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紅色旅游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研究

2025-03-19 00:00:00原志剛劉滄
經濟論壇 2025年3期
關鍵詞:紅色旅游

【摘要】紅色旅游發展至今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但是由于紅色資源眾多,分布廣泛,很多處于偏僻地區、知名度不高的紅色旅游景點在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上的作用并不明顯。文章以漳州市為例,結合文獻研究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鄉村紅色旅游景點存在多重管理、影響力小、旅游時間具有周期性、內容嚴肅、配套服務設施不夠完善等問題。因此,紅色旅游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不能僅僅依賴單向的“紅色+”,而應將“紅色+”和“+紅色”相結合,依據根植性理論和新內生發展理論,以內生發展“造血”機制為主,外生發展“輸血”機制為輔,按照鄉村“五個振興”發展框架,將紅色旅游融入鄉村發展,通過組織協同、人才協同、產業協同、文化協同、生態協同實現中國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關鍵詞】漳州;紅色旅游;鄉村振興;根植性;新內生發展

【基金項目】2024 年度漳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課題“漳州紅色旅游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研究——基于根植性和新內生發展理論視角的分析”(LX24302005);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科研孵化項目“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論闡釋與實踐應用研究”(YM2022W06)。

【作者簡介】原志剛,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組織及人力資源管理;劉滄,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旅游資源開發。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紅色旅游自2004年被提出后,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頒布的《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等政策文件均提出要發揮紅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和脫貧攻堅作用,支持革命老區立足紅色文化、民族文化和綠色生態資源,加快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積極推進老區貧困村旅游扶貧試點,將紅色旅游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實現協同發展,到2035年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形成紅色文化繁榮、生態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善、產業發展興旺、居民生活幸福、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新局面,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紅色旅游與鄉村振興要共同發展,然而,目前的研究文獻幾乎全是單向研究紅色旅游對鄉村振興的引領作用和實踐路徑,鮮有對鄉村振興如何促進紅色旅游效果的研究。從多方面調研統計數據看,紅色旅游對鄉村振興確實作出了很大貢獻。比如據《中國紅色旅游發展報告(2023)》顯示,全國紅色旅游接待人數已經突破20 億人次,紅色旅游市場規模接近萬億元。但是不可否認,全國各地在發展紅色旅游的過程中仍然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目前全國各地囿于資金和能力等各方面主客觀條件限制,主要側重對城市和知名度高的紅色旅游景點進行開發,那么,其他更多位于偏僻鄉村地區的紅色旅游景點該如何進行保護和開發?這類紅色景點既無法帶動鄉村振興,又受限于自身稟賦。值得注意的是,紅色旅游與鄉村振興是雙向“奔赴”的關系,紅色旅游可以促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也可以促進紅色旅游的發展。我們不僅要研究紅色旅游如何促進鄉村振興,也要研究鄉村振興如何提升紅色旅游效果。

以福建省漳州市為例。福建省漳州市屬于革命蘇區老區,全市11 個縣(區) 有8 個蘇區縣,革命老區村790個。截至2024年6月4日,漳州市105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中被列入國家級、省級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分別僅有3處、25處和5處,其余皆是知名度和影響力小的縣級文物。另外,尚未被列入革命文物紅色文化遺存還有473處。本文通過漳州市人民政府、發展改革委、教育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文旅局、統計局等官方網站查詢,均未搜索到與漳州市紅色旅游有關的統計數據,最近的相關新聞是漳州市人民政府網站于2022 年4 月11 日發布的《漳州旅投集團將與漳浦縣共同打造車本紅色旅游項目》。在文獻研究方面,目前有關漳州市紅色旅游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方面的文章很少,幾乎全部采用的都是比較淺層次的定性和個例研究。

基于現有關于漳州市紅色旅游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方面的研究文獻缺乏深度的定量分析和整體研究,本文擬首先從旅游視角,通過文獻研究,結合線上問卷調查手段,深入探討漳州市目前紅色旅游本身及在帶動鄉村振興方面存在的問題,然后根據歐美、日本等國家鄉村脫貧的經驗教訓,以根植性理論和新內生發展理論為基礎,在我國鄉村振興促進法提出的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政策框架下提出漳州市紅色旅游與鄉村振興的組織協同、人才協同、產業協同、文化協同和生態協同改善建議,通過將“紅色+”和“+紅色”相結合,鄉村自身的“造血”機制和外來資本、人才、品牌等“輸血”機制相結合,進一步促進漳州市紅色旅游與鄉村振興的協同發展。

