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共同富裕的測度、時空演進及收斂性研究

2025-03-19 00:00:00馮苑卓佳妮
經濟論壇 2025年3期

【摘要】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huán)。文章從機會、能力、結果三個層面闡釋共同富裕的理論內涵,構建共同富裕指標體系,進而采用熵值法測度中國2001—2021 年30 個省份的共同富裕指數并進行分析比較。研究發(fā)現:考察期內中國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共同富裕總體指數及其三個維度指數均穩(wěn)步提升,且呈現出東部、東北、中部、西部地區(qū)依次遞減的空間非均衡狀態(tài);共同富裕具有路徑依賴特征,經濟總量越大、經濟越發(fā)達、城鎮(zhèn)化水平越高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也越高;共同富裕的區(qū)域內差異和區(qū)域間差異在考察期內均有所縮小,且區(qū)域間差異是共同富裕區(qū)域差異的主要來源;共同富裕表現出明顯的σ收斂和β收斂特征,但各區(qū)域收斂速度有所不同;共同富裕具有明顯的空間正自相關特征。文章為共同富裕的理論和政策研究提供了最新經驗證據。

【關鍵詞】共同富裕;指標體系;省際比較;區(qū)域差異;收斂性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賦能共同富裕的效應測度、機制識別與優(yōu)化路徑研究”(23YJC790026)。

【作者簡介】馮苑,博士,江西師范大學城市建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數字基礎設施與共同富裕;卓佳妮,江西師范大學城市建設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數字經濟與土地利用效率。

中圖分類號:F046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質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帶領全國人民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共同富裕目標的有效推進和最終實現打下了堅實基礎。立足新時代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現在,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習近平,2021)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堅持共同富裕方向”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列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之一。共同富裕成為當前理論界研究的熱點議題,剖析共同富裕理論內涵、構建共同富裕指標體系、測度共同富裕實際水平,并據此分析中國共同富裕的現狀、態(tài)勢、短板與區(qū)域差異,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關于共同富裕的研究目前主要以定性分析為主,研究內容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闡釋共同富裕的生成邏輯。周文和唐教成(2023) [2]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立場、觀點及方法出發(fā),重新審視了共同富裕的理論、歷史和實踐三重邏輯。羅健(2023) [3]進一步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論述,在理論維度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共同富裕的全民共享理論、物質基礎理論、制度保障理論、實現過程理論及價值目標理論的繼承與發(fā)展,在實踐維度體現了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實踐價值與實踐要求,在歷史維度是對強國富民傳統文化精神的傳承與發(fā)展。二是解讀共同富裕的科學內涵。李實(2021) [4]認為,共同富裕是富裕和共享二者的有機統一。程承坪和孫佩雯(2023) [5]基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理論,指出對共同富裕內涵的剖析,不僅要關注富裕和共同的涵義,而且要注重對二者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關系的把握。三是分析共同富裕的影響因素。張曉晶(2021) [6]考察了金融發(fā)展對共同富裕的影響,研究發(fā)現適度、規(guī)范的金融發(fā)展有利于促進共同富裕。師博和胡西娟(2022) [7]探討了數字經濟發(fā)展與共同富裕之間的關系,指出數字經濟不僅有利于構建實現共同富裕的共建機制,筑牢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而且有助于構建實現共同富裕的共享機制,顯著縮小區(qū)域差距、城鄉(xiāng)差距、收入差距、行業(yè)差距。四是提出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陳斌開和馬燕來[8]基于國際經驗的比較分析,提出實現要素市場和產品市場的機會均等是推動共同富裕的關鍵。代志新等[9]將共同富裕實現路徑概括為四個方面, 即發(fā)揮基本制度優(yōu)勢、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升社會生產力質量、促進經濟可持續(xù)增長。

關于共同富裕的定量研究,絕大多數學者采用構建指標體系的方式衡量。根據指標體系構建思路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文獻堅持“二維”構建思路,即緊扣“共同”和“富裕”兩大關鍵詞,對共同富裕狀況進行反映。劉培林等(2021) [10]從總體富裕程度和發(fā)展成果共享程度兩個維度提出了共同富裕指標體系。萬海遠和陳基平(2021) [11]采用人均GDP 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數兩個指標分別衡量“總體富裕”和“共享富裕”,并進一步測度和比較了全球162個國家的共同富裕水平。楊宜勇和王明姬(2021) [12]從富裕差異性、富裕共享性兩個方面刻畫“共同”,從物質生活富足、精神生活富足、生活環(huán)境宜居3 個方面刻畫“富裕”,提出了由27 個指標構成的指標體系。馮苑和聶長飛(2022) [13]在構建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采用縱橫向拉開檔次法測度了中國2013—2019 年26 個省的共同富裕指數,發(fā)現中國共同富裕具有“東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第二類文獻堅持“多維”構建思路,即基于共同富裕的內涵和特征,對共同富裕狀況進行表征。鈔小靜和任保平(2022) [14]從收入與財產、發(fā)展能力、民生福祉3個維度選取13個指標,構建了新發(fā)展階段共同富裕指標體系。蔣永穆和豆小磊(2022) [15]提出了人民性、共享性、發(fā)展性和安全性的共同富裕四維指標體系。李金昌和余衛(wèi)(2022) [16]構建了由47個過程性指標和9個結構性指標組成的共同富裕指標體系,并對浙江省共同富裕的實現程度進行了測度。萬廣華等(2023) [17]以提升人民幸福感為目標函數,構建了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生態(tài)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公共服務“五位一體”的共同富裕指標體系,由此對中國27個省份的共同富裕水平進行了評價。

