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鄉村振興是新時代我國鄉村發展的重要戰略,承載著推動鄉村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全面振興的使命。群眾文化建設作為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一環,不僅直接關系到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滿足程度,更是激發鄉村內在活力的重要力量。加大群眾文化建設力度,不僅能夠增強群眾文化凝聚力,還能推動鄉村產業與文化融合發展。然而,在當前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中,還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人才缺失以及文化產品供給不足等問題,使得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和創新發展受限,難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文化需求,影響了鄉村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基于此,本文將對群眾文化建設的策略進行探析,旨在有效提升群眾文化的建設水平,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堅實的文化支撐。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群眾文化建設的意義
(一)激發群眾認同感與歸屬感
相關文化機構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更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了鄉村振興戰略,使群眾在參與和體驗中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和群眾文化的重要性。這些文化活動不僅豐富了群眾的精神世界,拓寬了群眾的文化視野,使其享受到了文化帶來的樂趣,更在潛移默化中加強了群眾對鄉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這種認同感和歸屬感以文化為紐帶,形成了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二)推動鄉村產業與文化的融合發展
群眾文化建設不僅是精神層面的滋養,更是推動鄉村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在發掘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群眾文化活動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為鄉村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注入了活力。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如民俗節慶、手工藝展示、農耕文化體驗等,不僅能讓群眾在體驗中感受到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也促進了鄉村文化與農業、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這種融合不僅傳承與發揚了優秀傳統文化,還豐富了鄉村的文化內涵,為鄉村產業的多元化發展開辟了新路徑,推動了鄉村經濟持續發展。
三、群眾文化建設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在實際推進過程中,群眾文化建設仍面臨著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鄉村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一)基礎設施不完善
部分鄉村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導致文化建設投入存在明顯不足。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盡管相關部門已加大了對鄉村文化事業的關注與投入力度,但受限于我國鄉村廣闊的地域和較為薄弱的基礎設施,群眾文化建設仍然面臨著資金和技術上的需求。盡管各地相關部門已出臺多項針對鄉村群眾文化建設的政策文件,并設立了專項資金,然而由于大多數鄉鎮財政的收入有限,實際投入群眾文化基礎設施的資金仍顯不足。
同時,社會和市場力量在鄉村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參與度較低,進一步加劇了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另外,鄉村公共文化場地有限,且缺乏持續、有效的管理。這導致鄉村的文化設施難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制約了群眾文化建設的深入發展。
(二)專業人才缺失
一方面,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在全國范圍內的深入推進,各級相關部門對鄉村人才的引進與培育也給予了相應的政策支持。然而,這些政策大多聚焦于產業發展,對于群眾文化建設的人才支持有所忽略,使得當前文化建設隊伍面臨著人員數量不足、專業能力有待提升等嚴峻問題。另一方面,作為推動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平臺,當前大多數鄉鎮都已經建立了文化站,然而在人員管理上,部分文化站的工作人員往往承擔著多重職責,這使得他們難以將全部精力投入鄉村群眾文化建設中,難以對鄉村群眾文化的特點和需求進行全面、準確的把握,這進一步制約了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推進。此外,鄉鎮文化站的人員變動也較為頻繁,這使得文化建設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受到了影響。
(三)文化產品供給不足
一方面,我國鄉村蘊藏著許多獨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但在實際發展中,這些文化資源并未得到充分挖掘與整合,導致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當前,鄉村文化活動大多由群眾發起,形式相對單一,如廣場舞等,這些活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群眾的娛樂需求,但在對傳統文化的挖掘與展現上仍有待加強。
另一方面,外部文化產品的引入,如“文化下鄉”等活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鄉村的文化生活,但這些活動往往采用較為單一的模式,與地方特色和群眾的實際需求結合不夠緊密,難以充分激發群眾的參與積極性。從整體來看,鄉村文化產品的供給還存在明顯不足,供需矛盾較為突出,這不僅影響了鄉村文化生態構建,也制約了群眾生活品質的提升與全面發展。
四、鄉村振興背景下群眾文化建設的有效路徑
(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文化基礎設施
在鄉村振興政策的引領下,鄉村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為了切實提升群眾的文化生活質量,必須牢牢把握這一發展契機,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群眾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更為健全的群眾文化管理體系。其中,資金是文化建設的重要支撐,為確保鄉村群眾文化建設的持續推進,必須明確資金來源渠道、使用方式及效果評估機制。
一方面,要制訂科學合理的資金使用規劃,確保每一筆資金都能精準投入文化建設的關鍵領域。同時,還應建立嚴格的資金使用監督機制,確保專款專用,避免資金浪費或挪用,從而保障文化建設的持續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除了相關部門的資金投入之外,還應積極引入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動鄉村群眾文化建設。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文化與產業的融合發展已成為一種趨勢。因此,可以加強與企業的聯系與合作,在企業的資金支持下開發本地特色文化資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這不僅能夠提升鄉村文化影響力,還能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實現文化與產業的雙贏。
