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講述時代的故事

2025-03-24 00:00:00李剛謝燕紅
南方文壇 2025年1期
關鍵詞:時代

文學的歷史演變表明,文學總是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雖然有時與社會發展會不同步或不一致,但從整體上看,大多數的時間里,在物質生產條件與審美意識形態的制約下,文學與社會發展具有同步性或一致性。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體現出不同時代的社會特征;從世界范圍看,古希臘羅馬文學、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現代主義文學、后現代主義文學等都與人類社會發展的時代演進密切相關。一個時代對應著一個時代的文學,正如高爾基所說:“一個藝術家往往是自己的階級和時代的客觀歷史家。”①但對作家而言,講述時代的故事,把握時代的脈搏,反映時代的精神從來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以至于王堯在《我們的故事是什么》一文中懷疑:“文學,是否有可能敞開我們內心的復雜性,留下時代和寫作者本人的這一面與那一面?”當然對于這一話題,王堯并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他給出的答案是:“這種可能,取決于我們能否有自己的生活,然后是故事和簡述故事的方式。”②

為了進一步論證這一可能性,王堯于2021、2022、2023連續三年,創作出版了三部散文集,分別為《時代與肖像》《我們的故事是什么》《日常的弦歌:西南聯大的回響》(以下簡稱《日常的弦歌》)。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開篇之際,王堯用一組散文“三部曲”回答了他所理解的時代與文學的關系,這也是他散文的作法。賈平凹認為:散文就是一個寫法的問題,也就是作法的問題③。在時代與文學的間性中,王堯用他的故事和他講述故事的方式,將這三部散文集匯成一組“三部曲”,彼此獨立而又相互關聯,我們甚至可以將三部散文序跋中的最后一句話連成一個“故事”:“再見,瓦爾登湖”之后,“王堯回來了”,又“進入西南聯大了”。這個“故事”包含三個彼此勾連的相遇事件:與梭羅的相遇、與故鄉的相遇、與西南聯大的相遇,從世界到鄉村最終導向知識分子的烏托邦。王堯通過散文講述時代的故事,將自己與時代及這個世界緊密聯系在了一起。

一、在“全部”之外

一方面,王堯有感于這個時代的“單調、貧乏與劃一”,感慨“沒有自己的故事,沒有事件也沒有細節,沖突和越軌都會被適時地控制與調節”④;另一方面,又“不認為這是我們的全部”,因為還有一些生命跡象深隱在內心深處,存在于理所當然的“全部”之外。如果不能將“全部”之外整合到全部之中,如何能夠建立文學與時代整體性的呼應關系?在王堯看來,或許可以回到曾經的文章傳統。“在中國的文章傳統中,表達思想、價值、知識的文體其實是多樣的,‘詩話’‘詞話’‘小說話’這類隨筆體,基本介乎‘學術’與‘文學’之間,不妨說‘文章’其實是一個‘跨文體’概念。”⑤把“學術性”與“文學性”糾纏在一起,才能實現“本體界”與“現象界”之間的跨界寫作,畢竟,如王堯所述:“歷史的肌理常常在那些散落的、被忽略的細節中。按照現在的學術建制,學術論文和著作通常是刪除這些細節的。”⑥如果把這些組織起來,關于歷史的敘事便能和歷史的論述一樣有價值,而且更加鮮活。

既然文章傳統拓寬了散文的邊界,那么,雖然《日常的弦歌》與《我們的故事是什么》是作為散文集刊行的,我也寧愿把這兩部著作看成一種“文學文學史”。“文學文學史”這一看起來拗口的概念,借用了類似“人文地理學”的名詞框架,前一個“文學”是用來修飾后邊的“文學史”的,如同后者用人文來界定地理學一樣,賦予老學問新做法。這也是王堯一直在強調的文學史重寫的新方法——由于“批評家對文學事件的洞察和分析能力明顯弱化”,需要“在更深的層次上思考文學的結構性問題,通過重建‘文學性’激活文學批評的‘學術性’”⑦。王堯在這里提到的結構性問題與阿恩海姆所提出的格式塔心理學美學批評不謀而合,也就是不能僅僅“聚焦于細枝末節的象征索解、隱喻闡釋”,而更強調文學批評的總體性。卡夫卡認為藝術作品處在一個有機的、有表現力的結構中,如果藝術作品是作為一種結構來感染人們的,那么文學批評也需要在文學事件的結構整合中對文本及相關元素進行整體觀照。