縱觀已有文獻,關于共同富裕的相關研究仍然存在著不足。一方面,對共同富裕的解讀存在兩種典型的偏差性認識:一是簡單地將共同富裕理解為“共同”和“富裕”的結合,采用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數和人均GDP 兩個指標合成共同富裕指數,無法準確反映共同富裕的深刻內涵(萬廣華等,2023) [17];二是把共同富裕當作一個“筐”,幾乎無所不包地把精神、環(huán)境、生態(tài)、國際甚至社會狀況等因素都納入共同富裕的指標體系,將共同富裕的狀況與實現共同富裕的途徑混在一起,導致無法科學把握共同富裕的內涵(簡新華和聶長飛,2023) [18]。另一方面,有關共同富裕指標體系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論探討階段,實證分析較少,且對共同富裕指數的特征分析不夠深入,缺少對共同富裕水平全面、系統考察,無法為精準施策共同富裕提供直觀的經驗證據。鑒于此,本文力圖彌補現有研究的上述不足,在科學闡釋共同富裕內涵的基礎上,構建了“機會-能力-結果”三位一體的共同富裕指標體系,并采用熵值法對中國2001—2021年30個省份的共同富裕指數進行測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運用Dagum 基尼系數法、收斂模型、莫蘭指數和莫蘭散點圖等方法對中國共同富裕指數的特征進行深入的分析比較,以求對共同富裕有更全面準確的把握。

一、共同富裕的理論內涵

共同富裕是過程與結果的統一(劉培林等,2021;李金昌和余衛(wèi),2022) [10,16]。作為一個過程,共同富裕是不斷追求機會均等和能力提升的持續(xù)進行的螺旋式上升的發(fā)展過程;作為一種結果,共同富裕是“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相統一的一種優(yōu)良的發(fā)展狀態(tài)。在此基礎上,共同富裕的內涵可以進一步從機會、能力、結果三個維度進行剖析。圖1繪制了共同富裕的理論內涵圖。

第一,機會主要指發(fā)展機會公平、致富機會均等。日本、韓國的發(fā)展經驗表明,機會均等不僅有助于促進社會公平,而且可以提升經濟效率(陳斌開和馬燕來,2023) [8]。對每個居民而言,由于自身稟賦不同,個人發(fā)展路徑和收入水平也相應存在差異,而推動共同富裕的關鍵在于加快形成人人參與的發(fā)展環(huán)境,充分釋放每個人尤其是收入偏低居民的特長和潛能,為更多人創(chuàng)造致富機會。因此,促進共同富裕的底線要求就是保證人人都有提升能力和向上流動的普惠公平的機會,使人人都能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fā)展和發(fā)家致富(師博和胡西娟,2022) [7]。從內容看,這里所說的機會不僅包括與個人發(fā)展緊密相關的就業(yè)機會、教育機會、醫(yī)療機會、住房機會、社會保障機會,還應包含數字經濟時代的信息獲取機會。

第二,能力主要指發(fā)展能力不斷提升,包括宏觀經濟發(fā)展能力和微觀個人發(fā)展能力兩方面內容。就經濟發(fā)展能力而言,更多強調經濟發(fā)展的“質”的屬性,即按照“在高質量發(fā)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的原則,加快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成新舊動能轉換,培育新引擎,推動經濟發(fā)展更平衡、更協調、更包容、更可持續(xù),以此不斷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馮苑和聶長飛,2022) [13]。就個人發(fā)展能力而言,主要指個人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不斷提高,人力資本和專業(yè)技能不斷提升,致富本領不斷增強,不斷滿足自身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結果主要指富裕程度不斷提升、發(fā)展成果共享程度不斷提高,即實現“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統一(李金昌和余衛(wèi),2022) [16]。其中,人民收入水平是否提升、生活品質是否提高是富裕程度最直接的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把發(fā)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9]。共享程度不斷提高主要是分配狀況不斷改善、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中國集中體現為地區(qū)、城鄉(xiāng)和收入三大差距不斷縮小直至消除(劉培林等,2021) [10]。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機會、能力、結果三者之間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其中, 機會是“ 底線要求”, 只有創(chuàng)造更多、更公平的發(fā)展機會,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個人潛力和勤奮勞動的積極性,避免“內卷”“躺平”等現象;能力是“基本要求”,經濟發(fā)展和個人發(fā)展能力的不斷提升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要條件,否則就難以增加財富的總量和增量,甚至導致共同貧窮;結果是“最高要求”,是在機會公平和能力提升的基礎上,展現出的經濟發(fā)展和收入分配的實際狀態(tài)。從“機會-能力-結果”三維視角解讀共同富裕的內涵,很好地體現了過程和結果的統一(劉培林等,2021;李金昌和余衛(wèi),2022) [10,16],促進機會公平和提升發(fā)展能力是共同富裕的過程,實現更高的富裕程度和共享程度是共同富裕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看,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可以理解為機會、能力、結果三個維度相互促進、共同改善并不斷邁向高級形態(tài)的螺旋式上升的動態(tài)演進歷程。

