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通用手語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推廣面臨地域文化差異、交流習慣不同及《國家通用手語詞典》詞匯量不足等挑戰。目前,地方手語在聽障人士的日常生活中仍占主導地位,影響了信息傳遞和溝通效率。為此,重慶市啟聰學校對重慶市主城區的聽障教育教師、聽障學生、社會聽障人士和公共服務行業從業人員(合計633人)進行了通用手語使用情況及推廣途徑的調查分析。學校通過各項措施,積極探索有效的國家通用手語推廣方式,以期為手語的規范化、標準化和信息化貢獻力量。
通用手語使用現狀及分析
教師層面:新舊手語混用。調查結果顯示,約54.1%的聽障教育教師經常使用國家通用手語,37.9%偶爾使用,8%不使用。在課堂上,40.8%的教師僅使用國家通用手語,同樣比例的教師混合使用多種手語,另有少量教師使用自然手語或手勢漢語,還有13.3%的教師不會使用手語。結合調查數據及訪談所得,我們發現,盡管大部分教師認識到推廣國家通用手語的重要性,并持有積極態度,但在實際教育教學中,通用手語的使用頻率仍有待提高。這主要是由于一些教師受若干舊版本手語教材的影響,在教育教學中混用不同版本手語,而這可能影響聽障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們也意識到,推廣國家通用手語不僅需要特殊教育學校努力,還需加強社會層面的支持。
學生層面:亟待引導。對國家通用手語認知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約21.4%的聽障學生非常了解國家通用手語,多數學生(69%)只是一般了解,仍有9.6%的學生完全不了解;高達96.7%的學生愿意學習國家通用手語,且91.2%認為其有用;62.7%的學生覺得學習難度一般,仍有26.4%的學生感到困難。為提高聽障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興趣,學校需要在教學內容、形式與方法上進行創新和改進。不能僅僅依賴于傳統的詞表開展教學,而應采取更豐富的活動載體、開拓學以致用的途徑,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國家通用手語,提升他們的溝通能力和社交參與度。
社會聽障人士層面:有待深入普及。調查發現,社會聽障人士使用的手語種類繁多,約22%主要使用地方手語,11.3%使用手勢漢語,20.6%使用國家通用手語,42.6%則混合使用多種手語,另有3.5%不使用手語。在國家通用手語的使用上,約66.7%表示會使用,33.3%不會??梢?,盡管多數人能夠使用國家通用手語,但仍有相當比例的人需要進一步學習,以提高溝通效率。此外,一些聽障人士對通用手語的實用性持有保留態度,這可能影響了他們學習和使用通用手語的積極性。這反映出在推廣國家通用手語的過程中,需要提高手語的普及率、擴大受眾范圍,可以增強手語實用性和趣味性,從而激發聽障人士的學習興趣,并提高他們使用通用手語進行日常交流的意愿。
公共服務行業層面:缺乏實踐。調查顯示,公共服務行業的手語應用存在明顯不足。約39.2%的從業人員通過媒體、34.1%的人通過培訓了解并學習了通用手語,其余從業人員未曾學習過通用手語。在與聽障人士交流方面,僅1.3%能有效溝通,41.7%僅限于簡單交流,57%不能交流。這些數據表明,公共服務行業人員在手語應用方面存在明顯不足,這影響了他們為聽障人士提供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通用手語的學習是一個長期且需要不斷練習和實踐的過程,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工作繁忙、時間緊張和缺少實踐機會,許多人在培訓后難以持續練習,導致手語技能難以有效提升。因此,加強手語培訓并創造更多實踐機會至關重要,這不僅能提升服務質量,還能促進聽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會。
觀照當前使用之困
