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薹,又名蕓薹、菜心、菜尖等,春季采收。其花、葉、莖皆可入菜,滑嫩清香,口感甚佳。
中醫認為,菜薹性味甘、辛、涼,入脾、胃、大腸、腎經(出處:《新修本草》),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適用于痛經、產后腹痛、血痢腹痛、血瘀腹痛等。菜薹辛散行血,作用和緩,治療血滯諸病,常用作輔助治療。《新修本草》言其“主風游丹腫,乳癰”。《本草綱目》言其“治癰疽,豌豆瘡,散血消腫”。
菜薹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C 、維生素E 及礦物質鈣、磷、鈉、鎂、鐵、鋅、硒、銅、鉀等。菜薹富含膳食纖維,能減少脂類的吸收,有降血脂的作用。這種植物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增加糞便的體積,縮短糞便在腸腔停留的時間,從而治療便秘。菜薹中所含的植物激素能增加酶的形成,增強肝臟的排毒機制。菜薹中含有的維生素C、胡蘿卜素是人體黏膜及上皮組織維持生長的重要營養物質,具有美容作用。
在此提供幾道菜譜供選用:
菜薹、調味品各適量。將菜薹洗凈,切段,鍋中放適量油,燒熱后下蔥、姜爆香,而后下菜薹,炒至熟后,放食鹽、味精、大蒜等調味即成。
菜薹、熟臘肉、調味品各適量。將菜薹洗凈,切段。臘肉切片,放熱油鍋中翻炒片刻,而后下菜薹、調味品,炒熟即成。
菜薹、大蒜苗、青辣椒、調味品各適量。將菜薹、大蒜苗、青辣椒洗凈,切段備用。鍋中放適量油,燒熱后,下蔥、姜爆香,而后下菜薹、大蒜苗、青辣椒等,炒至熟后,加食鹽、味精等調味即成。
菜薹、枸杞苗、調味品各適量。將菜薹、枸杞苗洗凈,切段。鍋中放素油適量,燒熱后,下蔥、姜爆香,而后下菜薹、枸杞苗等,炒至熟后,放食鹽、味精等調味即成。
菜薹、羊肉、調味品各適量。將菜薹洗凈切段,羊肉洗凈切塊。先將羊肉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沸后,去浮沫,而后下調味品,煮至羊肉熟后,再下菜薹,煮熟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