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新時期,需要一支立志奉獻農業、社會責任感重、工作使命感強、專業知識硬、綜合素質高、技術技能熟練的農業人才隊伍,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助推“三農”發展,保障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農科高校開設農業推廣課程,需要以農業推廣工作需求為前提,精煉教學內容,融合成果導向教育(OBE)與工作過程導向(WPO)教學理念,以期完成為農業推廣工作培養人才的任務,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關鍵詞 鄉村振興;成果導向教育;工作過程導向教學;農業推廣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5)05-026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5.056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OBE and WPO Teaching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aking Agricultural Extension Course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n Example
YANG Wen-xiu, SUN Liang-liang, ZHAO Wei-feng et al
(College of Tropical Crops,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Pu’er,Yunnan 665000)
Abstract In new period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team of agricultural talents who are determined to devote themselves to agriculture with a strong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strong sense of mission, har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high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skilled technology, in order to strengthen agricultur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ensure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build livable and suitable countryside, and achieve the strategic goa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setting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course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quired to refine the teaching content on the premise of th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work needs, integrate with the concepts of WPO and OBE,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task of cultivating extension talents for agricultural extension work, and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OBE;WPO teaching;Agricultural extension
“十四五”時期,我國邁入新發展階段。首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政策導向更加鮮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不斷加大強農重農惠農力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政策落實落地,多元投入格局加快形成,發展條件持續改善,更多資源要素向鄉村集聚,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強保障。其次,市場驅動更加強勁。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不斷顯現,中等收入群體逐漸擴大,優質農產品消費需求增加,鄉村消費潛力持續激發,建設需求得到釋放,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拓展了廣闊空間。第三,科技支撐更加有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加快向農業農村領域滲透,鄉村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新引擎。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新時期,需要一支立志奉獻農業、社會責任感重、工作使命感強、專業知識硬、綜合素質高、技術技能熟練的農業人才隊伍,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助推“三農”發展,保障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
1 農業推廣課程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作用
農林類本科高校,以培養農業領域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為重要任務[1],應充分發揮科技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及人才培養的優勢,緊抓機遇,與鄉村振興戰略和精準扶貧計劃對接,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作為人才培養主要陣營的各類課程,需要結合課程自身特點與學生學情特點,深入探索改進教學思路與方法,以期培養大批我國現代化農業可持續發展需要的學農、愛農、扎根農業的高素質人才,促進“三農”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助力。
農業推廣課程作為農林本科高校的專業課程之一,為農業推廣工作崗位培養具備扎實專業知識、嫻熟技術技能、較強應用能力、較高綜合素質、社會責任感重、工作使命感強、立志農業、奉獻農業的高素質農業推廣人才。農業推廣工作是農業推廣人員將新科學、新技術、新技能、新信息通過試驗、示范、干預、溝通等手段,根據農民的需要,傳播、傳授、傳遞給生產者、經營者,促使其行為自愿改變,改變其生產條件,改善其生活環境,提高產品產量、收入,提高智力以及自我決策的能力,達到提高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最終目的。通過農業推廣將農業技術普遍應用于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可以有效改變農民的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有效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與收入,促進鄉村經濟發展,保障農業生產現代化、持續化發展。
