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群眾文化作為連接過去與未來、傳統與現代的重要紐帶,其獨特價值與深遠意義日益凸顯。鄉村振興不僅關乎鄉村的經濟發展、基礎設施改善,更關乎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群眾文化不僅能夠增強鄉村凝聚力,還能推動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本文旨在分析群眾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多重作用,探討如何通過挖掘、保護與弘揚鄉村文化,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的文化活力,推動鄉村社會的全面發展。
一、群眾文化在推進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一)促進鄉村傳統文化認同
群眾文化不僅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有助于增強群眾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一方面,組織節慶活動、傳統習俗展演和民俗文化娛樂項目,能夠為群眾提供直觀感受和親身體驗鄉村傳統文化的機會。這些活動不僅傳承和弘揚了鄉村傳統文化,更加深了群眾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強其對鄉村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例如,“村超”“村晚”等群眾文化活動的舉辦,既展現了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又激發了群眾的熱情和創造力,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在發展群眾文化的過程中,通過挖掘和培養非遺傳承人、民間藝術家、鄉村文化帶頭人等,不僅為鄉村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更能通過其對群眾文化的創新與建設,進一步加強群眾對鄉村文化、本土文化的了解與認同。
(二)營造良好的鄉村文化氛圍
通過組織豐富多元且貼近群眾的文化活動,能夠提升群眾的綜合文化素養,對于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具有深遠意義。當前,全國各地正加速構建全面覆蓋、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廣泛推廣農家書屋、鄉村文化活動室等文化陣地,力求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堅實基礎,不僅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還借助群眾文化活動這一平臺,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三)促進鄉村經濟持續發展
推進群眾文化活動常態化發展,既能充分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能有效激發群眾的創新思維與創造潛能,進而鼓勵其將實際生活與文化活動相結合,為鄉村群眾文化建設和鄉村經濟的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例如,通過精心策劃群眾文藝會演、手工藝技能競賽等活動,深入挖掘并傳承鄉村獨特的文化資源,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紀念禮品與手工藝產品,不僅推動了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還為鄉村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又如,通過組織短視頻創作大賽、評選網紅農家樂等文化活動,能夠大力宣傳鄉村的特色景點,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光體驗,進一步推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為鄉村文化的振興注入生機與活力。
(四)增強鄉村凝聚力
群眾文化活動作為鄉村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能夠有效增進群眾之間的交流與理解,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群眾文化活動的自發性和娛樂性,使其成為連接村民情感的橋梁。無論是傳統節日慶典、地方戲曲演出,還是民俗活動、手工藝展示,這些活動承載著群眾共同的記憶與情感。通過參與這些活動,能夠加深群眾間的了解和交流,使其形成緊密而牢固的聯系,進一步增強了鄉村的凝聚力,為鄉村社會的健康發展貢獻了力量。
二、群眾文化建設在鄉村振興中存在的問題
(一)群眾文化設施利用率低
首先,部分鄉村過于注重文化設施的建設速度與規模,卻忽視了后續的利用、管理與維護,導致部分設施因缺乏有效管理而陷入閑置狀態,不僅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反而造成了資源浪費。其次,后續維護資金的短缺,也是制約鄉村文化設施有效利用的關鍵因素。由于資金缺乏,許多設施在出現損壞或功能退化時無法得到及時修繕與更新,影響了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最后,文化設施種類單一也是導致當前鄉村文化設施利用率低的一個主要原因。部分地區因缺乏豐富多樣的文化設施而難以吸引群眾參與其中,設施的使用率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二)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單一
群眾文化建設在鄉村振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當前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單一的問題不容忽視。在部分鄉村,由于資源短缺、創意匱乏及工作人員組織能力不足,群眾文化活動往往局限于傳統的歌舞表演、體育競賽等形式,缺乏新穎性和多樣性。這種內容上的單調不僅難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難以激發鄉村文化的內在活力和創造力。長此以往,可能會導致群眾參與熱情下降,文化活動的影響力與吸引力逐漸減弱,不利于鄉村文化的持續繁榮發展。
(三)鄉村文化人才力量薄弱
其一,當前部分地區的鄉村文化人才隊伍以業余人才為主,成員間的素質與能力存在差異,具備專業技能和特長的人才較少。這一狀況制約了鄉村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和鄉村文化活動的開展,使得眾多富有地方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難以得到傳承與發展,群眾參與度與活動吸引力逐漸下降,鄉村文化建設面臨嚴峻的發展危機。其二,部分鄉村文化人才隊伍的培育與發展缺乏系統性的科學指導。單純依靠村民的自發參與和志愿服務,且忽視其在專業能力方面的不足,不僅無法滿足鄉村文化蓬勃發展的實際需求,而且難以支撐鄉村文化活動的開展。其三,引進外部專業人才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對于資源較為有限的鄉村而言,吸引外部專業人才加入人才隊伍是一大難題,不僅影響著群眾文化活動的實際效果,還會阻礙鄉村群眾文化的健康持續發展。
三、群眾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發展路徑
(一)提升文化設施利用率與可持續性
其一,建立健全文化設施管理機制,明確設施的管理責任人和職責,確保設施在建成后能夠得到持續有效的利用和維護。還要加強對文化設施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其專業素養和管理能力,確保設施能夠得到科學、合理的利用。此外,也應鼓勵村民參與設施的管理和維護,形成共建共管的良好氛圍,提高設施的利用率。其二,相關部門應加大對鄉村文化設施維護資金的投入力度,確保設施在出現損壞或功能退化時能夠得到及時修繕與更新。還要探索多元化的資金籌集方式,如引入社會資金、設立公益基金等,為設施維護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或建立設施維護專項資金,專款專用,確保資金的有效利用。其三,要加強文化產品創新,結合鄉村地域特色和文化傳統,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同時加強與外部文化機構之間的交流,提高設施的利用率,滿足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二)豐富群文活動的形式和內容