二、指標體系與指數測度方法

(一) 共同富裕指標體系的構建

基于上述對共同富裕理論內涵的理解,本文借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浙江高質量發(fā)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qū)實施方案(2021—2025年)》、黨的二十大報告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論述,并參考現有文獻構建的指標體系,遵循科學性、重要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則,從機會、能力、結果3個層面選取指標,構建了由3個一級指標、10個二級指標和18個三級指標構成的共同富裕指標體系(表1)。

具體而言,在共同富裕的機會維度,為盡可能充分反映機會的可及性與公平性,設置就業(yè)機會、教育機會、醫(yī)療機會、住房機會、社會保障機會、信息獲取機會6 個二級指標,分別采用就業(yè)基本面、教育支出強度、醫(yī)療資源豐裕度、住房負擔狀況、養(yǎng)老保險覆蓋率、互聯網普及率進行衡量。在共同富裕的能力維度,分別從宏觀和微觀層面設置經濟發(fā)展能力和個人發(fā)展能力2 個二級指標。其中:宏觀經濟發(fā)展能力主要反映經濟發(fā)展質量狀況,參考聶長飛等(2023) [20]的研究,選取全員勞動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資本產出率3 個指標進行反映;個人發(fā)展能力主要考察個人的人力資本狀況和就業(yè)情況,用健康人力資本、教育人力資本、就業(yè)質量3 個指標進行刻畫。在共同富裕的結果維度,設置富裕程度和成果共享2 個二級指標。其中:收入和消費水平是富裕程度最直接的體現,因此選取城鎮(zhèn)居民收入、農村居民收入、居民富裕度進行表征;成果共享主要體現地區(qū)、城鄉(xiāng)和收入差距,分別用區(qū)域共享發(fā)展指數、城鄉(xiāng)發(fā)展協調指數、收入共享指數3個指標進行測度。

為盡可能全面監(jiān)測共同富裕的狀況和特征,本文以中國2001—2021年30個省(不包含港澳臺地區(qū),同時由于西藏數據缺失較多,未納入研究樣本) 的面板數據為研究對象,相關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人口和就業(yè)統計年鑒》、《中國財政年鑒》、Wind數據庫和EPS數據庫。部分指標進一步作如下說明:全要素生產率采用索洛余值法測度(聶長飛等,2023) [20],人口預期壽命借鑒馮苑和聶長飛(2022) [13]的做法近似估計,居民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數參考田衛(wèi)民(2012) [21]的方法測算獲得。另外需要說明的是,為準確反映不同年份共同富裕的真實發(fā)展水平,本文將工資、可支配收入等名義變量進行平減,統一換算成2001年不變價。

(二) 共同富裕指數的測度方法

為科學準確評價不同省份的共同富裕水平,本文采用現有文獻廣泛使用的熵值法進行測度(萬廣華等,2023) [17]。首先,采用極差標準化方法對指標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相應的公式為:

其中,i和j分別表示城市和基礎指標,xij表示第i個省份第j個指標的原始值,zij表示第i個省份第j個指標的無量綱值。

其次,根據如下公式計算出第j 個指標的熵值Ej:

在此基礎上,根據公式(3) 計算出第j個指標的權重wj:

最后,采用線性加權法計算各省份歷年共同富裕指數CP,計算公式為:

根據上述方法,本文將共同富裕指數的大小限定在0到100之間。指數越大,表明共同富裕水平越高。

三、測度結果與分析

(一) 基本測度結果

基于上述指標體系和測度方法,本文測算了2001—2021年中國30個省份的共同富裕指數,結果如表2所示。

圖2描繪了全國共同富裕總體指數及其3個維度指數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樣本期內中國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共同富裕指數穩(wěn)步增長,從2001年的15.10提升至2021年的45.03,年均增長5.62%。然而,同最優(yōu)值100相比,中國目前的共同富裕水平仍然偏低。從機會、能力、結果3個一級指標看,除個別年份有所波動,3個維度指數均呈現上升態(tài)勢。具體來說,機會指數由2001年的4.67上升至2021年的15.86,年均增長6.30%;能力指數由2001 年的4.44 上升至2021 年的13.94,年均增長5.88%;結果指數由2001 年的5.99 上升至2021 年的15.24,年均增長4.78%。綜合而言,各維度指數在大小、增速等方面發(fā)展相對均衡,三者的共同提升不斷推動著中國共同富裕的歷史進程。

