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動畫產業的蓬勃發展,國產動畫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當前國產動畫電影發展的重點。《長安三萬里》以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和創新的藝術表現,成為國產動畫發展的典范。本文旨在通過分析《長安三萬里》的成功經驗,探討國產動畫在融合傳統文化與創新藝術表達方面的具體路徑。同時,本文還將深入研究敘事方式的突破如何提升動畫作品的整體品質,以期為國產動畫的發展提供可行的策略和建議。
一、陌生化原則的運用
(一)敘事視角的陌生化
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沒有沿用傳統的主角視角,而是將焦點聚集在高適身上。這種敘事視角的陌生化處理,不僅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觀感體驗,還拓寬了影片的敘事空間。高適人生經歷豐富多彩,與眾多詩人都有交集。其一,影片以高適的視角,將李白、杜甫、王維等一眾歷史名人相串聯,使得碎片化的歷史事件形成整體化的敘事結構。其二,影片將高適與李白的人生選擇和命運軌跡形成對比,為影片增添了戲劇張力。其三,高適從青年時期的懷才不遇,到中年入仕建功立業,再到晚年目睹時代巨變,他的人生經歷既展現了個人的成長,也折射出時代的變遷。將高適置于敘事中心,不僅打破了觀眾對歷史敘事的固有期待,也為影片注入了新鮮的敘事動力,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勝。
(二)人物塑造的陌生化
《長安三萬里》在人物塑造上巧妙運用陌生化手法,突破了傳統歷史敘事中人物形象的刻板印象。一方面,影片中的杜甫不再是觀眾印象中憂國憂民、滿面愁容的“詩圣”,而是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他家境富裕,懷揣抱負,這樣的形象顛覆了觀眾對杜甫的固有認知,使角色更加立體豐滿。另一方面,影片通過細膩的情節刻畫,展現了李白失意時的迷茫和漫游天下時的灑脫。這種從扁平到立體的人物塑造方式,使歷史人物更加貼近觀眾,更能引發其情感共鳴。人物的情感、性格、命運被細致描繪,豐富了角色的內涵,也為觀眾提供了重新認識歷史人物的契機。
(三)詩歌內容的陌生化
影片通過情境化、情感化的方式,使詩歌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例如,影片為《靜夜思》《早發白帝城》等詩作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靜夜思》不僅表達了思鄉之情,更是李白在父親逝世后內心孤獨的真實寫照;《早發白帝城》則體現了李白在經歷人生低谷后,對自由的渴望。這種陌生化的處理方式,使觀眾得以深入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與情感脈絡,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詩人的境遇與心理,進一步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四)情節推進的陌生化
除了視角和人物塑造上的創新,在情節推進上,《長安三萬里》大膽地打破了傳統敘事模式。影片并未按照歷史事件的時間先后順序進行線性敘事,而是采用非線性的敘事結構,通過回憶與現實交替的方式,構建出一個多層次的故事。高適與李白的故事線時而交織、時而獨立,情節隨著人物的內心變化而起伏。這種陌生化的情節推進方式,豐富了故事層次,引導觀眾思考劇情發展。同時,影片在關鍵情節設置上也獨具匠心,如高適與李白在黃鶴樓上的相遇,此處不僅是物理空間的相聚,更是二人精神層面的交融。這種情節設置上的陌生化處理,豐富了故事的內涵,提升了影片的藝術價值。
二、敘事時空的多維打造
(一)非線性時間敘事的運用