一是認知差異與了解度不足。盡管聽障教育教師大多認識到通用手語的重要性,但實際使用頻率不高,這可能是因為他們不習慣、不熟悉使用新版手語。此外,聽障學生對新版手語了解有限且認為學習難度較大;社會聽障人士的普及率和認可度有待提高;公共服務行業人員對手語價值的認知和系統學習不足。二是推廣途徑單一、持續學習不夠。目前推廣主要依賴宣傳、培訓和助學工具,難以吸引社會大眾的廣泛參與。完成培訓的學習者又往往因工作繁忙和缺乏應用場景等現實原因,持續學習意愿不強。三是受眾面窄,趣味性、實用性不高。通用手語的推廣主要集中在學校和聽障群體內部,未能拓展至更廣泛的社會群體。四是宣傳與培訓力度有待提升。社會大眾普遍對通用手語的認知度不高,培訓內容和方式單一,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
推廣國家通用手語的校本思考
夯實校內陣地,“四維一體”推廣通用手語。一是打造通用手語學習環境。作為推廣國家通用手語的核心場所,學校通過在校園各處設置手語圖片,把握集會等重要節點利用大屏幕教授手語,在微信公眾號發布學習信息等諸多途徑,營造了濃厚的手語學習氛圍。二是將通用手語學習融入課堂教學。每學期初確定專門的手語學習內容,每周四開設相關課程,并將其納入期末考核范圍。同時,要求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傳授手語,將所教詞匯記錄表格中,便于期末考核。此外,將手語使用列為優質課競賽評分細則之一,以此督促教師熟練掌握、規范使用手語。三是積極開展通用手語競賽和考核培訓,通過舉辦各種比賽激發師生學習興趣,并適當予以物質獎勵,提高其手語學習的積極性。學校還為教師提供豐富的培訓機會,便于他們及時更新相關理念。四是開展家長和教輔人員培訓,通過面授、視頻教學等方式幫助他們掌握常用手語。這不僅能暢通家長與學生的手語交流,也進一步擴大了手語的普及范圍。這些舉措的實施,有效提升了師生通用手語的規范使用程度,能夠用通用手語清晰達意、順暢交流。
輻射社會單位,覆蓋更多人群。首先,通過志愿服務活動提升通用手語知曉度。學校成立“吾聲學堂”學生志愿服務隊,組建手語課堂,為公共服務行業工作者提供培訓,推廣國家通用手語,助力殘健融合。三年來,每學期舉辦2~3次志愿服務活動,傳播手語文化。其次,打造一支專業的手語培訓隊伍,參與社會培訓。利用聽障教育學校獨特優勢,開展通用手語的研究和推廣,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手語團隊,積極與殘聯、高校合作,舉辦通用手語培訓班,為殘聯系統、醫療系統、軌道交通等不同行業工作人員設計課程并實施教學。近兩年共開展培訓11次,惠及1000余人。最后,研發學習工具,如《學前親子對話——我們的一天》《生活情景對話》手語學習指導用書,其中都包含針對特定話題的詳細對話、實際應用練習,同時配備相應的視頻教程,為聽障兒童和公共服務行業人員提供實用學習資源,擴大手語在日常服務中的應用范圍,提升通用手語的信息化推廣水平。
攜手共建單位,拓寬推廣渠道。首先,學校與當地展館建立合作關系,利用展館的展廳、微信公眾號和官網展示學校制作的推廣視頻和手冊,拓展了手語的推廣渠道。學校為陳列館錄制了5個手語講解視頻,促進了通用手語的推廣和無障礙環境的建設。其次,在重慶市渝中區臨江路小學開展了“手語學習讓我們更親近”活動,通過集體朝會、“小老師”教學和設計宣傳海報等形式,在普通小學生中推廣通用手語。此外,學校在重慶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較場口站推出了12期手語宣傳海報,內容涵蓋軌道交通常用詞語、社交詞語、重慶美食和地標建筑等,既實用又具有地方特色,方便市民在乘坐軌道交通時學習基礎手語知識。最后,作為重慶市殘聯命名的“國家通用手語研究推廣工作坊”,學校積極參與市殘聯的相關活動。2024年1月,學校與市殘聯合作,承擔了重慶市兩會首次手語同傳任務,使全市34萬聽力殘疾人士能夠通過手語了解兩會內容。
【本文系重慶市語言文字科研項目“國家通用手語使用現狀與推廣路徑研究”(課題編號:YYK22213)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