一、漳州紅色旅游及帶動鄉村振興現狀調研

(一) 問卷調研設計

本文將問卷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職業/身份、學歷、常住地址等。第二部分為問卷的主體部分,包括游客行為和游客滿意度調查。游客行為調查全部為單項或者多項選擇題,主要了解:①游客去漳州紅色旅游景點參觀的原因,②時間及時長,③餐飲、住宿、購物方面的花費,④去漳州鄉村旅游花費的時間;游客滿意度主要了解:①游客對漳州紅色旅游景點交通條件、停車條件,②宣傳方式、內容展示方式、景點介紹、講解人員的專業程度、宣傳內容,③紅色文化教育效果,④景點線路指示,⑤餐飲、住宿、公廁配套設施,⑥衛生狀況,⑦周邊產品開發情況,⑧與當地產業的融合情況,⑨紅色文化與當地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融合情況,⑩生態環境保護和開發情況,和周邊景點的聯動情況。該部分問卷全部為封閉式問題,運用李科特五級量表,用1~5分表示非常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和非常滿意。另外,還調研了近些年鄉村紅色資源的開發是否有效推動了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第三部分為開放式問題,主要了解游客對漳州紅色旅游景點保護、開發及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的意見、建議。本次調研通過問卷星進行問卷設計,采用微信、QQ等線上發放問卷的方式進行。

(二) 數據分析

本次調研于2024 年7 月26 日至2024 年9 月6日進行,共收取問卷412份,剔除無效問卷后有效問卷323 份,問卷有效率為78%。受訪者性別方面,男性、女性分別占比50.46%和49.54%,比例非常接近。年齡方面,中青年人數占了絕大部分比例,90 后及以下和80 后、70 后合計分別占比48.3%和50.15%,60后及以上僅占比1.55%。職業及身份方面,單位職工和學生是本次調查的主要人群,單位職工占比最高為45.2%,其次是學生占比41.49%,自由職業者、退休人員和其他身份分別占比10.22%、3.1%。學歷方面,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群占比比較大,本科學歷的人數占比最多為62.23%,其次是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占比24.77%,大專學歷、高中或中專學歷、初中及以下學歷的人數占比分別為11.46% 、0.93% 和0.62%。常住地址方面,漳州市和漳州周邊地區的人數占據了絕大多數。漳州市是被調查者常住地址的首選,占比為39.94%;其次是漳州周邊地區(廈門、泉州),占比28.79%;福建省其他地區和其他省份分別占比為15.48%和15.79%。

通過對問卷信效度進行分析,整體信度Cron?bachα 系數為0.864,說明該問卷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即各個項目之間具有較高的相關性,可以作為一個整體來衡量研究對象的特定特征或態度。整體效度KMO值為0.932,累積方差解釋率達到79.35%,說明研究數據非常適合提取信息,所選因子能夠較好地解釋問卷中的變量。經過對問卷數據進行整理結合文獻研究,漳州市紅色旅游以及紅色旅游在帶動鄉村振興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紅色旅游景點多重管理現象嚴重。首先,部分紅色旅游景點分屬宣傳、文旅、文物、黨史、教育、民政、住建、紀委、軍事等不同部門管轄,歸口復雜,管理權力分割,管理機制不夠健全,缺乏統一性和整體性,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紅色資源低水平建設等情況,加大了區域紅色旅游品牌打造的難度[1]。其次,大部分紅色旅游景區都是獨立發展,出現重復開發、單調雷同、特色不足等問題。本次對漳州紅色旅游景點和周邊景點的聯動情況調查結果顯示,66.25%的受訪者表示了一般, 表示滿意和非常滿意的占28.79%,表示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占4.95%。最后,紅色旅游景點與鄉村旅游缺乏高效協調聯動機制,融合深度不夠,未能把參觀的游客成功引流到所在鄉村的其他旅游項目上,資源的區域共享性不強。紅色資源所在的鄉村處于服從者或者配合者的角色,村民的利益訴求得不到重視,降低了村民積極、主動參與的熱情。本次有關漳州紅色旅游景點與當地產業的融合情況調查結果顯示,64.71%的受訪者表示一般,滿意和非常滿意的占29.72%,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占5.57%。

二是紅色旅游景點影響力小。首先,紅色旅游景點整體處于多而散的狀態,景點和景點之間距離較遠,地理位置偏僻,關聯度較低缺乏聯動規模效應和資源整合。其次,很多紅色文化遺址規模比較小,單一紅色景點游覽時間短,難以吸引游客為此單獨前往。如果一天連續參觀幾個景點路線又太長,很多時間都花在路上,加大了游客的出行成本,舟車勞頓也容易讓人疲勞,降低人們的出行欲望和參觀興致[2],給紅色旅游景區游客數量增長帶來了困難。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0.81%的受訪者在漳州紅色旅游景點參觀的時間為2小時以內,參觀時間超過2小時的占比僅為19.2%。去漳州市鄉村旅游順便參觀紅色旅游景點和單位組織活動專門去紅色旅游景點參觀的人數占比分別為59.44%和19.2%(與下面自己感興趣專門去參觀的18.27%和其他原因去參觀的3.1%合計為100%)。再次,受資金、條件所限,很多紅色旅游景點未能得到很好的保護和開發,紅色文化內涵挖掘不夠,內容單薄且一般都是以靜態簡單的歷史遺物陳列和圖文展示為主,缺乏深度旅游體驗產品,可參觀價值不大,難以吸引游客的興趣,使經濟效益大打折扣。本次對漳州紅色旅游景點宣傳的內容滿意程度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表示滿意和非常滿意的比例為54.8%,表示一般的為43.03%,表示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為2.17%。對漳州紅色旅游景點的內容展示方式,53.87%的受訪者認為一般, 表示滿意和非常滿意的占43.65%,有2.48%的受訪者表示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最后,紅色旅游資源缺乏整體規劃,紅色資源點周邊缺乏集群景觀或者配套的系列性旅游項目,難以滿足游客多層次的旅游及餐飲、住宿等需求[3],帶動鄉村其他產業的發展。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游客去漳州鄉村旅游,62.54%的人會選擇停留1~2天,27.24%的人選擇當天往返,僅有10.22%的人選擇2天以上。

