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警語】
隨文滲透語文知識,特別是文學手法知識,能夠表現出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
【課文美讀】
這是一篇標題優雅雋永的美文,回憶往事的美文,寫人、敘事、抒情的美文,詠物抒情、托物寄意的美文,有著美好線索的美文,首尾呼應、敘議結合的美文,巧做鋪墊的美文,細節生動的美文,以時間為序的美文,詳略有致、重點突出的美文,運用了“三”的取材手法的美文,表達懷念家園、熱愛祖國之情的美文,等等。
本文非常重要的表達手法是鋪墊。
作者細膩地描繪了外祖父這樣一些細節:飽讀詩書,能書善畫,在文壇頗負盛名,不厭其煩地教“我”讀唐詩宋詞,吟讀懷鄉詩句時候的流淚,珍愛墨梅圖,等等。這些描寫表現了外祖父的文化品位、高雅情懷以及眷念祖國、思念家鄉的真情和深情,為“我們”回國、外祖父贈送墨梅圖及語重心長的話語表達進行了厚實的鋪墊。
本文最藝術的手法是通過寫“物”來表現人物的精神。
一般寫人敘事的文章往往通過一件事或幾件事來表現人物。但《梅花魂》不一樣,寫事的重點是外祖父對“清白的梅花”的珍愛,特別寫了他“分外愛惜”的那一幅墨梅圖。這幅圖,作為描寫、議論、抒情的線索貫串全文,明顯地表現出了以物寫人的藝術手法。特別是外祖父關于梅花的一番話語,更是表現出了托物寄意的味道。
本文在章法結構上、細節表達上的嚴密之處就是“照應”。
文題照應、首尾照應、“流淚”細節的照應、“一幅丹青”和“幾朵血梅”的照應,對“外祖父”細節描寫的照應,都表現了作者細膩的表達藝術。
本文在布局謀篇上的奇特之處是首先進行了非常厚重的鋪墊,然后才詳寫“回國的那一天”的事。這是一種寫法上的創新,盡管此文寫的是舊事。
【新穎創意】
本課的單元主題是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課文是略讀課文;課時安排為兩個課時。
課時一
課始導入,介紹作者、文體知識,介紹“華僑”“丹青”等背景知識。
活動一" "聽讀課文,朗讀課文
安排學生傾聽“中小學語文示范誦讀庫”中的專家課文朗讀或教師的課文朗讀音頻。接著指導所有學生朗讀課文,進入課文情境,感知文意。
活動二" 字詞認讀,詞語理解
讀讀寫寫:
漂泊" "文壇" "腮邊" "古玩" "訓斥
玷污" "大抵" "秉性" "撩亂" "衰老
手絹" "稚嫩" "丹青" "眷戀
頗負盛名" "能書善畫" "不厭其煩
風欺雪壓" "頂天立地" "低頭折節
詞義理解:
冷艷:形容花耐寒而艷麗。
幽芳:形容香味清淡而芬芳。
頗:很;頗負盛名,就是名氣很大。
古玩:可供玩賞的古代器物。
不甚在意:不太在意。
玷污:弄臟。
杭綢:杭州一帶出產的珍貴的絲綢。
大抵:大多;大都。
骨氣:堅強不屈的氣節。
折節:屈服。
眷戀:懷念,留戀。
活動三" 整體理解,文意把握
教師出示任務:寫一句話,簡說這是一篇什么樣的課文。
學生動筆,概寫,表達,師生對話。教師小結(見前面“課文美讀”的內容),順勢滲透有關寫法知識,學生做好筆記。
課時二
活動一" "美說一個短語
請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說說標題“梅花魂”的含義。請學生觀察課文內容,表達看法。
教師小結,點示:
梅花魂,即梅花的靈魂、品格、精神、骨氣。根據課文內容可知,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歷經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精神,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學生做筆記、圈畫。
活動二" "概述一個人物
教師出示任務:寫微文,描述課文中的外祖父。
微文的標題是“眷念祖國”,請學生利用課文中的美詞美句描述眷念祖國的華僑老人。
學生動筆,微寫,交流,教師評說并強調:
外祖父是一位熱愛梅花的人,他贊美梅花,把熱愛祖國的情懷寄托在梅花身上;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也像梅花一樣,堅貞不移,身處異國他鄉,不變的是中國心。
活動三" "背誦一個美段
所有學生背誦課文第13自然段。教師點示此段的表達之美及其表達作用:
這段文字美在寫物抒情,以物喻人;美在層次清晰,句式生動;美在表達了外祖父的思鄉意、愛國情,美在深化了文章的意境和意味。
學生做好課中筆記。
下課之前,教師給學生講講本文的“鋪墊”手法:外祖父教“我”讀唐詩宋詞、外祖父珍愛墨梅圖、外祖父的哭等等,都是美好厚重的鋪墊,都是為表現外祖父濃濃的深深的愛國之情服務的。
囑學生做好筆記或批注,收束教學。
責任編輯 吳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