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舞蹈活動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增強社區凝聚力和推動社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當前社區舞蹈活動仍存在資源配置不均、人力資源不足、管理模式不清晰等問題。本文對洛陽市西霞院社區舞蹈隊活動開展現狀進行分析,旨在探討洛陽市社區舞蹈活動的現有模式并為其進一步開展活動提供策略,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為其他社區舞蹈隊的發展有所助益。
一、社區舞蹈活動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社區舞蹈活動是群眾參與度較高的群眾文化活動之一,承擔著促進社區發展、推進全民藝術普及的重要使命,社區舞蹈活動在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首先,社區舞蹈活動為居民提供了休閑娛樂的方式,有助于緩解群眾工作壓力,提高其精神文化生活質量。
其次,社區舞蹈活動為不同年齡、職業的居民搭建了交流的平臺,推動了群眾文化在社區的傳播,也增強了社區凝聚力與群眾歸屬感。
最后,社區舞蹈活動包含傳統民俗元素,豐富了群眾文化的內涵。通過群眾的參與,社區舞蹈活動使傳統文化、地域文化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生機。
二、社區舞蹈活動開展現狀的分析
(一)資源配置
1.場地設施
社區舞蹈活動需要固定的活動場所。以洛陽市西霞院社區為例,該社區擁有兩個主要活動場地,共有三間舞蹈教室。場地一位于西霞院社區鄰里中心二樓,面積40平方米,僅有一間教室。因實用面積有限,僅能容納約10人同時活動,適合社區成員開展日常教學與訓練活動。
場地二位于當地文化館內,其文體活動室總面積約200平方米,分為兩間:一間是約150平方米的多功能活動廳,日常開展舞蹈、戲曲、太極拳等多種培訓活動;另一間是約50平方米的舞蹈教室。在硬件設施方面,舞蹈教室均配備了落地鏡、木地板、把桿及音響等,為社區舞蹈活動的開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2.指導教師
在社區舞蹈團隊的建設中,指導教師的構成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部分指導教師由專業人員擔任,為社區舞蹈隊提供了專業且高水準的藝術指導,提升了社區舞蹈的內容質量與表現力。而另一部分指導教師為舞蹈愛好者,他們以更貼近居民生活與審美習慣的方式,為社區舞者提供指導,使得社區舞蹈更具親和力。
3.資金來源
洛陽市西霞院社區舞蹈隊所需的活動資金主要來源于社區資助、成員自籌與比賽獎金三個渠道。社區資助源于市、區相關部門專項撥款,用于舞蹈隊代表社區參賽及演出的服飾購置與差旅住宿等方面。成員自籌資金用于日常活動服飾采購及社區資助范圍外等內容。比賽獎金則沖抵成員自籌費用,減輕其經濟壓力。西霞院社區舞蹈隊形成了“社區資助、成員自籌、獎金補貼”三位一體的資金來源模式,為舞蹈隊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經濟保障。
(二)參與機制
作為群眾自發組織的文化藝術團體,社區舞蹈隊在日常活動中,對成員的加入沒有特定要求,有參與意愿的居民均可加入。然而,在參加比賽、演出時,對成員的年齡、業務能力以及身體素質等方面有一定要求,如成員應具備一定的舞蹈基礎,身體素質能滿足訓練需求。洛陽市西霞院社區舞蹈隊成員的入隊原因不盡相同。部分成員旨在緩解工作壓力、放松身心;經老成員介紹入隊較為常見,老成員的口碑推薦對新成員具有較大影響;還有成員喜歡社區舞蹈的專業性,期望提升自身舞蹈水平;此外,社交需求促使成員通過舞蹈隊結識新朋友、拓展社交圈。
(三)活動機制
1.活動內容構成
