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隨著“農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休閑農業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興起,休閑農業領域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但現有的人才培養體系未能充分滿足市場需求。在“農文旅+”融合發展背景下,針對性地提出了休閑農業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策略,旨在通過優化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產教融合機制和創新能力培養,提升休閑農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以適應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 農文旅;休閑農業;人才培養;模式優化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5)05-025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5.055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l of Leisure Agriculture Professional Talents Under the Integration Background of “Agriculture, Culture and Tourism+”
QIAO Yang, WEI Qing-cui, ZHANG Heng-feng et al
(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 Taizhou, Jiangsu 225300)
Abstract With the rise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for leisure agriculture professionals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culture, and tourism, the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s increasing, but the existing talent training system has not fully met the market demand. The study proposed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the training model of leisure agriculture professional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riculture, culture and tourism +”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talent cultivation by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mechanism, and innovative ability cultiva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culture and tourism.
Key words Agriculture, culture and tourism;Leisure agriculture;Talent cultivation;Pattern optimization
隨著“農文旅+”時代的到來,休閑農業的發展迎來了新機遇?!稗r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將農業、文化、旅游三者有機結合,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當今休閑農業領域對休閑農業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但現有的人才培養體系尚未完全適應市場需求,導致人才供給不足,難以滿足休閑農業產業發展的需要。在“農文旅+”融合背景下,筆者針對性地提出休閑農業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策略,旨在通過優化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產教融合機制和創新能力培養,提升休閑農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以適應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需求。
1 跨界融合:探索農文旅+時代
2022年2月11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提出依托田園風光、綠水青山、村落建筑、鄉土文化、民俗風情等資源優勢,建設一批休閑農業重點縣、休閑農業精品園區和鄉村旅游重點村鎮;推動農業與旅游、教育、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田園養生、研學科普、農耕體驗、休閑垂釣、民宿康養等休閑農業新業態[1]。2022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實施鄉村休閑旅游提升計劃,支持農民直接經營或參與經營的鄉村民宿、農家樂特色村(點)發展,將符合要求的鄉村休閑旅游項目納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學學農勞動實踐基地范圍。2022年7月18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印發《國民旅游休閑發展綱要(2022—2030年)》,旨在進一步優化我國旅游休閑環境,完善相關公共服務體系,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豐富旅游休閑內涵,促進相關業態融合[2]。2022年9月22日,農業農村部舉辦2022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精品景點線路推介活動,發布52條精品線路和198個精品景點,突出“體驗鄉村休閑,品味鄉土美食”主題,旨在促進鄉村休閑旅游消費,推動休閑農業全面恢復發展。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的意見》,提出:在充分保障農民權益的前提下,鼓勵并規范民間資本到農村發展種苗種畜繁育、高標準設施農業、規?;B殖等現代種養業,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支持民營企業投資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農業與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業態融合,因地制宜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培育壯大特色產業[3]。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并舉、產加銷貫通、農文旅融合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4]。在這一背景下,休閑農業專業人才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要全面貫徹鄉村振興戰略,以文化產業賦能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提升鄉村產業發展、建設和治理水平。這些政策和文件都強調了農文旅融合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性,并為推動這一領域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具體措施。當前休閑農業人才市場存在明顯的缺口。現代休閑農業的發展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而現有的人才培養體系尚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筆者探索“農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休閑農業人才培養模式,結合政府文件精神和市場缺口,提出適應時代需求的人才培養策略,為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2 尋根探源:休閑農業市場的發展現狀
