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工程教育認證的推動下,通信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認證體系強調實踐、創新和團隊協作的重要性,為通信工程專業提供了全面培養人才的指導方向。因此,從工程教育認證的角度出發,進行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改革,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引入企業型教師,增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教學實踐證明,該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關鍵詞:工程教育認證;通信工程;實踐能力;人才培養;教學改革;考核方式
中圖分類號:TP18-4;G642;TN9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25)06-0-03
DOI:10.16667/j.issn.2095-1302.2025.06.035
0 引 言
工程教育認證是指對工程類專業的教育質量進行認證評估的一種機制[1]。它旨在通過對工程教育的全面評估,確保工程類專業能夠培養出符合國際和國內工程實踐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工程教育認證通常會對學校的工程類專業設置、師資隊伍、教學質量、實驗實訓條件、學生實習實踐等進行評估。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學校可以得到外部權威機構對工程類專業教育質量的認可,提升專業聲譽和競爭力,促進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2]。對于學生而言,通過就讀獲得工程教育認證的專業,能夠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增強就業競爭力。
通信工程作為近幾年飛速發展的專業,對人才的需求顯著增加,也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教育認證作為質量保障的關鍵手段,為通信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在工程教育認證的背景下,通信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應適應快速發展的通信領域和工程實踐的需求。本文旨在通過對工程教育認證下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從工程教育認證角度剖析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通信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新思路,以推動通信領域的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
1 工程教育認證的意義與特點
1.1 工程教育認證的意義
工程教育認證在確保工程專業教育質量、培養合格工程師以及促進工程領域發展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該認證體系被視為對工程專業教育質量的認可和監管機制,通常與國際標準接軌,獲得認證的工程專業更容易在國際上得到認可,這對于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人才、提升高校的國際聲譽具有積極作用。認證標準強調對學生進行工程實踐、技術創新和團隊協作等方面的培養,因此認證通常要求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促使學生在實際項目中應用所學知識來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在工程教育認證的影響下,學校和專業的改進將會成為一個動態的過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和技術發展,有助于確保教育體系始終保持先進性和靈活性[3]。總體而言,工程教育認證通過標準化評估,為工程專業提供了一個規范化和模范化的監管體系,確保了工程教育的質量和可持續發展。這對于培養出適應時代需求、具備全面素質的工程人才具有深遠意義。
1.2 工程教育認證對通信工程專業的影響
工程教育認證對通信工程專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國際認可度、提升畢業生競爭力和促進專業發展等方面。獲得工程教育認證的通信工程專業意味著其課程設置、教學質量、師資隊伍和實驗條件等均符合國際認可的標準和要求。這不僅保障了教學質量,也將有助于培養優秀的通信工程人才,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有利于吸引更多優秀的師資力量和資源投入,推動專業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其次,工程教育認證提升了通信工程專業在國際上的認可度,這有利于吸引更多國際學生前來學習,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專業的國際化發展。此外,獲得認證的通信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將得到提升,這意味著畢業生可以在國際范圍內有更廣闊的就業機會與發展前景。工程教育認證對通信工程專業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它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還增強了專業的國際認可度和畢業生的競爭力,同時也有助于推動專業的國際化發展。
2 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單一
通信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通常涵蓋“通信原理”“數字通信”“網絡通信”“信號處理”等理論性較強的專業課程,因此教學方式仍以傳統的課堂授課為主,學生主要通過聽講師講解來獲取知識,缺乏互動和實踐。由于實驗室實踐和參與實際項目的機會相對較少,學生難以在真實場景中應用所學理論知識。此外,通信工程專業較為獨立,缺乏與其他相關領域的融合,學生接觸跨學科知識的機會較少。在課堂教學上沒有充分利用在線學習資源,例如網絡課程、模擬實驗等,無法拓寬學生的學科視野。通信工程專業大部分學科的考核方式仍以傳統閉卷考試形式為主,考試占據了主要的評估比重,注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4-5]。考核方式主要側重于理論知識,對學生實際操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核較為有限,缺乏對學生參與項目的全面評估,如項目計劃、團隊協作和實際成果等方面的考核,也不能充分體現學生在小組協作、討論和項目中的團隊協作能力。目前的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可能導致學生的能力培養相對單一,難以全面發展其實際操作、團隊協作、創新思維等方面的能力。因此,為了更好地滿足通信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需求,需要引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養。