進一步地,按照國家統計局的劃分依據,本文將30個省份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qū)四大區(qū)域①。通過對不同區(qū)域共同富裕指數變化趨勢的分析,能夠更加全面、準確地把握區(qū)域發(fā)展態(tài)勢,為下好共同富裕“全國一盤棋”提供事實依據。圖3 描繪了四大區(qū)域共同富裕指數的變化情況。從共同富裕指數的大小看:東部地區(qū)處于領先位置, 綜合指數介于20.61~56.20; 東北地區(qū)次之,綜合指數介于17.02~44.64;中部地區(qū)和西部地區(qū)共同富裕水平相當,綜合指數介于11.23~39.44。從共同富裕指數的增速看,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qū)年均增長率分別為5.14% 、6.11%、6.29%、4.94%,由低到高依次是東北、東部、中部、西部。由此可見,中國共同富裕的區(qū)域差距仍然較大,存在著明顯區(qū)域不協調現象,但共同富裕水平相對較低的中部和西部地區(qū)借助后發(fā)優(yōu)勢對東北和東部地區(qū)形成了一定的“追趕效應”。

為準確把握不同省份共同富裕的現狀,本文進一步繪制了各省共同富裕指數及其年均增速的情況,具體如圖4所示。從共同富裕指數的大小看,2021年全國共同富裕指數均值為45.03,在本文考察的30個省份中,僅有9個省份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之上,超過三分之二的省份共同富裕指數低于全國均值,意味著各省份共同富裕之間存在著明顯的不平衡問題。具體而言,北京、上海處于絕對的領先位置,2021 年共同富裕指數分別為81.31和79.20;天津、浙江、江蘇、廣東、福建等省份緊隨其后,共同富裕水平較高;相較而言,甘肅、貴州、云南等省份共同富裕指數偏低、排名相對靠后。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是除直轄市外共同富裕指數最高的省份,這一結論與萬廣華等(2023) [17]的測度結果相一致,也與其成為中國首個共同富裕示范區(qū)的地位相匹配。從省際比較看,2021 年北京共同富裕指數是甘肅的2.41 倍,進一步凸顯了各省份共同富裕不同步的現實情況。從共同富裕指數的增速看,共同富裕水平排名相對靠后的省份普遍增速更快,“追趕效應”在省際層面得到進一步驗證。具體來說,樣本期內共同富裕指數年均增長率排名前三的省份依次是貴州、青海、安徽,年均增速分別為8.85%、7.33%、6.95%;上海、北京的年均增長率則相對較慢,年均分別增長4.58%、4.12%。

(二) 共同富裕指數的動態(tài)空間分布

分析上述測度結果可以發(fā)現,共同富裕水平較高的省份多為經濟發(fā)達的東部地區(qū),而共同富裕水平偏低的省份則主要集中在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qū)。為更清晰地反映共同富裕指數的動態(tài)空間分布特征,本文借鑒王喆等(2021) [22]的做法,繪制了共同富裕指數與各省實際GDP (2001年不變價)、實際人均GDP (2001年不變價)、人口規(guī)模、城鎮(zhèn)化率四個主要經濟變量間的散點圖,具體如圖5 所示。可以看出,共同富裕指數與實際GDP、實際人均GDP以及城鎮(zhèn)化率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這意味著經濟總量越大、經濟越發(fā)達、城鎮(zhèn)化水平越高的省份,共同富裕指數也越高。相反,共同富裕指數與人口規(guī)模之間非但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反而呈現出一定的負相關特征。黨的二十大報告將“人口規(guī)模巨大”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同時歸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本文研究發(fā)現二者之間似乎難以兼得,充分體現了在“人口規(guī)模巨大”的地區(qū)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目標的艱巨性,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口發(fā)展是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必須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以人口高質量發(fā)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緣由所在。

(三) 區(qū)域差異分析

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Dagum基尼系數法對中國共同富裕的區(qū)域差異進行分析。Dagum基尼系數法不僅能刻畫評價對象的總體區(qū)域差異,還能揭示區(qū)域差異的來源,因而在區(qū)域差異分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Da?gum基尼系數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G表示總體基尼系數,n為全樣本包含的省份數量,k為劃分的地區(qū)數量,j、h表示不同地區(qū),i、r 表示地區(qū)內不同省份,nj (nh) 表示j(h) 地區(qū)內省份數量,yji (yhr) 表示j (h) 地區(qū)省份i(r) 的共同富裕指數, yˉ 表示所有省份共同富裕指數的均值大小。基尼系數越大,表明省份之間共同富裕水平總體差距越大,反之則越小。

進一步地,可以將總體區(qū)域差距(G) 分解為地區(qū)內差距(Gw)、地區(qū)間差距(Gb) 和超變密度(Gt) 三部分,即G =Gw +Gb +Gt 。其中:Gw表示某一地區(qū)內部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之間的差距;Gb表示不同地區(qū)作為子集時,地區(qū)之間共同富裕水平之間的差距;Gt表示地區(qū)之間共同富裕概率密度函數重疊部分引起的區(qū)域間差距。具體分解過程如下:

其中,式(6) Gjj表示地區(qū)j的基尼系數,式(8) Gjh 表示地區(qū)j 和地區(qū)h 之間的基尼系數,式(7)、式(9)、式(10) 分別計算的是地區(qū)內差距(Gw)、地區(qū)間差距(Gb) 和超變密度(Gt)。同時, pj = nj /n , sj = nj yˉj/ nyˉ , Σpj =Σsj =1 ,Σi?1k Σ??1k pj s? =1 。Djh表示地區(qū)j和地區(qū)h之間共同富裕的相對影響,djh和pjh分別表示地區(qū)j和h中所有yj??y?r gt;0 以及y?r?yji gt;0 的所有樣本值加總的數學期望,Fj (Fh) 表示區(qū)域j (h) 累積密度分布函數。

