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的忙碌程度基本恢復到了疫情前水平。”擁有10年北京地接經驗的英語導游Tony告訴《中國報道》記者。
各項利好政策不斷推出,讓外國游客“說來就來”游中國成為現實,帶火了我國入境游市場。隨之而來的是,來華外籍人員對簽證、通信、消費、出行等各方面提出了許多新需求,全面提升外國人來華在華的便利度迫在眉睫。
國家移民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口岸累計出入境人員達6.1億人次。其中,免簽入境外國人2011.5萬人次,同比上升112.3%。
多份報告顯示,歐洲國家和亞洲國家是2024年入境游增長的重要客源國。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課題組基于111個國家2000多位外國旅客的調研顯示,來自俄羅斯、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游客占據調研樣本的前6位。有外媒統計,2024年歐洲到中國的旅游預訂量已經高于2019年水平。

“語言障礙是外國游客在跨境游中最常遇到的問題。”蘇州大學文化與旅游發展研究院院長、社會學院旅游系主任黃泰告訴《中國報道》記者,我國不少地區英語等外語的普及程度較低,服務業相關工作人員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外國游客在出行、用餐、購物等方面遇到語言溝通障礙,特別是在一些偏遠地區或小型商戶,溝通障礙更為明顯。
《中國報道》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即使是在一二線較為發達的城市,雙語服務也有待繼續加強。“當我想要乘坐公交車時,發現在車內找不到英文標識,也不知道該在哪里下車。當我用翻譯軟件向路人求助時,他們說的可能是方言,翻譯軟件無法準確識別。”一位在杭州游玩的外國游客說。
Tony告訴記者,他的不少客人反映,除了機場、旅游景點附近的一些餐廳外,當外國游客想要自己去探索一些小菜館時,發現很難找到雙語菜單。
來自埃及的一名游客告訴記者,她在杭州靈隱寺游玩時,因為找不到相應的英文標識,所以在尋找出口時花費了大量時間,當然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中國人都很熱情地給予了她幫助。
除了語言障礙,網絡接入的不便也給一些外國游客造成了困擾。攜程研究院行業分析師王亞磊指出,如果外國游客沒有購買中國的電話卡,很可能導致無法正常上網,進而影響共享單車、網購等軟件的使用,即使購買了SIM卡,也可能因手機不支持E-SIM功能而無法正常上網。另外,由于網絡監管的原因,外國游客可能無法便捷地登錄常用的Facebook、Instagram、Google等相關軟件,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與朋友、家人的聯系,也無法隨時分享自己的旅游體驗。
Tony表示,他們通常會提前提醒外國游客在機場購買專用的上網卡,部分運營公司也推出了專門針對外國游客的上網卡,但來到中國后,不少游客反映需要重新下載中國本土的APP,需要付出較高的學習成本,尤其在外出打車時,招手即停的打車方式以及國外流行的Uber打車軟件在中國并不適用。
景區煩瑣的預約程序也給外國游客帶來了不便。黃泰調研發現,首先,國內很多景區實行線上實名制預約,要求輸入身份證號或護照號等信息進行驗證,但很多系統不支持護照號輸入。其次,在注冊和登錄一些預約平臺時,需要接收手機短信驗證碼,但部分平臺只支持中國手機號,外國游客無法接收驗證碼。再次,許多景區的預約系統是中文界面,外國游客難以理解和使用,預約系統步驟煩瑣,需要填寫大量信息,且缺乏清晰的指引和幫助說明。

語言、網絡等問題之外,中外游客支付習慣也具有差異。由于國內電子支付方式普及程度高,現金在日常消費中的使用已大為減少,但不少外國游客仍習慣使用信用卡或現金支付,雖然一些商家開始接受國際信用卡,但并非所有景點、酒店和餐館都具備這一支付條件。
不少外國游客向《中國報道》記者表示,中國缺乏足夠多的現金兌換點,即使在很多大型酒店里也不提供現金兌換服務。另外,在消費場所購物時,當他們出具現金時,很多商家因為沒有現金而無法找零。
早在免簽“朋友圈”擴容之初,就有觀點認為,老年人群和外籍人士應主動學習使用移動支付工具,特別是外籍人士應“客隨主便”,進入中國境內就應該加快適應移動支付環境。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告訴記者,這樣的認識似是而非,是片面和錯誤的。支付方式的選擇和支付工具的發展應充分考慮到城鄉之間、群體之間的差異,充分尊重不同群體的使用習慣和選擇權利,不能片面以數量、速度作為單一的衡量指標。
據央視新聞2024年6月的報道,中國可刷外卡的POS機普及率不高,主要歸因于境內刷外卡的手續費率較高,達2.5%—3%,而國內線下銀行卡刷卡手續費率一般在0.6%左右,移動支付手續費率則更低。由于銀行卡受理時的手續費率都是由商戶承擔,導致商戶安裝或升級外卡POS機的積極性不高。
