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雄安新區大規模開發建設,產生了大量彌足珍貴的征遷安置檔案和城建檔案,這對雄安新區檔案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課題與挑戰。雄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黨政辦公室(以下簡稱雄安新區黨政辦)堅持檔案工作與城市開發協調推進、同步發展,對標“雄安質量”,以創新的思維、實干的精神,扎實推動征遷安置檔案和城建檔案工作高質量開展。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制度先行,扎實做好征遷安置檔案工作
征遷安置檔案工作作為征遷安置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雄安新區建設和社會穩定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雄安新區黨政辦提早謀劃、靠前服務、持續跟進,指導推動雄縣、容城縣、安新縣征遷安置檔案管理形成“三三四”工作體系,為檔案工作高效開展夯實基礎。
(一)落實“三個到位”,自覺擰緊知責擔責履責鏈條
一是領導重視到位。黨委、政府領導始終把檔案工作擺在要位,與征遷安置業務工作同步部署、同步實施、同步展開,定期督導調度,及時研究破解難題,為征遷安置檔案工作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和全過程保障。二是機構設置到位。成立了由征遷辦主任為組長的檔案工作領導機構,明確組織原則,建立協調機制,確保檔案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管得好。三是責任落實到位。嚴格實施檔案工作責任制,細化任務分工,壓實工作責任,形成了拆遷辦主任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專兼職檔案員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檔案管理運行機制。
(二)加強“三項建設”,全面提升檔案管理軟硬件水平
一是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雄安新區征遷安置檔案管理暫行辦法》《檔案工作人員崗位責任制》《立卷歸檔制度》等并剛性執行,確保檔案工作有章可循、規范有序。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資金、場地保障,高標準完成征遷辦檔案室升級改造,持續優化檔案設施設備配備,滿足檔案工作需要。三是加強數字化建設。全面加強檔案信息化軟硬件建設,目前已全部完成室藏檔案數字化加工,建成室藏檔案文件級目錄數據庫,為征遷安置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三)突出“四個重點”,充分發揮檔案管理工作職能作用
一是加強業務創新。根據征遷工作特點,逐步探索出“工作組收集—鄉鎮整理—征遷辦審核接收”的工作模式,實行分級負責、協調聯動,助推檔案整理提質增效。二是規范卷宗管理。對各類檔案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建立并定期完善全宗卷,做到全宗劃分科學、檔案分類合理。三是強化人員培訓。采取業務交流、技能評比、在線學習、現場實踐等多種形式定期開展檔案綜合業務培訓,有效提升了檔案人員專業素養。四是注重安全保密。定期分層次開展室藏檔案資料保管情況檢查,嚴格檔案出入庫管理和借閱登記,對電子檔案實行離線、進線備份與等級保護,確保檔案絕對安全。
二、創新思路舉措,強化使命擔當,扎實做好城建檔案工作
城建檔案工作是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過程中一項基礎性、支撐性的工作,圍繞城建檔案“收、管、存、用”,扎實開展檔案管理和城市記憶等工作,城建檔案高質量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
(一)系統謀劃周密部署,推動城建檔案管理提質升級
精心編制《雄安新區城建檔案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全力做好真實的檔案、開放的檔案、實用的檔案、會說話的檔案,凝聚了推動城建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思想共識。
(二)扎實開展工程檔案管理,夯實城建檔案基礎
一是堅持早介入、勤服務。建設工程項目二函(設計方案審查意見函)出具前后主動對接建設單位,并于三函(施工意見登記函)出具前完成交底工作,得到服務對象高度認可。二是堅持精指導、重復盤。在項目主體完工前主動對接建設單位,開展專項服務指導和答疑工作,提供現場服務指導,邀請行業專家進行專題培訓。三是細驗收、嚴進館。緊緊圍繞建設單位需求持續優化建設工程檔案專項驗收、核查與移交工作。
(三)持續推動全過程實施總結,拓寬城建檔案利用范疇
利用項目竣工驗收到工程檔案移交90天的寶貴時間,指導建設單位按照“分段總結、整體復盤”,扎實開展項目全過程實施總結工作,著力打造城市建設發展“知識庫”“工具箱”。
(四)記錄城市發展全景歷程,打造建交服務品牌
一是構建影像數據庫。以啟動區為試點,甄選32個拍攝點位,構建影像數據庫,制作完成《未來之城 初展風采——啟動區建設發展紀實(一)》《肆虐的“杜蘇芮” 無畏的建交人》等專題片。二是豐富館藏檔案資源。收集雄安新區設立前電子檔案98.4G,實物檔案96件,已整理入館建交系統業務檔案3222件。三是延展檔案使用范疇。主動對接新建片區學校,開展社會公益活動。深入央企、高校,聯動開展國際檔案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