2.1 行業市場的發展趨勢
休閑農業作為一種結合農業生產、自然景觀和鄉村旅游的新型產業,近年來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發展。休閑農業不僅包括觀光和體驗農作,還包括鄉村民宿、健康養生等多元化業態。休閑農業的發展被高度重視,將其作為推動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包括鄉村休閑旅游提升計劃、休閑農業精品園區建設等。
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長,休閑農業的發展模式也在不斷創新。2020年全國休閑農業營業收入達到6 049億元,占全國旅游市場比重較2019年增長超過10%;預計到2025年,鄉村休閑旅游業營收超1.2萬億元。我國鄉村旅游行業經營單位超過290萬家,全國休閑農莊、觀光農園等各類休閑農業經營主體30多萬家,7 300多家農民合作社進軍休閑農業和鄉村休閑旅游[5]。2019年,休閑農業接待游客32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8 500億元。預計到2025年,我國年接待游客人數將超過40億人次。不同地區休閑農業的發展各有特色。例如,浙江省休閑農業示范縣數量排名第一,福建省和山東省示范點數量并列第一。2019年中國旅游協會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分會共認定129家星級企業(園區),其中湖南、安徽和吉林位居前3名。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休閑農業正逐漸與高科技結合,如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為游客提供多樣化的體驗。總的來說,我國休閑農業市場在未來幾年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但也需要面對和解決行業內部存在的問題,以實現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盡管休閑農業市場發展迅速,但仍面臨一些挑戰,如市場同質化、企業競爭不強、發展不均衡等問題。未來,行業需要通過引進特色農產品、加強品牌建設、提高服務質量等方式,提升休閑農業的競爭力和市場吸引力。
2.2 休閑農業的人才供需
目前,我國休閑農業專業人才的需求呈現出明顯增長趨勢。隨著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迅猛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人才供給方面,我國高等教育機構(包括高職、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正在積極培養休閑農業領域的專業人才。例如,農業農村部將入鄉留鄉大學生納入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并組織參加創業培訓,提高務農創業知識技能水平。同時,聯合教育部門遴選一批產教融合實踐基地,幫助提高在校農科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推動多地出臺新型農科生培養政策,組織開展符合農業農村人才需求的訂單式定向農科人才培養。此外,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態勢表明,對休閑農業專業人才的需求將繼續增長。
教育部印發《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指南》,聚焦于糧食安全、生態文明、智慧農業等多個領域,以推動農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加快培養緊缺的專業人才[6]。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人才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文化素養意識、環境保護意識、溝通協作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服務意識和質量意識等。
高校改革教育理念和課程設置,注重學生實踐經驗和創新思維的培養,致力于培養能夠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的人才。例如,休閑農業專業旨在培養具備園藝植物生產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綜合型學科人才,要求學生具備休閑農業園區規劃設計、特種植物生產、企業管理與服務等知識和技能。學生還需要取得相關技能證書,并通過全國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和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水平考試。在高職教育層面,高職院校通過與企業、政府的合作,創建了產業學院,推動產教深度融合,專注于培養適應產業發展需要的實用技術技能型人才。這些學校重視實習實訓,在校內進行植物識別、植物養護、植物病蟲害防治、植物栽培等實訓,并在休閑園(景)區進行實習,以增強學生的職業技能[7]。例如,江蘇地區高職院校通過與企業和政府合作,創建了產業學院,以推動產教深度融合,支持休閑農業的創新發展,并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我國休閑農業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涵蓋了從高職到研究生教育多個階段,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旨在滿足休閑農業領域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
休閑農業專業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仍存在一定的人才缺口。未來,隨著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持續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需要繼續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以滿足行業的快速發展需求[8]。
3 實證探索:休閑農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策略
3.1 課程體系的優化
在課程設置上,增設休閑農業領域的核心課程,包括生態農業、鄉村旅游管理以及農村電子商務等。此類課程旨在擴展學生的知識領域,以便更好地適應休閑農業的發展。此外,提議設置跨學科課程,如環境科學和市場營銷,以培育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教學內容上,引入最新的休閑農業發展趨勢和案例研究,確保學生能夠緊跟行業動態??梢酝ㄟ^與行業專家合作開發案例教程,或邀請業內人士舉辦講座進行經驗分享,分析實際工作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同時,強化本土文化教育,將地區特色融入課程內容,以提升學生的文化自覺。在教學方法上,采用互動式和體驗式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熱情。利用角色扮演和模擬演練,讓學生從不同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分析案例,增強決策能力。通過小組合作項目,讓學生共同分析案例,并設計具有創新性的休閑農業解決方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比如在線課程和虛擬實驗室等),為學生提供更為靈活和便捷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實地考察和社區服務,增強他們的實踐技能和社會責任感。
