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政協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文化與傳播學院教授郭媛媛身上,交織著為人師表的學者風范與政協委員的家國情懷。
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她以赤子之心教書育人、仁愛奉獻,努力躬耕“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責任田;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她以熱愛融情政協事業,投身履職實踐,以純粹的精神為國為民,高質量建言資政體現委員的價值;
她還身兼北京市豐臺區政協常委、中央統戰部黨外知識分子建言獻策專家組文化藝術組副秘書長、北京市高級知識分子聯誼會常務理事、豐臺區知聯會會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知聯會會長等多項社會職務,多年來在不同場合,持續為教育事業、為國家高質量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郭媛媛說,“對我來講,能夠在不同場景下,迅速激活自己對時代發展的感知力,將自己所有潛能充分挖掘并釋放出來,傾情投入個人所從事的事業中,投入時代發展洪流中,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傾情貢獻,就是最大的幸福”。
郭媛媛一直秉承這樣的人生信條:對于工作,要干一行愛一行;對于為人,要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對于做事,則但問耕耘、莫問收獲。她成長中涉及各個領域的跨界交叉,無一不磨煉了她的意志、心性和品格。在進入高校前,從學醫到學文,從世界500強外企到國家級出版社,正是這種多元跨界實踐,助力她快速“集成式成長”,也為她之后的教學道路奠定了基礎。
郭媛媛出生于江蘇省泗陽縣,在家里五個姐妹中排行第二。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她自幼在當地文教局大院里長大,在家庭和周圍環境的熏陶下,漸漸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小時候,我經常去媽媽單位的圖書館看書。有時哪怕在地上看到一張帶字的紙,我都會蹲下來看上半天。”郭媛媛笑著回憶。文學如同陽光雨露,一直浸潤著她的成長。小學時期,她因在文體上的天賦入選了學校宣傳隊和縣少體校。偏愛文科,讓她在校內舉辦的作文競賽中屢屢獲獎。她尤其熱愛那些大氣磅礴、氣壯山河的文字,并在心中厚植家國情懷,激蕩起建設祖國的豪情壯志。
初中畢業時,由于視力原因,成績優異的郭媛媛無緣自己心儀的軍校,后在家人勸說下,進入江蘇省南京衛校臨床檢驗專業學習。“在衛校,我們要學習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微生物等課程。我很快發現自己并不擅長這些。”那段時期,文學依然是她最大的心靈慰藉。
“在衛校三年,我每年回家都會和家人‘抗爭’,因為那并不是自己的選擇。”郭媛媛說。從衛校畢業后,她通過刻苦自學,邁上學術道路。在碩士、博士和博士后研究階段,她分別進入蘇州大學、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經歷了從醫學到文學、再到新聞傳播學的學科轉變,并因學習努力上進,在碩士和博士后階段所撰寫的論文分別榮獲“蘇州大學優秀碩士生畢業論文”和“復旦大學博士后優秀出站論文”。
其間,郭媛媛曾擔任世界500強外企的總裁行政助理,后在中國戲劇出版社擔任過總編助理、編輯部主任。無論在哪個崗位上,她都恪盡職守、全力以赴。“我所習慣的一種生命姿態,是把每個毛孔都張開,在不同的環境中,汲取營養,吐納氣息。每一次成長經歷都會讓生命變得更加豐盈。”
在復旦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期間,復旦新聞學院“入世、報國”——以專業精深,逐有用于世,求報效家國、服務民生的理念,觸動了郭媛媛。“傳媒更直面社會,有助于構建關于世界、發展、規律的認知,更深刻理解社會,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郭媛媛希望,將自己所學服務人民、投身國家建設,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后來,她進入高校,從事教育事業。
2005年,郭媛媛調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簡稱“首經貿”)。
“為人師表,要以赤子之心教書育人,要對學生充分地給予。”面對角色轉換,郭媛媛坦言“并非沒有壓力”,但遇到困難和挑戰,她習慣于迎難而上,向“內”而求。教學初期,最忙的時候,她一星期要教授二十幾節課。在那段忙碌的日子里,她有時會累到在從學校回家的公交車上睡著。“如果用現在的話來形容自己,就是挺‘內卷’的。”她笑著說。
郭媛媛的課堂,總是充滿智慧和前瞻性的思考,同時富有激情。“郭老師思維活躍,知識淵博,始終敏銳關注行業前沿熱點話題,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首經貿研究生尹思筠說。為更好地在三尺講臺立德樹人,讓學生了解更多知識,郭媛媛在教課的同時,還曾在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美國南加州大學安娜博格新聞傳播學院學習進修、訪學,繼續“充電”。
在教學中,郭媛媛善于思考,勇于創新。“傳媒經管應用、實踐性強,在一個既沒有傳播學科優勢,也不是綜合性大學的校園該如何定位、建設?”從剛剛邁進校園起,責任心、使命感便不斷推動郭媛媛深入思考。
她認為,“文科人才一定要全面、綜合。我希望我的學生要有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有對抗風險打擊的毅力、更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這些期望,恰恰也是她從自己過去成長經歷中積累的認識、體悟。“結合學校‘立足北京、服務首都’的定位,以及傳播學專業本身特質、生源條件等幾方面因素,我認為文傳學院專業人才培養應在‘應用型’上取勝。”
“金駝”品牌的創建、推進和延續的過程,就是郭媛媛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創新性嘗試,也是她多年來努力耕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責任田的記錄和探索。
2008年,郭媛媛在教授《媒體組織與策劃》課程時,并沒有成熟教材可以參考。“后來,基于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財經、管理學科優勢,以及傳播學專業人才的應用特質,確立了以媒介經營與管理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為課程的教學目標。”
