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山楂銹病是一種常見的植物病害,它對山楂樹的生長發育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它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如溫度、濕度和養分充足的情況下,會迅速繁殖并導致病害的發生。以沂南縣大金星品種為例,詳細介紹山楂銹病的發生原因與規律,以及防治措施,以期為當地種植戶提供有益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山楂銹病;癥狀識別;綜合防治
臨沂市栽培山楂,已有250年的歷史。臨沂市山楂資源豐富,主產于沂南、平邑、費縣等地。其中沂南是山東著名的山楂產地。主要品種大棉球、大金星等被譽為沂蒙大山楂。據分析,沂蒙山區山楂營養成分豐富,其中鈣含量位列各種果品中的第一位;維生素C含量比蘋果高13倍以上,號稱“北方珍品”。
1 危害癥狀
1.1 葉片受害狀
山楂銹病是山楂毀滅性的病害,山楂銹病主要危害山楂樹的葉片、葉柄、剛發芽的梢頭、果實,還有果實蒂部。最初在葉片上開始發病,葉片上會出現橘黃色的圓形斑點,隨后斑點開始擴大,葉片開始凹陷,表面出現黑色的顆粒。發病1個月后,葉片上病斑開始明顯凸起,產生灰色或者是黑褐色的毛狀物,這就是山楂銹孢子器,孢子生長到一定大小,就會破裂,破裂后散發出黑褐色銹孢子[1]。這時病斑開始變黑,導致葉片干枯脫落。葉柄染病,感染后會膨大,呈銹黃色,形成毛狀物,隨后葉柄會逐漸變成黑褐色,慢慢枯萎,導致葉片提早掉落(圖1)。
1.2 幼果受害狀
初期果實表面會出現黃色的斑塊。隨著病情逐漸加重,幼果上的病斑會擴大并隆起轉為褐色,同時幼果會停止生長,無法正常膨大。與被害葉片相同,幼果的病斑上也會產生毛狀物,最后整個果實畸形變黑。而與葉片有區別的是,病果不易脫落,而是枯死在山楂樹上(圖2)[2]。
2 銹病的傳播與發生規律
2.1 傳播
山楂銹病的病原菌是梨膠銹菌山楂專化型和珊瑚膠銹菌。山楂銹病是北方地區山楂最常見的病害之一,也是具有毀滅性的病害。這種病害屬于轉主寄主型病害,主要寄生在檜柏小型枝葉上過冬,春天氣溫上升后病毒孢子開始借助風雨傳播病害,春季是易發生的季節尤其是春季降雨能夠幫助山楂銹病傳播與侵害,因此山楂銹病的發生主要與品種、環境、氣候等因素有關。
2.2 發生規律
2.2.1 發生環境 通常情況下,當溫度在20~25 ℃、濕度在90%以上的條件下,病菌容易在山楂葉片上萌發并侵染。這是因為高溫和高濕為病菌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病菌孢子在這樣的環境下能夠迅速繁殖,并借助風、雨等途徑傳播到山楂葉片上。
2.2.2 發生時間 春季4—6月是山楂銹病的侵染期,7月底8月初果實腐爛,葉片干枯。膠銹菌春季侵染時,主要寄生在山楂樹的嫩葉上,開始在葉片正面出現黃褐色圓形病斑,略帶甜味,常吸引螞蟻在病斑之處活動。3~5 d,病斑逐漸增大,后期葉片背面長出毛狀物,長約1 cm,數目不等。此時葉片失去光合作用功能,開始掉落,嚴重時全樹掉光。而沒有葉片附著的枝條過冬時會枯死 (圖3)[3] 。
3 綜合防治
3.1 避免混栽
建園時,要注意不能把梨樹、杜梨、柏類植物與山楂樹混栽在一起,要有安全隔離區,避免互相傳染,輪換寄生。在山楂園的周圍不允許種植檜柏類的針葉樹木,如有應該立即砍除。在山楂發芽前后,不宜立即砍除檜柏,防止砍伐檜柏時孢子破裂,擴散到空氣中,造成病毒附著在山楂樹上,直接造成病毒污染。
3.2 增強樹勢
山楂耐旱耐寒,盡量減少澆水次數,避免溫暖濕潤的環境;選擇疏松透氣的沙質腐殖土栽植,保持土壤的通透性;春秋季節加大有機肥使用量,以4~8年生樹為例, 每667 m2施腐熟農家牛羊圈肥1500~2000 kg,氮磷鉀(15-15-15)復合肥80~100 kg。肥料充足是確保土壤肥力的關鍵,切不可因控制成本或貪圖方便而減少施肥次數與施肥用量(圖4)。
3.3 春季噴施石硫合劑
春季萌芽前,及時清理樹下枯枝落葉,對山楂樹用5°Bé的石硫合劑噴施。石硫合劑由生石灰、硫黃、水熬制而成,三者最佳的質量比例是1∶2∶10。熬好的石硫合劑原液濃度為25°Bé,需要稀釋后濃度為5°Bé,那么原液需要加水量為25÷5-1=4,即每0.5 kg 25°Bé的石硫合劑原液加入2 kg水稀釋,就能得到5°Bé的石硫合劑。
3.4 防澇排水