文章傳統與結構性批評的結合不僅形成了王堯重建歷史敘事與講述時代故事的方法,亦讓他的散文回歸了散文的“本體”——“敞開了面對歷史、現實、社會和自然的空間。”⑧過去我們經常用“形散神不散”來形容散文的特點,后來這句話用得多了,批評家就不再說了,甚至開始各種爭鳴,再后來開始發明各種復雜的詞匯,試圖從更高深的層面來論述散文的特征。但王堯始終認為:“散文無論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它的文體特性恰恰是邊界的散。”⑨所謂“邊界的散”并不意味敘事上的東拉西扯,它突出的是散文的文章傳統與敘事元素的總體性結構特征,這也是他一直認可“大散文”創作的原因。

“滄海文心”系列是王堯散文集《我們的故事是什么》的第一部分,包含了8篇作品。第一篇《“寒夜”里的“清油燈”》講述抗戰中巴金的行事,先從1938年在廣州經歷的大轟炸說起,然后引出巴金從廣州到武漢的故事,再后提到了老舍。王堯寫道:“9月,巴金在武漢住了半個多月,錯過了與老舍見面的機會。他到達武漢時,老舍已經在上個月到達重慶了。”⑩巴金并沒有與老舍在武漢巧遇,這里提到老舍,難道是“巴老曹”最適合放在一起談?那又為什么不是曹禺?同樣是在1938年,曹禺隨國立戲劇學校遷往重慶,卻是從長沙出發的,老舍出現在這里比曹禺顯然更合適。老舍在巴金的時間線的“全部”之外,但又在巴金的路線之內。由巴金而老舍,“散”雖“散”,卻帶有了某種歷史的辯證,甚至當我們聯想到“巴老曹”的提法時,會莫名地感到某種人生命運的戲劇性與文學史經典建構的神秘性。但王堯在講述他們的故事時遠沒有那么簡單,第二篇講了郭沫若的故事,第三篇《就是為了那一點氣節》的主人公恰是老舍。此篇從1937年老舍的逃亡開始,伏筆卻在巴金故事中。巴金故事中的老舍,只用了一個段落的篇幅就翻篇了,可謂淺嘗輒止,讀者或許還在引以為憾,然后就在熱烈的眼光中,迎來了濃墨重彩正式登場的老舍。篇章內部的結構,篇章與篇章的安排看似散漫,卻通過對文學歷史事件的總體性把握形成了相關敘事元素的無縫轉場。

無縫轉場的電影手法在王堯的散文中頗為常見。電影藝術中的轉場強調的是鏡頭之間的邏輯關系,在一個鏡頭全部的場景之中,導演需要隨時考慮在鏡頭之外卻影響和關聯這一場景的其他元素。王堯在文學事件上的轉場敘事同樣如此,且文中角色關系更加復雜繁多:往往從一位主角出發,與眾多人物形成或隱或顯的結構關系。以《日常的弦歌》中《“我是大時代的一名小卒”》為例,此篇以朱自清為中心,王堯寫道:“在西南聯大的故事中,朱自清也許并不是主角。《聯大八年》一書中,學生記諸多教授,朱自清不在其列。”11而這不在“全部”之列的配角,在王堯的講述下,卻豐滿而充實。除朱自清外,文中先后出現了鄭天挺、俞平伯、梅貽琦、陳西瀅、聞一多、高濤、孫伏園、呂振羽、譚丕模、馮友蘭、葉公超、柳無忌、容肇祖、吳俊升、楊振聲、梁思永、李志奇、蔣夢麟、湯用彤、陳岱孫、王力、錢端升、吳晗、葉圣陶、沈從文、吳組緗、李長之、陳寅恪、劉叔雅、王瑤、季鎮淮、羅常培、汪曾祺、錢穆、浦江清、沈章、張企泰、余冠英、吳蘊珍、張充和、樊際昌、陳雪屏、李公樸、葉企孫、李廣田、張學良、蔣介石、陳明竹、張奚若、劉新亞、胡適、傅斯年、馮雪峰等50余位人物,而他們也通過各種方式進入現場,補全了朱自清故事的“全部”。這堪比長篇小說的眾多人物,齊聚一文之中,足見王堯對歷史事件的細節洞察與結構整合的高超能力,從而在一個更深的層次上實現了“學術性”與“文學性”的有機融合。