社區舞蹈活動主要涵蓋日常訓練活動與比賽演出活動,二者在社區舞蹈活動中具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日常訓練活動通常在較為固定的時間和場所進行,是社區舞蹈愛好者提升舞蹈技能、增進團隊協作的重要途徑。演出活動則為社區舞蹈愛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促使參與者在日常訓練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舞蹈技能,從而推動社區舞蹈活動向更高層次發展。日常訓練活動與比賽表演活動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社區舞蹈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區文化建設和居民精神生活的豐富作出了積極貢獻。
2.教學內容選擇
在日常訓練活動中,指導教師往往依據成員的興趣偏好以及教學內容與成員能力的適配度,科學且系統地選擇教學內容。經調研,西霞院社區舞蹈隊成員多偏愛中國民族民間舞,其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故日常教學以中國民族民間舞為主,也涉及一些中國古典舞與現代舞等。
3.教學強度調控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指導教師會根據成員自身的情況來確定和調整活動的強度,從最基礎的技術動作開始,然后逐漸增加強度。日常訓練活動的時間為每天2小時,根據教學、訓練的內容和成員的反饋確定休息時間。比賽演出前的訓練活動強度要大于日常訓練活動,每次訓練時間為2-3小時,要求成員高質量、高標準地排練舞蹈動作。
4.教學方法運用
作為一種群眾文化活動,社區舞蹈活動的指導教師需要注重社區群眾的參與度,以及其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將多種訓練機制有機融合,形成“訓練與創造”雙向互動的模式。指導教師主要運用視頻教學法、示范法等方法進行教學。
首先是視頻教學法,指導教師通過網絡社區、短視頻平臺等渠道購買專業舞蹈教學課件,經學習、改編后教授給成員。
其次,示范法貫穿教學全程,使成員直觀了解所學內容。教師示范后采用分解教學法,將復雜的舞蹈動作分解后再逐步組合,幫助成員理解并掌握舞蹈技巧。教師在成員練習或表演時及時給予指導,幫助成員更好地練習舞蹈動作。
最后,視頻記錄成員訓練過程,成員可通過視頻總結并改正舞蹈動作的不足。此教學路徑適用于各年齡層次及不同舞蹈基礎的成員。
(四)管理機制
1.社區居民委員會統籌
社區居民委員會在社區舞蹈活動中扮演關鍵角色,在團隊組建、宣傳推廣、資源供給、活動策劃及溝通協調等方面均發揮重要作用,能夠全方位保障舞蹈隊的運作,緊密編織舞蹈活動與社區生活紐帶,強化社區文化向心力,是群眾文化基層治理的重要踐行者。社區居民委員會協助居民組建舞蹈隊;通過社區宣傳板等方式宣傳社區舞蹈隊,吸引更多的居民參與活動;為社區舞蹈隊提供場地支持,組織舞蹈隊參與社區活動,協助舞蹈隊策劃和組織演出;定期與舞蹈隊負責人和成員溝通,了解舞蹈隊的需求和困難,并為其提供幫助。
2.文化館協助管理
在社區舞蹈活動的發展過程中,賽事準備階段往往對場地等資源有著更高的要求。文化館作為群眾文化機構,憑借其人才優勢、資源優勢以及場地優勢,與社區舞蹈隊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雙方對場地使用的時間、范圍、權限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這種合作模式拓展了社區舞蹈隊的資源獲取渠道與發展空間。文化館擁有豐富的專業資源,包括專業的舞蹈排練場地設施以及文化藝術資料等,與社區舞蹈隊相互配合,推動了社區舞蹈活動的發展,進而促進了群眾文化事業的整體發展。
(五)社區舞蹈活動的不足
1.場地設施不能完全滿足活動需求
社區舞蹈活動室場地較小,參與人數較多,同時還供社區其他文體隊伍開展活動使用,開放時間不固定,不能完全滿足成員的需求。文化館提供的文體活動室場地較大,但是其缺少相應基礎設施,影響了社區舞蹈活動的開展效果。
2.社區舞蹈隊成員老齡化
洛陽市西霞院社區舞蹈隊成員大部分為中老年人,他們的體力和耐力有限,無法達到高強度的舞蹈訓練和表演要求,限制了隊伍的發展潛力。只有少部分成員為年輕人,活動創新性不足,難以吸引年輕群眾的加入。
3.缺乏專業教師指導日常活動
日常訓練由經驗豐富的非專業社區舞蹈教師指導開展,其只能通過在互聯網上購買課件進行學習后再教授給其他成員,且目前市場缺乏專門針對社區舞蹈活動的教材,因此只能購買專業的舞蹈教材進行學習,對于沒有基礎或者基礎較差的成員來說難度較大。
三、社區舞蹈活動發展的優化策略
首先,相關部門應制訂合理的活動計劃,可以讓不同的文體隊伍分批次、分時段進行活動。文化館在對文體活動室進行重新裝修的時候應考慮群眾的需求。
