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AI再次成為焦點。一批中國公司強勢崛起,踩上風火輪,跑出加速度。
前有杭州DeepSeek,后有武漢Manus。
今年以來,兩款國產大模型橫空出世,推動了AI技術加速向千行百業滲透。在手機、汽車、教育、醫療等領域,幾乎每天都有企業官宣“正式接入DeepSeek”。
普通用戶對AI的使用更是無處不在、樂此不疲。DeepSeek評中國最宜居城市、評2025年十大賺錢行業、評特朗普上臺馬斯克的角色、評我的擇偶標準、評周深唱功……一夜之間,DeepSeek測評系列讓大家玩得明明白白。
第一批吃螃蟹的年輕人竟開始靠DeepSeek賺錢了。有義烏老板用它賣空小商品,有博主用它寫歌獲利數萬元,還有主播團隊用它打磨直播話術,一天帶貨3.3億元。
AI已是職場人的賽博替身,是單身族的貼心月老,是隨時隨地的生活管家。
當人們還沉浸在DeepSeek的歡樂世界里,“全球首款通用AI智能體”Manus震撼出道。其創業團隊的靈魂人物畢業于華科,正在光谷化繭成蝶。
出道雖晚,后生可畏。據稱,Manus是一個真正自主的主體。它不僅能動“嘴”建議,還能動“手”操作,像人類一樣思考和行動。比如股票分析,它能24小時盯盤,并生成帶圖表的投資報告。
蝴蝶效應公司武漢總部的門檻,就要被慕名而來的參觀者踏破。質疑聲也隨之而來。有人認為,Manus的發布是一場提前策劃的饑餓營銷,國內國外討論熱度“兩重天”,以及封裝套殼大模型沒有深厚的技術壁壘。
但更多人看到,Manus的產品方向意義非凡。
在“紅衣大叔”周鴻祎看來,Manus在宣傳手法上有點拔高自己,但產品創新做得不錯,細節非常到位,是一個靠體驗取勝的公司。
DeepSeek這位“前輩”又是如何評價呢?它認為Manus的技術架構和場景落地能力具有標桿意義。然而,其長期價值需經受開放性、泛化性及商業化能力的考驗。短期內更像是一個高效的“數字實習生”,但距離完全自主的“數字員工”仍有差距。
這很AI,耐人尋味。
從2023年ChatGPT驚艷問世,到2024年Sora全球爆火,再到2025年DeepSeek和Manus破圈,技術迭代之快令人興奮,也引發了人們對AI濫用的擔憂。
AI換臉、詐騙、侵權,爭議不斷。電影《哪吒2》爆火后,一些地方文旅和企業用AI生成的哪吒角色推廣景點及產品,多個營銷賬號用AI偽造劉德華送哪吒電影票的視頻大肆吸粉,深圳水貝市場出現未經授權的哪吒同款手鐲……
法律的邊界在哪?AI立法有些“措手不及”。
今年全國兩會,不少代表提出AI立法的相關建議。比如,加強AI深度偽造欺詐管理,制定《人工智能促進法》,加快AI醫療立法進程,設立國家AI醫療倫理審查委員會等。
2024年8月,歐盟發布全球首個《人工智能法案》,同年12月,韓國國會也通過了《人工智能基本法》。AI工具本沒有善惡之分,使用不當卻有可能把人們推進深淵。給AI立法不是遏制發展,而是保護。
3月13日,國產AI又進化了!阿里巴巴推出AI旗艦級應用——新夸克。全面升級為一個無邊界的“AI超級框”,無需在多個應用間跳轉,一個框里就能搞定所有事兒。
盡管還存在黑箱技術、法律空白等挑戰,但人機協作的幕布已經拉開。真正的贏家不是AI,而是能駕馭技術、在誘惑力與創造力之間找到平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