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選用基于人格理論、勝任力理論、行動理論的創新創業能力評價模型對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進行調查分析,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于創新創業具有很高的積極性,且大學生具有創造性人格,但是大學生缺乏專業知識,勝任力不足,創新創業能力存在明顯“短板”。基于此,本文提出大學生應該積極鍛煉心理素質、培養思維能力、掌握專業知識和跨學科知識、并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高校應改善創新創業教育環境、建立和健全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體系和實踐體系;政府和企業應為大學生創造更多的創新創業機會,幫助大學生提升創業能力,實現創業成功。
關鍵詞:人格理論;勝任力理論;行動理論;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current"college"students'"innovative"entrepreneurial"ability"based"on"innovative"entrepreneurial"ability"evaluation"model"constructed"on"the"theory"of"personality,competence,and"action.According"to"the"survey"results,college"students"has"high"enthusiasm"and"creative"personality,but"lack"of"professional"knowledge"and"competence.The"paper"proposes"that"college"students"should"actively"exercise"psychological"quality,cultivate"thinking"ability,master"professional"knowledge"and"interdisciplinary"knowledge,and"improve"knowledge"application"ability.Universities"should"improve"the"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environment,establish"and"improve"the"teaching"system"and"practice"system.The"government"and"enterprises"should"create"more"opportunities"for"college"students"to"help"college"students"to"enhance"entrepreneurial"ability"and"realize"entrepreneurial"success.
Keywords:personality"theory;competency"theory;action"theory;college"students;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ability
在當前經濟形勢背景下,隨著國家推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大學生就業情況逐步向自主創新創業發展。大學生在國家對教育的重視下受教育水平越來越高,學習的文化知識越來越豐富,思想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本文基于此背景,運用調查分析法將創新創業對于大學生有哪些能力要求,大學生欠缺哪些創新創業能力及如何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這三個方面進行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對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創新創業能力模型的選用
創新創業是指個人在多種創新基礎上進行的創業活動,能夠為個人和他人提供就業機會,能夠提供社會價值,具有獨特性的活動。創新創業能力就是指在創新創業活動中為了達到理想目標而勇于挑戰自我和解決各種難題并對自我提升產生作用的能力[1]。關于創新創業能力的研究,蘭國輝、陳亞樹[2]采用客觀賦權法對“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進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王洪才等[3]對創新創業能力做出科學合理劃分,并分析了創新創業能力理論的基本框架和構成的基本維度,最終構建了創新創業能力的評價量表,王洪才還以創新創業能力評價量表為依據,對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特點進行研究。孔宇航[4]則是在梳理相關文獻和分析典型案例,以及征得專家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構建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模型。張小剛、張一峰[5]以湖南工程學院部分在校學生作為評價對象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并給出對應評價檔次。石春娜、蘇兵、寇云[6]構建了經管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段肖陽[7]提出,在創新創業過程劃分的不同階段中需要不同的能力,如果要對創新創業能力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就需要按照一定的邏輯分解創新創業能力。他基于人格理論、行動理論和勝任力理論構建了創新創業能力模型。
基于人格理論的能力模型是從個人的人格素質出發,來探究一個人是否具備創造性人格。創造性人格是人在成長過程中逐步養成的,在創造性活動中發展并表現出來的非智力素質,對人的發展和進行創造性活動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研究大學生是否具有創造性人格是分析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指標。
基于勝任力理論的能力模型是從個人的綜合素質出發,來客觀地分析一個人能否很好地完成創新創業活動。勝任力對人的各項發展影響最大,可以區分優越者和普通者。作為一種個體特征,勝任力包括個人態度、價值觀、知識水平、技能水平等。勝任力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導力,分析這一能力,可以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水平進行更準確的評價。
基于行動理論的能力模型是從個體意愿、行動表現力出發來分析一個人是否能夠在創新創業中有很好的行動表現。創新創業是一項充滿挑戰性和具有較大未知性的活動,當個人對創新創業表現出積極的意愿且為之付諸行動,說明其具有良好的行動表現,這有助于其在創新創業中取得成果。
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能力既包括人格性素質,也包括后天培養積累的知識技能。因此本文選擇段肖陽[7]的創新創業能力模型來評價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模型如下圖所示。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模型圖
二、對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調查分析
為了解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水平,本文對某高校在校生進行了線上問卷調查,共發出126份調查問卷,收回126份,調查結果匯總如表1、表2、表3、表4所示。