三是紅色旅游存在周期性。紅色旅游受市場和政治環境的影響較為明顯,發展過程呈現規律明顯的淡旺季特征,出行人流量會根據市場因素和國內紀念日活動出現波浪式起伏[4]。中國旅游研究院和馬蜂窩自由行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發布的《中國紅色旅游消費大數據報告(2021)》顯示,寒暑假、國慶節是紅色旅游出行高峰,高峰期出行人數占全年總出行人數的45%。本文問卷調查結果也顯示,選擇在法定節假日和學生寒暑假去參觀的人數占比分別為33.44%和17.34%,合計達到50.78%;隨時想去就去的占比最少,僅為14.86%(和下面單位組織活動時去參觀的34.37%合計為100%)。

四是紅色旅游存在嚴肅性。人們外出旅游是為了在長期緊張學習工作之余放松身心和愉悅心情,但是紅色旅游景點因其自帶的政治屬性,形式主要以館藏物品展示和宣講為主,理論內容偏多,氛圍過于嚴肅,游客的參與性和體驗性不強,難以提起參觀者的興趣。即使紅色旅游景點采取多種創新方法進行科普教育,也難以使廣大人民群眾對歷史感同身受,娛樂性遠遠大于教育性。本次對漳州紅色旅游景點的參觀時間調查結果顯示,34.37%更傾向于在單位組織活動時去參觀,因此目前紅色旅游消費市場相對單一,主要以公費學習為主,參加紅色旅游的大多為單位組織的集體活動[5],更多是出于政治目的和組織要求而非旅游目的和本心需要。參觀人員大多數為軍人、學生和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員工[5],對自助旅游者特別是青年旅游者群體的吸引力較弱[6],以個人興趣為目的,自發參與鄉村紅色旅游的游客較少[5],在本次問卷調查中僅占18.27%。

五是紅色旅游景點配套設施不夠完善。首先,交通不夠發達。很多鄉村紅色旅游景點除了周邊群眾或者特意搜索外很少有人知道。旅游目的地可達性是旅游者開展旅游活動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等基礎設施是發展旅游業的基礎。交通基礎設施水平越高的地區,旅游目的地可達性越高[7]。“途牛”網發布的《2021年度鄉村旅游消費報告》顯示,自駕是用戶結伴出行的首選,出游半徑則以周邊3小時以內的路程為主。伏恬舒[8]在調查游客對汝城沙洲紅色旅游景區的出游意愿時發現,在60%愿意去的游客中因為距離近、出行方便的就占到41%(2022)。紅色旅游熱門景點主要分布于交通發達地區也充分說明交通運輸條件對紅色旅游產業的影響[4]。不過,根據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人對漳州紅色旅游景點的交通條件還是滿意的,滿意和非常滿意的比例達到69.66%,而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比例僅為3.1%,表示一般的為27.24%。其次,很多紅色旅游景區由于分布在偏遠山區和農村地區,經濟薄弱,景區建設簡陋,缺乏游客服務中心、廁所、住宿、飲食、網絡等良好的配套設施或服務。《中國紅色旅游發展報告(2023)》西安交通大學課題組針對全國多地紅色旅游景區的開發狀況進行了深入調查。在4000余人次參與的交流反饋及調查問卷中,有48.76%的人認為開發情況一般。其中,40%左右的受訪者認為,紅色旅游景區在基礎設施和交通便利性(41.77%)、餐飲和住宿條件(39.24%) 方面做得不夠。本文本次對漳州紅色旅游景點的停車條件進行調查,56.04%的受訪者認為停車條件一般,感到滿意和非常滿意的占比41.8%,感到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為2.17%。對漳州紅色旅游景點內的線路指示,51.39%的受訪者表示一般,47.99%的表示滿意和非常滿意,0.62%的表示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對漳州紅色旅游景點的衛生狀況,57.28%的受訪者表示一般,滿意和非常滿意的占41.18%,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占1.55%。對漳州紅色旅游景點的服務態度,68.12%表示了滿意和非常滿意,表示一般的占30.34%,表示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占1.55%。對漳州紅色旅游景點的公廁配套設施,63.16%的受訪者表示一般,滿意和非常滿意的占34.36%,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占2.48%。對漳州紅色旅游景點的住宿配套設施,67.8%的受訪者表示一般,滿意和非常滿意的占29.72%,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占2.48%。對漳州紅色旅游景點的餐飲配套設施,64.4%的受訪者表示一般,滿意和非常滿意的占30.96%,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占4.64%。

