,只簡單完成學習任務,不思考學習過程和效果,無法在積累經驗中學習和成長。
二、提升語文學習內驅力的策略
(一)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提升語文學習內驅力。我們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學生學習現狀,這是為了讓學生明確語文學習目標至關重要的第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和薄弱環節,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充分的理解是明確目標的前提。然后,我們要向學生解釋,設定目標是為了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效率,同時,給學生講述身邊的人因為目標明確而學習進步的故事,讓學生具體可感,激發他們效仿的愿望。再協助學生制定合適的目標,最后,制訂實現目標所需的計劃并且一步步監督。小學生尤其適合把大目標化成許多個具體可操作的小任務滲透到每一次語文學習中比如,每天背古詩打卡,每周參加優秀周記展,定期檢查評比。及時反饋目標的執行情況。
(二) 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提升語文學習內驅力。我非常注重學生的情緒變化,選擇有利的契機,利用情感的激勵作用,來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借助情感上的溝通和支持,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彼此的思想、需求及情感狀況,這對更加高效地開展教育活動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成效。教育邁向成功的首要基石,便是懷揣愛心。只要你用真摯的愛去滋潤學生,把他們當成朋友,就會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喚起學習的熱情。每次接手新班級,我首先表明自己的教育理念:心中有愛,眼中有光,手里有教鞭。然后用心觀察學生的表現,盡快記住學生的姓名,用具體的事例表達關心、鼓勵和支持,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感受到我實實在在的關愛,從而接納我,喜歡我,在語文學習中,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他們的學習意愿、動力和自信心自然就增強了。
(三)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提升語文學習內驅力。語文學習中,師生彼此尊重、關系融洽,有互相信賴的氛圍,學生才不怕試錯,敢于表達,善于表達,以致能海闊天空地發揮想象力,激活創造力,精神飽滿地投入到學習中,展現出語文學習獨有的活力。民主和諧,合作探究的氛圍有利于學生保持最佳學習狀態。語文教學前,我讓學生明白:老師是不完美的,有很多學習漏洞,這漏洞需要同學們想辦法幫忙填補,學生可以找到各種依據,運用各種方式指正老師,做老師的一筆之師。教學中,學生扮演著積極參與的主體,而我則作為他們并肩前行的大伙伴,給他們指引,與他們共同探索。讓學生自己尋找和選擇學習資源和工具,引導學生靈活地整合資源,引導學生自己制定和執行學習的目標和計劃,幫助學生靈活地修正航向,引導學生自我梳理和自我反思學習過程,引導他們靈活地以不變應萬變。當學生取得進步或完成任務時,及時肯定和鼓勵,學生感受到被賦予和信任,從而增強對語文學習的責任和動力。
(四)創造成功的學習體驗,提升語文學習內驅力。真實的成功體驗比空洞的言語有用。為了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感,我給學生設立“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達到簡單的小目標后,學生充滿勝利的喜悅,不斷積累成功的經驗,幫助他們獲得成就感和自信。我放手讓學生互批互評,多給學生自由和空間,讓學生感覺自己很重要。每個學生都有獨特之處,他們的特長和優勢需要老師用心觀察和發現。我發掘學生的閃光點,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閱讀或寫作的素材,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支持他們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完成自己的任務。為了創造成功的學習體驗,我不會強制學生按照統一的標準和模式來學習和表現,而是會尊重他們的個性和選擇,給予他們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尤其關注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并不是將分數的高低作為衡量成敗的唯一標準,而是鼓勵學生將重心放在學習本身,注重知識的吸收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與自己比賽,只要有進步就是成功。為此,每個月語文學習總結表彰中,我特別設定“請獎”項目,學生用一個理由說明自己可以得獎,我就給予獎勵。當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所帶來的收獲與進步時,他們就會學好語文的動力就得到了提升。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