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更有效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第二小學倡導“三自課堂”文化,讓學生在自然、自主的課堂中自信成長。在此背景下,學校還結合各學科課程標準及教材內容,提出了六大教學策略,具體包括情境創設策略、問題導學策略、小組合作策略、思維可視化策略、情感激勵策略、教學評一致策略。這些策略是教師落實“三自課堂”的關鍵工具,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本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詳細闡述筆者對于小組合作策略與思維可視化策略的思考與實踐。
小組合作策略的應用
小組合作策略涵蓋異質分組、互助合作、明確任務、深度探究、關注過程、適度干預及平等對話等多個方面。在課上開展小組合作時,教師應遵循真實、有效的原則,切實依據教學實際需求,引導學生在相互質疑、合作、補充、調整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開展自主學習。同時,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并及時給予恰當的指導和幫助。
以二年級數學《認識方向》一課為例,為了讓學生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方向的概念,筆者與其他教師共同設計了一項名為“繪制校園平面圖”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前,學生被分為多個4~5人的異質小組,每個小組中學生能力水平相對均衡,由能力較強的學生帶動能力稍弱的學生共同進步。同時,小組內部進行明確的角色分工,設有一名組長負責協調,一名記錄員負責記錄,其余成員則擔任觀察員。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詳細的研究單,以輔助他們進行自主探究。在活動過程中,一組學生原本打算通過觀察螞蟻洞穴的朝向來確定方向。然而,當他們到達現場后,發現由于之前降雨的影響,螞蟻洞口已被沖毀。于是,組內學生展開了討論:有的學生提出,可以根據太陽東升西落的自然規律,通過觀察太陽的位置來判斷方向;有的學生則建議,可以直接借用指南針辨認方向。經過通力合作,他們最終成功解決了這一問題。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合作探究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間的質疑與交流促進了深度學習的發生。
思維可視化策略的應用
思維可視化策略在各學科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涵蓋朗讀、畫圖、思維導圖、作品展評、多維創編以及“學練考”相結合等多種形式。例如,思維導圖能夠串聯零散的知識點,以直觀的形式幫助學生構建起知識體系。作品展評則通過畫圖、手工等形式,使學生的思考過程得以更好地保存和分享,進而促進思維的交流與提升。
在數學教學中,思維可視化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幫助學生深入挖掘并呈現出知識背后的思維規律。以重疊問題和雞兔同籠問題為例,兩個經典問題都蘊含了縝密的數學思維和獨特的數學方法,部分學生理解起來存在困難。教師可以借助畫圖的方法,幫學生清晰地梳理并展現自己的思考過程。重疊問題可通過兩個圓圈分別代表只屬于A類的元素、只屬于B類的元素以及同時屬于A類和B類的重疊元素,從而在圖中形象地揭示出數量關系。對于雞兔同籠問題,教師也可以借用圖示,動態地展示學生頭腦中的推理過程,有效地幫助他們理解抽象知識背后的數學原理。
未來,筆者將繼續在數學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具體的教學內容,不斷探索教學策略的應用,踐行“三自課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