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作歷來是學生語文認知過程中的“短板項目”,因而教師紛紛探尋習作教學的最優化發展方案。教師運用美術知識,引導學生用形象的圖示來減輕文字表達的“負擔”,讓學生巧妙運用美術技巧,借助畫導游圖、寫導游詞、寫參觀游記等活動來進行學習,提升習作水平。
關鍵詞:美術知識;跨學科;習作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深化,教師立足習作教學,積極探尋弱化難度、增加趣味、豐富認知的有效手段,力求提升習作教學的趣味性、多元性和藝術性,以此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寫作主動性和表現自覺性。小學第一學段習作要求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的事物,寫幾句意思連貫的話。從看圖說話、看圖寫話、看圖編故事到看圖作文,小學習作教學逐漸提升了“圖”“文”之間的內在關系。語文教師可利用美術知識,搭建“圖”“文”之間的橋梁,開拓學生的作文新天地,給學生提供豐富的作文素材。
語文教師探索以美術知識為輔助的習作教學模式,能真切感受到美術學科的教學思維,給日常習作教學帶來蓬勃生機。
二、小學跨學科習作教學策略探討
習作教學具有一定的開展難度,因而需要有效融入趣味性、藝術性、審美性較強的美術元素,才能夠切實弱化習作教學的枯燥性,提升習作教學的實效性。因此,教師以美術知識與習作教學的有機結合為研究對象,積極探究習作教學的科學實施策略,以此為學生的寫作訓練、能力提升和素養發展提供一個有設計、有創意、有實效的能力發展平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用形象的圖示減輕文字表達的“負擔”
美術元素具有非常高的欣賞性,因而教師可以在習作教學中引入一些圖示,以此形成圖文結合的特殊寫作任務,弱化文字表達的刻板要求。
1.借助旅游元素,弱化寫作難度
旅游是學生特別感興趣的話題,教師可以借助旅游話題弱化寫作活動的實施難度,讓學生完成一個自己較為熟悉的寫作任務和活動內容。這樣,他們就會進入有話可說的理想狀態,以此開啟寫作活動。
以習作任務“游_____”為例,為了提升學生介紹旅游景點語言的精準性,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先畫出本次旅游景點的參觀線路圖,也就是將需要介紹的重點內容一一確定好,防止在介紹旅游景點時有所遺漏,有助于提升學生介紹語言的邏輯性以及景點位置的前后連接性,并可以讓學生寫一篇語言運用合理、條理清晰的參觀游記。
為了提升寫作訓練的趣味性,教師可以讓學生站在導游的角度去介紹一個景區的主要旅游景點內容,并在寫作人稱上有所變化。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簡要畫出本次旅游活動的導游圖,甚至標注每一個旅游景點的重要信息,接著借助圖文并茂的旅游攻略開展寫作,讓學生能夠輕松地完成寫作任務。
2.借助畫連環畫,提升寫作趣味性
連環畫圖文并茂,是學生特別感興趣的信息載體。教師可以將連環畫這一美術元素納入習作教學,讓學生在畫畫與思考中,將圖畫內容與文字表達結合在一起,以這種新穎的訓練方式有效提升寫作的趣味性、新奇性和多元性,吸引學生積極參與。
以習作任務“二十年后的家鄉”為例。這個習作任務屬于想象類作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用筆將自己想象中的“二十年后的家鄉”畫出來,如房子外觀、汽車形狀、社區規劃等。然后,教師再讓學生按照設計的連環畫冊進行文字表達,將自己隱含于圖畫內容中的想象信息以書面文字的形式轉述出來,借助一個個預設好的“活動場景”,直觀展現“二十年后的家鄉”。
3.借助科學實驗,提升寫作條理性
教師不僅可以借助導游詞和游記內容有效訓練學生寫作的條理性,還可以借助科學實驗記錄來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科學實驗可分為準備工作、實驗過程、現象觀察、知識推理和邏輯判斷等階段,因而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書面語言表述的邏輯性、條理性和層次性,從而達到訓練寫作的目的。
以習作任務“我做了一項小實驗”為例。做科學實驗是學生喜歡的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曾經做過的科學實驗用書面語言表達出來,具體寫出自己在實驗準備環節收集到什么樣的實驗器材和探究對象,在實驗過程中看到了什么現象,又得到什么樣的啟發。為了提升學生記錄科學實驗的邏輯性和全面性,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先畫實驗流程圖,再按照實驗流程圖完成實驗研究報告,提升寫作的完整性。
(二)巧妙運用美術技巧,提升習作表達水平
教師不僅可以將圖示引入習作教學,還可以將美術技巧應用于習作教學,為學生的習作訓練提供新思維和新資源。
1.水彩畫——進行環境渲染
水彩畫素以“濃妝艷抹、色彩豐富”而著稱,能夠給予人們非常直觀的感官刺激,與文學作品中的環境渲染具有異曲同工之妙。水彩畫屬于實物,可以直接看到,文學作品中的環境渲染則屬于“虛化狀態”,要進行主觀想象才能夠體會到。因此,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可以借鑒水彩畫在環境渲染方面的作用,讓學生學會在寫作訓練中進行環境描寫、氛圍創設和情感融入,為后續人物的出場與事件的發展創設一個匠心獨具的表演舞臺。
例如,環境描寫和氛圍渲染是寫作訓練過程中必須進行的能力培養活動,因為任何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都要“活在”一定的外界環境和情感氛圍中。這樣,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心思想的表達、故事情節的敘述才會顯得有血有肉。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環境渲染”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像畫水彩畫一樣,積極踐行“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寫作常規方法,切實提高習作的可讀性。
寫景習作或敘事環境描寫均極具水彩畫特征,在寫作之前可借鑒水彩畫的背景創作思維,使之寫景有層次,描寫有依托,讓文章更具形象。
2.漫畫——塑造人物形象
