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快速發展與物質生活水平提升的當下,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領域蓬勃興起。尤其是智能手機等攝影設備的普及,降低了攝影門檻,使群眾能夠便捷地記錄生活點滴,表達情感。攝影已融入群眾日常生活,成為其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鑒于此,探析群文攝影活動的開展策略,對推動群眾文化繁榮發展、提升群眾文化素養、促進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攝影藝術概述
攝影屬于造型藝術范疇。通常情況下,其需要以照相機和感光材料作為載體,并借助構圖、光線等多種輔助手段,對攝影主體予以全方位展現。攝影不僅是簡單地記錄現實,更是攝影者通過鏡頭表達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審美觀念的一種方式,其具有瞬間性、真實性和創造性等特點。首先,瞬間性是指攝影能夠捕捉瞬間的畫面,將特定時刻的光影、色彩和情感定格。這種瞬間性使得攝影作品具有獨特的魅力。其次,真實性是指攝影能夠真實地記錄現實世界中的人和事物,讓人們感受到真實的力量。最后,創造性是指攝影者需要通過獨特的視角、構圖和表現手法,將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攝影作品中,創造出具有獨特藝術價值的作品。
二、群文攝影活動開展的重要意義
(一)提升文化素養
群文攝影活動在提升群眾的文化素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可以讓群眾通過欣賞優秀攝影作品,學習光影、構圖等知識,提升自身藝術修養與審美水平,增強對美的感知與理解能力。同時,通過接觸不同風格、主題的攝影作品,還能促使群眾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豐富精神世界,激發其對文化藝術的熱愛,提升群眾的文化素養。
(二)記錄與傳承文化
攝影在文化記錄和傳承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其能夠直觀地記錄各地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等,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供生動素材,彌補文字記錄的不足,讓更多群眾了解和認識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同時,隨著互聯網科技的廣泛應用,攝影作品的傳播速度較以往有所提高,使得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的同時,也能促進不同地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三)豐富精神生活
攝影為群眾提供了一種新的休閑娛樂方式,讓其在工作之余能夠投身于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瞬間,放松身心,緩解壓力。同時,攝影者還可以通過分享攝影創作過程及作品,增進彼此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這樣不僅可以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還可以提升他們的幸福感。
(四)培養觀察力與創造力
群眾可以通過攝影以新的視角觀察世界,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觀察力。另外,攝影還可以激發群眾的創造力,促使其積極運用創新思維與想象力,嘗試使用不同拍攝手法、角度與后期處理方式,表達個性與情感,促進自身發展。
三、群文攝影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專業指導
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很多攝影愛好者缺乏專業教師的指導。他們憑借自己的興趣和熱情進行拍攝,但對攝影的基本技巧、構圖方法、光影運用等方面的知識了解有限。缺乏專業教師指導,導致他們的攝影水平難以得到有效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攝影活動在群眾中的普及。例如,一些攝影愛好者不知道如何根據不同的拍攝場景選擇合適的光圈、快門速度和感光度,導致拍攝的作品效果不佳。
(二)對群文攝影的認知不足
部分群眾對群文攝影的認知還停留在簡單的拍照記錄層面,沒有認識到攝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獨特魅力和價值,忽視了攝影可以表達情感、傳達思想、記錄歷史等功能。這種認知不足使得群眾對攝影活動的興趣和參與度不高,影響了群文攝影活動的開展效果。