總之,紅色旅游可以帶動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但整體的經濟效應還無法與其他旅游類型比肩[9],在帶動鄉村振興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本次問卷調查受訪者在參觀漳州紅色旅游的觀感如下:餐飲方面,花費在100元以內的受訪者占比為49.54%, 101~200 元的占比為40.56%,200元以上的占比僅為9.91%;住宿方面,花費在100元以內的占比32.51%,101~200元區間的占比42.41%,200元以上的占比25.08%;購物方面,花費在100 元以內的占比47.37%,101~200 元區間的占比42.41%, 200 元以上的僅占比10.22%。64.09%的受訪者對漳州紅色旅游景點周邊產品的開發情況表示一般,表示滿意和非常滿意的占32.2%,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占3.72%。有關對近些年漳州鄉村紅色資源的開發是否有效推動了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9.13%的受訪者認為推動效果不明顯,36.23%認為比較有效或十分有效,有4.64%表示不了解。因此本文認為,紅色旅游與鄉村振興二者協同的關系不一定非得是“紅色+”,也可以是“+紅色”。對知名度高的紅色旅游景點“紅色+”可以帶動鄉村整體發展,而對于很多處于鄉村知名度低的紅色旅游景點可能更適合“+紅色”,以鄉村振興帶動紅色旅游開發。漳州市各鄉村可以根據所在地紅色旅游景點的規模、知名度、鄉村資源等因素決定是以“紅色+”為主,還是“+紅色”為主,將二者基于根植性理論和新內生發展理論進行有機結合,既可以通過開發紅色旅游景點助力鄉村脫貧致富,又可以通過鄉村振興提高紅色旅游客流,深化紅色資源的教育功能。

二、紅色旅游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的理論基礎

(一) 根植性理論

“根植”顧名思義為扎根、植入的意思[10]。根植性(又稱嵌入性,embeddedness) 是指一個地方的經濟產業充分與當地的自然資源、經濟、社會、文化、歷史、制度、地理區位等要素緊密結合[10-11],完成本土化改造形成自己的特色。地方的資源、文化、技術和社會資本基礎等各種元素往往是前人留下來并代代傳承的,他們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也可以作為一種財富繼續流傳下去,并隨著時間的演變而逐漸穩定,在區域發展中發揮壁壘作用,因此根植性具有獨特性、網絡性、繼承性、發展性等特點[12]。根植性作為經濟社會學中的概念,由匈牙利的哲學家、政治經濟學家卡爾·波蘭尼(Polanyi) 在20世紀中期提出,認為人類經濟根植或纏結在經濟或非經濟的制度當中,在分析經濟的有效性時,宗教和政府等非經濟制度可能像貨幣制度或減輕勞動強度的工具與機器的效力一樣重要[12]。此后,社會學家格蘭諾維特(Granovetter) 在1985年進一步對該概念進行了完善,將根植性分為結構根植性和關系根植性,認為經濟行為受相應的社會環境和結構的影響,并將根植性應用到對經濟生活的分析當中[13],提出經濟活動是深深地根植在網絡與制度等社會關系中的。在此基礎上,美國教授沙龍·祖金(SharonZukin) 與保羅· 多明戈(或保羅· 迪馬吉奧,Paul Dimaggio) 又將根植性概念拓展為結構根植性、認知根植性、文化根植性和政治根植性[12]。我國研究學者付曉東(2017) [12]、范斌(2018) [13]認為根植性的表現形態主要包括自然資源、地理因素、歷史要素、文化傳統、社會制度、社會結構等等。郭磊(2022) [14]認為根植性可分為組織、認知、文化、政治、地理和社會關系等六種形式。

根據文獻檢索,目前尚沒有發現基于根植性理論對紅色旅游和鄉村振興方面的研究,與旅游相關的主要是關于文化旅游產業集群、特色小鎮等方面的探討。比如:王佳琪等(2018) [11]以遼寧省莊河市大鄭鎮為例研究特色小城鎮產業規劃時將根植性劃分為自然資源、地域文化、社會資本、地理位置四種;陳曉敏、袁波、張海熔等[10]以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為例研究文旅產業的地域根植性時將根植性劃分為文化根植、經濟根植、制度根植以及社會根植四個維度;郭磊(2022) [14]以蘇繡小鎮為例研究特色小鎮創新發展時將根植性劃分為結構、產業、文化和制度四個方面等。

(二) 新內生發展理論

“內生”原指植物學中某種如單葉植物在不受外在條件影響下從莖的內部生長出與母莖相同的新個體的生命現象,后來被其他學者移植到社會現象的研究[15]。新內生發展理論在西歐和日本等國家鄉村振興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從外生發展到內生發展再到新內生發展理論的道路演進。

最初歐美、日本等國為了解決鄉村地區的貧困問題,紛紛采用政府和資本等外部力量介入的外生發展模式。外生發展模式以自由資本主義為哲學基礎,外來資本因其逐利的本質將農村發展簡單地設定在經濟增長這一狹隘的視域內,形成了以經濟理性為主導的“利益治理”。資本和項目下鄉憑借強大的關系網絡和社會資源嵌入鄉村治理,以逐利導向和分利秩序的市場邏輯取代熟人社會、人情道德、村社理性等鄉土邏輯,致使農村在發展過程中深陷主體迷失、主體依附與作用異化困境,直接或間接導致了村莊內生秩序失效、村民話語權下降、貧富差距居高不下等問題[16],給鄉村埋下了獨立性喪失、環境破壞和資源枯竭等隱患[17],最終導致農村面臨空心化、邊緣化以及衰竭化甚至隨時面臨著被拋棄的命運[18]。