通過上述匯總表能力平均分值的比較可知,受調查大學生對參加創新創業具有較高的積極性,表明大學生具有一定的人格優勢來完成創新創業,具備創造性人格。表4中的數據說明大學生在創新創業中具有較好的行動力表現,但表2和表3的數據顯示,受調查大學生在勝任力上存在較多欠缺,缺乏邏輯思維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系統思維能力,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跨學科知識儲備較少,這在一定程度反映出當前高校實施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力度不夠,社會等外部環境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影響力不夠。
美國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曾提出的“木桶理論”,強調短板長度是水桶容量的決定性條件。而勝任力就是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一塊“短板”,這塊短板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整體水平,因此需要著重分析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勝任力。
比較思維屬性和知識屬性的各項能力平均分值,發現勝任力中的創新思維能力、系統思維能力、專業知識、跨學科知識這4個方面的平均分值較低,說明大學生創新創業欠缺更多的是支撐創新的基礎能力,如創新思維和專業知識。創新思維能夠促使大學生在創新時多角度思考,從而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產生新穎的成果,這一成果也會對社會發展產生一定作用。因此缺乏創新思維會導致大學生缺乏創新創業競爭力,對于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活動開展是極其不利的,專業知識的欠缺也會導致創新創業難以實現。系統思維是一種基本思維方式,其能夠表現出人在處理問題時是否具有原則性、系統性和靈活性。具備系統思維,是有效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跨學科知識在知識屬性中的分值最低,說明大學生在創新創業中普遍缺少這一能力。由于創新創業涉及的知識比較廣泛,因此作為創新創業的管理者需要具備豐富的跨學科知識。大學生在勝任力方面的欠缺反映出以下問題。
(1)大學生個人不注重個體素質的提升,即面對創新創業的新形勢,大學生沒有及時調整學習策略,多思維能力的欠缺體現出當前大學生仍按照“被動式”學習方式學習,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探索性。
(2)高校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缺乏重視,多數高校僅僅建立了創新創業體系,不注重完善,使得創新創業教育缺乏有效性。
(3)創新創業政策的落實支持力度不足,特別是對高校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缺乏支持。
三、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對策
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體現在內在人格性素質和外在工具性素質兩個方面。因此,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需要有完整的體系,既要發展大學生的工具性素質,又要兼顧人格性素質。要想有效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需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首先,大學生個人要鍛煉心理素質,增強創新創業信心,要在學習中不斷探究,積極培養思維能力,在學習中要勤于思考,鍛煉獨立思考能力、發散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和系統思維能力。同時,大學生應主動掌握專業知識和跨學科知識,積極探討學習中的問題,并有選擇地學習跨學科知識,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
其次,高校要摒棄陳舊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素質的差異確立個性化教學方案,并逐步引導學生形成創新創業理念體系。另外,高校要在日常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業者精神,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個人素質。此外,高校要定期總結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失敗經驗,幫助學生補齊創新創業“短板”,并借助互聯網工具,為學生搭建一個對接時代且更加高效便捷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以此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最后,政府和社會組織要堅持落實創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實現大學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創新創業。政府要為高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和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提供支持,以此推動創新創業活動高質量開展。另外,政府和社會組織要與高校聯合起來,為大學生提供咨詢、解決創新創業問題的平臺,幫助學生鍛煉能力,提高創新創業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洪才.創新創業能力評價: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真正難題與破解思路[J].江蘇高教,2022(11):3946.
[2]蘭國輝,陳亞樹.“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研究[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5):9499.
[3]王洪才,鄭雅倩.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測量及發展特征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61(3):155165.
[4]孔宇航.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評價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8:2.
[5]張小剛,張一峰.地方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研究[J].湖南財經經濟學院學報,2022,38(5):100108.
[6]石春娜,蘇兵,寇云.經管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西安工業大學學報,2020,40(3):322328.
[7]段肖陽.論創新創業能力模型與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教育發展研究,2022,42(1):6067.
基金項目:山西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023"0700);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課題(2023JG150);太原科技大學校級教學改革創新研究項目(JG2023050);太原科技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DCX2024155)
作者簡介:田麗娜(1973—"),女,漢族,山西太原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會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