二、溫暖又憂傷

王堯說麥家眼神中有一種散漫,其實他也有,只是沒有麥家那么憂郁。憂郁是一種明確的內心情緒,散漫不是,散漫是外在的狀態,能指明確,所指卻很復雜,必須和一種或多種更加確定的情緒相配合,才能給散漫下定義。彼得·皮特斯畫中的紡織女人在面對誘惑時,眼神是散漫而堅定的;遲子建《麥穗》中的圖畫老師在打量全班同學時,眼神是散漫而狡猾的。王堯的眼神是散漫的,溫暖而不乏憂傷,只是溫暖在大多數情況占據了主要部分,使得憂傷沒有那么明顯,待到“‘紙上的生活’開篇寫到我的母親,我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這個專欄的最后一篇文章《拔根蘆柴花》是為母親寫的祭文,我這幾年在筆端流淌的憂傷而溫暖的氣息似乎都為了母親的生與死”12,王堯的憂傷才如此直接。

在少年時期,王堯以一種“溫暖的方式結束了一段還沒有開始的感情”13。他用“溫暖”來形容被很多人看來遺憾甚至殘酷的少年故事,一如他對待所有的人生苦難與起伏。當作家內心始終是溫暖的,溫暖的情緒自然會傳遞到他的筆端:與他“交鋒”的女生不愿意抬大糞,王堯沒有批評她,“心想,天下沒有喜歡聞臭味的人”14;對曾經檢舉外公、批斗外公的人,王堯“偶爾見到他時,也稱爺爺”15。這些當然都是王堯溫暖的一面,但當王堯為表姐請了最好的醫生做手術,依然沒有挽回她的生命時,他“在望星橋邊潸然淚下”,悲嘆“在我有能力為表姐做點什么時,我卻什么也不做了”16。溫暖未能救回表姐的生命,憂傷成為王堯情緒的主調,眼神開始有了躲閃。如同多年前,面對那個交不起學費的學生,王堯寫道:“看她哭成那樣,我差點說,實在不行,我替你交吧。沒有說的原因是我母親復發腎病,需要有錢治病。”17即便如此,王堯還是和另外一位老師用學生交來的一籃雞蛋抵了學費。面對學生的哭泣,年輕的王堯眼神一定也在躲閃,那不是他的錯,更不是他的責任,而他溫暖的內心讓他容不下正當的理由。躲閃的眼神多了,也就開始散漫而憂傷了。此后大多數情況下,眼神的散漫不再存在于類似的生活場景,而是在他成為學者之后,見識到更多的人生無奈與歷史詭譎,哪怕那些人只是他的研究對象,他也會因其命運多舛而不忍直視——他的溫暖依舊。

王堯這樣寫重慶時的郭沫若:“郭沫若的待客之道頗有口碑,后來因為他的變化而遭人非議,他當年的熱情、誠懇也就被忽視了。”18在那個戰火紛飛、所有人都生活困難的年代,王堯認為“似乎不能將郭沫若的熱情都歸于‘統一戰線’工作的需要。郭沫若的細心、周到反映了他人格的另一面”19。如果王堯不是用自己溫暖的內心來看待郭沫若,這些中肯的話語是無法面世的,而讀者或許也永遠無法得知郭沫若的“另一面”。對待周揚也是如此。1946年,由于國民黨政府拒絕給周揚等四人頒發護照,周揚赴美考察交流的計劃落空。王堯寫道:“我曾經設想,如果周揚能夠成行,在美國考察交流一年,他的文學觀會不會有所變化?”20王堯為周揚文學觀的形成加入了環境因素,一方面,讓讀者理解文學的歷史總是各種巧合和意外的結果,已經確定的事實在歷史上或許存在另外一種可能,這種可能是有很大機會成為現實的,卻因某種陰差陽錯的事件走向了另一條故事線。另一方面,王堯的假定并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在《中國當代文學思想史的一條線索——〈周揚文集〉讀札》一文中,王堯提出“一種反思歷史檢討自己的思想方法一直貫穿在周揚復出之后的著述和文學活動之中,并由此完成了自己的再造”21。“文革”結束后,周揚文學觀的改變必然受到彼時政治環境的影響,既然如此,更早的時候也未必不存在這種可能性。當然,墨子泣絲未必具有必然性,王堯用寬容而溫暖的心為周揚感到遺憾而已。

