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培養培訓質量,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在新時代教育體系中,師德師風建設已成為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育質量和實現育人目標的第一推動力。
首先,師德師風是教師發展意識的內在驅動。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還是學生正確價值觀和優秀品行的引路人。只有具備高尚師德的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教書育人的使命感,促進個人價值與教育理想的緊密結合。構建長效的師德師風建設機制,能夠為教師提供科學有效的職業規范,幫助他們逐漸內化為道德自覺,強化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職業發展意識。通過道德提升、自我反思和定期評估,教師能夠建立更為深厚且明確的責任感,不斷明晰自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所肩負的使命。這樣的責任意識是教師職業生涯中持續的內在動力,能夠激勵教師在道德素養和專業發展方面不斷成長。
其次,師德師風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保障。學生的成長過程不僅是積累知識的過程,更是人格不斷完善、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的過程。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引導者,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從而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系統的師德師風建設能夠為教師確立職業道德規范,這種規范不是對教師自由的限制,而是幫助教師將道德引導與教學任務結合起來。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通過言傳身教,向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讓道德培養貫穿于學生的學習全過程,幫助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質和強烈的責任意識。
最后,師德師風建設是形成良好社會氛圍的重要支持。教育是一項需要共識與合作的事業,而師德師風建設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良好的師德師風不僅能提升教師的職業認同感,還能在學校內外形成積極、正向的生態環境,讓學生在和諧、包容的氛圍中成長。教師團隊中的良好師德氛圍,有助于形成相互激勵和支持的職業文化,為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提供肥沃的土壤。當教師表現出高尚、謙遜、關懷、責任心等美德時,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積極影響,形成良好的品行與習慣。同時,正向的教育氛圍也增強了家庭和學校間的教育協作,有助于在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全面育人的風尚。
總之,學校應當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持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建立完善的道德引領與職業發展機制,營造尊師重德、崇尚教育理想的校園文化,使每一位教師都能在道德力量和教育理想的指引下,潛心傳道、授業、解惑,為實現教育強國的宏偉藍圖貢獻智慧與力量。
(作者系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專職研究員,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