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與交流,體會語句的優(yōu)美生動。
2.能運用偏旁歸類和形聲字規(guī)律的識字方法認識“援、擲”等10個生字,識記“救援、投擲”等9個詞語。
3.能辨析近義詞,在具體語境中正確選擇運用。
4.能仿照例句,寫出一種小動物的外形特點。
5.朗讀、背誦《憶江南》,大致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精讀品悟,積累語言材料
1.回顧導語,明確語文要素試著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優(yōu)美生動的語句。
2.想象畫面,體會優(yōu)美生動
《燕子》: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爾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圓暈便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
(1)借助關鍵字詞理解“沾”。
①聯(lián)系上文“橫掠”,感受燕子飛行快速且輕盈的特點。換詞對比“碰”,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②閱讀泡泡提示,加深認識。
③指名讀,讀出燕子飛行輕盈的畫面。
(2)聯(lián)系生活理解“小”。
①結合日常用詞“小朋友”“小家伙”等,體會“小”給予人可愛的感覺。因此從“小燕子”“小圓暈”看出燕子的活潑可愛,表達作者的喜愛之情。
②男女生賽讀,讀出可愛之感、喜愛之情。
《荷花》: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1)借助想象手法理解“飽脹”:聯(lián)系生活想象氣球吹大的畫面,感受著急、迫切的心情。
(2)閱讀泡泡提示,加深認識。
(3)小組賽讀,讀出花骨朵兒含苞欲放的畫面。
《昆蟲備忘錄》:瓢蟲款款地落下來了,折好它的黑綢襯裙——膜翅,順順溜溜;收攏硬翅,嚴絲合縫。
(1)借助擬人修辭理解動作。
①結合圖片理解“款款”“黑綢襯裙”“順順溜溜”“嚴絲合縫”,把瓢蟲當作人來寫,看出瓢蟲的優(yōu)雅嚴謹。
②動作演示理解“落下來”“折好”“收攏”,體會瓢蟲的條理和作者觀察的細致。
(2)閱讀泡泡提示,加深認識。
(3)配動作讀,讀出瓢蟲的優(yōu)雅和作者的觀察細致。
3.遷移運用,交流閱讀體會
(1)畫出本單元中優(yōu)美生動的語句,批注閱讀體會。
(2)小組交流,通過朗讀表達感受,相互補充,并推薦人選。
(3)全班匯報,教師適時點撥。
4.小結課堂,拓寬積累外延
(1)梳理方法,總結收獲:借助關鍵字詞、借助想象、借助擬人修辭。
(2)鼓勵積累,培養(yǎng)習慣:做學習的有心人,有意識地關注優(yōu)美生動的語句,多朗讀多體會,勤背誦勤積累。
(3)布置作業(yè):在《采蜜本》中摘抄課外積累的優(yōu)美生動語句。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體會語句的優(yōu)美生動,并根據(jù)泡泡提示進行歸納總結,通過朗讀表達獨特感受。學生初步掌握品讀方法后,通過自學、小組合作等方式遷移運用,由課內(nèi)拓展到課外,提高閱讀和思維能力,培養(yǎng)積累和運用意識。)
二、分門別類,發(fā)現(xiàn)形聲規(guī)律