王堯一直認為散文是知識分子精神與情感的存在方式,對王堯散文的考察必然就是對王堯本體的審視。在這個意義上,主要講述王堯鄉村生活的《時代與肖像》可視作理解他散文創作的前置文本。溫暖而又憂傷的氣質就是在這部散文集中養成的:溫暖的初戀還沒有開始就結束了;溫暖的左老師也消失了;表姐、奶奶伴隨著王堯溫暖的童年和少年,而他們的離去讓王堯悲傷不已;李先生教王堯文言文;王叔叔送王堯就醫;田爺爺為孩子們講三國……諸多溫暖的故事塑造了溫暖的王堯,而諸多不隨人愿的結局也在王堯心中種下了憂傷的種子。在去瓦爾登湖之前,王堯曾經寫過一篇短文,發出過“我們為何沒有自己的故事、沒有自己的思想生活”的感慨22。2010年上半年,王堯到哈佛—燕京做高級訪問學者,對他來說,“這是特別沉寂的半年,我強烈意識到一個人文學者需要有獨處的狀態。我相對封閉了一個空間,另一個空間突兀而漸次展開”。“我后來時常說到在中國看世界與在世界看中國的互動關系,與我這一經歷有關。在美國以及后來訪問法國和捷克,我也試圖在世界范圍內關注‘革命’問題。”23在走訪了康科德后,梭羅、霍桑、愛默生給了王堯“我們該如何生活”的啟示。他并不是沒有自己的故事,他只是先要回到那個溫暖而憂傷的故鄉。在《時代與肖像》的最后,王堯寫道:“我夜間從安豐鎮踏雪回到村口,在橋南我就聽到橋北的父親和母親說:王堯回來了。”24是的,那個溫暖而又憂傷的王堯從瓦爾登湖回來了,然后又用一種溫暖而又憂傷的目光投向了那些舊時代和同時代的知識分子,而那些人又何嘗不是王堯精神故鄉中的親人和鄉黨呢?

三、雙向奔赴

王堯首先是一位學者,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潛心文學研究,后學而優則創,王堯的文學創作從散文開始。1998年,王堯出版了毛邊本散文集《把吳鉤看了》,又陸續創作了《一個人的八十年代》《紙上的知識分子》等多部學術隨筆。時間到了2020年,王堯交出了他人生第一部長篇小說《民謠》,一經面世,便技驚四座,即便長篇小說已經確立了他作為一位優秀作家的文壇地位,王堯卻始終沒有放棄散文創作。近年來,王堯在《收獲》《鐘山》《雨花》上發表系列散文,前兩本雜志上的專欄寫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知識分子,《雨花》以“時代與肖像”為名抒寫他對鄉村生活的記憶。這些散文先后結集出版,便有了《我們的故事是什么》《日常的弦歌》以及《時代與肖像》。王堯對散文的執著如他所言:“我發現博士學位論文和文獻匯編不足以表達我對當代知識分子的理解,我想到的是能不能用不同的文體形式,來表達我對當代史和知識分子的理解。”25而這種方式,王堯在20世紀90年代末便開始探索:“《詢問美文》在我的問學道路中是表達方式有所自覺的開始,我試圖讓論文接近文章傳統。”26