其次,面對成員老齡化的問題,應通過社交媒體、宣傳海報等多種渠道,向居民廣泛宣傳舞蹈隊的活動信息,積極探索“互聯網+舞蹈”模式,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推廣社區舞蹈,使更多群眾對社區舞蹈有所了解。同時,要鼓勵創新舞蹈的內容和形式,結合流行音樂、街舞等元素,使舞蹈更具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社區舞蹈活動。
最后,針對缺乏專業教師指導的問題,可以定期邀請專業的舞蹈團體來社區進行演出交流活動,并與其建立持久的聯系。
此外,相關部門應完善溝通和協作機制,明確員工責任,合理分工,使其共同推動社區舞蹈隊繁榮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以洛陽市西霞院社區舞蹈隊為切入點,深入分析社區舞蹈活動,其作為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社區發展的關鍵途徑,在既有模式下已收獲一定積極成果。然而,從社區文化建設與群眾文化發展的宏觀視角來看,該模式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提示文化工作者需在實踐探索中不斷積累經驗,優化策略,以實現社區舞蹈活動的可持續發展。未來,社區舞蹈活動的發展需要有關部門不斷創新思路,完善服務體系,更好地服務于社區居民,促進社區文化乃至群眾文化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柳亞含.新媒體環境下社區舞蹈傳播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23.
[2]付瀾.搞好社區舞蹈培訓服務群眾文化生活[J].藝海,2020(12):62-63.
[3]孫慧佳.廣場舞蹈與社區舞蹈的本質與特征[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
(03):138-142.
[4]梅榆昆,張婷婷.四川社區舞蹈的科學性教學方式探究[J].藝術教育,2022(06):124-128.
[5]李瑋瑋.社區舞蹈在社區文化教育中的發展探究——以江門市一社區老年大學為例[J].尚舞,2023(20):147-149.
[6]劉欣雨.心理社會治療模式介入外來少數民族媳婦社區融入問題的個案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23.
[7]格林郎杰.社區共同體建構視域下的民族文化傳播——成都藏族社區民間舞蹈的存在與發展[J].藝術品鑒,2023(11):102-105.
[8]楊婷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的社區舞蹈活動模式研究[D].北京舞蹈學院,2021.
[9]李怡林.當代社區中老年舞蹈文化現象中的民族文化傳承——以云南省的社區中老年舞蹈為例[J].大眾文藝,2019(04):154-157.
[10]張彌,溫柔.淺談鄂西土家族地區社區舞蹈的現狀及發展——以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為例[J].舞蹈,2016(06):66-69.
[11]王海濤.社區舞蹈的興起與群眾文化的繁榮山東城鎮居民社區舞蹈現狀調查[J].舞蹈,2013(06):60-61.
[12]孫雅萌.團體動力學視角下的社區舞蹈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24.
★基金項目:本文系遼寧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基于鑄牢共同體意識的高校民族舞課程構建研究”(課題批準號:JG22DB632)的階段性成果;沈陽體育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資助項目“‘益’起舞——社區舞蹈工作坊”(項目編號:2023101760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賈家茵,女,碩士研究生在讀,沈陽體育學院,研究方向:體育藝術學)
(責任編輯 張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