2.中國共同富裕指數的區(qū)域差異及其來源

(1) 總體差異及區(qū)域內差異分析。如圖6 所示,全國共同富裕指數的區(qū)域差異整體呈逐年縮小趨勢,基尼系數由2001年的0.201下降至2021年的0.123,累計下降幅度為0.078,年均下降幅度為2.44%。2013 年之前,基尼系數呈波動式下降趨勢,個別年份甚至出現明顯提升,如2005 年和2011 年基尼系數分別較前一年提升4.93% 和3.62%。四大區(qū)域內部共同富裕的差距同樣呈現波動中不斷縮小的趨勢。其中,東部地區(qū)區(qū)域內差異最大,共同富裕基尼系數明顯高于其他地區(qū),主要是因為北京、上海兩個“優(yōu)等生”,共同富裕水平較其他省份存在明顯的領先優(yōu)勢。具體而言,東部地區(qū)共同富裕基尼系數由2001 年的0.192 下降至2021年的0.128,年均下降幅度為2.00%。西部地區(qū)區(qū)域內差異在樣本期內始終排名第二,是因為內蒙古、重慶、四川在推進共同富裕方面成效較為顯著,相對其他西部省份存在一定的優(yōu)勢,其共同富裕基尼系數由2001 年的0.098 下降至2021 年的0.055,年均下降幅度為2.81%。中部地區(qū)和東北地區(qū)共同富裕基尼系數均保持較低的水平,且呈現交替領先的趨勢。具體而言,中部地區(qū)共同富裕基尼系數由2001年的0.081下降至2021年的0.015,年均下降幅度為8.21%;東北地區(qū)共同富裕基尼系數由2001年的0.040下降至2021年的0.010,年均下降幅度為6.79%,這兩個區(qū)域內部共同富裕指數差距較小,共同富裕發(fā)展相對均衡。

(2) 區(qū)域間差異分析。如圖7所示,不同區(qū)域之間共同富裕指數的差異均呈現波動中不斷縮小的趨勢,2013年之后,區(qū)域間基尼系數逐年縮小的態(tài)勢愈加明顯。具體而言,東部與中部、東部與西部、東部與東北、中部與西部、中部與東北、西部與東北區(qū)域間基尼系數下降幅度依次為2.07%、2.06%、1.03%、3.45%、4.96%、4.35%,說明共同富裕的區(qū)域格局正逐步由非均衡向均衡推進。從基尼系數的絕對水平看,東部與西部共同富裕指數的差異最大,樣本期基尼系數均值達到0.249,其后依次為東部與中部、東部與東北、西部與東北、中部與東北、中部與西部,基尼系數均值分別為0.229、0.143、0.140、0.119、0.066。值得一提的是,東部地區(qū)與其他地區(qū)區(qū)域間基尼系數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這主要是因為多數東部地區(qū)省份共同富裕處于全國領先位置,且東部地區(qū)共同富裕水平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他地區(qū)雖然對東部地區(qū)存在“追趕效應”,但目前總體差距仍然較大。

(3) 區(qū)域差異的來源及貢獻度分析。如圖8所示,從共同富裕指數的區(qū)域差異來源及其貢獻度看,不同年份各部分貢獻度相對穩(wěn)定。在樣本期內,共同富裕區(qū)域間差異的貢獻度最大,變動區(qū)間為72.64%~78.25%,貢獻度均值為74.85%,說明共同富裕指數的區(qū)域差異主要來源于區(qū)域間差異。區(qū)域內貢獻度變動區(qū)間為17.97%~20.90%,貢獻度均值為19. 80%。超變密度貢獻度的變動區(qū)間為3.30%~7.08%,貢獻度均值為5.35%。由此可知,區(qū)域內差異和超變密度不是造成共同富裕區(qū)域差異的主要原因。因此,現階段要有效解決共同富裕的區(qū)域差異問題,應該著重縮小共同富裕發(fā)展的區(qū)域間差異,著力推動共同富裕的空間均衡、協調發(fā)展。

(四) 收斂性分析

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同時,中國地區(qū)間、省份間共同富裕指數發(fā)展仍然存在較大的差異。由此,一個自然而然的問題是,共同富裕地區(qū)間的差距是否隨著時間而進一步縮小?為科學回答這個問題,本文借鑒經濟收斂的分析方法進行討論。具體而言,本文分別采用σ 收斂和β收斂模型進行檢驗。

1. σ收斂分析

σ收斂通過對評價對象對數標準差時序變化趨勢的刻畫,反映地區(qū)共同富裕指數差異的動態(tài)過程,如果這種差異隨時間推移不斷縮小,則可以認為存在σ收斂特征。具體公式為:

其中,下標i和t分別表示省份和年份,CP表示共同富裕指數,σt表示共同富裕指數第t年的σ收斂系數。若滿足σt +1 lt;σt ,即σ收斂系數逐年遞減的,則表明中國共同富裕指數存在σ收斂。

