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是人們利用特定觀念來理解和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學生立體評價是將學生縱向學習的全過程與橫向發展的全要素整合起來的評價方式,當將這種較為科學、全面且客觀的評價應用于具體的教育實踐中時,其潛在效用顯而易見。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在持續的探索和實踐中,始終堅持統籌兼顧的原則,針對不同主體、不同學段、不同類型教育的特點,分類設計評價指標并穩步推進,增強評價機制的系統性、協同性與創新性,緊扣“五個尊重”、突出“五個服務”,創建了旨在激發學生成長動力的陽光評價體系。
尊重立德的必要性,讓評價服務于教育任務
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各級各類教育主體要促進教育評價回歸“育人”本位,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堅實保障。
開展學生立體評價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手段。建立學生立體的評價范式,關注他們不同學習階段與成長階段的各個要素,評價才能顯示出其育人性,有效服務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鼓勵各學校大膽地開展實踐探索。例如,胥各莊小學將教育評價聚焦于一個核心目標:以教育家精神為指導,全面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學校將“卓越德育”作為實現立德樹人的具體措施,通過設定仁愛、感恩、養成、創新等多元教育目標,深入挖掘德育資源,拓展德育實施路徑,并開展“卓越”評價,從而塑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德育品牌。銀豐小學則采用黨建引領隊建的方式,強化少先隊組織的政治功能,構建起學生德育的“同心圓”。作為檢驗德育成效和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工具,德育評價對培育學生的道德品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近年來,銀豐小學始終堅持引導學生探索和形成有關自我的認知,培養他們自信、自尊、自律、自能的品質,助益學生的生命健康發展。
尊重學生人格的完整性,讓評價服務于教育初心
唐山市豐南區認可“培養完整的人”的教育理念,努力摒棄僅以分數評價學生的做法,創新評價體系,尊重人的全面性。要培養完整的人,首先要建構完整的教育生活。豐南區的教育評價改革探索從時間、空間和過程三個維度構建完整教育生活,強調以學校發展核心理念引領教育評價,旨在“讓人成為他(她) 自己,一個完整的自己”,讓評價服務于教育初心。
如銀豐小學重視“尊重的教育”,關注學生的日常思想表現、行為舉止、學習活動和生活秩序等各個方面,對此開展全程、全員性的評價。學校為表現優秀的學生頒發“尊重獎章”,并在每學期期末評選出“愛國星”“衛生星”“守紀星”“勤儉星”等10種“星星”。學生積累6種不同類型的星星,就有資格被評為校級“美德少年”。此外,學校還設計了德育報告單,涵蓋校園、家庭和社會三個方面,對學生的德育表現進行文字評價,從不同層面幫助學生構建良好品格。又如小集小學尊重學生的完整人格,通過不斷地深化、探索與實踐,形成了特有的儒雅教育體系。教師以良好的形象和規范的禮儀感染、引導學生,打造出“務本”品牌課堂。“務本”一詞源自《論語·學而》中的“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學校強調課堂應以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為本,在這樣的理念下,教室變成了學堂,教師變成了導師,學習方式從灌輸轉變為探究,創造了充滿愉悅感、充實感和成就感的學習環境,學校的各項評價也圍繞“務本”展開。
尊重學生表現的日常性,讓評價服務于教育治理
人的生存和發展由若干“日常”細節所構成,學生的生活與成長離不開一系列平凡而關鍵的日常活動。豐南區將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納入評價,鼓勵實施指向學生陽光成長的縱向評價,充分關注學生的日常性。區教育局要求各中小學客觀記錄學生日常體育參與情況和體質健康監測結果,定期向家長反饋。同時,通過采集日常信息加強美育、勞動教育和學業的過程性評價,將相關情況記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并注重課堂參與和紀律考查。
如岔河鎮中學通過項目制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全程參與規劃、實施和總結過程,側重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學校還開展“晨學一語”“日行一善”等系列養成教育活動,同時借由“多元體藝”活動,打造“一班一品”,促使每個班級都能發展獨特的文化和特長,促進學生在合作、創新、團結、共贏等各個方面提升核心素養。為了實現對學生表現的可視化和實時化管理,教育管理者和家長可以通過網上評價系統實時了解學生相關信息,了解其成長情況。岔河小學注重伴隨教學過程開展評價。比如,語文學科要求學生每學期完成規定的閱讀書目,并在讀書分享會上展示收獲,教師還設計了課前三分鐘、讀書漂流瓶、周末特色作業等活動,通過科學有效的評價促進學生提升語文素養。
尊重學生成長的動態性,讓評價服務于教育實踐
學生的成長是一個動態、持續的過程,需要通過全過程的動態評價來更好地促進其發展。豐南區在學生立體評價實踐中,將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全過程納入評價體系,強化過程評價,改進結果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從而更全面地關注學生的成長發展狀態。如大新莊中心小學針對不同年級作出詳細要求,鼓勵教師采取多樣的方法開展發展性評價;建立“學困生”跟蹤記錄和個案分析制度,每個班級都設立“階梯成長”評價表或“紅花榜”。豐南區第四中學則構建“自強至善”評價體系,涵蓋道德修養、學業水平和綜合素質三大方面的成長全過程,通過勞動課程和理化生實驗課程中的師生共同評價,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協作精神、動手能力和探索意識。
區內其他各學校也積極探索各具特色的評價方式,使評價與教育教學緊密結合。如:開展“學習董事會評價”,由學習評價小組和學習指導小組共同組成學習董事會,根據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日常表現等情況對學生實行動態管理;開展“軍事等級評價”,按照學生各方面表現賦分,設立多個類似于軍級的、由低到高的競爭評價機制;等等。教師可以根據立體評價結果了解教學效果與學生學習情況,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家長們則可以根據立體評價結果了解學校教學成果,關注學生的特殊性,選擇更適合子女的家教方式。
尊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讓評價服務于教育改革
學生個體間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個性,采取差異化教學評價,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他們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如銀豐中學的評價體系提出堅持一個核心——尊重學生個性,關注個體差異。旨在通過個性化教學和輔導,挖掘學生潛能,促進全面發展。學校實施“自主管理,有效引導”的評價體系,從課堂合學、課下作業、課外閱讀、遵規守紀等多個方面對每個學生進行客觀評價,通過“建崗立責—體驗競爭—評價提升”等評價環節喚醒學生的責任感和合作意識,促進他們在互助競爭中共同進步。
岔河鎮中學則通過課堂上的小組評價,更加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通過分組和角色分配,鼓勵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同時,設計了“小組課堂評價表”,運用小組加分機制調動其積極性:在課堂展示中,大組長展示一人次加1分,小組長加2分,組員加3分,每周進行各小組的綜合評比。為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活動中,由下一組大組長擔任上一組的評委,小組長負責督查。這種尊重學生發展差異的立體評價體系,不僅充分發揮了評價的基礎功能,還延伸出分析、改進、指導和提升等優化功能,加強了學校與家庭教育的聯系,有助于學生學習、家庭教育、教師教學和學校管理的根本性變革。
總之,豐南區緊扣“五個尊重·五個服務”構建的學生立體陽光評價體系不僅關注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還盡可能細致地關照到學生成長的每一個起點、過程和結果。我們注重通過這一體系,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助力教育回歸本真,適應國家對高素質人才培養的要求,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本文系2023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區域主導專項課題“開展‘陽光評價’" "解決學困生學習倦怠感有效途徑研究”(課題編號:230702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