1.反復朗讀,讀準字音
(1)自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檢查:指名讀、打亂順序齊讀,相機正音。(“擲”為翹舌音,“資”為平舌音。)
2.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識記偏旁
(1)發(fā)現(xiàn)形聲字規(guī)律。
①漢字經(jīng)過漫長的發(fā)展演變,形聲字占很大部分。在發(fā)展演變過程中,一些字音、字義發(fā)生了變化,聲旁和字音也發(fā)生了變化。
②形聲字由形旁和聲旁組成,形旁表義,聲旁表音。
左形右聲:援" "擲" "投" "撈 縛 繚 絡
下形上聲:資 貢 貸
(2)偏旁強調(diào)形旁表義特點。(出示“識字加油站”詞語)
第一行:動作演示識記“扌”,與手有關。
第二行:追溯字源識記“纟”,與絲線、繩索有關。
第三行:勾連舊知識記“貝”,回顧二年級下冊識字課文《貝的故事》,知道與錢財有關。
3.深入理解,拓展運用
(1)理解詞語,嘗試造句。
①聯(lián)系生活理解“網(wǎng)絡、資產(chǎn)、貢獻、貸款”。
②借助圖片理解“救援、束縛、繚亂”。
③動作演示理解“投擲、打撈”。
(2)拓展詞組,認讀鞏固。
救援物資" " 投擲鐵餅
深海打撈" " 網(wǎng)絡購物
眼花繚亂" " 國有資產(chǎn)
做出貢獻" " 住房貸款
(3)借助規(guī)律,自主識字。
①小組競賽,開展“串串燒”游戲:看看哪個小組能想到更多含提手旁、絞絲旁、貝字底的字。
②全班匯報,展示成果,朗讀積累。
③布置作業(yè):收集其他部首的字歸類,嘗試利用形聲字規(guī)律讀準字音,理解字義。
(設計意圖:學生運用部首歸類的識字方法發(fā)現(xiàn)、總結形聲字規(guī)律,并理解、交流詞語的意思。同時從課內(nèi)延伸至課外,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運用形聲字特點自主識字,激發(fā)識字興趣,培養(yǎng)獨立識字能力,體會漢字文化。)
三、辨析詞語,提升思辨能力
辨析近義詞
(1)讀一讀,說說括號中的哪個詞語用在句子里更合適。
水面的小圓暈一圈圈地(蕩漾" "飄蕩)開去。
①這兩個詞語有什么特點?知道它們是什么意思嗎?
明確:“蕩漾”和“飄蕩”是近義詞。“蕩漾”多形容水波等微微起伏波動,如:湖水蕩漾、水波蕩漾。
“飄蕩”多用于形容在空中隨風飄動或飛揚。比如:隨風飄蕩、香味飄蕩。
句子中是說水面的小圓圈,所以用“蕩漾”。
②總結方法:先理解近義詞的意思,對比不同;然后在具體的語境中選擇正確的詞語。
(2)請你用這樣的方法練一練。
練習1:他們走在回家的路上,唱起了一首(輕巧" "輕快)的歌曲。
練習2:這只小狗的鼻子真(靈巧" "靈敏),老遠就聞到了食物的氣味。
(3)布置作業(yè):選一選,填一填。
春風吹拂,楊柳依依,碧波(蕩漾" 飄蕩)。
春天到了,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潑起來,整夜能聽到它(輕巧" 輕快 )的腳步聲。
(設計意圖:語言與思維相互依存,語文能力與思維能力互相促進,這是語文教育的共識。辨析近義詞就是在具體的語境中,通過對詞語的理解和分辨,選擇恰當?shù)脑~語。這里將“語言運用”與“思維能力”兩者有機整合。)
四、仿照例句,豐富語言表達
1.朗讀例句,學習方法
(1)請兩位同學讀一讀下面兩段話,兩段話分別寫了哪兩種動物?