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構建一個更為完善、更能適應休閑農業發展需求的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為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課程項目案例優化方案見表1。
3.2 實踐教學體系的優化
在休閑農業領域,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它能夠促進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的融合,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實踐教學,學生能夠深入理解休閑農業的運營機制、市場需求和發展動態,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優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多元化的實踐教學網絡,與農場、鄉村旅游景點、農村合作社等各類休閑農業實體,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建設涵蓋不同休閑農業模式的實踐教學基地。深化校企合作,與企業共同開發實習、實訓、產學研一體化項目,使學生能夠參與實際案例和項目的解決過程,提高其職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同時,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確保培養出的人才能夠滿足市場實際需求。創新實踐教學課程內容,開發實踐性強的課程和項目,如農業技術推廣、鄉村旅游策劃等,結合休閑農業的熱點問題(比如可持續發展、農業創新等),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完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立科學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包括學生的實踐報告、實習表現、創新能力評價等[9]。鼓勵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和反饋,及時調整實踐教學方案,提升教學質量。同時,設立實踐教學獎項,激勵學生積極參與。
通過優化實踐教學體系,可以有效提升實踐教學體系的質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持。此外,學校、企業和社會各界應共同為實踐教學提供資源和支持,共同推動休閑農業人才的培養。
3.3 產教融合機制的優化
休閑農業領域的產教融合機制主要包括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共建實習基地等形式,然而目前產教融合面臨的問題有校企合作機制不完善、產學研結合不緊密、資源共享不足等。
加強校企合作和產學研結合,構建校企合作聯盟。學校與休閑農業相關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實習計劃等。設立專門的校企合作辦公室,負責協調推進合作事宜。定期舉辦校企合作研討會,深化雙方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合作。學校與企業、研究機構共同開展產學研項目,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設立產學研合作基金,支持教師和學生參與產學研項目。鼓勵教師和學生發表研究成果,提升學術水平和實踐能力。學校與企業共建校內外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實踐機會。邀請企業專家擔任實習導師,指導學生的實踐工作。與企業合作開展訂單培養、委托培養等模式,確保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緊密結合,促進學校與企業的資源共享,如實驗室、設備、師資等。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行業論壇等活動,促進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共同開發教材、案例庫等教學資源,提升教學質量。加強教師隊伍實踐能力的培養,如定期派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學習,鼓勵教師參與企業的技術研發和咨詢服務等。聘請行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將實際工作經驗和案例帶入課堂。
通過產教融合機制的優化,可以加強校企合作和產學研結合,提高休閑農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政府、學校、企業和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為產教融合提供更多支持,推動休閑農業人才的培養。
3.4 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能力的培養在休閑農業人才培養體系中占據核心地位。創新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適應行業的動態發展,還能顯著提升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校應設立專門的創新實驗室或工作坊,為學生提供創新實踐場所。這些實驗室或工作坊應配備先進的設備和技術,讓學生能夠進行創新實驗和研究。同時,設立創新項目基金,支持學生開展創新項目。
定期舉辦創新競賽和項目,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些競賽和項目應圍繞休閑農業的熱點問題,比如可持續農業、農業創新等。通過參與競賽和項目,可以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課程中可引入創新教學方法,比如設計思維、快速原型制作等,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學校可設立創新教學模塊,將創新教學方法融入課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加強跨學科教育,鼓勵學生跨學科學習和研究。設立跨學科項目,使不同專業的學生能夠合作解決問題,促進創新能力的培養[10]。此外,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出席講座和研討會,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建立創新評價體系,將創新能力作為評價學生的重要指標之一。設立創新獎學金,獎勵在創新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學術會議、研討會等。
通過成立創新實驗室或工作坊、開展創新競賽和項目、引入創新教學方法,加強跨學科教育和建立創新評價體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休閑農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同時,政府、學校、企業和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為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更多支持,推動休閑農業人才的培養。
4 機制保障:構建人才培養的保障措施
4.1 政策支持與資金保障
