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優質的校園文化宛如一盞明燈,能夠照亮師生前行的路。它是學校師生凝聚起來的精神風貌,是以文化人、以文潤心的教育載體。
對校園文化的理解:精神燈塔與文明內核。河北雄安新區容西容德初級中學自2023年正式招生,教師們懷揣著對雄安新區教育事業的熱忱,從五湖四海匯聚于此。教育者們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以奮發向上的精神和實干創新的作風,為教育事業貢獻力量。秉持“全身心托舉回遷群眾孩子”的教育情懷,我們嚴管真愛、深度陪伴學生,為辦好家門口的優質學校而努力。
建校初期困難重重,但容德人憑借堅韌與執著克服各種困難,服務學生成長,這正是校園文化精神力量的生動詮釋。在筆者看來,校園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它是學校發展的精神內核。學校以“傳播真善美、弘揚正能量”為宗旨,以“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為教師專業發展搭臺”為理念,創新教育教學模式,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實施精細化管理,努力打造雄安新區優質教育新高地。其次,它是校園文明的智慧結晶。自首批學生入學起,筆者作為校長便開始每日在校門口迎接新生入校,他們也自然地養成了向師長問候的好習慣。我們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的要求,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與公平競技精神;提供豐富的校園活動,降低學生心理問題檢出率。這些舉措皆是校園文化在文明培育中的具體實踐,旨在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為他們的未來人生筑牢根基。
建設校園文化的“使命”:理念引領,奠基發展。建設校園文化旨在讓師生將優良品質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學校倡導大家“做正能量的發光體”,每天記錄發生于師生間的感動故事,匯編成《感動容德的365個故事》,通過教育敘事弘揚正能量、傳遞真善美,激勵師生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相關理念,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同時,學校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核心作用,確保校園文化的發展方向與黨的教育方針保持一致,為師生提供明確的價值導向和精神支撐。
在實踐層面,我們擁有一批與學校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好教師,他們的敬業精神和奉獻情懷是校園文化外化的生動體現,也是提升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大家努力通過凝心聚力、拼搏實干的行動,努力將雄安新區“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理念落到實處。此外,學校積極開展校家社協同育人活動,開展全員家訪和社區家庭教育講座,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拓展校園文化的影響力,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和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圍,爭取為雄安新區的教育事業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
完善校園文化的方向:系統升級,多元共融。文化系統涵蓋多種元素、關系和功能,要想使學校教師在喧囂的教育“內卷”中保持教育初心,追求穩定的發展,我們必須在清晰的目標引領下不斷優化和完善校園文化。為此,我們需考慮其整體性,摒棄碎片化思維,鼓勵師生全員深度參與,促進個體的認知和情感轉化為群體間的相互影響,進而形成自發主動的成長訴求。為了提升師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其創造潛力,學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動民主參與、支持個性化發展、實施創新激勵、促進資源共享、推動教育融合、鼓勵跨學科合作、打造優質校園環境、拓寬國際視野、建立持續評估與反饋機制以及提供持續的支持與示范等。這些措施旨在激發師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完成校園文化系統的迭代和升級,將“以師生為中心”的公眾參與理念落到實處。
從校園文化的局部建設轉向系統全面升級是學校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未來充滿挑戰,也蘊含無限可能。我們將攜手共進,共創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