圖9繪制了全國及四大區(qū)域共同富裕指數σ收斂系數的變化趨勢。從全國層面看,雖然個別年份σ收斂系數有所反彈,但總的來講共同富裕指數的收斂趨勢十分明顯, 特別是2013 年之后,σ 收斂系數表現出較為穩(wěn)定的逐年遞減特征。具體而言,中國共同富裕指數σ收斂系數從2011年的0.359下降到2021年的0.221,累計降低幅度為0.138,年均降低2.40%。從四大區(qū)域看,各區(qū)域共同富裕指數σ收斂系數在樣本期內均有所減小,但不同年份波動較大,從而未表現出非常明顯的收斂趨勢。具體而言,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qū)共同富裕指數σ收斂系數在考察期內年均分別降低1.98% 、8.10% 、3.79% 、6.41%。從σ 收斂系數的絕對值看:東部地區(qū)最大,樣本期均值為0.283;其次是西部地區(qū),樣本期均值為0.142;中部和東北地區(qū)σ 收斂系數相對較小,樣本期均值分別為0.080和0.076。

2. β收斂分析

根據本文的測度結果,共同富裕水平較低的省份,往往具有更快的增長速度,即中國共同富裕水平可能存在“趨同”現象。為此,本文構建β收斂模型對這一特征進行刻畫。根據是否考慮趨同條件,β收斂模型又可以分為絕對β收斂和條件β收斂模型。絕對β收斂模型設定如下:

lnCPi,t +1?lnCPit =α +β lnCPit +μi +ηt +εit(15)

其中, 下標i 和t 分別表示省份和年份,lnCPi,t +1?lnCPi 表示省份i的共同富裕指數在第t年的增長率。μi和ηt分別表示省份和年份固定效應,εit為隨機誤差項。

在絕對β收斂模型的基礎上,進一步控制一系列共同富裕的影響因素,則變成了條件β收斂模型。條件β收斂模型設定如下:

lnCPi,t +1?lnCPit =α +β lnCPit +δXit +μi +ηt +εit(16)

其中,X表示控制變量集,具體包括:經濟發(fā)展水平,用實際人均GDP (2001年不變價) 的自然對數衡量;產業(yè)結構,用第三產業(yè)增加值占GDP比值表示;政府規(guī)模,用政府財政支出與GDP之比反映;城鎮(zhèn)化水平,用城鎮(zhèn)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表示;人口規(guī)模,用總人口數的自然對數衡量;對外開放,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與GDP之比計算。

在β收斂模型中,主要關注的是β收斂系數,若β lt;0 且在統計上顯著,則表明共同富裕指數存在β收斂。進一步地,可以根據β收斂系數刻畫收斂速度,用公式表示為 v =?ln(1?| β |) T ,相應地,半程收斂周期可近似表示為ln2 v ,其中,v表示收斂速度,T表示樣本考察期的年份數量。

表3報告了絕對β收斂模型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全國和四大區(qū)域β收斂系數均小于0,且至少在5%的水平上顯著,意味著在不考慮其他影響因素時,共同富裕表現出很強的地區(qū)收斂性,在長期各省共同富裕指數將會趨于各自穩(wěn)態(tài)水平。從收斂速度看,全國共同富裕半程收斂周期為34.34年,充分說明實現共同富裕空間均衡的長期性、艱巨性。四大區(qū)域共同富裕收斂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東北、中部、西部、東部,相應的半程收斂周期分別為11.36 年、11.55 年、22.38 年、22.97年,這一發(fā)現與前文區(qū)域差異分析及σ收斂分析結論基本一致。

表4報告了條件β收斂模型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在考慮經濟發(fā)展水平、產業(yè)結構、政府規(guī)模、城鎮(zhèn)化水平、人口規(guī)模、對外開放等經濟社會因素的影響后,全國和四大區(qū)域β收斂系數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進一步支持了共同富裕β收斂特征的存在性。同時,與絕對β收斂相比,全國和四大區(qū)域共同富裕半程收斂周期均大幅縮短。具體而言,全國共同富裕半程收斂周期為14.27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qū)共同富裕半程收斂周期相應變?yōu)?1.51 年、4.72 年、13.40 年和10.39年。

共同富裕的收斂性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這說明,雖然當前中國省份之間、區(qū)域之間、區(qū)域內部省份之間的共同富裕發(fā)展水平,存在一定的非平衡性,但這一差距會隨著時間進一步縮小,那些共同富裕指數偏低的省份,在目前共同富裕水平偏低,但未來也有追趕上的可能,不至于“輸在起跑線上”。

(五) 空間相關性分析

為了探究共同富裕指數的空間相關性特征,本文采用全局莫蘭指數(Moran's I) 方法進行分析,具體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xi和xj分別表示i省份和j省份的共同富裕指數, xˉ 表示共同富裕指數均值,S2表示共同富裕指數的方差,wij表示空間權重矩陣w的(i,j)元素。Moran's I 的取值介于-1~1,若莫蘭指數為正,則表明存在空間正自相關;反之,則存在空間負自相關。若莫蘭指數接近于0,則表明不存在空間自相關。在此基礎上,可以通過莫蘭散點圖對共同富裕指數的空間集聚特征進行刻畫。假設z是觀測值與均值的離差向量,wz 為其空間滯后向量,由區(qū)域周圍相鄰區(qū)域的加權平均計算得出,則Mo?ran's I可以看作z與wz的相關系數,將z與wz繪制成散點圖,即為莫蘭散點圖。