(三)缺乏展示和交流平臺
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攝影愛好者缺乏足夠的展示和交流平臺。雖然現在有一些攝影展覽和比賽,但參與的門檻較高,且覆蓋面有限,不能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缺少展示和交流的平臺,攝影愛好者的作品難以得到展示和認可,他們的積極性也會降低,從而使得群文攝影活動無法順利推進。
(四)宣傳推廣方式單一
目前,群文攝影活動的宣傳推廣方式單一,主要包括攝影展覽、攝影比賽等。這些推廣方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攝影藝術的普及度,但由于受眾面較為狹窄,無法覆蓋到更廣泛的群眾。此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平臺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在針對群文攝影活動的宣傳推廣中,相關部門對新媒體平臺的利用還不夠充分。例如,相關部門未能充分利用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推廣,導致群文攝影活動的傳播范圍受到限制。
四、群文攝影活動開展的相關策略
(一)強化人才隊伍建設
一方面,相關單位應從外部引進人才。積極引入攝影藝術家、評論家及策展人等專業人才,憑借其深厚的藝術造詣、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為群文攝影活動注入創新活力,提升整體業務水平,確保群文攝影活動的專業性,促進其向多元化、深層次發展。另一方面,注重提升工作人員專業素養。相關單位應構建系統化的培訓體系,通過組織多樣化的學習交流活動,如專題講座、實地考察、經驗分享會等,全方位提高員工的藝術鑒賞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與服務意識,打造一支服務優質的團隊,為群文攝影活動的有序推進與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提升群眾的攝影技能
首先,制訂個性化的培訓方案。例如,對于初學者,可以開設基礎攝影技巧課程,傳授包括構圖、光線運用、相機操作等方面的知識;對于有一定基礎的攝影愛好者,可以開設專題攝影課程,如人像攝影、風景攝影、紀實攝影等,滿足他們不同的興趣需求;對于專業攝影人士,可以邀請國內外知名攝影師舉辦高級研修班,提升他們的藝術創作水平和專業素養。其次,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線上攝影課程和講座,讓更多群眾能夠隨時隨地學習攝影知識。同時,結合線下的實踐教學和實地拍攝活動,提高學員的實際操作能力。線上課程可以包括攝影理論知識、作品欣賞、后期處理技巧等內容,學員可以通過在線視頻、直播、互動討論等方式進行學習。線下實踐教學可以組織學員到戶外進行實地拍攝,由專業攝影師進行現場指導,及時解決學員在拍攝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最后,創建跨領域合作機制。與其他藝術領域或相關行業的相關知識,拓寬群眾的視野和創作思路。例如,可以借鑒美術、設計、文學等領域的相關知識,開展跨領域的藝術創作活動。通過與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交流合作,群眾可以學習其他藝術形式的創作方法和理念,豐富自己的攝影作品內涵。同時,也可以與旅游、廣告、傳媒等行業進行合作,為群眾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三)開展多樣化的群文攝影活動
開展多樣化的群文攝影活動能夠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其在參與攝影活動的過程中發現美、感受美并創造美,進而提升自身審美素養。同時,這也為群眾提供了展示自我與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促進了攝影藝術在群眾中的廣泛傳播與蓬勃發展。
1.攝影比賽
在攝影比賽中主辦方可以設置豐富多樣的主題,例如,以“美麗家園”為主題,鼓勵參與者用鏡頭捕捉社區、鄉村的獨特風貌,展現家鄉的風土人情和發展變化;同時,在比賽的組織過程中,要明確制訂參賽規則,并且邀請專業攝影師、攝影評論家等組成評審團,從作品的創意、構圖、色彩等多個角度進行綜合評判,確保比賽的公平與專業。這樣能夠激發群眾的創作熱情,促使他們不斷提升攝影水平,創作出更多高質量的攝影作品。
2.攝影展覽
攝影展覽可以在文化館、社區活動中心等公共場所舉辦,方便群眾參觀。在展覽的策劃方面,可以按照不同的作品風格劃分展區,如寫實攝影展區,展示反映社會生活的作品;而藝術創意攝影展區,則重點展示通過獨特創意手法和后期處理方式創作出的攝影作品。同時,在展覽現場配備專業的講解人員,為群眾詳細解讀作品的創作故事、藝術特色以及蘊含的文化內涵,幫助群眾更好地理解和欣賞攝影藝術,提升群眾的審美水平和藝術鑒賞能力。