2.2 缺乏學科特色
目前在通信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多門課程專業知識相互孤立,單純的理論知識無法使學生具備體系化知識結構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期末設置缺少集中實踐課程,無法讓學生將本學期所學的專業課程知識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并深入挖掘本專業的行業知識技能。在科研投入方面,部分高校科研經費短缺,無法滿足教師與學生的工程實踐培養需求,導致學校學科實踐基礎條件差、實驗設備不充足等問題,無法進行先進的科研產出,最終導致學科實踐較弱,高校研究水平受限制,極大影響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培養。盡管各高校已經根據自身情況開設了“通信工程學科創新創業實踐”課程,但創新創業仍然被視為課外活動,課堂教學缺乏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結合,如何有效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體系更好地結合,將雙創教育融入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仍然需要進一步研究。
2.3 師資隊伍創新性不足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高學歷人才培養的重視,研究生規模迅速擴大,所需要導師數量也逐漸增多,年輕教師在導師隊伍中的占比增加,造成研究生導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影響高校的研究水平與學科成果產出。另外,通信工程專業作為近幾年的大熱專業,對任課教師與研究生導師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因此提高指導教師的創新能力十分關鍵。目前由于教師數量增加,教學培養資源無法合理分配,導致部分教師創新創業意識與實踐能力達不到學科標準。如果教師的創新能力有限,那么由其指導的創業項目就非常有限,不利于學科的建設與發展。
3 通信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思路
3.1 調整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
通信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需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以促使學生在知識、實踐和創新等方面全面發展。在教學方法上,實施項目驅動教學規劃,即通過實際項目的設計與實施,讓學生在團隊協作中應用所學知識,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踐環節的教學中,設計有挑戰性的實驗課程,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設備、解決問題。同時引入與計算機科學、物理學等相關領域的跨學科課程,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和跨領域合作能力。此外,利用遠程教學技術和在線資源,擴大學生的學科視野,提供國際化學術交流機會。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討論,分析真實案例,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設計創新課程,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研究和創新項目,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在考核方式上,傳統的考試仍然是一種有效的評估方式,可將傳統考核方式與以下方式相結合,達到對學生素質的全面評估。
(1)對學生參與的實際項目進行評估,包括項目計劃、執行、成果和團隊協作等。
(2)要求學生撰寫實驗報告,詳細記錄實驗步驟、結果和分析,以考察他們對實際操作的掌握程度,在課堂上將學生分組進行小組討論,并要求他們向全班展示討論結果,以評估團隊協作和表達能力。此外,要綜合考慮學生在課堂討論、小組活動、實驗室實踐等方面的參與程度,評估其學習積極性。綜合采用這些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可以全面評估學生的理論水平、實際操作能力、團隊協作和創新潛力,促進通信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全面培養,達到優化通信工程教學培養體系的目的。
3.2 注重實踐能力培養
通信工程課程培養應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適當引入工程課程,將真實的工程項目作為課程實踐環節,在加強校企合作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因此,通信工程學科建設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行業領域為依托,創新應用型本科課程培養體系[6-8]。根據企業需求,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構建校企深度融合創新體系,不僅可以解決學生就業問題,還可依托企業資源優勢,為畢業生搭建畢業實訓平臺。與企業制定人才聯合培養計劃,定向就業,進一步完善學科專業建設,解決科研經費不足的問題,積極推動產業創新。通過共建實驗室、建設實訓基地、搭建競賽平臺等措施,促使學校與企業深度融合。
隨著通信工程專業新技術新標準的不斷涌現,通信工程人才所需要具備的創新創業精神不可或缺,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是優化未來培養方案的主要方向。以增加專門的雙創基礎課為途徑,鼓勵學生勇于探索與實踐,通過創新創業競賽,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不僅要求研究生積極參與學科專業教師的科研項目,也要吸引本科生參與科研研發,為其提供資金與場地,采用校內校外導師聯合培養方式,與企業工程師合作,使企業參與人才培養過程。構建完整的創新創業通識教育課程體系,采取模塊化教育,增設創新創業密切相關課程,豐富選修模塊,使學生能夠把通信信息專業知識與思維創新更好地結合在一起。
