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八”國際婦女節到來之際,3月3日,湖北省總工會聯合省經信廳、團省委、省婦聯等單位舉辦“數智木蘭 建功支點”2025年湖北省女職工數字創新成果交流活動。作為“51020”產業重要推動者,湖北龐大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女職工數智人才,正成為湖北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活動現場,湖北省總工會發布了荊楚女職工數字人IP“湖北工會·慧小蘭”和《湖北工會“數智木蘭”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該IP是全國工會系統首個文化數字人,將集中展示湖北女職工數字領域突破成果。
活動邀請了5位光電子信息、智能網聯汽車、大健康等產業女職工代表和團隊負責人,分享了各自數字化轉型和創新成果。
“支點建設‘七大戰略’的系統推進,為廣大女職工施展才智、建功立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湖北省總工會相關部室負責人表示,在智能制造、數字服務等領域,湖北女職工要大膽創新,為湖北打造全國科技創新高地注入巾幗動能。
近年來,湖北的光電子信息產業“獨樹一幟”。
“如果按傳統的網絡維護方法,在復雜的網絡體系面前,我們就像拿著冷兵器上現代戰場,毫無招架之力。”中國信科集團智慧光網技術專家、光系統智能孿生工作室木蘭團隊牽頭人王彥慧介紹,如果運維人員稍有差池,整個網絡性能就像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引發劇烈震蕩,損失難以估量。
為避免這種情況,中國信科提出“智慧光網”的新技術理念,木蘭團隊承接了“智慧光網”體系中智能運維的關鍵項目。該項目需要完成“孿生模擬、預測倒換路徑、倒換路徑預調整”三大核心任務。
通俗來講,就是先根據真實地圖構建虛擬地圖,提前規劃多條備用路線,排查并清理路線上的阻礙,以便原路線故障時,能快速切換,順利抵達終點。
“就這樣,我們這群活力滿滿的女生,心懷木蘭般的勇氣,毅然踏上沖破困境的奮進之路。”王彥慧回憶,一開始,C+L 系統(一種多波段長距離傳輸系統)平坦度這個業界大難題就給他們來了個下馬威:填充波功率和性能無法同時滿足光系統的嚴苛要求,就像開車時既要速度快,又要載重多,難以兩全,項目一度陷入僵局。
為了快速攻克技術難題,木蘭團隊一頭扎進數據堆里,不辭辛勞地采集了幾十萬條數據。在海量的數據里,他們敏銳捕捉到關鍵細節,找出數據規律,大膽提出功率動態跟隨和糾偏算法。
“這過程就像在亂麻中找線頭,但靠著這股堅韌與細心,我們做到了。”王彥慧介紹,最終,木蘭團隊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礎上,不僅滿足了功率匹配要求,還優化了光系統性能,為國家“數字強國”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裴雙紅,東風汽車研發總院智能駕駛系統開發室經理、黨支部書記,2023年,她和她的團隊接下了高階智駕研發的任務。當時,這支近百人的智能駕駛研發團隊,平均年齡只有30歲,是一支朝氣蓬勃,充滿戰斗力的青年隊伍。
“在研發過程中,遇到‘卡脖子’問題是常態。作為科室帶頭人,我必須沖在一線,帶頭攻堅。”裴雙紅介紹,在其推動下,2024年,公司女職工創新工作室成果落地,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實現智能駕駛的共性技術/產品技術/示范運行/大規模量產的全覆蓋,該團隊牽頭國產的SOC芯片(系統級芯片),也實現量產上市,成為行業首創。
“90后”梁盼盼是中鐵十一局集團漢江重工高級工程師,為攻克福廈高鐵四十米梁搬提運架難題,她主動請纓,現場調研多次,親手測量獲得第一手數據,數據資料堆起來有半人高,即使方案被推翻三十稿也不放棄,實現了智能建造的關鍵技術突破。
有次方案設計過程中,在課題組面臨著小曲線運架梁難以實現的問題時,她創新性提出使用自潤滑大推力抗壓球軸承來解決,最終,造橋機完美完成了大坡度及小曲線運架梁動作,將落梁精度控制在了5mm,成功幫助巨梁穩穩落在橋墩上。
歷時三年,梁盼盼和團隊研發出全球首臺智能運架裝備“昆侖號”,開創提運架設備一體化的綠色智能新時代。這一國之重器不僅大大提升了工程效率,還助力“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如今,梁盼盼已經有十三項專利在手,并獲得“湖北科技三等獎”、全國鐵路青年崗位能手、中國鐵建三八紅旗手等榮譽和稱號。

不論是新興產業培育,還是傳統產業升級,“她力量”在各行各業競相綻放:在大健康領域,郝宗杰博士帶領的蘭丁智能醫學團隊,通過AI宮頸癌篩查云診斷平臺,構建了全國領先的醫療大數據體系,將傳統病理診斷轉變為AI輔助診療,降低篩查成本,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實現千萬量級人群覆蓋;在北斗領域,湖北長江北斗供應鏈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曹莉帶領團隊,研發了通導遙時空信息智能服務平臺,通過融合衛星通信、導航定位與遙感測繪技術,打通產業鏈數據壁壘,構建“時空魔方”,成功解決產業鏈數據孤島問題。目前,通導遙平臺已應用于自然資源、應急、交通等眾多領域,曹莉團隊也獲國家自然資源部衛星應用示范項目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