張福貴在談到王堯最近的散文創作時,說他“更注重作者復述、改寫之后的自我感悟,因為這體現出王堯的歷史見地、倫理觀念和藝術想象力”27。更因為那些文字,“語言都是精致舒婉而富有詩意”的,有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風格。通過時態的結構變化,具有感染力和審美效果,這也是很多讀者閱讀王堯散文的體驗。毋庸置疑,王堯散文的語言魅力不僅是天分使然,也是他多年創作的經驗累積,更是他試圖表達知識分子身份和存在方式的一種方法。關于散文,王堯過去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散文是知識分子的存在方式,那么解讀王堯的散文,勢必要看他究竟是以何種方式存在的,他究竟想在“創研一體”的道路上開拓什么樣的新的質素。

我們這個時代一度陷入“表征的危機”,后現代主義的消費語境下,青年人不愿意追求崇高和意義,沉溺于符號的狂歡中不能自拔,但實際上,我們要追問,什么時候開始,符號和表征開始分道揚鑣了。“表征的危機”何嘗不是“符號的危機”!1992年,賈平凹創辦《美文》雜志,提出了“大散文”的辦刊理念,“提倡散文題材的寬泛性,追求散文別樣的氣韻,追求散文的大氣度、大氣派”28。“氣韻”“氣度”“氣派”都是同時包含了符號與表征兩個概念的詞匯,德里達說,語言之外并不存在某種決定語言的意義本體。語言和意義始終是同一的。有學者將王堯命名為時代的闡釋者,在他,則謙稱為講述。但無論闡釋還是講述,都意味著作者與讀者的一種雙向奔赴。之所以會有“表征的危機”的提法,不是讀者放棄了對意義的追求,而是很多寫作者喪失了表達意義的文字能力。文章的境界越來越小,個人的品格越來越低,于是題材也就越來越狹隘,創作道路也就越來越狹窄。簡單的抒情和雕琢的文字并不是美文。

所謂“雙向奔赴”,要求創作者表達意義的方式符合讀者追求意義的認知條件。文字上的膚淺和故作深沉,以及題材上狹隘的個人情調都無法滿足讀者的閱讀期待。這一點,在對楊朔散文模式的批評中即已明確。20世紀90年代的文化大散文一度讓讀者和批評家眼前一亮,但一陣洛陽紙貴后的落寞表明:在“知識譜系已經發生了大的變革,中國思想文化界解釋中國歷史、解讀知識分子心靈史、解讀文明史的理論、方法和視點等都有了大的變化”之后,讀者的“知識背景、文化期待也已經發生了大的變化。但多數‘文化大散文’的作者似乎與這些變化沒有大的關系。這已經不是余秋雨一個人的問題”29。王堯洞若觀火,他看到了文化大散文衰微的真正原因在于有太多的情緒滲透其間,而這些情緒又缺乏歷史細節的支撐,多少有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味道。南齊謝赫提“氣韻生動”,雖為畫法,也可為文之作法,不僅指向文本本身,也意味著寫作者的講述應是生動的,猶如導演說戲,他得幫助演員進入角色和故事。

“老舍常常剛端起碗,警報就響了,他來不及挑揀飯粒中的稗子稻子,狼吞虎咽一碗飯粥,留下盲腸炎的隱患。”30當讀者讀到類似的表述時,仿佛看到了“導演王堯”,剛喊完“停”的他,似乎不滿意演員的表現,俯下身子,為演員講述在重慶的老舍是怎么吃飯的,為什么那么吃飯,以及如何在后面的演出中表現出盲腸炎的跡象。類似說戲式的細節表達在他的散文中多處出現,如“路翎則是你不問他不答。冀汸發現,路翎聽著聽著漸漸走神了,轉眼望著窗外”31。窗外有什么好看的?此時,“鏡頭”搖動“一堵灰色的墻,一排門窗,沒有人的陽臺,下面是目力所不及的街道”32。“說戲”的王堯,眼神逐漸散漫,然后把目光悠悠地轉向窗外。王堯著迷于那種散漫的感覺,但他知道他不能沉迷長久,就像《戰爭與和平》中,經過戰爭洗禮的皮埃爾眼神不再散漫——“從前他那種松懈、散漫的眼神,現在卻換上精力飽滿,隨時準備行動和反抗的奮發精神。”33王堯也是,作為一位“導演”/作家,“演員”/讀者還在等著他“說戲”/講述,于是他突地回頭,說“路翎望向窗外或許是一個習慣動作,他在窗內拘謹得太久太久了”34。讓今天的年輕偶像/讀者扮演/理解那個時代的老舍、路翎們實在太難了,王堯必須創造情境,讓他們進入曾經的歷史現場,然后再用溫和的、具體的,以及包含了肢體語言的話語來講述。此時的王堯已經由文學而跨界到了一個新的領域,一種新的存在方式在召喚著他。