20世紀70年代初,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針對外生發展模式的弊端提出了強調平等、自由和經濟民主化等內部因素在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的五點共識,成為內生發展思想的雛形。1975年,瑞典哈馬紹(Dag Hammarskjüld) 財團在聯合國發表的一份關于“世界的未來”的報告《我們現在怎么辦(What Now)》中首次提出了“內生發展(endogenous development) ”概念,從經濟學、政治學視角探討了內生發展因素對欠發達國家發展的影響[19],重點關注地方如何利用各種本土資源實現區域性發展。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陸續有研究學者如日本社會學家鶴見和子、日本學者宮本憲一、保母武彥等從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等不同學科視角對內生發展的概念、主要特征、理論框架等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的重心也逐漸從關注“物”轉向關注“人”,強調以人為本[19],認為內生式發展的主體必須是區域內居民,通過居民的參與和地方政府的推動開展區域振興活動,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權的保障和生活質量的提升。

但是主要依靠內部自身努力而不依靠外部資源強調“自下而上”的內生式發展模式在突破“由上而下”的傳統外生式發展模式的同時由于“過度反應”又陷入了另一種極端,從而在20世紀90年代掀起了一場關于內生發展理論脫離鄉村發展實際的反思浪潮,在歐盟國家開始興起“新內生發展”理論[20]。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教授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Ray) 于2001年正式提出新內生發展概念。新內生發展理論融合了內生發展與外生發展兩種理論,強調內外互動的混合動力模式,既注重當地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居民的參與,又強調內外部資源共同作用,將外部干預轉化為內部發展和建設的動力,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理念[15]。目前對新內生發展理論的研究主要包括介紹新內生發展的相關概念內涵和理論特征,借鑒國外鄉村內生發展模式的成功經驗,鄉村內生發展影響因素研究,中國鄉村內生發展實踐的案例分析,推動中國鄉村內生發展的對策研究等。比如:張行發等(2021) [15]基于新內生發展理論,探討了貴州省Y縣在社會力量幫扶下實現脫貧攻堅并向鄉村振興轉化的新內生式發展動態過程,揭示了縣域新內生式發展的路徑和模式創新;吳越菲[21]認為農村已經不再僅僅是與工業、服務業為主導的城市相對應的由農業部門管理的農業生產空間,而是一個包含了農業但又不僅僅是農業的,涉及自然環境保護、文化傳承、消費和休閑等在內的更具后現代色彩的地域綜合體。當代農村發展應該是一個“上下聯動、內外合作”的“后生產主義”新內生過程等。

綜上,新內生發展理論是目前紅色旅游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的最佳實踐路徑。而根植性理論提及的各種因素正是新內生發展理論中的內生發展因素。現有文獻對根植性的類型及包含要素的研究結論并不統一。本文根據鄉村特點,綜合以上文獻研究,將鄉村內生發展因素歸結為政治根植(包含社會制度、組織管理、社會關系等)、經濟根植(包含資本、產業及產業結構、技術等)、文化根植(包含認知、傳統文化、歷史等) 和地理根植(包含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等) 四種。根植于自然資源、歷史文化的鄉村紅色旅游屬于鄉村發展的一部分,必須與當地資源進行深度結合,才能共生共榮。

三、漳州紅色旅游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建議

2016—2022年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2022年4月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以及黨的二十大報告等多份文件均要求各級人民政府要深入推進農村改革,采取措施激活、增強農村尤其是脫貧地區內生發展能力,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欠發達地區幫扶長效機制,全面持續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推進鄉村振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了鄉村組織振興、人才振興、產業振興、文化振興和生態振興“五個振興”的科學論斷。本次問卷調查以開放題的形式收集了受訪者對漳州紅色旅游景點保護、開發及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的意見、建議,回答基本集中在以下點:深入挖掘和開發、保護紅色資源及做好生態保護;增強內容展示方式,增加年輕人喜好的互動游玩項目和體驗感;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樹立品牌形象提升知名度;加大與周邊區域紅色旅游景點之間的聯動,完善旅游線路;加強鄉村基礎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讓當地人多多參與;加強與當地文化的融合,打造當地特色;加強紅色旅游與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和鄉村治理的協同發展;鄉村振興方式和途徑多元化等方面。本文以“五個振興”為理論框架融入以上意見、建議,探討漳州紅色旅游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的改善建議(圖1)。