在《長安三萬里》中,影片巧妙地運用了非線性時間敘事手法,將不同的時間交織在一起,豐富了故事的時間層次。一方面,通過打破傳統的線性時間順序,影片從高適的回憶與現實生活兩個角度展開,將過往與當下緊密相連,營造出一種時空交錯的敘事效果。影片將高適在“安史之亂”中的境遇與他和李白的回憶形成對比,不僅加深了角色之間的情感聯結,也強化了時代變遷對個人命運的影響。另一方面,這種非線性敘事方式,打破了故事發展的時間限制,使觀眾在了解人物命運的同時,也深刻地體會到歷史的發展變遷。例如,影片開篇以高適鎮守云山城為起點,通過他與監軍的對話,引出其對過去的追憶,為影片敘事設置了懸念。非線性時間敘事的運用,使得影片的情節更加緊湊,節奏富于變化,層層遞進地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和復雜的歷史背景,增強了故事的深度和立體感。
(二)空間場景的塑造
《長安三萬里》精心構建了多重空間場景,將歷史與個人交織在一起,豐富了敘事的空間維度。影片生動地再現了長安、揚州、黃鶴樓、梁園等重要場景,不僅展現了大唐的繁華與衰敗,還蘊含著深刻的象征意義。長安作為繁榮的都城,承載著主人公們的理想與抱負;而戰亂后的長安,則映襯出時局動蕩對個人命運的巨大沖擊。通過黃鶴樓的毀滅與重建、揚州的興盛與凋零,影片以空間的變遷反映出時代的更替。這些空間場景的精心塑造,不僅增強了影片的沉浸感,也使觀眾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變化。
(三)時空符號的隱喻
在《長安三萬里》中,影片通過對特定時間和空間的刻畫,表達了對歷史、命運和人生的思考。例如,繁華的長安城不僅是故事發生的地點,更代表了盛唐的輝煌,是人物理想與抱負的象征。當戰亂來臨,長安由盛轉衰,這一空間的變化暗示著時代的巨變和個人命運的起伏。影片通過四季更替、日月輪轉等景象,體現了時間的流逝與人生的短暫。這些時空符號的運用,使觀眾在欣賞故事的同時,能夠感受到更深層次的情感共鳴,進一步增強了影片的藝術感染力。
(四)多層次的時空結構
影片以多層次的時空結構為敘事策略,巧妙地將個人敘事與歷史事件交織在一起,使觀眾能夠對人物與其所處的時代有全面的了解。影片將王朝的歷史進程與個體的生命歷程相對照,在歷史敘事與個人故事中取得了平衡。回憶性的敘述、夢境與現實的交融、象征性的空間成為情感匯聚的場所,提升了敘事的質感。例如,高適的回憶與現實交替出現,夢中的幻想與現實的困境相互映照,表達了其深層的情感訴求。這種多層次的時空結構,不僅增強了影片的藝術表現力,也深化了主題,使影片能夠深入探討個人命運與歷史發展之間的復雜關系。這樣的敘事策略,體現了導演對電影敘事藝術的深刻理解和運用。
三、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演繹
(一)古今交匯的敘事橋梁
《長安三萬里》巧妙地將歷史與現代融為一體。通過現代敘事技巧對歷史人物和事件進行重新演繹,拉近了觀眾與歷史的距離。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敘事形式的融合,為人們熟知的歷史故事帶來了新穎的解讀視角。影片不僅再現了大唐的文化氛圍,還融入了當代主題,如個人成長、夢想追求、理想與現實等。這種時代的交融,使觀眾能夠與千年前的人物產生共鳴,使故事更具現實意義。通過這種古今融合的形式,影片使傳統文化煥發了生機,成為符合現代審美的藝術作品。
(二)情感共鳴的文化傳承
《長安三萬里》通過細膩的情感表達,將觀眾與歷史人物緊密聯系在一起。影片中,詩人們的喜怒哀樂、人生際遇,被生動地呈現在銀幕上。觀眾不僅看到李白的浪漫灑脫,也感受到他在追求自由與理想過程中的掙扎和困惑。杜甫的堅韌與執著,同樣引發了人們內心深處的共鳴。這些情感元素超越了時間的界限,使得千年前的故事在當下依然具有感染力。
(三)歷史視角的現代解讀
影片以全新的視角詮釋了歷史事件和人物,為過去的故事賦予了現代意義。不僅再現了盛唐的繁華,更透過歷史的鏡頭,對個人與時代的關系進行了深入探討。在影片中,面對人生的選擇和時代的變遷,人物角色展現出內心復雜的一面,進一步引發了觀眾對自身處境的思考,提高了影片的思想深度。同時,影片展現了新穎的解讀角度,使歷史人物與現代思想相融合,觀眾不僅獲得了豐富的歷史知識,還能從中汲取相應的啟示。這樣的現代解讀,使得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得以傳承和創新。
(四)敘事手法的創新表達
《長安三萬里》運用了創新的敘事手法,通過融合詩意的視覺化、象征性的意象和富有動感的敘事,將傳統文化轉化為現代電影語言,為歷史敘事注入了新的活力。動畫的運用使詩歌和抽象概念得以具象化呈現,例如,在李白吟誦《蜀道難》時,影片將詩歌轉化為生動的影像,豐富了觀眾的觀影體驗。影片還采用了創新的敘事形式,使歷史故事既具有吸引力又易于理解。這種敘事表達的創新,不僅展示了動畫作為媒介的創造性和可能性,也確保了傳統文化內容能夠與現代觀眾產生共鳴。
四、影片對國產動畫發展的啟示