①一身烏黑的羽毛,一對輕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那樣可愛的活潑的小燕子。
②獨角仙的殼多為深色,挺硬的,頭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樣的角。
(2)指名朗讀文段①,寫了燕子哪些部位?有什么特點?完成下表:
明確: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寫出燕子尾巴的形狀。并且運用“的”字短語寫出了小燕子的顏色和外形特點,再加上“一身、一對”等量詞,將小燕子的外形描繪得生動具體。
(3)齊讀文段②,按照上面的方法,完成下表。
明確:介紹了獨角仙甲殼的顏色和觸感,并運用比喻手法,生動寫出了獨角仙角的特點,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根據(jù)描述,感受語言
(1)根據(jù)文字描述來猜一猜這是什么小動物。(出示)
A.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 " )
B.朱紅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圓點,特別漂亮。圓點是有定數(shù)的,不能瞎點。(" " " )
(2)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總結:要想將小動物的外形特點描寫生動,首先明確它由幾部分構成,然后從顏色、形狀、動作等方面明確每部分的特點是什么。
3.仿照例句,運用方法
(1)嘗試用剛才學習的方法選擇一種自己熟悉的小動物,描寫它的外形特點。
(2)借助下面的評價表格,評一評。
(設計意圖:通過細致的觀察、朗讀和品評例句,引導學生學習如何描繪小動物的外貌特征。通過不斷地積累和朗讀課內(nèi)外關于小動物外貌的描述性句子,學生能夠豐富自己的語言庫存,并提高語文表達的技巧。)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
2.展開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詩詞,熟讀成誦。
3.感受江南風景之美、人情之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識詞讀詞
1.比較詩與詞的異同,認識詞、詞牌名。
預設:詞,又稱“詩余”“長短句”,是詩歌的一種形式。
2.了解江南,引出課題。
3.練習朗讀《憶江南》,注意讀準每個字音,讀通每個句子;最后讀給同桌聽。
4.匯報朗讀情況,相機指導朗讀。指導要點:
曾(辨析多音字);諳(理解意思);對偶句讀出韻律之美;末尾讀出疑問句語氣。
(設計意圖:相比之下,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更喜歡具體的感性認知,而不是冰冷的理性概括。詞是什么?選擇用“比較”的方法,學生有更直觀的認識。)
二、讀詞賞景
1.理解句子“能不憶江南”,說說作者為什么“憶江南”。
2.詞中哪里寫江南很美?引出句子: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3.指導朗讀,玩味對仗。
(1)發(fā)現(xiàn)對仗句式。
(2)師生對讀,感受對仗之美。
(3)鏈接舊知,回顧一年級所學的“對對子”,鞏固舊知。
(4)分組對讀。
4.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1)指名朗讀,相機范讀。
(2)借用音樂,引導學生想象畫面。
(3)激情引讀。
江花如火,江水如藍。同學們,我們的眼前只剩下這樣兩種鮮明的顏色啊!早晨,一輪紅紅的太陽從東邊升起,江岸邊,那花兒鮮紅如火,一叢叢一簇簇,生機盎然,明亮奪目!我們一起讀——
春天來了!江南的每一條江、每一條河,都像是被藍草染過一般,綠得純粹,綠得深沉!我們一起讀——
[設計意圖:“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那音韻,那對仗,那色彩,真可謂神來之筆。這樣的美,不靠講解,不能分析,最好的方式仍然是誦讀。因為,“聲音里有詩歌一半的生命” (葉嘉瑩語)。]
三、讀詞體情
1.“江南好”,所以作者如此“憶江南”。說說對這個“好”字的感覺。
2.嘗試換詞。
預設:江南秀,江南美,江南麗,江南雅……
3.呈現(xiàn)背景,學生了解白居易與江南的情緣。
白居易任刺史滿三年,就要離開杭州了。三年來,他帶領百姓筑起了一道美麗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詩篇,結交了許許多多的好友。
離別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攜幼,提著酒壺,灑淚而別,白居易落淚了……
——節(jié)選自王旭烽《走讀西湖》
一時臨水拜,十里隨舟行。
——白居易《別蘇州》
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劉禹錫《白太守行》
4.學生再談對“江南好”的理解。
5.小結:情深所以景美,景美更顯情深。
6.激情背誦《憶江南》。
(設計意圖:一個“好”字,隱藏了作者多少情意!先引導學生質(zhì)疑這個“好”,繼而嘗試換詞,在學生的憤悱之際,再補充相關背景資料,這樣一來,教學就有了較強的“勢能”。)
四、歌詞書詞
1.播放歌曲《憶江南》,學生聆聽哼唱。
2.在歌聲中,學生默寫《憶江南》。
3.布置作業(yè):課外自讀《憶江南》其二、其三。
(設計意圖:詞,本來就是用來唱的。當現(xiàn)代音樂《憶江南》響起在耳際,學生聆聽、哼唱,再提筆書寫,自有一種不可言說的快意。)
板書設計:
好情好景憶江南
——[唐]白居易
(作者單位:廣東東莞市南城中心小學/廣東東莞市鳳崗鎮(zhèn)中心小學/廣東東莞市莞城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吳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