本文采用現有文獻廣泛使用的鄰近權重矩陣對中國共同富裕指數的Moran's I進行測度,具體結果如表5 所示② 。可以看出, Moran's I 介于0.333~0.445,均值為0.387,且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意味著共同富裕具有明顯的空間正自相關特征。

圖10繪制了代表性年份的墨蘭散點圖。總體而言,不同年份絕大多數省份都落在第一或者第三象限,即要么是“高-高”型集聚,要么是“低-低”型集聚,表現出明顯的空間正向集聚特征;只有少數一些省份落在了第二和第四象限,即屬于“低-高”型集聚或高-低型集聚,表現出空間負向離群特征。其中,落在第一象限的大部分都是東部發(fā)達省份,省份本身共同富裕水平高,周邊省份共同富裕水平也高,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蘇等省份;相反,落在第三象限的省份主要以中西部地區(qū)省份為主,省份本身和周邊省份共同富裕水平都低,包括甘肅、貴州、云南、廣西、寧夏等省份。這一結論意味著,雖然共同富裕理論上具有某種超地理的特性,但現實很難完全擺脫地理因素的限制。因此,必須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強化省際、區(qū)域間的合作互助,加速彌合共同富裕發(fā)展差距。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科學解讀、準確測度共同富裕水平,是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必要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抓緊制定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提出科學可行、符合國情的指標體系和考核評估辦法”[1]。本文立足于“機會-能力-結果”基本分析框架,闡釋了共同富裕的理論內涵,據此構建了共同富裕指標體系,并采用熵值法對中國2001—2021 年30 個省份的共同富裕指數進行測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運用Dagum基尼系數法、收斂模型、莫蘭指數和莫蘭散點圖等方法對中國共同富裕指數的特征進行了深入分析比較。結果顯示如下。2001—2021 年中國共同富裕指數穩(wěn)步提升,年均增長率為5.62%,機會、能力、結果三個維度指數分別實現了年均6.30%、5.88%、4.78%的增長。共同富裕具有空間非均衡性特征,呈現東部、東北、中部、西部地區(qū)依次遞減的空間非均衡狀態(tài),但共同富裕水平相對較低的中部和西部地區(qū)借助后發(fā)優(yōu)勢對東北和東部地區(qū)形成了一定的“追趕效應”。同時,共同富裕存在明顯的路徑依賴特征,與經濟總量、經濟發(fā)展水平、城鎮(zhèn)化水平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區(qū)域差異分析發(fā)現,共同富裕的區(qū)域內差異和區(qū)域間差異在考察期內均有所縮小,且區(qū)域間差異是共同富裕區(qū)域差異的主要來源。收斂性分析表明,共同富裕存在σ收斂和β 收斂特征,但各區(qū)域收斂速度有所不同,中部和東北地區(qū)收斂速度較快,東部和西部地區(qū)收斂速度較慢。空間相關性分析發(fā)現,共同富裕具有明顯的空間集聚效應。基于上述結論,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首先,堅持機會、能力、結果的統一,在三者的協同聯動中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其一,以促進機會均等為核心,打造公平公正法治化的營商環(huán)境,充分打破行業(yè)、地域等限制,促進勞動力、資本等各類要素的順暢流動,為每一個人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機會,努力在就業(yè)、教育、醫(yī)療、住房、社會保障、信息獲取等方面實現機會均等。其二,以提升發(fā)展能力為重點,在宏觀層面堅持以新發(fā)展理念指導經濟發(fā)展,加快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充分利用科技創(chuàng)新、數字經濟等新型要素不斷推動經濟發(fā)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微觀層面加快健全就業(yè)、教育、職業(yè)技能培訓等各類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提升全社會人力資本和專業(yè)技能。其三,以協調好“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之間關系為目標,充分注重中國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地區(qū)、城鄉(xiāng)和收入差距問題,妥善處理好發(fā)展與共享、效率與公平、先富與后富之間的關系,建立更加公平的分配制度,綜合運用財政、稅收、金融等多重手段,力爭實現富裕程度和共享程度的協同提升。

其次,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策略,逐步縮小共同富裕的區(qū)域差異。一方面,各省份應準確把握自身優(yōu)勢和短板,結合自身發(fā)展情況有所側重、精準發(fā)力,努力發(fā)揮優(yōu)勢、補齊短板。實際發(fā)展過程中,即使共同富裕水平排名靠前的省份,也可能在某些指標、某個維度存在短板,相反,共同富裕水平排名相對靠后的省份,在某些環(huán)節(jié)、某個方面也可能存在亮點。因此,各省份應堅持因地制宜、取長補短,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另一方面,充分重視共同富裕的非均衡性特點,努力實現共同富裕的空間均衡。本文研究發(fā)現,區(qū)域間差異是共同富裕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須深化區(qū)域協調發(fā)展戰(zhàn)略,強化區(qū)域間的合作機制,努力彌合不同板塊之間的共同富裕差距。具體而言,可以對共同富裕發(fā)展水平相對較低的中西部地區(qū)予以適當的政策傾斜,充分發(fā)揮“追趕效應”,加快這些地區(qū)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速度,最終實現所有地區(qū)邁向共同富裕。