由此可見,農科高校為農業推廣工作培養高素質推廣人才,直接服務于農業推廣崗位,而農業推廣人員的工作又切實服務于 “三農”,很大程度上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 農業推廣人才與農業推廣課程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目前農業推廣工作崗位的應屆畢業生雖然具有一定的農業專業知識,但在農業推廣工作實地調查、走訪座談、項目試驗、實戰推廣等環節缺乏吃苦耐勞的毅力、與農民地位平等的思想、為人處世平易近人的態度、工作主動性與責任擔當、區域自然條件與市場需求的分析能力、人際交往的技巧、團隊協作的意識、語言表達的技巧、文字組織與寫作的能力。究其原因,農業推廣人員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與其在學生時期及農業推廣課程學習中的思想態度、學習方法有關。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教師在農業推廣課程教學中的教學思路、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導致教學質量不高,從而導致農業推廣工作崗位上人才質量不高。
因此,農業推廣課程教學中急需加大改革力度,以期通過農業推廣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在學習農學、農村社會學、教育心理學、行為學、傳播學、營銷學等多門學科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扎實掌握農業推廣工作崗位所需的試驗示范技能、教育培訓技能、經營服務技能、信息服務技能、組織管理技能、寫作與演講技能、人際交往與溝通交流技能,磨礪扎根農業、服務農業的意志,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大幅提升個人素質與工作素養,最終為農業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為服務“三農”、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國家富強增添力量。
3 農業推廣課程改革的方向
3.1 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
農業推廣課程是為農業推廣崗位培養工作人員的課程。農業推廣工作是農業科研單位、農業高校與農村、農民之間的橋梁與紐帶,是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到農業生產中的必經之路,是檢驗農業科技成果的標尺,是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和知識水平、自我價值認可的工具,是農業生產發展的推進器。因此,農業推廣課程教學應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立德樹人”為指導思想,將思政課程精髓融入農業推廣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掘課程思政要素,完善課程思政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具備濃厚的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培養學生樸實無華、善解人意、平易近人的工作態度,體現思政課程的指導作用,凸顯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育人目標,為農業推廣工作崗位培養有正確“三觀”的工作人員[2-4]。
3.2 與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有機統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強調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強調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強調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提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農業推廣工作、農業推廣人員、農業推廣課程的性質與功能體現出其在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任務完成過程中發揮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農業推廣課程的教學目標要進一步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目標有機統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導思想,在“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中既培養學生的工作能力、思想意識和責任擔當,又使學生提前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全面促進“三農”發展與社會進步。
4 農業推廣課程教學改革路徑
4.1 精煉與社會工作需要相符的教學內容
農業推廣課程教學要以社會需求、工作需要為前提,實現為農業推廣工作服務的目標,為農業推廣崗位培養出專業知識硬、應用能力強、職業技能強的合格人才。因此,要以實際農業推廣工作內容為導向,選取課程教學內容,包括農業推廣科技成果庫的建立(建立方式、途徑、內容),農業推廣項目選取、申請、立項(農業推廣項目的選取調查、可行性分析報告撰寫與匯報、推廣項目申請書撰寫),農業推廣項目試驗示范,農業推廣項目的推廣實施、總結與評價(農業推廣方式與方法的選擇應用、農業推廣項目實施方案的撰寫、項目推廣相關資料的準備、項目實施推廣、撰寫農業推廣項目總結報告與評價報告)等。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儲備大量崗位工作知識與工作技能,完成農業推廣課程為農業推廣工作崗位培養人才的任務。
4.2 遵循“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理念,融合WPO與OBE導向教學
4.2.1 WPO教學。
基于工作過程導向(work process-oriented,簡稱WPO)的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以勞耐爾教授為首的職業教育學專家率先提出的,是以社會工作崗位需求為前提,將學習和工作過程融為一體,設計與工作任務相匹配的教學任務,以工作任務、教學任務驅動學生的學習,最終實現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獲得社會工作崗位需要的技術技能、綜合素養、職業道德、為人準則、處事原則,為學生畢業即可上崗圓滿完成工作奠定良好基礎[5-8]。
4.2.2 OBE教學。
基于成果導向的教學(outcome-based education,簡稱OBE),又稱能力導向教育、目標導向教育或需求導向教育,是以成果為目標導向,以學生為本,采用逆向思維的方式進行課程體系設計的教學[9]。首先,確定符合社會、工作單位、學校、專業、個人需求的學習成果目標;然后,分析成果目標需要學生具備的能力;根據能力結構,教師設置課程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策略;學生通過課程學習獲得綜合能力,最終達到成果目標[5]。
4.2.3 農業推廣課程有機融合OBE與WPO教學方法。
不論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設計教學,還是以成果目標為導向設計教學,其目的都是為社會和工作單位培養具備工作能力和綜合素養的人才,都需要教師根據課程性質與需求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最終使學生通過課程學習獲得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
因此,農業推廣課程教學應遵循“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融合WPO和OBE導向教學,最終改變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因教師講授過多而導致的學生學習主動性差、認知度不足、學習效果差異大、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弱、實踐能力弱等問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完成農業推廣課程為農業推廣工作崗位培養人才的任務,實現課程為社會和工作單位服務的目的,有效促進“三農”發展、推進鄉村振興。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校內情景模擬教學。