在具體實踐中,還可以結合鄉村實際情況,制訂階段性的文化建設計劃。例如,可以建設鄉村圖書室、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為鄉村群眾提供更為便捷的文化服務。同時還可以組織各類文化活動,如文藝演出、體育賽事等,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激發他們的文化創造力和參與熱情。
(二)健全人才制度,培育文化建設人才
在鄉村振興中,人才是最為關鍵的資源。面對當前鄉村群眾文化建設中人才力量相對匱乏的現狀,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培養一支既具備專業素質,又了解鄉村實際情況的人才隊伍,旨在提升鄉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品質與內涵。
作為將群眾文化與群眾相連接的橋梁,鄉鎮文化站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確保關于鄉村群眾文化建設的政策法規的全面落實,為鄉村群眾文化建設提供堅實的政策保障,而且能夠深入了解群眾的文化需求,了解其文化偏好和對文化活動的期待,并以此為基礎,策劃出符合群眾需求、貼近鄉村生活的文化活動。
因此,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對鄉鎮文化站人員進行專業培訓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定期舉辦培訓班、研討會等,能夠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活動策劃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服務于鄉村文化建設。另外,群眾自發組織的文藝團隊也是鄉村文化建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相關部門應通過建立物質與精神獎勵機制,為這些團隊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促進其健康有序發展。這不僅可以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還能在無形中培養出一批熱愛文化的鄉村文化建設人才。
另外,還應積極對接人才市場,拓寬人才來源渠道。例如,吸引科技、文旅、現代農業及衛生健康等領域的專業人才加入鄉村群眾文化建設隊伍,將其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與文化活動相結合,策劃出具有創新性、實用性的“產業+文化”活動,為群眾帶來更豐富的文化體驗,進一步激發其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提升鄉村群眾文化的整體水平。或應引入專業的文化管理人才,優化鄉村文化資源的管理和運營流程,提高文化活動的質量和效益。同時,還應著力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相關領域的人才,通過傳授技藝、傳承文化等方式,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延續和發展。
(三)創新活動形式,豐富文化產品供給
一方面,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探索與挖掘本土資源,并依據地域特色使其創新發展,已成為群眾文化建設的核心議題。鄉村群眾文化建設應避免單一化和同質化,應與當地地理風貌與人文底蘊相融合,打造獨樹一幟、富含地域人文韻味的文化活動標識,創造出既具連續性又富含地域色彩的文化活動,讓群眾在親身參與中深切體會文化的獨特魅力。這不僅能夠有效提升群眾的文化素養,還能為鄉村文化的繼承與發揚提供力量。以貴州“村超”為例,它不僅深度挖掘了鄉土文化,更通過精心策劃與廣泛傳播,成功塑造了一個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群眾文化活動。這樣的實踐不僅增強了群眾的文化自信,也豐富了鄉村的文化生活,滿足了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另一方面,在推動文化活動創新的同時,還需重視其與社會的聯系,鄉村群眾文化建設不應局限于某一地區,而應勇于融合市場,促使鄉村文化產品跨越地區限制,構建起更加多元化、全方位的供給網絡。在此過程中,相關部門應當成為群眾文化活動與市場文化產品之間的紐帶,通過構建高效的服務平臺,促進雙方的深入交流與合作。具體而言,可采取多種措施,如牽頭開展群眾文化項目,為文化活動與社會企業提供合作的平臺;同時,還可以對文化活動的開展進行監督,既要確保文化活動能夠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要確保合作能夠規范、有序地推進。此外,還可利用文化節慶演出、藝術展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為群眾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進一步激發鄉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在活力與外在影響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群眾文化建設是推動鄉村社會進步、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一環。針對當前鄉村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需要采取切實有效的對策,如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創新文化產品供給方式。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可以不斷提升鄉村群眾文化的建設水平,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的文化保障。
參考文獻:
[1]李曉艷.以農村文化建設助推鄉村振興[J].現代農村科技,2024(12):97-98.
[2]陳永平.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研究[J].文化產業,2024(26):166-168.
[3]李雪花.數智技術驅動下的農村群眾文化建設[J].村委主任,2024(16):49-51.
[4]張欣然.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民族博覽,2024(11):
127-129.
[5]王梓.繁榮群眾文化建設美麗鄉村[J].村委主任,2024(06):85-87.
[6]丁潔.新時代背景下推進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J].參花,2024(35):158-160.
[7]萬調娟.優化群眾文化建設,促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實[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4(07):43-45.
[8]羅代兵.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問題及對策研究[J].大眾文藝,2024(14):1-3.
[9]魏佳菁.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問題與對策研究[J].南方農機,2022,53
(07):83-86.
[10]吳向東.基于鄉村振興的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策略分析[J].新傳奇,2024,(25):116-118.
[11]馬俊原.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路徑探究[J].參花,2024(08):119-121.
[12]郭凱.鄉村振興視域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研究[J].百花,2023(12):108-109.
(作者簡介:丁麗華,大專,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文化館,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