“當年,在推進學生項目小組實踐具體運作中,2006級傳播學專業同學首次提出‘金駝杯’的創意。”郭媛媛說,“金駝”高度契合首經貿“駱駝精神”的辦學內涵。“項目旨在將社會發展的主流思想融入學生專業實踐活動中,提升大學生專業素養及綜合能力,同時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
17年來,郭媛媛與同事們不斷創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模式,堅持聯動社會、激活多方資源,共同持續推進“金駝”品牌建設。如今,從“金駝杯”傳媒實踐技能綜合展示活動,再到學生綜合實踐“金駝網”創建,以及文化與傳播學院學生實踐“金駝月”和“金駝微影視節”等的開展,一年又一年的“金駝”實踐活動滾雪球式地發展壯大。
2024年10月20日下午,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第八屆金駝微影視節頒獎典禮上,學生們拍攝的《失去一切的人》、《我抓住了光》、《碎鏡》、《夢中人》等多部作品獲獎。
在郭媛媛看來,金駝微影視節不僅是學生展現才華的舞臺,更是體現專業成才、人生成長的載體,也是學校文化育人的重要體現。“金駝微影視節將主流思想引導、校園文化建設融入人才培養過程,體現了學院將‘三全育人’與‘課程思政’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的追求。”
每一次金駝微電影項目,對參與其中的學生,都是一次集中的、具有挑戰性的專業訓練。
尹思筠在本科剛入學時,就聽說了學院舉辦金駝微電影活動的傳統。“起初我對此并不理解,畢竟我們不是導演專業。但真正完成微電影拍攝后,我的想法發生了很大轉變。在拍攝過程中,從腳本撰寫、實地拍攝到后期剪輯,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我們團隊去做,技術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參加金駝微電影項目期間,我們做了很多從沒做過的事情。比如在北京的地鐵站反復嘗試拍攝一鏡到底,一起通宵剪輯直到天亮看到日出……經過種種困難和努力,最終拍出一部屬于我們自己的微電影。”首經貿本科生寇歆韻認為,通過金駝微電影拍攝,她的專業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團隊成員從陌生到熟悉,從獨立的個體到親如一家人,大家共同創造出無數個值得回憶的瞬間,為我們的大學生活留下了絢爛的色彩。”
拍攝微電影時,學生們和郭媛媛有了更多交流。郭媛媛會帶著水果零食去各個組“探班”,密切關注拍攝進度,還會在現場給予學生建議指導。“她就像一位溫暖的大家長,給我們提供了很多鼓勵、幫助和支持。我們從她身上看到了很多閃閃發光的地方。”尹思筠說。
“我愿意付出努力,在金駝微電影項目實踐中,通過課堂教學模式創新、專業實踐綜合設計、校園活動多主題涉及,以及校內外資源打通、協作,讓學生全員有更切實的收獲。因為,這些素養及技能對于一個要踏入社會的文科生來說將會是‘剛需’。”郭媛媛說。
二十載教學生涯,郭媛媛教書育人不管課堂內外,掛念學生不論畢業前后。無論對教育事業還是對她的學生們,她都用心、用力、用情,以身作則,從不求回報。她不僅無私奉獻自身的資源,還前后自掏二十多萬元,支持“金駝”品牌實踐的持續建設、開展。
“為人師表,就要甘為人梯,托舉學生一步步走向夢想和未來,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成長成才成人,成為我們國家發展的棟梁之材。”郭媛媛說。而每當看到學生們的成長進步,她的內心就會產生滿滿的成就感。
“政協委員履職于我,因為熱愛,從來不是‘業余’。”回望自己的政協履職生涯,郭媛媛有感而發。
自2011年成為北京市豐臺區政協委員開始,郭媛媛開啟了連續10余年的履職之路。2018年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后,她堅定地表示,為國為民,她將“從新、從心、從信”出發。
“既要從新時代的新身份出發,也要從心底出發,將所有的真心奉獻給國家、社會及工作。同時,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我和國家有個信約,要從責任和使命出發,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郭媛媛說。
她把為國為民當作人生最高目標和價值實現,把當好一名合格委員作為一項事業認真追求,以高質量建言資政實現委員作為。她的目光和思考始終聚焦在時代發展的前沿:高校如何培育新質生產力創新人才?如何破解涉未成年人案件的執行困境?如何推動數字游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多年來,郭媛媛用一次次的調研、一條條的建議為這些問題尋找“最優解”,書寫新時代政協履職答卷。
她堅持將建言資政建立在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之上。2023年5月,“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專題協商會召開前,她設法聯系相關部委同志,調研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梳理、了解人工智能發展史及其國內外建設現狀等,還進行實際應用、體會。開會當天,她帶著厚厚的一沓資料,到場進行題為《推動通用人工智能加速進化背景下的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發言。
她于十三屆全國政協期間連續擔任6期委員讀書“國學”讀書群群主,擔任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活動指導組成員。在有序有力推進讀書群線下線上活動中,努力提高政治素養、履職素質。“特別好,能始終站身在一種學習、思考、進步的狀態。”郭媛媛認為,每一次閱讀思考,從知識分享和觀點碰撞中,從不同專家不同視角的解讀中,委員們切入到國內外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社會等各領域,既拓寬了每個人的眼界,也帶領大家聚焦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進而提出更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
2023年,郭媛媛榮獲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僅這一年,她提交提案12件、社情民意信息36篇,參與學習活動7次,在委員履職平臺約26個主題議政群頻頻發言,共參加了126次全國政協各類活動……“能夠在國家協商民主的最高專門平臺上,為國家力所能及地付出光和熱,我感到很幸福!”
如今,站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點上,郭媛媛說:“我將繼續努力,精準履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建設,既在培養創新型、應用型專業人才的本職工作中,也在政協委員履職盡責的崗位上,奉獻最多、最大的光和熱。”
責任編輯 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