最后,堅持示范引領帶動,強化省際合作互助,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其一,依托浙江高質量發(fā)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qū)的先進經驗,加快提煉、總結、形成典型案例,為其他省份共同富裕之路提供借鑒和參考。在此基礎上,可以結合地理區(qū)位、要素稟賦等因素適當擴大共同富裕示范區(qū)的示范范圍,以進一步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其二,本文研究表明,共同富裕存在空間正向集聚特征,相鄰省份之間共同富裕可能會彼此影響,因此必須加快構建共同富裕的省際合作互助機制, 為省與省之間的交流合作創(chuàng)造便利條件。其三,共同富裕具有明顯的路徑依賴特征,因此各省份應該將增加經濟總量、提升經濟發(fā)展水平、加快推進城鎮(zhèn)化進程等作為提高自身共同富裕水平的重要手段,努力實現在發(fā)展中促共享。

注釋

①東部地區(qū)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中部地區(qū)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區(qū)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東北地區(qū)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

②本文分別采用反距離權重矩陣和經濟權重矩陣進行分析,測度結果基本不變,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匯報了鄰近權重矩陣的空間相關性分析結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扎實推動共同富裕[J]. 求是,2021 (20):3-6.

[2]周文,唐教成. 深刻理解和領悟共同富裕的三重邏輯[J]. 經濟縱橫,2023 (5):1-9.

[3]羅健. 習近平關于共同富裕重要論述的三重邏輯[J]. 馬克思主義研究,2023 (4):68-79.

[4]李實. 共同富裕的目標和實現路徑選擇[J]. 經濟研究,2021,56 (11):4-13.

[5]程承坪,孫佩雯. 共同富裕的涵義與測度方法[J]. 江漢論壇,2023 (1):46-53.

[6]張曉晶. 金融發(fā)展與共同富裕:一個研究框架[J]. 經濟學動態(tài),2021 (12):25-39.

[7]師博,胡西娟. 高質量發(fā)展視域下數字經濟推進共同富裕的機制與路徑[J]. 改革,2022 (8):76-86.

[8]陳斌開,馬燕來. 公平和效率如何兼得:共同富裕的國際經驗[J]. 國際經濟評論,2023 (4):44-69+5.

[9]代志新,魏天騏,馬睿文. 實現共同富裕的理論邏輯、關鍵問題與實踐路徑[J]. 經濟學家,2023 (5):5-14.

[10]劉培林,錢滔,黃先海,等. 共同富裕的內涵、實現路徑與測度方法[J]. 管理世界,2021,37 (8):117-129.

[11]萬海遠,陳基平. 共同富裕的理論內涵與量化方法[J]. 財貿經濟,2021,42 (12):18-33.

[12]楊宜勇,王明姬. 共同富裕:演進歷程、階段目標與評價體系[J]. 江海學刊,2021 (5):84-89.

[13]馮苑,聶長飛. 中國共同富裕的時空演進、區(qū)域差異及收斂性研究[J]. 經濟與管理研究,2022,43 (12):65-84.

[14]鈔小靜,任保平. 新發(fā)展階段共同富裕理論內涵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 財經問題研究,2022 (7):3-11.

[15]蔣永穆,豆小磊. 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指標體系構建:理論邏輯與初步設計[J]. 東南學術,2022 (1):36-44+246.

[16]李金昌,余衛(wèi). 共同富裕統計監(jiān)測評價探討[J]. 統計研究,2022,39 (2):3-17.

[17]萬廣華,藍菁,劉震. 基于人民幸福感的共同富裕指標體系構建及測度[J]. 經濟科學,2023 (2):5-25.

[18]簡新華,聶長飛. 必須正確認識共同富裕及其實現途徑:共同富裕的政治經濟學學理性解讀[J]. 政治經濟學評論,2023,14(4):71-89.

[19]本報評論員.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fā)展這個首要任務[N]. 光明日報,2023-03-06 (2) .

[20]聶長飛,馮苑,張東. 知識產權保護與經濟增長質量[J]. 統計研究,2023,40 (2):73-88.

[21]田衛(wèi)民. 省域居民收入基尼系數測算及其變動趨勢分析[J].經濟科學,2012 (2):48-59.

[22]王喆,陳胤默,張明. 測度全球數字經濟發(fā)展:基于TIMG指數的特征事實[J]. 金融評論,2021,13 (6):40-56+118-119.

(責任編輯:李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网| 激情视频综合网| 精品色综合|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熟妇丰满人妻|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午夜综合网| 91av国产在线| 性色一区| 亚洲不卡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国产老女人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欧美| 久久毛片基地|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日韩导航| 日韩免费毛片| 青青极品在线|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日韩在线第三页|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观看热2|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国产免费网址|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色香蕉|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主播|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国产欧美性爱网| 97在线免费| 久久特级毛片| 2021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天堂亚洲网|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亚洲小视频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av在线手机播放|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成年人国产网站| 91精品视频播放| 欧美成一级|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理论一区| 在线看国产精品|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麻豆国产精品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日本国产在线| 一区二区午夜|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国产二级毛片|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