漫畫最能刻畫人物形象,著意突出某種強烈的情感色彩。漫畫可以理解為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刻畫的直觀化展現,教師要指導學生借鑒漫畫中刻畫人物形象的方式去塑造文學世界中的人物形象,以此有效提升學生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刻畫人物形象是學生寫作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人物形象塑造是講述故事、傳遞信息、表達情感的核心環節,也是文學作品、寫作訓練中最鮮活、最有力、最有效的寫作區域。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從人物形象塑造中“表達思想情感”,如人物外形的臃腫或苗條、面部布局的秀美或丑陋、眼睛的清澈或渾濁、動作的敏捷或緩慢、造型的可愛或討厭等,讓學生像畫漫畫一樣,善于抓住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去傳遞信息、表達情感。
3.卡通畫——精心勾勒情節
卡通畫是一種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新型藝術形式,具有新穎別致、超凡脫俗、清新可愛的外在特點。因此,教師可借鑒卡通畫的創新理念,將寫作任務中的具體情節進行細致刻畫,將創新理念應用于細微之處,在“聚沙成塔”中塑造出像卡通畫一樣經典的藝術素材。“細節決定成敗”,教師要引導學生像繪制卡通畫一樣對待寫作任務,細致入微地進行故事情節描繪,一點點地精心勾勒出需要表達的故事情節。
例如,寫作訓練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故事情節的精巧布局和細膩刻畫,因為故事情節從體量上講是寫作訓練體系的重點內容,更是檢驗學生故事選擇能力、情節設定能力、過程講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核心區域。因此,教師在寫作訓練過程中要著重培養學生在故事情節方面的處理能力。將一個故事有順序、有設計、有層次、有質量地寫下來,就像畫卡通畫一樣,善于在故事情節的細微之處精雕細刻,將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完美表現。
4.連環畫——關注連續行為
連環畫以圖文結合為表現形式,主要借助圖文兩種信息載體向外輸出信息。因此,教師要借鑒連環畫的創作手法,精準把握人物活動的主要動作,利用一系列連續動作直觀“承載”一個故事的大體經歷。教師可以將連環畫創作方法應用于習作教學中,提醒學生要善于捕捉人物活動的主要動作,深度挖掘人物動作中隱含的內在信息,以此構建寫作任務的主要故事情節,提升故事情節的可讀性。
例如,寫作訓練不僅需要細致入微的細節刻畫,還需要從大處著手,去設定人物形象的連續行為和持續活動,以此提升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的完整性。故事情節是一系列人物動作、思想變化、信息傳輸、事件發展的組合體,因而人物的連續行為刻畫必然能夠有效提升人物形象的豐滿度和真實感。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像畫連環畫一樣,匠心獨具地設計和描繪出人物形象的連續行為,將故事情節描述得活靈活現。
三、小學跨學科習作教學的拓展
美術知識與習作教學的結合開啟了習作訓練新篇章,為學生的寫作訓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認知平臺,有效訓練了學生的文字組織能力和圖畫感知能力。
(一)詩配畫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由開展“詩配畫”活動,仔細研讀古詩內容和體會文學內涵,然后為其搭配上合適的圖畫,使圖畫與古詩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以《雪梅》為例,學生可以先找一張普通的梅花圖片,對照古詩的前兩句開展寫作;再各找一張白色梅花和雪景圖,使圖片內容和古詩內容和諧一致,讓學生揣摩和感悟,有效鍛煉他們的圖畫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名畫配美文
教師不僅可以組織“詩配畫”活動,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名畫欣賞活動,然后讓學生為其搭配合適的美文。以鄭燮的畫作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欣賞名畫《墨竹圖》,然后讓學生自主選擇和搭配文字材料,再進行集體評價,看誰搭配的美文最有藝術性和審美性,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文字處理能力。
(三)自然筆記
自然筆記是一種集科學知識和圖畫于一體的圖文表達形式。教材中觀察類習作不少,教師可借助自然筆記的形式,讓學生擺脫枯燥單一的表達形式。借助涂鴉和簡單文字記錄的方式,學生學會做自然筆記,增加了寫作的趣味性。科學與習作的結合,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結語
習作教學具有一定的難度,因而需要有效融入趣味性、藝術性、審美性較強的美術元素,才能夠切實弱化習作教學的枯燥性,提升習作教學的實效性。因此,教師應以美術知識與習作教學的有機結合為研究對象,積極探究習作教學的科學實施策略,為學生的習作訓練、能力提升和素養發展提供一個有創意的能力發展平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林世生.“跨學科學習”視域下小學習作教學思考[J].文理導航(下旬),2024,(8):61-63.
[2]陳世彬.新課標背景下小學美術跨學科教學實踐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4,(17):63-66.
[3]董會慧.“學科融合”視角下的小學主題式習作教學[J].江蘇教育研究,2020,(Z4):104-107.
[4]趙瑛群.小學生跨學科學習主題設計的實踐研究[J].上海教育,2019,(Z2):20.
[5]朱慧.小學美術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現狀、要義與實施建議[J].教學與管理,2024,(2):58-61.
[6]周文龍.基于情境認知理論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J].天津教育,2024,(32):147-149.
[7]朱寒慧.基于項目化學習的小學美術跨學科主題教學實踐研究[J].教育界,2024,(1):56-58.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會展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