在校內教學中創設農業推廣工作情景,以農業推廣任務驅動學生學習,由學生通過扮演農業推廣員、各類農業部門管理服務人員、各類科研人員、涉農企業人員等角色翻轉課堂,讓學生了解國家及地方涉農政策與信息,學會調查農業與鄉村需求,學會分析各類科研成果的性質和特點,能夠將鄉村需求、農民需要、政策信息、社會發展需求、區域鄉村自然條件、成果性質等因素綜合考慮,最終篩選出合適的農業推廣項目并進行推廣。
在教師層面,以農業推廣工作為導向選取教學與實踐內容后,給學生下達學習任務;在學生層面,學生把學校課堂作為未來工作戰場,依據教師下達的學習任務要求,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與多種學習途徑整理資料、撰寫報告與方案,課堂時間分組討論、匯報演示、模擬推廣,完成課程學習任務的同時全程體驗農業推廣工作。
校內情景模擬教學給學生創設了特定的農業推廣工作環境,使學生在接近真實工作環境中體會身臨其境的感覺與壓力,進而產生較大的學習動力,既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要求,又切實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際溝通交流的能力、應用文寫作的能力、語言組織與表達的能力、團隊協同工作的能力、遵紀守法的職業素養,有效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與農業推廣工作能力。
(2)與校內外科研推廣團隊及校外農業推廣單位和企業合作教學。
農業推廣教學,除了校內情景模擬教學外,還可以與校內科研推廣團隊、政府農業推廣單位、科研院所農業推廣部門、涉農企業推廣部門洽談交流合作,詳細了解各類農業推廣單位的項目推廣情況,使學生參與到各類農業項目中進行實踐,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農業推廣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提前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4.3 采取與教學方法匹配的考核評價機制
以農業推廣工作崗位需求人才及能力為導向進行的農業推廣課程教學,其具體教學目標體現在為農業推廣崗位培養并輸送具備扎實專業知識、嫻熟技術技能、較強應用能力、較高綜合素質、社會責任感較重、工作使命感較強、立志農業并奉獻農業的農業推廣人才。課程的考核不應局限于傳統理論知識的考核層面,要考慮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學生綜合素質、專業知識應用與技能技巧的實際表現等要素的結合,側重考核學生專業知識靈活綜合應用的能力、職業技能技巧掌握熟練程度。因此,學生課程考核成績應該由農業推廣工作過程中的技能技巧表現+專業知識綜合應用能力考核構成。其中,專業知識綜合應用能力考核可以通過農業推廣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農業推廣項目實施方案、農業推廣項目總結報告等形式進行,真正實現提高學生農業推廣工作能力的目標。
4.4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與思政教學結合
農業推廣工作對農業生產、人類生存、社會發展的作用,本身就是最恰當的思政元素。因此,可以通過課程教學內容與農業推廣相關案例和人物分析,要求學生嚴格遵守農業推廣工作的原則、崗位職責,隨時隨地提高個人素質與職業素養,正確認識、篩選、傳播、傳遞我國農業法規政策與農業科技成果。充分利用農業推廣工作要求,將農業推廣人員的個體素質、職業修養以及農業推廣工作的原則、崗位職責,農業推廣項目的篩選立項原則等作為思政元素,使學生切實提高職業素養的同時,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學習為人處事的道德準則,感悟我國農業科技實力,明白農業推廣工作的重要使命,真正掌握農業推廣工作技能,為我國農業、農村、農民的持續化發展增添力量,體現課程思政在人才培養、鄉村振興、社會發展方面的作用。選取適宜的農業推廣項目可以使學生充分體會到農業推廣工作的使命和價值,也可以感受到我國的科技實力,使學生在民族自豪感與家國情懷的召喚中樹立正確的觀念,立志服務“三農”,達到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目的[10]。
5 結語
農科高校的農業推廣教學以社會工作需求為前提精煉教學內容,遵循“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
理念,融合WPO和OBE教學方法,在農業項目模擬推廣情景和農業項目實際推廣中讓學生提前感受農業推廣工作的
環境與責任壓力,嚴格遵守農業推廣工作原則,切實提高個人素養與職業素養,正確傳播我國農業政策法規與農業科技成果,有效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綜合素質、工作能力的全面提高,實現學習與工作的有機統一,完成農業推廣教學為農業推廣工作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任務,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我國現代化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別敦榮.學術本科、應用本科和職業本科概念釋義、辦學特點與教育要求[J].中國高教研究,2022(8):61-68,75.
[2] 張爍.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會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3]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奮斗,2020(17):4-16.
[4] 謝小玉,王龍昌.基于慕課的農業推廣學課程思政元素挖掘及教學設計[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6(8):132-139.
[5] 楊易.工作過程導向與成果導向的課程改革比較研究 [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0,40(1):157-160.
[6] 李依璘.工作過程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設計探索[J].經濟師,2022(5):229-230.
[7] 馬祥山.基于工作過程以能力為本位的有效課堂構建:以網店運營實務課程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20,22(12):48-51,64.
[8] 莫俊杰.參與式教學方法在農業推廣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3):278-280.
[9] 李家旭,劉洋,歐明,等.OBE理念下儀器分析實驗課程教學設計[J].廣州化工,2023,51(9):195-197.
[10] 陳國棟,萬素梅,翟云龍,等.《農業推廣學》課程教學中的思政教育探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17):37-39.
基金項目 云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學院教學改革項目(202201);云南省創新引導與科技型企業培育計劃項目(202404BU090028);云南農業大學創新團隊項目(2023RYTD001);云南省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項目(2021RYZJGZZ004)。
作者簡介 楊文秀(1976—),女,山西臨汾人,副教授,碩士,從事農學課程教學與研究。
*通信作者:孫亮亮,副研究員,博士,從事植物逆境生物學教學與研究工作;趙維峰,教授,博士,從事熱帶作物學教學與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24-06-09;修回日期 202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