(一) 組織協同

政治根植性主要關注政策制度[14]、組織管理、社會關系等。政策制度包括由政府政策、法律法規構成的正式制度和由民風民俗、民規民約構成的非正式制度對鄉村發展的影響。組織協同一是要建立科學的組織管理體制。紅色旅游景點和鄉村振興的相關負責部門要打破行政壁壘,統一協調,實行“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二是要制定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制度可以提供良好的招商引資環境,降低產業集聚的行為成本、溝通成本和交易成本[10];有助于紅色旅游景點的保護和跨區、跨縣、跨市、跨省的合作開發;有助于紅色旅游和鄉村發展統一規劃、深度融合;有助于培養本土人才和吸引外部優秀人才;有利于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宣揚;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等。三是要確立村民在鄉村治理中的主體地位。人的內生性是人的主體性、主導性的體現,是內生式發展的最直接動力[20]。《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遵循“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增強農業農村自我發展動力”等。因此要重視培育和提升鄉村居民參與鄉村發展的能力,貫徹全過程人民民主,激發村民建設鄉村的積極性、主動性,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共同體[22]。

(二) 人才協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人才作為第一資源,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23]。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的大計。因此人才協同要作到以下幾點。一是要建立、健全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深化鄉村人才培養、引進、管理、使用、流動、激勵等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服務鄉村激勵機制。二是要積極吸引本地年輕人回流,解決因城鎮化普及所造成的農村空心化問題;發揮農村鄉賢、致富能手的模范帶頭作用,帶領村民一起發展;對村民進行職業技能、經營管理、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培訓,培養本土人才。三是引進外部優秀人才助力鄉村建設,解決村民因為文化認知水平低、信息閉塞等不懂經營管理、不會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等難題,幫助紅色旅游景點進行保護和深度開發,引入智能技術打造深度體驗旅游產品;加大紅色旅游景區的資源整合和產品線上化[24],提升紅色旅游品牌形象以及促進紅色旅游和鄉村振興一體化發展等。本次針對漳州紅色文化了解渠道(多選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新媒體平臺在傳播漳州紅色文化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占比達到74.61%;紅色旅游景區、單位或學校紅色主題教育也是受訪者獲取相關信息的重要途徑,分別占比55.42%和52.32%;影視節目和廣播電視也有一定比例,分別為30.03%和21.67%;書籍報刊和其他渠道的比例相對較低,分別為13.93%和4.95%。不過,在對漳州紅色旅游景點對外的宣傳方式上,62.85%的受訪者表示了滿意和非常滿意,認為一般的占32.82%,而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比例較低,合計為4.34%。

(三) 產業協同

經濟根植性包括社會經濟、資本、產業和產業結構及技術等。產業發展狀況是衡量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和發展紅色旅游的物質基礎[25]。當下中國情境下的鄉村新內生式發展內涵應該是對本地優勢資源充分利用,借助獨特的地理環境、自然風貌等自然資源稟賦與現代的經濟貿易方式相結合形成該地區的獨特產業[13]。因此產業協同應采取如下措施。一是要打破行政區劃壁壘,推進區域鄉村產業和紅色旅游經濟一體化發展,從地脈和文脈方面整合鄉村和紅色旅游資源,進而推進聯動開發,加強鄉村和紅色旅游區域間的資源共享、線路對接、市場互動、客源互送和效益共贏,從而降低紅色旅游開發成本、優化紅色旅游資源要素配置以及促進紅色旅游資源整合[26],形成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比如,湖南沙洲紅色旅游景區覆蓋的多個村黨組織牽頭成立了沙洲田園綜合體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委托經營、提供就業、入股分紅等模式幫助村民順利脫貧。二是各鄉村要制定更多優惠政策,通過市場激勵機制鼓勵和吸引各類外部投資主體和民間資本參與當地鄉村和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經營,完善城市生產要素下鄉機制,構建多元化主體參與機制,建立起“政府+企業+鄉村”的聯合開發模式,建立鄉村產業運營體系,實現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彌補鄉村發展的資金短板,用產業收入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助力紅色旅游的保護和開發,再通過紅色旅游為鄉村吸引客流,實現協同發展。三是促進紅色旅游與鄉村觀光農業、溫泉養生、生態農業等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構建多功能的鄉村紅色旅游,促進異質性產業要素的集聚整合與無障礙流通,進而實現紅色旅游產業價值鏈的重塑與創新[26]。比如湖南沙洲紅色旅游景區引進湖南零級有機生態農業、深圳我在旅行國際旅行社等企業,做大做強旅游市場,鼓勵村民通過種植、制作、銷售特色水果、農副產品及發展民宿、農家樂等方式實現增收致富。