(一)融合傳統精華,創新藝術表達
《長安三萬里》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動畫技術相結合,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藝術元素,如書法、繪畫、音樂、詩詞等,將這些元素以現代的方式進行再創作,不僅能夠創新藝術表達方式,增強作品的藝術魅力,還有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例如,在動畫中運用水墨畫風格,或采用傳統樂器作為配樂,都可以為作品增添獨特的韻味。同時,創新的藝術表達還需要結合現代觀眾的審美習慣和欣賞需求,如利用三維建模、數字特效等動畫技術提升作品的視覺效果,滿足觀眾對高品質動畫的期待。
(二)注重敘事突破,提升動畫品質
國產動畫應當勇于突破傳統的敘事模式,嘗試新的敘事手法,進一步提升作品的品質。《長安三萬里》采用了非線性敘事結構和多視角的敘事方式,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觀影體驗。國產動畫電影從業者可以嘗試使用多種手法,如倒敘、插敘、時空交錯等,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豐富故事的層次感。同時,可以通過多視角敘事,從不同角色的視角呈現故事,增強敘事的張力和趣味性,豐富影片的主題和內涵,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價值。敘事的突破是提升動畫品質的關鍵所在,值得國產動畫創作者深入探索。
五、結語
綜上所述,電影《長安三萬里》為國產動畫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啟示,動畫影片可以融合傳統文化精華進行創新藝術表達,使作品既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又具備現代審美的吸引力,或注重敘事突破,使故事更富有層次感。國產動畫應在傳承與創新中找到平衡,勇于探索新的藝術表達和敘事方式,以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
參考文獻:
[1]李雯萱.夢境構筑·敘事隱含·類型突破——以動畫電影《深海》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 2024, 45(01):5-9.
[2]徐錦博,李妍瑩.現實·夢境:動畫電影《深海》的現實表達新突破[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 36(03):50-56.
[3]蔡青.國產動畫電影的瓶頸問題與突破路徑[J].喜劇世界(上半月), 2023(08):84-86.
[4]劉長宇.新時代國產動畫電影的突破與超越[J].上海文化, 2024(06):95-101.
[5]王琦.敘事傳播理論視角下國產動畫電影的敘事特點研究(2015-2021)[D].北京外國語大學,2023.
[6]彭偉.從“敘事空間”看動畫電影中的文化傳承與視覺語言:以《長安三萬里》為例[J].戲劇之家,2024(36):160-162.
[7]李響.符號學視域下國產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的創作觀察[J].戲劇之家,2024(35):151-153.
[8]方弘軒.意造境生: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的傳統意境美學影像化演繹[J].聲屏世界,2024(24):43-45.
[9]王雯青.文化記憶視閾下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的敘事研究[J].喜劇世界(上半月),2024(12):106-108.
[10]林志祥,蘇文清.新時代中國動畫電影的敘事策略研究——以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為例[J].嘉應文學,2024(19):54-56.
(作者簡介:丁月明,女,碩士研究生,三江學院,研究方向:戲劇與影視;阮琪杰,女,碩士研究生,三江學院,研究方向:媒體傳播、企業傳播)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