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為群眾文化的推廣和傳播提供了新的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如何在新媒體時代優化群眾文化推廣路徑,推動群眾文化創新轉變,成為當前文化發展中的關鍵課題。基于此,本文主要對新媒體時代群眾文化的推廣工作加以探討,分析群眾文化推廣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從多個層面提出實踐策略,以期為推動群眾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一、新媒體時代推廣群眾文化的重要性
(一)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群眾文化的推廣能夠有效豐富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其文化生活質量。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隨之增加。通過推廣群眾文化,開展更加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可以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讓群眾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進而豐富并提升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質量,讓文化發展成果切實惠及廣大群眾。
(二)促進社區發展
推廣群眾文化是促進社區發展、增強社區凝聚力的有效手段。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逐漸減少,鄰里關系趨于疏離。通過推廣群眾文化,群眾文化活動能夠深入社區當中,開展如社區文藝演出、讀書會、文化講座等活動,可以為居民提供交流互動的平臺,增進鄰里之間的了解。這種文化交流能夠營造良好的社區氛圍,進而增強社區凝聚力,促進社區發展。
(三)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推廣群眾文化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價值。在推廣群眾文化的過程中,可以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結合,通過開展戲曲、書法、剪紙等培訓活動,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這不僅有助于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還能增強群眾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注入活力。通過群眾文化的廣泛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在新時代綻放光彩,成為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
二、群眾文化推廣工作的現存問題
(一)文化資源分布不均
我國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資源分布不均,特別是城鄉之間的文化發展較不平衡,導致部分地區所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缺乏足夠的資源和資金支持。城市相較于鄉村,文化活動更加豐富,設施更為完善,而許多偏遠地區由于基礎設施薄弱、資金短缺,難以開展多樣化的文化活動。地區差異不僅限制了群眾文化的廣泛傳播,也讓部分地區的群眾難以享受到豐富的群眾文化服務。
(二)內容和形式刻板單一
在新媒體時代,群眾文化推廣的內容和形式存在刻板單一的問題,這主要體現在推廣內容缺乏創新性和多樣性,往往沿用傳統的宣傳模式,未能有效利用新媒體平臺的互動性和廣泛傳播的優勢,導致群眾文化推廣工作的效果不盡如人意。一方面,推廣內容側重于傳統節日和紀念日,而忽視了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元素,使得文化推廣與群眾的日常生活脫節,難以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另一方面,形式上過于依賴講座、展覽、演出等傳統方式,缺乏線上互動和群眾親身體驗式活動,無法滿足新媒體用戶,尤其是年輕群眾的需求。此外,推廣話語體系陳舊,未能跟上網絡語言的快速發展,使得推廣語言顯得生硬,與群眾有距離感。同時,對不同文化層次和年齡段的群眾需求考慮不足,缺乏有針對性的推廣策略。
(三)群眾文化推廣工作人才匱乏
群眾文化推廣工作面臨人才短缺的困境。據調查,部分地區參與群眾文化推廣的人員專業水平較低,且缺乏系統的專業培訓,導致其群眾文化理論素養普遍不高,部分人員在設計、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時,難以憑借創新思路為群眾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在此背景下,群眾文化活動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此外,群眾文化工作者的數量和質量也存在不均衡的問題,在部分偏遠地區,文化人才流失問題更為嚴重,難以支持群眾文化工作的持續發展。
(四)新媒體技術應用不充分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群眾文化工作領域應用新媒體技術的情況也越來越常見。但是部分地區和機構在新媒體技術方面的投入不足,導致群眾文化數字化轉型較為緩慢。部分機構在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和宣傳推廣過程中,依然采取傳統的線下形式,沒有充分利用新媒體、新平臺和相關的新技術,導致群眾文化推廣工作效率低下,活動受眾范圍難以拓展,降低了年輕受眾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熱情,阻礙了當地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
(五)管理規章不完善
部分單位在規章建設方面不完善,且缺乏有效管理,使得群眾文化的推廣和活動的規劃、執行處于碎片化狀態。各級文化機構缺乏統一的發展目標和行動步驟。由于管理者沒有在全局層面進行深入的規劃與協調,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使得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及形式不能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群眾的特點進行合理安排,削弱了群眾文化工作在社會上的影響。
三、新媒體時代群眾文化工作的推廣路徑
(一)優化資源配置
新媒體時代下,群眾文化推廣工作需要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群眾文化資源均衡發展。相關部門在群眾文化推廣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文化特點和群眾需求,定制化配置各類資源。比如,在偏遠地區應加大群眾文化活動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建設文體活動中心等基礎設施,使更多群眾可以接觸到高質量的文化活動。在相關部門的帶領下,建立線上文化資源共享平臺,鼓勵跨地區、跨領域的文化資源共享。不同地區的群眾借助該平臺可以參與到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中,進而享受到更多文化服務內容。各地群眾可以共享優秀的文化活動資源,加快文化傳播的互聯互通。相關部門還要鼓勵企業、社會團體積極參與文化建設,共同推動群眾文化的均衡發展。此種方式可以有效解決不同地區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問題,使廣大群眾能夠享受到更豐富的群眾文化服務。
