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春三月食之,苛疾不昌,筋骨益強。”說的便是韭菜。其葉翠綠,其菜幽雅,其味芳香,其性葷辣,色香味俱佳。尤其在初春時節,田間韭菜嬌嫩新鮮,吃起來別有一番滋味。早在元代,詩人許有壬曾這樣贊美韭菜:“氣較葷蔬媚,功于肉食多。濃香跨姜桂,余味及瓜茄。”
由于生長季節不同,韭菜的味道也各有差異,以春韭味道最好,尤其是初春的頭茬韭菜,經歷了嚴冬的養精蓄銳,品質尤佳,脆嫩鮮美,清香爽口,是人們嘗春的第一時令鮮品。
韭菜不僅好吃,而且營養豐富。韭菜含有大量維生素和粗纖維,能增進胃腸蠕動,治療便秘;韭菜中的揮發油和硫化物等,有利于提高食欲;韭菜中的胡蘿卜素含量在蔬菜中名列前茅,維生素C 含量也遠遠高于其他蔬菜,它還是一種典型的高鉀蔬菜(每100 克中含鉀247 毫克)。這些營養成分對身體的新陳代謝和維護組織器官功能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平時不妨多吃韭菜。
中醫認為,韭菜味甘、辛,性溫,具有補腎、溫中、行氣、散血、解毒功能,主治腎虛陽弱、里寒腹痛、噎膈胸痹、癰瘡腫毒、痔瘺脫肛、跌撲損傷等癥。《本草綱目》說韭菜“乃菜中最有益者矣”。《本草拾遺》曰:“韭,熱,下氣,補虛,和臟腑,益陽,止泄精,暖腰膝。”《本草經疏》曰:“韭,生則辛而行血,熟則甘而補中,益肝、散瘀、導滯是其性也。”說明韭菜具有良好的保健藥用價值,特別是在乍暖還寒的早春時節食用,有助于人體保養和生發陽氣。
韭菜蜆肉粥:韭菜100 克、蜆肉30 克、粳米100 克、食鹽少許。將韭菜洗凈,切段備用。蜆肉和粳米分別洗凈,一起倒入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燒開后改小火煮10~20 分鐘,放入韭菜,煮至粥成,最后用鹽調味即可。早、晚餐或作為點心食用。
韭菜炒鮮蝦:韭菜150 克、鮮蝦200 克(或蝦仁50 克),姜絲、蔥段、黃酒、食鹽、植物油各適量。將韭菜洗凈,切段備用。鮮蝦去殼備用。鍋中加植物油,燒至六成熱,下姜絲、蔥段、黃酒爆香,再入蝦仁、韭菜炒熟,最后用鹽調味即可。佐餐時食用。
韭菜炒三絲:韭菜、胡蘿卜絲各200 克,香干絲、豬肉絲各100克,食鹽、植物油各適量。將韭菜洗凈,切段備用。鍋中放植物油燒熱,入肉絲煸炒至熟;再加香干絲、胡蘿卜絲及韭菜段,炒至熟軟,最后用鹽調味即可。佐餐時食用。
提示:以上菜譜中韭菜均為青韭。
韭菜中的硫化物遇熱易揮發,建議烹調時用急火快炒,避免過度加熱,以減少有益成分流失,并保持韭菜的特有風味。
韭菜含粗纖維較多,不容易被消化吸收,多食會引起腹脹或腹瀉等不適,一般每日控制在100~200克為宜。韭菜性熱,具有辛辣刺激性,凡陰虛火旺、瘡瘍腫毒、咽炎、目疾、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者應少吃或不吃。韭菜含鉀量高,高鉀血癥患者不建議食用。《飲膳正要》中記載:“韭不可與酒同食。”韭菜和白酒均為辛熱屬性,兩者同食如“火上澆油”,會增加胃腸道負擔而導致不適,甚至刺激胃腸道而引起黏膜損傷等。此外,韭菜中含有的揮發油和硫化物可能會刺激眼部,導致眼睛充血、流淚,故不宜天天食用。
溫馨提醒:吃韭菜后口腔里常遺留一股經久不散的特殊氣味,可以通過刷牙、嚼茶葉或喝牛奶等方法予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