3.攝影采風活動
攝影采風活動為攝影愛好者提供了親近自然、深入生活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積累豐富的創作素材,激發創作靈感。相關部門可以組織參與者前往風景秀麗的自然景區、歷史文化名城,以及鄉村田野等地進行采風。同時,在采風活動中,安排專業攝影師進行現場指導,及時為參與者解決在拍攝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如曝光過度或不足、構圖不合理等,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挖掘更深層次的創作主題,從而提高創作質量。此外,采風活動結束后,還可以組織參與者進行作品交流分享會,讓大家展示自己的采風成果,互相交流創作心得和體會,共同提高攝影水平。
4.攝影主題創作活動
攝影主題創作活動能夠引導參與者圍繞特定的主題進行深入探索,展現多元的創作視角和豐富的想象力。例如開展“城市的夜晚”主題創作活動,參與者可以聚焦城市夜晚的燈火、街頭巷尾的夜市生活等,通過不同的拍攝手法和表現形式,展現城市夜晚獨特的魅力和活力;“未來之境”主題創作活動,可以激發參與者的創意和想象力,運用特殊的拍攝技巧和后期處理方式,創作出充滿科幻感的攝影作品,探索科技與藝術的融合。通過這些主題創作活動,能夠激發群眾的創新思維和創作潛力,促進攝影藝術的多元化發展,同時也為社會文化的記錄和表達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獨特的視角。
(四)加大宣傳力度
群文攝影作為一種獨特的視覺表達形式,能夠記錄生活中的美好瞬間、反映社會生活、傳達深刻的情感和思想。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可以讓更多群眾了解攝影藝術,提高群眾對攝影藝術的認知度和欣賞水平,促進群文攝影的繁榮發展。一方面,拓寬宣傳渠道。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發布攝影作品、攝影技巧和攝影活動信息等內容,吸引更多群眾關注攝影藝術。例如,可以通過舉辦線上攝影比賽、攝影直播等活動,提高攝影藝術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另外,還可以與報紙、雜志、電視臺等傳統媒體合作,開設專題節目,通過專業攝影藝術家向群眾講述其作品的創作靈感等,讓更多群眾了解攝影藝術,提高攝影藝術的社會關注度。另一方面,創新宣傳內容。在宣傳攝影作品時,不僅要展示作品,還要深入解讀作品的主題、創作背景和藝術價值,讓觀眾更好地理解攝影作品的內涵。例如,可以邀請攝影藝術家、評論家等對作品進行解讀和分析,為觀眾提供更專業的視角。同時,結合數字技術,創新宣傳方式,如通過虛擬現實、多媒體展覽等方式,讓群眾身臨其境地感受攝影作品所傳達的信息和情感。
五、結語
總之,群文攝影活動的開展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未來,需不斷創新活動的開展方式,充分利用新興技術,為群眾帶來更豐富、獨特的攝影體驗;不斷拓展應用領域,加大其與旅游、教育等多領域的融合力度,挖掘群文攝影的潛力與價值,促進其多元化發展,進一步推動群文攝影在群眾文化領域繁榮發展,為文化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林芬.群眾文化中攝影藝術的推廣與普及辦法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4(14):49-51.
[2]劉攀.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創新方法研究[J].參花(上),2023(12):125-127.
[3]吳軻.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普及性研究[J].旅游與攝影,2023(20):143-145.
[4]陳學恩.淺析普及攝影及視頻拍攝藝術對群眾文化的推動作用[J].百花,2023(08):103-105.
[5]徐潔.新時代群眾文化活動中攝影藝術的普及路徑[J].中國民族博覽,2023(09):91-93.
[6]任芳.數字化時代對攝影藝術的影響探究[J].旅游與攝影,2023(02):159-162.
[7]成娜.群眾文化中旅游攝影藝術的推廣措施分析[J].旅游與攝影,2022(22):151-153.
[8]何麗.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普及研究[J].參花(上),2022(05):117-119.
[9]金福根.淺析數字攝影時代網絡平臺在群眾攝影活動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2011(01):180-181.
(作者簡介:馮琳,女,重慶市萬州區文化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