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向東,驅車兩個半小時,來到大別山區英山縣,湖北第一縷陽光升起的地方。
“這個車程剛剛好,早上從武漢出發,不急不慢,中午到點吃飯。”英山縣神峰·森林海康養小鎮總經理葉展對支點記者說,“每年康養避暑季,這里一床難求。”
從一筐生態菜到品嘗“兒時的味道”,從觀光體驗一日游到如今“沉浸式”康養旅居、靜心養身……
農歷蛇年初四,英山神峰·森林海康養小鎮異常熱鬧。葉展說,來神峰康養小鎮過年,有美酒,有美食,還有紅包相送。
神峰山莊僅是英山縣發展康養旅居產業的一個縮影。今年英山縣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探索森林旅居康養新賽道,推進吳家山森林旅居、神峰森林海、一天門生態康養等度假區項目,打造集休閑、醫療、養老、旅居于一體的高端康養度假區。
鄂東英山正發力打造華中文旅康養的新名片,爭先銀發經濟的新賽道。
神峰·森林海溫泉康養小鎮位于英山縣“西河十八灣”鄉村休閑旅游帶孔家坊鄉林家沖村,由神峰山莊投資3億元建成。
葉展介紹,小鎮集森林康養、中藥材、溫泉為一體,總占地面積1000畝,建有四合院式休閑康養公寓390間、休閑康養公寓340間、高端養生木屋340間,總床位1750個,配套娛樂室、健身房、餐廳、特色商業街、廣場、劇院、停車場、果蔬示范基地等設施。
“每年我都來一趟這里避暑,體驗這里的生態農家菜。”今年65歲的家住武漢東亭的會員王得秀微笑著說,在小鎮里,她學會了跳舞、刺繡等,還結識了一批武漢游伴。
“我們這里不定期會組織傳統民俗文化班,請來當地能人里手,教會員唱歌跳舞等,讓會員留下一段難忘的時光。”葉展說,神峰山莊依托英山的好山好水,大力發展體驗田園生活、感受山水風情、享受生態康養的旅居養老,“到了避暑季,這里一床難求”。
神峰山莊為何如此火爆呢?春節前不久,支點記者在神峰·森林海溫泉康養小鎮看到,這些老年會員各個神采奕奕、歡聲笑語。小鎮開發“7天康養幸福游”“21天養生營”等康養產品,會員來到小鎮不僅能直觀體驗大別山生態循環農業,參觀產業基地,吃生態菜品藥膳宴,而且還能學習大別山民俗文化,有采茶調、黃梅戲、太極拳、八段錦等,每天由電瓶車接送到英山景區景點打卡“森呼吸”,晚上還有篝火晚會和“印象大別山”文藝演出。
神峰山莊在引流模式上另辟蹊徑。創始人聞彬軍說,家鄉不缺資源和產品,缺的是好的經營模式和營銷。他看準城里人對新鮮綠色有機農副產品的需求,在鄂贛皖等13個城市開了神峰山莊農樂園的直營店130余家,讓城里人來到山莊直觀感受到大山里的農特產品。
“在門店辦理了神峰山莊的會員,周末還可以免費來神峰山莊打卡,去農莊里‘驗貨’。”葉展說,通過全國130余家直營店開展“訂單農業”,神峰山莊吸納了會員15萬人。
在聞彬軍的帶領下,近年來,神峰山莊流轉土地5850畝,建成環神峰山24公里生態休閑農業觀光帶,發展果蔬農場40個、黑土豬養殖場50個、山雞養殖場70個。神峰山莊跑通了前店會員、后店山莊的模式,并在四川、云南等地復制了三個山莊基地。
2024年,神峰山莊接待游客逾50萬人次,創旅游綜合收入超過4億元。
神峰山莊引流而來的游客,英山如何留得住,做好延伸服務?
英山是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春可品茶賞花,夏可避暑漂流,秋可登高賞葉,冬可浴泉滑雪,已建成4A級景區3個、3A級景區8個,省級度假區1個。全縣已建成特色旅游酒店308家、特色農家樂750家、特色小吃夜市街5條,研發“畢府養生宴”等地方特色菜譜,打造華中地區文旅康養核心區。
英山縣委書記鄭光文說,英山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將養老事業和產業融合發展,探索出自己獨特的模式。
目前,英山將旅居養老與縣域旅游發展有機融合,將其納入“多彩旅游路”規劃線路,面向社會提供候鳥式、旅游觀光式養老服務。
“一到夏季避暑時節,這里就迎來八方來客。”英山縣文旅局相關人士對支點記者介紹,全縣旅游公路達到167公里,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旅游公路標準,串聯紅綠古三色旅游景點200多處,形成14條精品線路,2家滑雪場、7處漂流點已成為爆款打卡點。
記者來到英山東河草盤地鎮伍桂墩村,這里是古代四大發明“活字印刷術”發明家畢昇的故里,干凈整潔的街道、古香古色的民房、精細打理的產業基地。畢昇紀念園自前年建成開園以來,成為該縣旅游版圖必去“打卡點”。

英山縣還精心開發推出道地藥膳保健游、溫泉調理療養游、紅色記憶追尋游、田園風光體驗游、生態康養避暑游等5條適合老年人康養旅游的精品旅游線路,還研發旅游產品300多種,茶葉、中藥材、絲綢制品、土特產品成為旅游主打產品。
英山的康養旅居產業正在成為香餑餑。上海天與智慧養老、江蘇禾康養老等15家全國優質養老服務企業進軍英山,打造運營管理、養老服務、研發合作等多個業務板塊。
對外引流,對內整合,英山正在搶抓銀發經濟的新賽道。
為了抓住銀發經濟的市場機遇,英山正在磨礪內功,鞏固和發展自身優勢,提出建設老年人友好城市,打造大別山區域養老中心的目標。
英山縣委書記鄭光文表示,發展康養產業,英山在全省有多個率先:率先成立國有養老運營平臺“森呼吸養老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率先搭建“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平臺”。
有了公司化運營,英山整合盤活全縣8處閑置資產,改造成養老綜合體,提供醫養理療、日間照料等社會化養老服務;有了養老服務信息服務平臺,吸引了106家市場主體入駐,開發出116項線上服務,累計訂單量達到12.7萬單。
記者走進英山縣特殊關愛醫養中心,室外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醫養樓里,康復設施一應俱全。緊挨著醫養樓的院民樓向陽通風,樓道里配備監控、防滑墊、扶手、無障礙設施,每個老人房間內都裝有數字電視、衛生間、淋浴、應急等設備。
“這里既是特殊關愛醫養中心,也是石頭咀鎮中心衛生院河西分院和石頭咀鎮農村福利院,配備有常駐醫護人員。院內集醫療機構治病、養老機構護理、醫保機構治療費用報銷高效結合于一體,醫生、護士、護理人員實現無縫對接。”該院院長張海燕介紹。
像英山縣特殊關愛醫養中心這樣的醫養融合養老機構,英山縣還有6家,通過常見老年病日常診療、急診急救和康養服務,老人不僅在生活上得到照料,常見的小病小痛不用出院就能得到專業治療。
英山老婦幼保健院也是盤活閑置資產的一例。支點記者觀察到,該地正在進行改造升級,部分區域正在積極招商。
英山縣民政局相關人士告訴支點記者,英山通過合營、出租等方式產生的經營收入,作為特困戶集中供養的費用補貼,確保養老服務體系可持續運轉。
如今,英山依托全日托養、日間照料、上門服務等功能的“一站式”區域養老服務中心,“一刻鐘養老圈”漸成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