在政策制定上,應出臺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政策,以支持休閑農業專業人才的培養。例如,政府可出臺為休閑農業專業的學生提供學費減免、貸款優惠等教育支持政策,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鼓勵更多的年輕人投身于休閑農業領域。同時,政府還應為參與休閑農業人才培養的企業提供稅收減免、資金補貼等激勵措施,鼓勵企業積極參與人才培養,提供更多的實習和就業機會。
在資金投入上,政府和企業應共同出資設立專項基金,用于支持休閑農業人才培養項目。這些項目可以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教育資源共享、技術研發等,以提供更好的教學條件和研究環境。通過這些資金投入,可以提升休閑農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
在合作機制上,需要建立政府、企業、高校和行業組織之間的長效合作機制。這可以通過定期舉辦對話和合作論壇來實現,以促進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通過這些合作機制,各方可以共同商討人才培養方案、分享行業最新動態、協調資源分配等,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這種合作機制有助于形成合力,共同推動休閑農業人才的培養。
4.2 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
在教學質量的監控上,成立一個由教育專家、行業人士和教師代表組成的教學質量監控小組。該小組應定期對教學質量進行評估和反饋,確保教學內容與行業需求相吻合。同時,建立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涵蓋教師的教學水平、學生的滿意度、就業率等方面,以全面評估教學質量。
在實踐環節的管理上,制訂嚴格的實踐教學標準和流程,包括明確實踐教學內容、實踐基地的認證和管理、實踐指導教師的選拔和培訓等。同時,加強對實踐教學環節的質量管理,確保學生在實踐中能夠獲得有效的指導和評價,提升實踐教學質量。
在多元化評價體系上,引入項目報告、實習表現、創新能力等多維度的評價標準。同時,鼓勵學生參與行業認證和競賽,以全面評估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建立學生評價機制,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評價,提供反饋和建議,促進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
在持續改進機制上,建立基于評價結果的持續改進機制。對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不足進行及時調整,包括教學內容的更新、教學方法的改進、實踐環節的優化等。同時,建立教師培訓和發展機制,提升教師的素質和能力,以適應農文旅融合下的教學需求。
通過優化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可以有效提升休閑農業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滿足農文旅融合下休閑農業的發展需求。同時,政府、學校、企業和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5 未來圖景:農文旅+融合下的人才培養趨勢與挑戰
隨著農業、文化、旅游三大產業的深度融合,休閑農業預計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進而帶動對專業人才的大量需求。未來的休閑農業人才需要掌握農業知識和技術,同時具備旅游管理、文化創意等方面的能力。因此,人才培養模式將更加注重跨學科、綜合能力的培養,以適應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需求。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休閑農業中的應用將日益增多,這將要求休閑農業人才在掌握傳統農業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具備一定的科技應用能力。因此,未來的人才培養將更加重視科技與農業的融合,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科技應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然而,農文旅融合下的休閑農業人才培養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首先,如何平衡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確保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獲得足夠的實踐經驗。其次,如何加強校企合作,構建有效的產教融合機制,使人才培養更加貼近行業需求。最后,如何提高教師的素質和能力,以適應農文旅融合下的教學需求也是一個重要的挑戰。農文旅融合下的休閑農業人才培養既迎來更廣闊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因此,政府、學校、企業和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農文旅融合下的休閑農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參考文獻
[1] 王寧.體驗視角下的長沙縣然奇休閑農莊景觀設計[D].石家莊:河北科技大學,2023.
[2]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J].創造,2023,31(10):1-7.
[3] 關于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的意見[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2(20):15-18.
[4]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4(1):1-5.
[5] 王漁.探討生態文明視角下鄉村旅游經濟發展[J].全國流通經濟,2021(28):132-134.
[6] 信子琪,蘇日古嘎,史俊宏.新時代大學生參與鄉村建設的意愿研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23,21(2):83-86.
[7] 楊和連,陳碧華,沈軍,等.休閑農業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實踐[J].河南農業,2022(12):28-29.
[8] 耿紅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24):257-259.
[9] 楊銥,陽淑,熊丙全.“雙高”建設背景下休閑農業專業文化育人體系構建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1(10):109-112.
[10] 喻彩霞,姚月圓.鄉村振興戰略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人才的素質與能力研究[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21(12):52-54.
基金項目 2023年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23SJYB-2326);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第四批“課程思政”專項課程建設項目(24KCSZ18);2023年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G-2023-0748);泰州市科協軟課題(tzkxrkt-202103)。
作者簡介 喬揚(1987—),女,江蘇泰州人,講師,碩士,從事園林景觀教學研究。*通信作者,教授,博士,從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6-06;修回日期 2024-09-07