由于每年的6、7月份通常降雨偏多,部分地區的降雨量可達到150 mm,這樣勢必會導致果園的濕度急劇增加,而銹病孢子的主要傳播方式是風、雨。因此會給銹病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甚至出現整株山楂樹染病的現象。每逢雨季,如果所在地區降雨偏多的話,就要做好排澇工作。可在果園開一條深度和寬度各1.0~1.5 m的排水溝,再每隔6行開分支溝與總溝相連,便能有效解決降雨而導致的果園澇害的問題。
3.5 合理修剪
合理修剪主要包括疏枝、修整冠形等。首先疏枝可以改善樹體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菌在枝條間的傳播。修剪時要避免過度修剪,以免削弱樹勢。通過修剪可以有效地預防山楂銹病。修剪有利于提高樹體的抗病能力,使植株更加健康。合理修剪是預防山楂銹病的關鍵措施。應當掌握修剪技巧,定期對山楂樹進行修剪,以降低病害的發生率[4]。
4 藥物防治
4.1 藥物選擇注意事項
防治山楂銹病時,盡量選擇具有內吸傳導作用的殺菌藥物,這種藥劑可通過植物的葉片、莖干等部位進入植物體內,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和繁殖,從而達到防治病害的目的。內吸傳導殺菌藥物能夠直接作用于植物體內的病原菌,具有高度的選擇性。藥劑可以有針對性地抑制病原菌,降低對植物生長的負面影響,同時減少農藥使用量,減輕環境污染。
4.2 展葉期的防治
新葉展開后,選用25%的粉銹靈1500~2000倍液、50%的代森錳鋅500倍液、75%的氧化萎銹靈3000倍液對植株進行噴灑。避免長時間噴施同一種藥劑。長時間使用同一種藥劑容易導致病蟲產生抗藥性,降低防治效果。根據嚴重程度3~5 d噴灑1次,3次就可有效控制病情發展[5]。
4.3 發生初期的防治
可用43%戊唑醇乳油1500~2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2000~2500倍液,25%丙環唑乳油1500~2000倍液,苯醚甲環唑(世高)10%水分散粒劑1500~2000倍液噴霧[5]。殺菌藥施用時對溫度有一定要求。一般來說,在溫度高于30 ℃的環境下,殺菌藥的效力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這是因為高溫可能會導致殺菌藥的活性成分發生變化,從而降低其防治病害的效果。因此,在高溫天氣下建議上午10時以前下午5時以后施用(圖5)。
4.4 結合噴藥補充微量元素
磷酸二氫鉀中含有豐富的鉀元素,能夠增強植物對病害的抵抗力。噴灑后,可以減緩病害的發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菌的繁殖和傳播,可與大部分殺菌劑復配使用,如720 g/L百菌清懸浮劑500~1000倍液+磷酸二氫鉀30~40g對水15 kg噴施,可有效防治銹病的發生。
5 總 結
通過對山楂銹病癥狀的識別和綜合防治策略的學習,果農可以更好地預防和控制山楂銹病,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在防治過程中,應結合果園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防治方法,確保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海江.興隆縣山楂主要病蟲害癥狀、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J].鄉村科技,2023,14(20):96-99.
[2] 朱玉芬.信息化技術在山楂樹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農業工程技術,2023,43(17):68-69.
[3] 支莉.山楂病蟲害無公害綜合防治技術探討[J].種子科技,2022,40(10):97-99.
[4] 李富.山楂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5(9):21-22.
[5] 花海霞.山楂主要病蟲害發生與防治措施[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09,15(15):241.
作者簡介:張磊(1970—),男,漢族,本科,技術員,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