(二)推動內容創新
新媒體時代下,相關機構可以將傳統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與新媒體平臺和技術結合在一起,策劃互動性、娛樂性更強的文化活動。首先,應推動內容創新,結合時代特點和群眾需求,開發更多貼近群眾生活、富有時代氣息的文化產品。其次,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的特點和優勢,設計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推廣活動,如虛擬展覽、在線互動討論等,增強群眾的文化體驗感。同時,構建多元化的文化推廣話語體系,融入網絡語言,使文化推廣更加生動有趣。最后,針對不同文化層次和年齡段的群眾,制訂個性化的推廣策略,滿足群眾多元文化需求。通過多種措施,有效提升群眾文化的推廣效果,促進群眾文化創新發展。
(三)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
新媒體時代對群眾文化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相關部門需要從多個層面出發,構建一套適應新媒體環境的人才培養體系。首先,應重視基礎教育和職業培訓中新媒體技能的融入,開設相關課程,如數字媒體制作、網絡文化傳播等課程,提升文化人才的新媒體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其次,建立多元化的實踐平臺,鼓勵文化人才通過實踐鍛煉能力,如舉辦新媒體文化創作大賽、設立文化創新項目基金,為人才提供展示和成長的舞臺。最后,加強跨學科交流與合作,鼓勵文化人才學習相關知識,以適應新媒體時代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此外,還要建立健全人才評價體系,將新媒體運用能力、創新能力等納入評價體系,激勵人才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相關部門還應加強與高校、研究機構的合作,搭建產學研一體化的人才培養平臺,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同時,組織文化人才參與其他地區的文化交流活動,學習借鑒優秀的文化傳播經驗。相關部門還要拓展人才引進渠道,通過社會招聘等形式,廣泛吸納人才。要更加全面系統地培養和引進群眾文化人才,為推動群眾文化繁榮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四)加強新媒體技術應用
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為群眾文化推廣工作提供了較大的便利,尤其是表演展示類群眾文化活動的推廣可以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的優勢。相關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者要意識到新媒體技術的重要性,借助數字化平臺宣傳群眾文化活動。比如,群眾文化工作推廣人員可借助互聯網平臺,組織線上朗誦活動以及演講比賽等,吸引更多群眾的關注。此外,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也可以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得到廣泛應用。通過上述技術,群眾在線上就能身臨其境地體驗沉浸式的群眾文化活動。在群眾文化推廣工作中應用新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提升群眾文化活動信息的傳播速度,還可以增強群眾文化活動的互動性和趣味性。由此可見,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拓寬了群眾文化推廣渠道,加快了群眾文化活動向數字化方向的轉型步伐。
(五)優化互動機制
在群眾文化推廣工作中,可設立互動環節,吸引群眾參與到活動中來。比如,觀眾在朗誦、演講過程中以提問、點評、投票等方式與表演者互動,增強了群眾的參與感。活動策劃人員也要以群眾興趣和需求為導向,盡可能讓每位參與者都能獲得最佳的活動體驗。此外,相關部門也要借助線上平臺構建互動社區,組織群眾參與線上討論、分享等活動,打破群眾文化活動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激發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
(六)完善規章管理制度
新媒體時代全面推進群眾文化工作,需要設立專門的活動策劃和推廣機構,由該機構負責活動的策劃和資源整合工作,保證各項工作有序推進。管理人員要明確各參與方的責任、分工,建立靈活高效的溝通渠道,確保活動策劃、執行、反饋的時效性。針對規模較大且參與人數較多的群眾文化活動,則要提前進行全方位的組織策劃,合理調配人力、物力并優化活動流程,確保活動各環節銜接順暢。完善的規章管理制度不僅可以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效率,還可以保證其順利進行,為群眾提供高質量的文化服務。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的群眾文化推廣工作,對推動我國群眾文化活動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相關部門要積極優化資源配置,通過多種途徑推廣群眾文化工作,提高群眾的參與度,使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真正做到深入群眾、惠及群眾,為社會注入更多的文化活力。同時,相關部門也要完善規章管理制度,加強跨領域的協調合作,確保文化活動順利進行。通過持續創新與協調發展,群眾文化活動將煥發出更加鮮活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石曉琳.新媒體時代下群眾文化工作的推廣路徑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4(16):69-71.
[2]黃前進.如何在新媒體時代環境下推廣群眾文化工作[J].國際公關,2024(03):100-102.
[3]常子慧.探討如何在新媒體時代環境下推廣群眾文化工作[J].中國民族博覽,2022(07):119-121.
[4]陳順子.論怎樣在新媒體時代環境下推廣群眾文化工作[J].參花(上),2022(02):134-136.
[5]葛靜靜.淺談如何在新媒體時代環境下推廣群眾文化工作[J].青年文學家,2017(09):187.
[6]李群.如何在新媒體時代環境下推廣群眾文化工作[J].大眾文藝,2021(15):6-7.
[7]顏玉婕.談如何在新媒體時代環境下推廣群眾文化工作[J].參花(上),2020(08):147.
[8]張鈺.探究如何在新媒體時代環境下推廣群眾文化工作[J].傳媒論壇,2020,3(06):141+143.
[9]王娟.新媒體時代推廣群眾文化工作路徑研究[J].大學,2021(33):102-104.
[10]宋兆國.新媒體環境下群眾文化推廣工作研究[J].文化產業,2021(30):120-122.
[11]薛云喜.新媒體環境下群眾文化工作的推廣路徑[J].中國文藝家,2020(06):294-295.
(作者簡介:高宏林,男,本科,桂林市工人文化宮,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
(責任編輯 王瑞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