移動支付方面,雖然在2023年7月以后,境外人士可以用海外信用卡綁定軟件進行移動支付,但綁定外卡流程一度相對冗長。部分外國游客由于身份認證無法通過,從而無法享受便捷的移動支付服務。
不少外國游客告訴記者,他們都是下載中國的社交軟件后,由在中國的外籍朋友轉賬給他們的零錢錢包,再進行線上消費,這樣的方式相對便捷,省去了相對煩瑣的綁卡流程,而對那些第一次落地中國的游客而言,認證則相當困難。
據2024年3月《焦點訪談》報道,以微信支付為例,由于微信本身設置有保護用戶信息及防范黑灰產的通用規則,其中包括注冊登錄,需要其他用戶協助驗證等步驟,這對于剛剛落地中國的外國人來說很難獨自完成。
“提高支付便利性和包容性是一項系統工程。”董希淼建議,下一步要按照“大額刷卡、小額掃碼、現金兜底”原則,從多個方面提高支付便利性,更好地滿足外籍人士日常支付需求。進一步優化境外銀行卡受理環境,在重點城市和重點商圈逐步增加受理外卡的POS機具,卡組織應降低外卡手續費率、適當讓利商戶。
據了解,2024年6月15日,維薩(Visa)、萬事達(Mstercard)在中國大陸地區降費工作系統改造完成,目前,國內收單機構已根據維薩、萬事達發布的降費通知,下調除部分特定行業外商戶線下刷卡交易的手續費。
移動支付平臺也在監管指導下不斷簡化綁定外卡的流程。螞蟻集團跨境業務管理部副總經理劉歡告訴《中國報道》記者,為持續優化外籍來華人員支付服務,在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支持和指導下,螞蟻集團推出“外卡內綁”和“外包內用”兩項便利入境支付服務,外國游客可下載支付寶APP后綁定境外銀行卡進行掃碼支付,支付寶APP支持“外卡內綁”的國際銀行卡組包括 Mastercard、Visa、JCB、DinersClub、Discover、銀聯國際等國際主流卡組。也可以通過Alipay+跨境支付和營銷解決方案,直接使用境外電子錢包掃支付寶二維碼付款,該服務支持ChangiPay(新加坡)、華僑銀行(新加坡)、Touch'n Go eWallet (馬來西亞)等13個境外錢包。
同時,為進一步解決外國游客在使用支付寶時的語言障礙問題,支付寶面向外籍人士支付服務推出16種語言版本,并支持16種語言的多種形式翻譯,包括文字翻譯、語音翻譯以及拍照翻譯。此外,13個境外電子錢包用戶也可以使用本國語言的本地錢包,掃支付寶二維碼便捷支付。
隨著外國人入境游目的地選擇越來越多元,各地旅游景區和各類消費場所面臨著國際化服務能力的全方位升級。針對入境游目的地多元化趨勢,攜程海外平臺已上線超1.1萬家國內景區門票在售服務,并在國內約40個景區落地支持多語言、多種支付方式的線下售票機。
各類平臺企業在提升服務外國游客能力的同時,我國開放的大門也越開越大。2024年12月,國家移民管理局宣布將過境免簽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停留時間由原72小時和144小時均延長為240小時(10天)。新政策進一步擴大了過境免簽的停留活動區域。適用省份由原有的北京、上海等19個省(區、市),增加山西、安徽、江西、海南、貴州5省,合計24個省(區、市)。
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安玉坤告訴《中國報道》記者,2024年國產3A游戲《黑神話:悟空》火爆全球,作為游戲中的重要取景地,大同吸引了不少海外玩家前來打卡。在大同被新增為過境免簽政策停留活動區域后,預計外國游客會越來越多。
“大同市目前可覆蓋的外語導游包括英語、法語、日語、德語、韓語和俄語。在語言服務方面,大同市將加強多語種培訓,在進行針對性培養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高校外語專業學生和志愿者等社會資源,以及翻譯軟件和翻譯設備等科技力量,彌補外語講解力量的不足。”安玉坤介紹道,為便利外國游客在景區消費,大同市文旅局已在2024年迅速增設外幣POS機172個、外幣兌換點5個。今年,大同文旅局將繼續增加外幣POS機和外幣兌換點的覆蓋面。
除了相關企業、地方政府的不斷努力,過去一年,國家移民管理局聚焦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出一系列靈活、便利的外國人來華政策。國家移民管理局邊防檢查管理司副司長劉杰指出,為了能讓外國朋友在入境中國的第一站就體驗到中國的便利和友好,國家移民管理局指導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加強流量監測,科學調整勤務,在入境人員高峰時段,及時加開查驗通道,確保旅客順暢通關;針對不同國家旅客在語言、風俗等方面的差異,在口岸邊檢現場提供多語種咨詢服務,為需要幫助的游客及時提供幫助。
同時,部署各口岸啟用新版對外開放口岸出入境邊防檢查現場標志,進一步便利外籍旅客在口岸快速辨識、準確獲取相關信息,提高通關效率,增強通關體驗;科學劃定口岸查驗區域,安排專區辦理臨時入境許可,印發過境免簽政策提示單,為申請辦理臨時過境旅客提供便捷高效服務;24小時在線提供12367移民管理熱線服務,專業解答旅客各類政策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