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初中階段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重在拓展其智識視野,發散其思維模式,我們應積極思考,主動應對。
構建適切的內容體系。初中階段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對象視野相對開闊,思維較為敏捷,需要為他們構建立體多元的內容體系。除科學地完成國家課程外,還可以增設拓展課程,提煉特色課程等,在課程整合實施中,歷練他們的探究情趣、深耕志趣與學習樂趣。要推動課堂模式創新,從目標引領、情境設置、助學等環節助推課程內容落地。在較為常規的科技節、閱讀節、文藝節、體育節之外,還可以精心策劃影視節、創意節等,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審美素養及邏輯思維能力。
采用科學的培養方式。拔尖創新人才自有其成長規律,不妨嘗試如下階段式培養路徑:七年級夯基式培養,主要包括重組課程、設計任務、串聯問題等,幫助他們夯實學科基礎,歷練思維品質,促進創新意識及創新思維的生發;八年級階梯式培養,通過項目優化、問題進階等,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與意志力;九年級融合式培養,如融合七、八、九年級數學運算方法教學,為九年級物理和化學的開創性學習奠定厚實的學理基礎,直面跨學科學習與研究的挑戰。
研制多元的評價標準。評價初中階段拔尖創新人才,建議分兩個維度。一是共同評價標準,即對拔尖創新人才的統一評價標準,人人需要達標過關。如對于文科閱讀,人人需過表達考級關;對于理科綜合實驗,人人要在創新因素、項目設計、過程推進、結果展示等方面達標。二是個體差異化評價,即有針對性地對拔尖創新人才個體開展多維評價,如創新意識、勞動技能、學習力、合作力、執行力、意志力、責任感等。此項評價可以長期、跨年度跟蹤與測試,從而形成個體成長曲線圖。培養單位可以從曲線圖中逐漸探索出人才成長規律,進而為每個培養對象量身定制“成長菜單”。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初中階段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作為其中的一個子系統,沒有范本,沒有定式,除了需要革故鼎新的勇氣外,更需要我們借力教育哲學、認知心理學、腦科學等,在探索與實踐中,尋得規律,摸清門道,真正喚醒人才的潛能。
(作者系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任職于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教師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