3.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強大的師資力量是學科發展的關鍵一環,也是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應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學科實踐活動與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學校可以制定相關政策,通過調整績效評價標準等手段,將教師提高創新創業能力作為評價的一環,以此增強教師的創新創業意識與實踐能力。創建優秀教師隊伍,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除了選擇聘用校內導師,還可以選擇來自不同行業的杰出人才,以此來達到促進激勵的作用,形成良性競爭氛圍。注重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內涵與質量培養,合理分配青年教師比例,保證青年教師和老教師的比例處于合理范圍,定期舉行培訓和考核,以提高教師隊伍的教育教學與創新研究水平[9-10]。鼓勵在校教師進行國際化交流與合作,借鑒國外先進技術,打造“走出去,引進來”的教師培養理念。
針對通信工程專業的應用性,打造以工程為導向的師資隊伍。選擇工程實踐能力較強的教師組成工程型發展團隊,改善和優化教學資源,改革教學內容,創新教案設計。要求其主動參與校企合作,業余時間帶領學生進企業實踐,進行真實項目開發,在對學生培養的同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知識體系。在校企合作期間以企業特派員的身份參與公司學習與企業項目討論,與企業員工溝通交流,充分利用雙方現有資源,將需求與創新相結合,促進學校人才培養水平不斷提升。
通信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思路如圖1所示。
4 結 語
工程教育認證將促進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從而使通信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更符合行業需求,具備更強的適應能力和競爭力。通過對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的分析,能及時發現目前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針對性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思路:通過調整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優化教學培養體系,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根據通信工程學科實踐創新性,綜合教育改革實踐,推動創新創業教育,開展校企合作,在解決科研經費不足問題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強調對師資力量的培養,適時調整教師隊伍結構,全面提升教師應用工程經驗與創業創新能力。通過這些創新型人才培養思路,結合對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的理解,在通信工程專業發展中更加注重實踐環節和產學研深度融合,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將會得到更大提升。
參考文獻
[1]易兵,劉婷,萬琴,等.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地方高校“卓越計劃”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6):54-58.
[2]李宗帥,王修巖.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與“新工科”背景下實踐教學體系探索[J].中國冶金教育,2023(5):63-67.
[3]付澤嫻,閆珊珊,劉鳳麗.工程教育認證在地方高校專業建設中的實施路徑探索與成效—以河北工程大學為例[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40(3):101-106.
[4]謝樹京,王超,曾玖貞.新工科背景下通信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2(21):94-96.
[5]溫鵬偉,楊蕾,常怡萍,等.“人工智能+通信工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教導刊,2023(2):80-82.
[6]毛紅艷.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途徑研究與實踐—以通信工程專業為例[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18(2):112-116.
[7]徐敏.應用技術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實踐—以軟件與通信學院通信工程專業為例[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22(6):12-15.
[8]雷瓊.OBE視域下高校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路徑探索及模式創新[J].陜西教育(高教),2024(4):58-60.
[9]馮建利.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視野下的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J].輕工科技,2021,37(10):119-120.
[10]田亞楠.新工科背景下電子信息類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以通信工程為例[J].物聯網技術,2022,12(8):139-141.
作者簡介:溫鵬偉(1991—),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通信工程教育。
楊 蕾(1979—),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通信工程教育。
收稿日期:2024-04-26 修回日期:2024-05-30
基金項目:2021年度河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立項“通信工程”(教高[2022]332號);2020年度河南省高等學校優秀基層教學組織建設“中原工學院通信工程系”(教高[2020]393號);2018年度河南省高等學校合格基層教學組織建設“中原工學院通信工程系”(教高[2018]1058號);2020年度校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立項“通信工程”(中工教[2020]18號);2024年度中原工學院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2024ZGJGLX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