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是現代影像診斷學的名詞。隨著現代醫療儀器的不斷發展,抑或空氣污染、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人們對體檢的重視等,結節的檢出率不斷攀高,人們談結節色變。
現代醫學認為,結節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可累及全身多種器官的非干酪性、上皮樣慢性肉芽腫病變,可發生于甲狀腺、乳腺、肺、皮膚、眼、骨等處,且多見于中年女性。常見的結節有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肺結節、腎結節等。碰到結節時,需從結節的大小、形態、性質等方面來分析結節是良性的還是有惡變可能。
然而,在古代中醫書籍中,并沒有“結節病”的記載,但與之對應或相似的病名還是有跡可循的。比如肺結節,可歸為“咳嗽”“喘證”“痰證”的范疇;乳腺結節、甲狀腺結節等,則屬于“乳癖”“乳巖”“瘰疬”的范疇。
中醫認為,結節常見于肝郁氣結、氣滯血瘀、痰濕互結、肺腎兩虛、肝腎陰虛和脾腎陽虛等證型中。這六種證型有時相互交織,特別是女性,可能會同時存在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肺結節、腎結節、子宮肌瘤等。下面我們按照這六種證型的證候、參考方劑、中藥來分別介紹。
●肝氣郁結型
此類型病人常有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脅及少腹脹滿疼痛,走竄不定;或咽部異物感,或頸部癭瘤,或脅下腫塊。女性月經前一周可見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痛經,舌苔薄白,脈弦,病情輕重與情緒變化關系密切。治療以疏肝理氣、軟堅散結為主。治療藥物可參考柴胡疏肝散、逍遙丸,中藥可選用制香附、柴胡、炒枳殼、郁金、橘核、佛手、綠萼梅、夏枯草、生瓦楞子、當歸、山慈姑、黃藥子、露蜂房、鱉甲等。
●氣滯血瘀型
此類型病人主要是局部出現脹滿或疼痛癥狀。氣滯久了可引起血瘀。其疼痛特點為刺痛、痛處拒按、固定不移、常在夜間痛甚。腫塊在體表者,包塊色青紫;腫塊在腹內者,觸及質硬且推之不移。舌有紫色斑點,脈多細澀等。治療以益氣活血、化瘀散結為主,參考方劑有血府逐瘀湯、陽和湯等,中藥可選用炒黃芪、當歸、熟地、川芎、地鱉蟲、水蛭、三棱、王不留行、路路通、皂角刺等。
●痰濕互結型
這類型病人特別容易犯困、打瞌睡,愛睡懶覺,總感到咽喉里有痰咳不出來,頭發、額頭、鼻子油膩,口中常有黏膩感,身上沉重無力,胸悶、氣喘,腹部脹滿不適,舌胖大,舌兩邊有明顯的齒痕,舌苔白厚膩或滑膩。治療以健脾祛濕、化痰散結為主,參考方劑有二陳湯、三仁湯等,中藥可選用天南星、半夏、生薏仁或炒薏仁、茯苓、藿香、佩蘭、砂仁、白芥子、楮實子、威靈仙等。
●肺腎氣虛型
此類型病人常咳嗽無力,氣短而喘,動則尤甚,吐痰清稀,聲低乏力,自汗耳鳴,腰膝酸軟,舌淡紫,脈弱。參考方劑有平喘固本湯、啟結生陰湯、肺腎兩益湯等,中藥可選用懷山藥、制黃精、五味子、菟絲子、冬蟲夏草、橘紅、北沙參、白芥子、蛤蚧、炒莪術、炙蘇子、皂角刺等。
●肝腎陰虛型
此類型病人常有頭暈、目眩、耳鳴、健忘、脅痛、腰膝酸軟、口燥咽干、失眠多夢、低熱或五心煩熱等,男子遺精,女子月經量少,舌紅,少苔,脈細數。治療以滋養肝腎、滋陰散結為主,參考方劑有大補陰丸、左歸飲、知柏地黃丸等,中藥可選用楮實子、枸杞子、女貞子、鱉甲、麥冬、天冬、玉竹、赤芍、丹皮、茜草、夏枯草、山慈姑、白英、海浮石、浙貝母等。
●脾腎陽虛型
這類型病人有腰膝、下腹冷痛,畏冷肢涼,大便溏薄、完谷不化,或全身水腫,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這類型與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熬夜、吃寒涼食物、房事過度有關。治療以健脾益腎、溫陽散結為主,參考方劑附子理中湯、金匱腎氣丸、右歸飲等,中藥可選用淡附片、肉桂、鹿角膠、巴戟天、仙茅、炒白術、貓爪草、熟地、麻黃、白芥子、王不留行等。
中醫在四診八綱、理法方藥的基礎上,非常注重天時、地理和個人的情況,每個人的病癥都有其特性,治療方法也因人而異。
天時氣候不同,用藥不同。在中醫觀念中有五季,即春、夏、長夏、秋、冬,各季用藥也應不同,比如春天的養肝護肝,夏天的養心清心,長夏的健脾祛濕,秋天的養肺潤燥,冬天的溫腎祛寒等,這些臨診時都需仔細考慮。人過50 歲后,五臟六腑的功能開始衰退,實際上女性35 歲、男性40 歲后這種衰退現象就開始了,其中腎氣衰退尤為明顯。所以,應該注重補腎。
地理位置不同,用藥不同。同樣是五月,南方大熱天,北方雪花飄,海南穿短袖,北疆裹棉袍。此時南方陽虛怕冷之人不能用附子、肉桂等大熱之藥,而在東北的陽虛怕冷之人則可以選用。
個人情況不同,用藥也不同。人有高、矮、胖、瘦之分,也有男、女、老、幼之別,在選方用藥時,均需有所區別。如果不根據實際情況,墨守原來的方子、原來的劑量,不因人而異,也于治病無益。此外,中醫注重中藥藥性的寒熱溫涼。在我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中就提出“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治療法則。如果不遵守這一法則,陽虛之人用了苦寒的藥,有“雪上加霜”之嫌;陰虛之人用溫熱散結的藥,無疑是“火上加油”。因此,中醫認為要辨明體質,究竟是屬陰還是屬陽,屬寒還是屬熱,再選擇與之相對應的中藥來治療結節,才會獲得良好效果。
最后,溫馨提示,本文提及藥物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