(四) 文化協同

內生發展是以文化為基礎的發展。文化根植性主要指經歷了長久的演化變遷最終形成的歷史文化積淀,包括歷史遺跡、宗教信仰、民俗風情、人文精神等,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極強的生命力[12]。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我們要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傳承中華文明,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23]”。本次對漳州紅色旅游景點的紅色文化教育效果進行調查,61.3%的受訪者選擇了一般, 滿意和非常滿意的占36.84%,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占1.86%。因此搞好文化協同應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要促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紅色旅游集休閑娛樂、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文化賡續于一身,有利于提升村民的家國情懷和時代使命感,引導人們向上向善,有助于涵養鄉村公共品德,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修養,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和社會環境,打造積極友善團結向上的鄉村共同體[25]。二是要為村民提供參與紅色旅游宣傳的機會。借助村民對當地紅色遺址、遺物和事跡等的了解,積極鼓勵村民擔任如紅色故事講述者、紅色遺址守護者、紅色文化傳承者等角色。既能發揮傳承和發揚當地紅色文化的內群體作用,又能夠為紅色旅游提供人才資源;既能解決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又能拉近村民與游客的距離,更有了解紅色文化的興趣等。本次對漳州紅色旅游景點講解人員的專業程度調查結果顯示,78.33%的受訪者表示滿意和非常滿意,19.2%的表示一般,僅有2.48%的受訪者表示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在對漳州紅色旅游景點內的景點介紹方面, 感到滿意和非常滿意的占49.53%,一般的占48.61%,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比例較低,僅為1.86%。三是要將當地民俗文化、宗教信仰、歷史人文等與紅色文化串聯,既能將紅色文化融入鄉村旅游,又能延長游客的旅游時長,提高鄉村的旅游價值,為鄉村創造更多收益。本次問卷調查針對漳州紅色旅游景點的紅色文化與當地民族文化、民俗等融合情況,64.71%的受訪者表示一般,滿意和非常滿意的占31.89%,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占3.41%。

(五) 生態協同

自然資源受地理區位限制,是地域特色中最原始的部分,也是最易被探尋的部分,具有不可移動的特性,天然地與當地的其他要素融為一體,是鄉村地區最明顯的根植性體現,對一個地區的發展有深遠影響。自然資源包括生態景觀資源(自然形成的獨特地形、地貌風光等) 和土地、海河、森林、礦產資源等[11]。自然資源豐富度愈高,其地理根植性就愈明顯。自然稟賦模式中,經濟發展對自然環境的依賴越強,根植性也就越強。地方既可以通過開發自然資源得到發展,也可能會因為自然環境遭到破壞而喪失發展的活力。本次對漳州紅色旅游景點所處的生態環境保護和開發情況調查結果顯示,64.4%的受訪者表示一般,滿意和非常滿意的占33.43%,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占2.17%。因此在自然稟賦模式中,首先要考慮的是保護當地的自然環境,做到綠色發展,主導產業的發展既要利用資源優勢,又要保護當地的生態圈[12],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鄉村積極發展旅游、康養業,可以為紅色旅游引流,克服單一紅色旅游內容呆板、參觀時間較短無法留住客人的不足,讓游客既能在紅色旅游景點接受紅色文化教育,也能徜徉在青山綠水間陶冶心情,感受革命戰士用生命和鮮血為我們換來的寧靜和平,珍惜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維護國家安定團結。

結語

新內生發展扎根于本土,以提高當地民眾的生活質量為宗旨,不僅承認地方在農村發展中的主體性地位,尊重地方特有的價值體系和文化傳統,基于當地的自然與文化資源發掘內部潛力,也將人才、資金、技術、品牌等外部資源視為農村發展可資利用的要素,是農村經濟、社會、人文、生態的綜合性發展。紅色旅游景點很多是與鄉村當地的自然資源或者歷史建筑有關,無論是從資源還是文化角度都僅屬于鄉村資源的一部分,應和鄉村振興相互牽引、相輔相成、互利互惠。

從本次問卷調查結果看,漳州市紅色旅游作出了一定的成績,所有項目非常不滿意的占比均未超過1%,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合計占比除“紅色旅游景點與當地產業融合情況”為5.57%外,其他項目均未超過5%。在漳州紅色旅游景點交通條件、宣傳方式、宣傳內容、講解人員的專業程度、服務態度等方面受訪者的滿意程度都很高,非常滿意和滿意合計比例均超過50%,分別為69.66%、62.85%、54.80%、78.33%和68.12%,尤其是講解人員的專業程度和紅色旅游景點的服務態度, 非常滿意程度占比分別高達22.91%和18.89%,遠遠超過其他調查項目只有個位數且最高只有6.81%的比例。但是在停車條件、線路指示、景點介紹、內容展示方式、餐飲、住宿、公廁配套設施、衛生狀況、紅色文化教育效果、周邊產品開發情況、與當地產業融合情況、紅色文化與當地民族文化及民俗等融合情況、生態環境保護和開發、和周邊景點聯動情況等方面還存在改善的空間,這些項目滿意程度一般以下(含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均超過50%,分別為58.21% 、52.01% 、50.47% 、56.35% 、69.04% 、70.28% 、65.64% 、58.83% 、63.16% 、67.81% 、70.28%、68.12%、66.57%、71.20%,受訪者在紅色旅游景點推動鄉村振興工作方面認為效果不明顯和不了解的占63.77%。所以紅色旅游景點和所在鄉村都要積極主動尋求融合,打造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高質量發展共同體,實現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

參考文獻

[1]吳若山. 紅色旅游發展的“破”與“立”[J]. 旅游學刊,2021,36 (6) :1-3.

[2]符濤. 紅色旅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以海南省為例[J]. 社會科學家,2019 (10) :104-109.

[3]古志強,古曉琳. 活化紅色檔案資源助推蘇區鄉村振興[J]. 中國檔案,2021 (10) :28-29.

[4]付璐. 體驗導向型紅色旅游開發問題探討[J]. 社會科學家,2020 (9) :40-44.