《時代與肖像》《我們的故事是什么》《日常的弦歌》三部散文集似乎可看作兩個主題,《時代與肖像》是王堯的鄉村記憶,后兩部則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知識分子的故事。仔細讀下來,又是一個主題,都是王堯的“還鄉”故事,只是一處是現實中的家鄉,一處是精神中的家園。有學者將《時代與肖像》與《民謠》做互文閱讀,我覺得還不夠。《時代與肖像》與《我們的故事是什么》《日常的弦歌》同樣可做非傳統的互文閱讀,在東臺的少年王堯與蘇州的青壯年王堯的互文,東臺的王堯是如何學會理解這個世界的,然后蘇州的王堯又是如何憑借這種能力去探究歷史和現實的,兩個故鄉之間形成了一種潛隱的聯動關系。當王堯在蘇州的望星橋邊潸然淚下的時候,東臺的鄉親們沒有責怪他,因為他們知道“王堯兄弟太忙了”,王堯忙著在漢語中“出生入死”,東臺的鄉親為他祝福,盼他回鄉,精神故鄉中的那些鄉黨也在等待王堯講述他們的故事。

【注釋】

①戈寶權:《高爾基小說、論文集》,北京出版社,1991,第161頁。

②④⑩1819202230313234王堯:《我們的故事是什么》,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第6、6、4、106、107、67、5、51、82、83、83頁。

③28曾令琪、周曉霞:《平凹訪談:關于散文創作》,“賈平凹文化藝術研究院”微信公眾號,2022年9月7日。

⑤⑧⑨王堯:《跨界、跨文體與文學性重建》,《文藝爭鳴》2021年第10期。

⑥12232526王堯:《我只想做一個寫作者》,《小說評論》2022年第3期。

⑦王堯:《文學批評與“文學性”的重建》,《中國文學批評》2022年第2期。

11王堯:《日常的弦歌:西南聯大的回響》,譯林出版社,2023,第157頁。

131415161724王堯:《時代與肖像》,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1,第6、7、54、32、81、252頁。

21王堯:《中國當代文學思想史的一條線索——〈周揚文集〉讀札》,《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23年第5期。

27張福貴:《王堯文人散文的歷史敘事與個性風格》,《文藝爭鳴》2023年第1期。

29王堯:《圍繞余秋雨爭論的背后》,《當代作家評論》2004年第5期。

33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下),伭知音譯,群言出版社,2017,第943頁。

(李剛,江蘇理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謝燕紅,常州工學院人文學院)

猜你喜歡
時代
20時代,輝煌開啟
最美新時代
嶺南音樂(2022年4期)2022-09-15 14:03:12
壯麗七十載奮斗新時代
陽光(2020年6期)2020-06-01 07:48:36
壯麗七十載 奮斗新時代
陽光(2020年5期)2020-05-06 13:29:18
立足新時代 展現新作為
人大建設(2019年11期)2019-05-21 02:54:48
冷戀時代
電影(2018年9期)2018-10-10 07:18:38
“兩會”“典”亮新時代
金橋(2018年4期)2018-09-26 02:24:44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日韩欧美国产区| 久久精品国产国语对白|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欧美狠狠干| 国产视频欧美|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日本色综合网|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国产免费黄|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欧美a网站| 一级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一本色道久久88|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久久五月视频|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白浆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久久青草热| 91麻豆精品视频|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网站| 国产香蕉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久青草网站|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99精品在线看| 日韩久草视频|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一级片免费网站|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偷拍久久网|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97se亚洲综合不卡|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区欧美区|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福利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欧美激情福利| 99久久性生片|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国产精品福利社| 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激情综合图区|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