其一,挖掘本土文化資源。深入挖掘鄉村的傳統文化、風俗習慣、歷史故事等,將其融入群眾文化活動中,增加活動的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鼓勵和支持本土藝術家、文化能人創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藝作品,如民間故事改編、地方戲曲、民間舞蹈等,豐富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其二,引入外部文化資源。加強與相關文化部門、文藝團體、高校等的合作,邀請專業藝術家和文化工作者到鄉村開展文化交流、培訓和指導活動,提升鄉村文化活動的質量。
其三,創新文化活動形式。鼓勵群眾文化活動創新,打破傳統歌舞表演、體育競賽等單一形式,嘗試舉辦文化節、文化慶典、文化市集等綜合性文化活動,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同時,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為群眾文化活動增添科技元素,提升活動的吸引力和參與度。
其四,加強群眾參與。鼓勵群眾積極參與文化活動的策劃、組織和實施,激發他們的文化創造力和參與熱情。設立群眾文化活動獎勵機制,對優秀文化作品和積極參與的群眾給予表彰和獎勵,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三)加大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力度
在推進鄉村文化振興過程中,必須更加重視鄉村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以積極正向的培養和引導,不斷提升鄉村文化人才隊伍的素質和專業水平。一方面,要注重挖掘本土鄉村文化人才,以民間藝人、非遺傳承者、手工匠人等為重點,加大人才培訓力度,鼓勵群眾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另一方面,要立足本土特色資源,設置保障資金,建立人才引進機制,因地制宜引進外來相關人才,擴充鄉村文化建設的人才庫,為開展高質量的群眾文化活動奠定基礎。
(四)加強鄉村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本地的民俗文化是鄉村的獨特資源,也是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民俗文化往往蘊含著當地傳統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等,是鄉村特有的文化符號。其一,要做好鄉村民俗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工作,相關部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從專業角度深入挖掘整理其價值,讓鄉村優秀文化得到傳承。其二,要鼓勵鄉村本地人才為家鄉代言,可以挖掘培養當地優秀的互聯網博主,借助其在網絡上的影響力,運用網絡直播和拍攝短視頻、宣傳片等方式,廣泛宣傳推廣家鄉優秀傳統文化,提高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知名度。最后,要通過舉辦節慶活動、展覽展演、才藝大賽等群眾文化活動,為鄉村優秀民俗文化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臺,拓展鄉村文化市場,促進鄉村文化繁榮發展。
(五)促進鄉村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
鄉村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抓手,能夠有效促進鄉村經濟、文化、生態等多方面發展。其一,要加強鄉村文化品牌建設。品牌建設是提升鄉村文化競爭力、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立足鄉村實際,深入挖掘文化資源,對鄉村的歷史、民俗、非遺、自然景觀等資源進行系統整理,提煉出具有獨特性和吸引力的文化元素,打造鄉村文化品牌,同時利用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手段,講好品牌故事,傳遞品牌價值,提升品牌吸引力。其二,推動鄉村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加大對鄉村文旅項目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支持,同時鼓勵社會資金投入鄉村文旅項目,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堅持文旅融合,找準定位、突出特色,把鄉土風貌、優秀傳統文化與旅游需求相結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使群眾動起來、文體資源活起來、旅游消費熱起來。其三,加強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充分挖掘和利用鄉村文化資源,了解其文化內涵,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根據鄉村文化資源的實際情況,明確發展方向和目標,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在財政補貼、稅收優惠、融資等方面加大對鄉村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充分發揮重點項目的引領帶動作用,吸引更多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投身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提升文化產業影響力。
四、結語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群眾文化建設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僅是鄉村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生動載體,承載著歷史記憶與地方特色,更是推動鄉村經濟蓬勃發展、提升村民幸福感與凝聚力的關鍵力量。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群眾文化的發展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與變化。未來,相關文化機構應致力于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加豐富多彩、高質量的文化產品與活動,這些產品不僅要蘊含深厚的文化底蘊,還要融入現代元素,以新穎獨特的形式吸引群眾的關注與參與。通過以上措施,不僅能夠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世界,還能進一步激發鄉村文化的內在活力,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文化動力,進一步奠定鄉村文化振興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睿.鄉村公共文化建設優化路徑探索[J].現代農村科技,2024(12):18.
[2]趙靜,鄧娜.打造文化興盛沃土背景下寧夏鄉村文化發展路徑研究[J].民族藝林,2024
(04):17-27.
[3]房寧.鄉村文化振興視角下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意設計與實施[J].中外文化交流,2024(10):
127-129.
[4]陳文旭.鄉村振興背景下鄉鎮群眾文化活動設計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4(09):33-35.
(作者簡介:盛玉勤,女,本科,濟寧市宣傳輿情研究中心,研究方向:群眾文化)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