[5]朱麗,李美. 游客需求視角下的鄉村紅色旅游發展困境及應對[J]. 農業經濟,2020 (3) :48-50.

[6]戴斌,馬曉芬. 大力推進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思考[J].湖南社會科學,2021 (4) :77-85.

[7]陳金華,李宇靖.“海絲”重點僑鄉旅游經濟聯系網絡結構演化[J]. 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 (5) :45-56.

[8]伏恬舒. 紅色旅游與鄉村振興耦合發展路徑探索:以汝城沙洲村為例[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16(2) :132-138.

[9]羅景峰,安虹. 紅色旅游沉浸體驗的發生機制及意義建構邏輯:基于雙系統理論的視角[J]. 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 (5) :40-53.

[10]陳曉敏,袁波,張海熔,等. 文旅產業的地域根植性:以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為例[J]. 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9 (1) :91-96.

[11]王佳琪,袁永博,張明媛. 基于根植性理論的特色小城鎮產業規劃研究: 以遼寧省莊河市大鄭鎮為例[J]. 小城鎮建設,2018,36 (12) :32-38+44.

[12]付曉東,蔣雅偉. 基于根植性視角的我國特色小鎮發展模式探討[J]. 中國軟科學,2017 (8) :102-111.

[13]范斌. 基于根植性理論視角下的我國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機制研究[J]. 體育與科學,2018,39 (1) :84-89.

[14]郭磊. 基于根植性理論的特色小鎮創新發展研究:以蘇繡小鎮為例[J]. 長江技術經濟,2022,6 (5) :96-101.

[15]張行發,徐虹,張妍.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新內生發展理論視角:以貴州省Y 縣為案例[J]. 當代經濟管理,2021,43(10) :31-39.

[16]邱浩鈞,劉雪梅. 共同富裕目標下鄉村內生發展的實踐邏輯與優化策略:基于浙江實踐的多案例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23 (4) :28-38.

[17]馬海龍,楊玟玟. 新內生發展理論視閾下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動力整合:以東北地區J 村木耳產業為例[J]. 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2023,15 (4) :64-77+154-155.

[18]章志敏,張文明. 農村內生發展研究的理論轉向、命題與挑戰[J]. 江漢學術,2021,40 (2) :5-15.

[19]包先康. 區域內生發展下連片貧困區精準扶貧的質量提升[J].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1 (1) :105-111.

[20]張秋菊,張超鋒. 農村內生式發展的理論和政策實踐:以日本中山間地區等直接補助制度為例[J]. 世界農業,2020 (11) :20-28+143.

[21]吳越菲. 從部門生產到區域繁榮:面向農村新內生發展的政策轉型及其反思[J]. 貴州社會科學,2022 (5) :158-168.

[22]王維國,劉亞寧. 共同體視域下農村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J].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4,22 (2) :60-69.

[23]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 (2022- 10- 25) [2023- 11- 09].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4]羅利玉. 紅色旅游發展的基本遵循與現實進路: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解讀[J]. 社會科學家,2021 (7) :46-50.

[25]劉玉珂,胡笑笑. 湖南省紅色資源賦能鄉村振興的多維價值與路徑優化[J].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6 (6) :120-127.

[26]楊勇,鄒永廣,吳煜靈. 紅色旅游區旅游經濟聯系網絡結構與合作格局演進:以湘贛閩紅色旅游區為例[J].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25 (5) :78-87+112.

(責任編輯:耿惠斌)

猜你喜歡
紅色旅游
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
云南畫報(2021年7期)2021-08-06 08:54:50
打造紅色旅游小鎮 老區遂昌 風景正好
今日農業(2020年13期)2020-12-15 09:08:51
紅色旅游助力宗店鄉村振興
中州建設(2020年6期)2020-12-02 02:27:50
東征村:紅色旅游助力脫貧換新顏
今日農業(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46
紅色旅游
年輕人漸成紅色旅游主力人群
投資北京(2018年9期)2018-12-29 09:02:54
紅色旅游——革命精神的傳承——重慶“紅巖聯線”的一點思考
消費導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6
開展紅色旅游業務 提升老人生活品質
福利中國(2016年4期)2016-02-10 05:34:58
關于紅色旅游產業發展的思考及發展方向
人間(2015年17期)2015-12-30 03:40:49
信陽紅色旅游帶動6.5萬人就業
源流(2014年2期)2014-02-17 07:30: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日本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啪啪| 亚洲成人播放|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一本综合久久| 久久女人网|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无码人妻免费|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成人福利视频网|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看片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免费三区|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色站|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91免费在线看|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毛片网站在线看|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日本午夜网站| 久久semm亚洲国产| 欧美在线一级片|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奇米影视狠狠精品7777|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成年人国产网站| 亚洲乱强伦| 高清乱码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成人午夜网址| 亚洲欧洲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 99精品在线看|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 欧美日韩久久综合|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在线观看无码a∨|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青青网在线国产| 日韩欧美中文| 成人午夜免费观看|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亚洲αv毛片| 中文字幕自拍偷拍|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狠狠干综合|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99国产精品国产|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爱做久久久久久| 亚洲综合九九| 久久女人网|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